Ⅰ 什麼是知識產權法律保護
知識產權是指人類智力勞動產生的智力勞動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一般認為它包括版權(著作權)和工業產權。版權(著作權)是指創作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及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對其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總稱;工業產權則是指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商標、服務標記、廠商名稱、貨源名稱或原產地名稱等在內的權利人享有的獨占性權利。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國內立法保護
1.知識產權法律,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
2.知識產權行政法規。其主要有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實施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
3.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如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
4.知識產權行政規章,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規定。
5.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二)、國際條約保護
中國在制訂國內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同時,加強了與世界各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交往與合作,加入了十多項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主要有: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協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專利合作條約等。其中,世界貿易組織中的TRIPS協定被認為是當前世界范圍內知識產權保護領域中涉及面廣、保護水平高、保護力度大、制約力強的國際公約,對中國有關知識產權法律的修改起了重要作用。
Ⅱ 知識產權法的國內立法
1.知識產權法律,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
2.知識產權行政法規。其主要有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實施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
3.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如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
4.知識產權行政規章,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規定。
5.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Ⅲ 知識產權法案例分析題分析解答與答案
主要看該私營公司是以王某的名義還是以私營公司的名義來實施該專利,前者是可以,後者是違反合同規定的。
如果私營公司以自己的名義實施,那麼王某顯然違反了合同的約定,甲廠可以追究其違約責任。
Ⅳ 對知識產權法的理解和體會
要寫明知識產權法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作用,實施知識產權法在社會的地位。
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完善知識產權案件上訴機制,統一審判標准。制定完善行政執法過程中的商標、專利侵權判斷標准。規范司法、行政執法、仲裁、調解等不同渠道的證據標准。
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機制。建立完善市場主體誠信檔案「黑名單」制度,實施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建立重復侵權、故意侵權企業名錄社會公布制度,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逐步建立全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案例指導機制和重大案件公開審理機制。加強對案件異地執行的督促檢查,推動形成統一公平的法治環境。
(4)案解知識產權法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要求規定:
1、完善知識產權仲裁、調解、公證工作機制,培育和發展仲裁機構、調解組織和公證機構。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自律和信息溝通機制。
2、引導代理行業加強自律自治,全面提升代理機構監管水平。
3、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將知識產權出質登記、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涉企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統一歸集並依法公示。建立健全志願者制度,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知識產權保護治理。
Ⅳ 簡答題 簡述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類型
你這題較大,打字費勁,我借用一個專家的論述回答你吧。
知識產權保護的類型與種類包括:
一、著作權,又叫版權,是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作品的原創作者,依法對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種民事權利。相關的主要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
二、專利權(Patent Right),簡稱「專利」。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專用權與獨占權。知識產權的一種。專利權的客體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專利。相關的主要法律法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等。
三、商標權是指商標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商標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專有權。商標是用以區別商品和服務不同來源的商業性標志,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構成。我國商標權的獲得必須履行商標注冊程序,而且實行申請在先原則。商標是產業活動中的一種識別標志,所以商標權的作用主要在於維護產業活動中的秩序,與專利權的作用主要在於促進產業的發展不同。相關的主要法律法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
四、商業秘密權,是公民、企業、單位、組織享有的知識產權。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包括所有技術信息、經營信息,以及其他與商業競爭有關的信息。商業秘密的構成條件,是有關信息:1、具有經濟價值;2、具有相對秘密性;3、有關信息的控制人採取了一定的合理保密措施。保護商業秘密權的法律依據目前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
五、廠商名稱權,或稱商號權,是企業對自己使用或注冊的營業區別標志依法享有的專利權。該項權利的法律意義是:在他人使用相同或類似名稱時,權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使用,以避免發生混同;在他人非法侵權而造成損失時,權利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在我國,《民法通則》、《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均規定了對廠商名稱權的保護。
六、貨源標記或原產地名稱權。貨源標記與原產地名稱,是與商品有關的商品區別標志,在《知識產權協定》中稱為「地理標記」。
1、貨源標記,是指用來表示商品出處的標志,換言之,是表示商品於特定的國家、地區、地方所生產、製造或加工而使用的區別標志。如「中國製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貨源標記通常只代表產地的整體信譽,而與產品質量沒有直接聯系,更不表明產品的特定質量品質。
2、原產地名稱,是指標示商品的產出地並表示商品與某種地理條件或傳統技術有關的區別標志。因此,原產地名稱可表明產品的特殊性質或品質,如果其他地域也可生產同樣品質的商品,則該地域只能視為「貨源標記」,因為人們並未將該商品與該地域的製造工藝相聯系。
關於貨源標記與原產地名稱權的保護,大多數國家採用反不正當競爭法加以保護。《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是最早保護貨源標記與原產地名稱權的國際公約。《關於制止產品虛假或欺騙性產地名稱馬德里協定》,對成員國之間制止虛假貨源標記與原產地名稱作了具體規定。《知識產權協定》專設《地理標志》一節,對地理標志給予較為全面的保護。我國是《巴黎公約》的成員國,貨源標記與原產地名稱權在我國法律中受到保護。主要體現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第4款和第9條的規定。
七、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是一項獨立的知識產權,是權利持有人對其布圖設計進行復制和商業利用的專有權利。目前我國尚沒有專門的立法來保護此項知識產權,但是加入了《關於集成電路的知識產權條約》、《知識產權協議》等有關國際保護的條約。
八、植物新品種權。植物新品種是指經過人工培育的或者對發現的野生植物加以開發,具備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並有適當的命名的植物新品種。完成育種的單位和個人對其授權的品種,享有排他的獨占權,這就是植物新品種權。為加強對植物新品種的保護,鼓勵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種,我國已經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
Ⅵ 知識產權法案情
提問者,可假設本案構成不正當競爭。
如題,1、某釀造廠涉嫌假冒知名商品包裝裝潢性質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即「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2、該行為概念為假冒知名商品包裝裝潢不正當競爭行為,特徵有:1、以營利為目的,故意或過失使用知名商品的近似的包裝、裝潢;2、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3、侵害知名商品所有人合法權益;4、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5、損害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
3、法律責任:經營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營業執照;銷售偽劣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Ⅶ 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參考法律有哪些
知識產權復侵權是一種特殊制的民事侵權行為,中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了承擔民事責任的過錯原則和無過錯而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無過錯原則。這部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雖然首次正式使用「知識產權」這一法。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講座學稱謂,也對著作權、商標權和專利權等受到剽竊、篡改、假冒等侵害的作了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規定,但從這些規定及1990年9月頒布並於2001年10月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和其他已頒行的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來看,基本上都對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原則規定為過錯責任原則,即「債權之訴」原則。筆者認為,知識產權侵權只適用過錯歸責原則的規定,使法律規定和審判實踐產生了沖突,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同為民事侵權,無法普遍適用民事侵權歸責原則;二是法律原則與審判實踐相矛盾,使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受到制約;三是割裂了物上請求權與債之請求權的關系,使法官在個案的裁判中陷入困境。
Ⅷ 知識產權法律有哪些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相繼制定了商標法、專利法、技術合同法、著作權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列等等,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然而,實施監督、保障各項知識產權法制度執行方面還有許多問題。有關法律及法規僅在中國大陸生效。
全社會要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普及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知識,學會用法律程序將新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同時要大力宣傳專利制度在技術中的作用,專利制度不僅僅是促進發明創造的激勵機制,而且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科技發展的一種動力機制。
保護知識產權的措施有哪些?
1、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遵守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法規,遵循國際貿易通行規則,信守企業間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合同、承諾。既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也注重對自己知識產權的保護。通過與國際社會的通力合作,贏得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榮譽與尊嚴。
2、完善企業自主創新機制,積極開展自主創新活動。只有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擁有企業所在領域的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才能擺脫受制於人的弱者地位,才能有經濟競爭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國際影響力。為此,我們必須加快制定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在學習別人的同時立足自主創新,提高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的能力。
3、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嚴格依法辦事。不侵害他人的知識產權;不盜用他人的專利技術;不製造、不使用、不銷售、不傳播假冒產品;不盜用和仿造他人的商標、產品標識和外觀設計。
4、堅決與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不法行為作斗爭,積極舉報涉及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主動配合政府做好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的遏制、查處和打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