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開辦培訓某些軟體的培訓班,是否會涉及到這些軟體公司的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
只要正規合法開班即可,目前國家政策鼓勵培訓機構,只要經營范圍可以回培訓即可,至於答您說的培訓,只要合規合法,不獨自頒發認證等相關證書即可,頒發證書需要有授權和國家認可的,除了這個目前在國內都應該沒事。即使有事,說實話,花點錢也應該都可以解決了。
❷ 軟體開發中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
那你就去注冊知識產品,現在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很重視,誰申請到了誰版就受保護,如果權並沒有簽約制定這個歸前公司所有,你可以去申請你的專利,這樣就是歸你個人所有,前公司也是不可以用的,如果對方已經申請下來了,那就麻煩一些了
❸ 信息資源建設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有哪些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隨著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工作越發顯得十分重要。把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和保護工作納入企業發展戰略之中,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已經成為市場主體和技術創新主體,做好知識產權的管理和保護工作顯得越來越迫切性。(一)企業各級領導者必須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工作各級領導在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保護和運用工作中起著組織發動、指導幫助、監督檢查、總結提高作用。領導者必須不斷增強自身的知識產權意識,學習、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知識,把知識產權工作列入領導工作的議事日程,在人員、時間、物力、財力等方面予以必要保障,認真抓落實,積極解決實際問題。(二)加強專利戰略的研究和實施專利戰略的研究以專利制度為依據,以專利保護、專利技術開發、專利技術實施、專利許可證貿易、專利信息和專利管理為主要對象,以技術市場為舞台,以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為目的。企業可運用的專利戰略有:基本專利戰略,即抓住關鍵技術申請核心專利;專利圍網戰略,圍繞發展新型產品,開發外圍專利;收買專利戰略,即收買他人專利權,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改進專利,保持獨占市場優勢;交叉許可戰略,即與技術水平相當的競爭企業進行相互取長補短,橫向協作交易;文獻公開戰略,即以先行公開的方式破壞其新穎性和創造性,使競爭企業無法獲得專利;共同開發戰略,有利於系統化、大型化技術共同開發,聯合發展;專利與商標結合戰略,即利用專利與商標的不同作用,同時申請專利與產品商標;引進專利戰略,適用於自己無開發基礎的產品,引進他人專利,經營效率高、風險投資少;繼續開發已經中斷的基本專利戰略,即對一些失效專利,重新組織開發。(三)健全考核機制,加大獎勵力度與國外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在專利申請量方面有很大差距。究其根本原因是激勵力度不夠,這主要是由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產生的「重成果、重鑒定、重評獎、輕專利」思想影響所造成。企業有關部門應著手在績效考評、提職提級、課題立項、成果評獎等各個環節對獲取知識產權予以強調,對獲得各類科技進步獎、發明獎應以取得相應專利權為前提,有關提職提級工作要與是否獲得專利權相掛鉤,在同等條件下形成專利產權的要優先。為了鼓勵發明創造,增加企業專利申請量,形成企業自己的專利產權,健全考核機制,加大獎勵力度非常重要。(四)將知識產權納入科技管理體制1.科研開題,立項,必須經過專利文獻檢索、查新。提出查新報告並進行市場信息調查。選題的論證報告要以專利文獻檢索報告和市場調查為依據,避免重復研究。2.科技進步獎的評定或技術鑒定及論文發表前,必須對項目是否申請專利、是否涉及技術秘密和秘級等進行確認,方可進行。3.積極推進專利和已申請專利項目實施,使專利技術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在實施中要密切注意專利動向,了解競爭對手的技術狀況及法律狀況,避免侵犯他人專利權。4.密切注視專利動向,對於侵犯和損害本單位和發明人權益的申請或專利,應及時通過法律程序予以排除,保護本單位發明權益。5.引進國外技術時要查詢其專利的法律狀況。(五)技術-專利-標准三結合目前,一種新的知識產權策略漸漸浮出水面:研發技術,申請專利,制定標准三者結合。「技術專利化、專利標准化、標准國際化」已成為知識經濟條件下國際競爭新的游戲規則,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這一策略。(六)開展技術貿易,使知識財產進入流通領域大力推進知識產權保護與技術貿易的緊密結合,參與知識經濟的競爭,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資本化,為企業創造效益,使技術投入和產出進入良性循環。(七)加強知識產權培訓,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由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和培訓機構負責知識產權培訓計劃和實施,根據職責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提高企業職工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八)建立科學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健全的知識產權管理職能、有效的運作方式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企業要建立專門的管理部門。這個部門的職能是:(1)做好知識產權的規劃工作。(2)做好知識產權申請工作,負責與知識產權部門及中介機構的溝通協調、指導發明人挖掘創新點並選定適宜的保護范圍、負責協助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取得知識產權、保護公司權利、管理公司有效專利。(3)做好知識產權的法律工作。(4)做好知識產權信息管理和培訓工作。(5)做好知識產權技術貿易工作。
❹ 關於軟體知識產權的問題
先聲明一下,本文僅僅是個人觀點,不是法律意見,僅供參考,本人不承擔律師的責任哦。
-----------------------------
首先問一個問題:如果你們不再用那個盜版軟體了,工作還能順利進行嗎?如果你們能不用這個軟體,或者找到別的合法的替代品嗎?如果你們必須要用這個軟體工作,不買就得用盜版,那還是買正版吧。不然,人家已經盯上你了,你繼續使用,被人逮個正著,那就麻煩了。使用盜版軟體,不僅會需要賠償,還可能被行政部門罰款,嚴重的還會導致刑事責任(當然了,你們又不賣盜版軟體,不太可能嚴重到刑事的責任)。
如果你們有辦法不繼續用他們家的盜版軟體,可以正常生產,那麼你們需要的第一件事也不是賠多少,而是對方有沒有能力讓你們賠。
1.對方有證據證明你們用過盜版軟體嗎?如果沒有的話,他們追究不了你們。你們不製作不賣盜版軟體,只是使用,你們這叫最終用戶,這種情況,取證是最困難的。一般的取證方法要找行政管理部門(版權局)行使執法權,進到侵權的公司裡面取證。如果你們不再使用,對方能夠證明你們使用過嗎?當然,我這里只是提問,對方是否已經掌握了你們的證據,或者有辦法以後取得證據,我就不知道了。 總之,這只是民事糾紛而已,如果對方沒有證據的話,你們也沒有義務送證據上門。對方的那封快遞,你們能不回,就不要給任何形式的回復。不然你們承認侵權,人家的官司就好打了。你們不承認侵權呢,萬一人家能證明侵權,你們這就叫態度惡劣,明知故犯。所以,不給任何回復最好。
2,你們的軟體是怎麼來的?如果是通過合同方式從第三方買的,而且你們能夠證明使用的時候不知道是盜版,那麼你們不必擔心賠償責任,因為那個責任要由賣給你們軟體的人承擔。注意,你們得能證明才行。
3.如果對方能夠證明你們侵權,那麼賠償損失方式有三種。一是權利人的損失,就是軟體的價格。二是侵權人非法獲利。三是法定賠償。 一般來說,法院能夠根據權利人的損失數額來判,就不會再繼續用下面兩個標准繼續計算了。非法獲利那一項,一般會用在製作銷售盜版軟體的案件里。我見到的幾個最終用戶的案例,還沒有按照非法獲利來計算賠償的。當然,我沒見過,不等於法官就絕對不能這么判啊,只能說,那種情況太少見了,一般的情況就是付軟體的價格。
4,如果能夠證明侵權,賠償損失之外,還有可能被判賠償對方的律師費。所以如果對方有證據起訴的話,那麼快快達成和解,爭取一個不要比軟體價格貴太多的數額,趕緊給對方錢了事。
最後,提醒一句,近年很多海外公司到中國來打擊盜版,是抱著殺雞給猴看的態度,打起官司來就要把對方整死。警惕點為好。不過這個公司只是要你們買正版軟體,倒是不像那種公司。
❺ 開源軟體與知識產權 有沖突嗎
開源軟體可以申請著作權 不過需要一個GPL聲明
❻ 關於軟體知識產權的問題,請高手幫忙分析下!
不好說,要看最初客戶和軟體公司的開發合同對知識產權的約定?
如果約定知識產權歸付錢的公司,那就沒有問題。
但多數軟體開發合同都是知識產權歸軟體公司,付錢的客戶有權使用。這種情況如果客戶自己改源代碼就是侵權了。
你要是現在已經從這家軟體公司離職了?你可以打個擦邊球。
別管以前的合同是哪一種,反正你是軟體工程師,原來的合同應該沒有見過吧?要是在原來公司里見過合同就不行了。
新的合同上要客戶公司寫清楚他們享有知識產權,他們提供全部源代碼,請你維護修改,一切知識產權責任由他們付。
❼ 關於軟體的知識產權問題
軟體屬於著作權保護,中國1990年頒布的《著作權法》規定,計算機軟體是受法律保護的作品形式之一。1991年,中國頒布了《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對軟體實施著作權法律保護作了具體規定。
軟體著作權人的權利通常包含下列內容:①發表權,即決定軟體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②開發者身份權,即表明開發者身份的權利以及在其軟體上署名的權利。③使用權,即在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以復制、展示 、發行、修改、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其軟體的權利。其中的「翻譯」是對軟體文檔所用的自然語言的語種間的翻譯。④使用許可權和獲得報酬權,即許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其軟體的權利和由此獲得報酬的權利。⑤轉讓權,即向他人轉讓上述使用權和使用許可權的權利。
著作權法第二條,公民、單位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均享有著作權。
依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6條,著作權自作品創作完成之日起產生。即修改定稿。
因此軟體開發好之後就享有著作權。如果你想對軟體名稱保護的話,就需要申請商標注冊。
❽ 如何看待開源軟體的知識產權問題
1、使用他人開源軟體銷售是侵權的; 2、可以對自己原創部分申請軟體著作權。
❾ 當人們在使用開源軟體時,他們是否擔心過知識產權問題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不擔心因為現在是共享時代而知識產權問題是不告不理的問題也就是沒有人去法院起訴法院不會主動審理的案件
❿ 如何看待開源軟體的知識產權
近年來,開源軟體作為一種新興的軟體模式在世界范圍內發展迅速,它所倡導版的自由、共享的權理念更是深入人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傳播,開源軟體也由最初僅僅在程序員之間流傳走向了商業化的道路,並占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向傳統商業軟體發起了有力的挑戰。 開源軟體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主要因為其具有獨特的保護模式。開源軟體許可證就是這一保護模式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