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銷售侵犯著作權商品的免責條款有哪些急!!!!
樓主你好!
參考《著作權法》以下法條:
第四十一條 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並獲得報酬的權利;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製品首次製作完成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被許可人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錄音錄像製品,還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表演者許可,並支付報酬。
第五十二條 復製品的出版者、製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製作有合法授權的,復製品的發行者或者電影作品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復製品的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行、出租的復製品有合法來源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結論:只要你公司能提供證據證明你銷售產品的合法來源就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有侵權行為,構成侵權;但無需承擔賠償損失)。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解決你的問題,對你有幫助,祝你天天快樂!
(版權聲明:此答案未經允許,不得復制使用)
㈡ 銷售侵犯著作權罪的構成特性是什麼
銷售侵犯著作權罪的構成特徵是什麼?什麼是銷售侵犯著作權?著作權是法律賦予作內者因創容作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而享有的專有權利。接下來就和我們一起來看看銷售侵犯著作權罪的構成特性是什麼?銷售侵犯著作權罪的構成特性四大點銷售侵犯著作權罪的構成特性一:侵犯的客體是著作權人的著作權和著作權管理制度。銷售侵犯著作權罪的構成特性二:客觀方面表現為以營利為目的,銷售明知是《刑法》第217條規定的侵權復製品以及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銷售侵犯著作權罪的構成特性三:犯罪主體是個人和單位。銷售侵犯著作權罪的構成特性四: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明知是《刑法》第217條規定的侵權復製品而進行銷售的行為。例如銷售明知是盜版的文字作品、音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構成犯罪,根據《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之規定,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屬於巨大。
㈢ 銷售侵犯著作權產品的銷售者,如果能夠證明其合法的進貨渠道,是否可以免責
不一定來。這是因為在行為人能自夠證明發行或出租的作品有合法來源的情況下,其也有可能明知發行或出租的作品為盜版作品,這種情況下依然享受免責的待遇對著作權人就非常的不公,也起不到打擊盜版保護市場交易的作用。
由於我國《著作權法》目前未規定侵權商品銷售者有合法來源抗辯事由,從而造成司法實踐中對涉嫌著作權侵權的銷售者能否適用「合法來源」抗辯,以及如何適用存在著相當大的爭議。如果銷售商不承擔法律責任,那麼其前提是能夠證明合法來源抗辯的,但是不能夠得出:能夠舉證合法來源,就可以不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著作權法》第五十三條
復製品的出版者、製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製作有合法授權的,復製品的發行者或者電影作品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復製品的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行、出租的復製品有合法來源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㈣ 銷售的商品如果侵犯別人的著作權專利版權,銷售的人有啥責任
這個主要看當時采購方(即銷售方)有沒有跟供貨方簽訂知識產權相關免責協議,要是沒簽,那麼要共同承擔相關責任,如果簽了,那當時怎麼約定的怎麼來
㈤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與侵犯著作權罪有什麼區別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銷售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權、專有出版權的文字作品、音樂、電視、錄像、計算機軟體、圖書及其他作品以及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
㈥ 銷售侵犯著作權罪是如何量刑呢
從銷售侵犯著作權罪的犯罪構成上來看,銷售侵犯著作權罪在主觀上必須表現為故意,如果行為人是由於過失而無意中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則不會構成銷售侵犯著作權罪,那麼銷售著作權罪是如何量刑呢?銷售侵犯著作權罪的量刑規則根據《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銷售侵犯著作權罪是以違法所得數額或者情節來量刑的。只有違法所得達到一定的數額,或者情節具有一定的嚴重性才構成銷售侵犯著作權罪。有兩種刑罰:1、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2、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下面詳細介紹之:一、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情形根據2004年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第五條: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所列侵犯著作權行為之一,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額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嚴重情節,應當以銷售侵犯著作權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復製品數量合計在一千張(份)以上的;(三)其他嚴重情節的情形。簡單概括以上規定,違法所得額在三萬元以上,或者非法經營額在五萬元以上,復制侵權光碟在一千張以上的,即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二、判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情形該解釋規定: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所列侵犯著作權行為之一,違法所得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額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應當以銷售侵犯著作權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復製品數量合計在五千張(份)以上的;(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情形。簡單概括以上規定,違法所的額在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非法經營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復制侵權光碟在五千張以上的,即可判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㈦ 怎麼區分銷售侵權復製品罪與侵犯著作權罪
您好!銷售侵權復製品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銷售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權、專有出版權的文字作品、音樂、電視、電視、錄像、計算機軟體、圖書及其他作品以及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侵犯著作權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違反著作管理法規,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侵犯他人的著作權,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二者在定義上有著很大的相似性,也有以下區別:
(1)主體要件不同。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主體只能是侵權復製品製作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或單位,侵犯著作權罪的主體一般是製作者,有時可能是與製作者通謀的發行者或銷售者。
(2)犯罪客觀方面不同。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銷售侵權復製品且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侵犯著作權罪的行為方式則可以是復制發行或出版,也可以是製作、出售,且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就構成犯罪。在實踐中,行為人如果實施侵犯著作權或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的行為構成犯罪,又銷售其製作的侵權復製品而且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後一行為屬於刑法理論上的不可罰之事後行為,對其只以侵犯著作權罪論處,而不能再定一個銷售侵權復製品罪而實行數罪並罰;如果行為人銷售的侵權復製品並非其本人製作的侵權復製品,其兩個行為又符合構成犯罪的數額或情節要求的,則應對其定兩個罪實行數罪並罰;如果銷售侵權復製品的行為人事先與侵犯著作權罪的行為人通謀的,對其應以侵犯著作權罪論處,這屬於共同犯罪問題。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㈧ 侵犯著作權罪和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區別和適用
沒什麼區別,因為說這的都是壞蛋,小心會被人打
㈨ 侵犯著作權罪和銷售侵權復製品罪數罪並罰嗎
直接定侵犯著作權罪。刑法217條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