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知識產權保護手段有哪些
國際社會目前對信息開發者權益保護的手段主要有兩種:一是法律手段;二是技術手段。
我國也在把握時機,立足本國國情並努力與國際接軌,尋求一條有效的解決途徑,為越來越繁榮的網路知識產權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國於2001年修改了《著作權法》。2005年,首次發布的知識產權保護白皮書中,提出建設「創新國家」,以及將打擊侵權盜版的劍鋒直戳網路領域。國務院在2006年出台了《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並且承諾在條件成熟時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黨的十七大報告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首要措施,明確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這些信息都表明了我國想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決心。
B. 知識產權保護有哪些途徑呀
知識產權保護,這些途徑你要牢記!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產權,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那麼,如果這種權利受到了侵害,我們該採取什麼方法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呢?
下面,就讓小納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保護知識產權的途徑有哪些。
首先,通過知識產權的行政保護途徑:
1、著作權的行政保護:主管機關為國家版權局和地方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侵犯著作權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其中申請涉外侵權行為行政處罰的當事人是外國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的,應委託國家版權局指定的代理人代為申請。
2、專利權的行政保護:主管機關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地方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專利糾紛進行行政調處。其中專利糾紛主要包括:專利侵權糾紛、專利權屬糾紛等。知識產權管理機關受理專利糾紛案件的條件如下:調處請求人必須是與糾紛和爭議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單位或個人。有明確的被請求人,有具體要求和事實依據。屬於知識產權管理機關管轄范圍和收案范圍。當事人尚未向人民法院起訴。
3、商標權的行政保護:主管機關為侵權行為地的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侵犯商標權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涉外商標案件或大案、要案應由地級或直接由省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
其次,通過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途徑:
1、管轄權的確定:在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中因案件性質不同,分別由具有管轄權的法院及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其中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結果發生地。
2、提起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應滿足的條件: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維護自身權益,知識產權保護不容輕視!
編輯:小納@納傑知識產權
文章來源:納傑知識產權公眾號(najieip)
C. 知識產權保護的方式有哪些
1、商標權(trademark)
在中國,取得商標權的基本途徑是商標注冊。商標注冊後,即取得商標專用權。取得商標專用權,就意味著注冊商標所有人能夠依法排斥他人在相同或類似商品(或服務)上以導致消費者混淆的方式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商標注冊是擁有商標專用權的初步證據,商標注冊的有效期在中國為10年。10年到期時可以續展,續展沒有次數的限制。理論上,只要權利人願意,商標注冊可以永遠存在下去。
2、著作權(right)
在中國,著作權就是版權,是指法律保護文學、藝術、科學領域的原創作品,未獲作者同意,別人不能復制或使用。目前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限不受限制,除此之外的著作權保護期限是作者終生有效,再加上作者死後50年。
3、專利權(patent)
專利權是國家根據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申請,以向社會公開發明創造內容或設計的內容為前提,由政府根據法定程序於特定、有限期間內授予專利申請人的一種排他性權利。也就是說,發明人是以公開換保護,而且是法定期限內的保護。根據中國專利法的規定,專利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三種。其中,發明專利權的期限是20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是10年。
4、商業秘密(tradesecret)
商業秘密是指機密的商業信息,包括產品配方、過程、裝置、技術秘密、計算機源代碼、處方或客戶名單、供貨清單等。這些信息可以使企業保持競爭者的優勢,它們不是常人所知或易於被發現的,企業會用合理的措施來保守機密。
D. 保護知識產權的途徑有哪兩種
一,通過來知識產權的源行政保護途徑。(l)專利權的行政保護:主管機關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地方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專利糾紛進行行政調處。專利糾紛主要包括:專利侵權糾紛、專利權屬糾紛等。知識產權管理機關受理專利糾紛案件的條件如下:調處請求人必須是與糾紛和爭議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單位或個人;有明確的被請求人;有具體要求和事實依據;屬於知識產權管理機關管轄范圍和受案范圍;當事人尚未向人民法院起訴。(2)商標權的行政保護:主管機關為侵權行為地的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侵犯商標權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3)著作權的行政保護:主管機關為國家版權局和地方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侵犯著作權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
二,通過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途徑。(1)管轄權的確定:因案件性質不同,分別由具有管轄權的法院及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2)提起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應滿足的條件: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E. 保護知識產權要通過什麼樣的途徑
主要分兩類:一是行政渠道,如向工商、衛生、質監等部門投訴舉報;二是法律訴訟。當然,還可以和侵權者直接溝通、警告等。
F. 如何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目前,侵犯專利的情況時有發生,而追究侵權人的責任是一方面,加強對專利權專的保護又是另一屬方面,那麼應該如何保護專利權呢?1、認真實施專利權保護的法律法規、2、增強專利權法律保護的意識、加大專利權保護的國內和國際法律法規的普及和宣傳力度。3、鼓勵專利申請、國家應當出台一系列鼓勵科研人員積極申請專利的措施,讓專利盡快轉化成生產力,造福於民,尤其要注重到國外去申請專利,以更好地保護專利權。4、建立完善的專利轉讓機制、5、加強專利權海關保護的力度、6、重視專利權的國際保護。總之,專利侵權行為的普遍存在已是不爭的事實,在中國,享有知識產權的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其權利受到損害時,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享受切實有效的司法保護。人民法院對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加大了專利權的保護力度。
G. 企業保護知識產權有哪些方法
1、及時注冊商標和申請專利,取得商標專用權和專利權。2、實施品牌戰略,完善企業專利、商標管理制度建設,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保護方法有很多,企業不了解的話,可以找漢之光華提供幫助。
H. 知識產權的保護包括哪些措施
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 專利管理戰略:
吸收專利管理人才,建立專利管理部門。
制訂專利管理制度,規范專利管理行為。
完善專利檔案,跟蹤專利動態。
組織專利申報,引進保護措施。
提出專利保護訴訟,進行專利訴訟抗辯。
二 專利申請戰略:保護自己的發明創造,佔領市場。
三 專利保護戰略:
專利未報,保密先行。
產品未銷,專利先有。
市場未明,防禦先做。
合同未簽;文獻先查。
訴訟未提,漏洞先補。
官司未應,無效先得。
銷路未衰,技改先出。
廣告未出,外觀先遞。
10.麻煩未出,律師先請。
I. 知識產權受到侵犯,可以通過什麼手段維護呢
隨著我國知識產權法律的日趨完備,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日益加強,作為一種無形財產權的知識產權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已漸趨緊密,可以說沒有知識產權就沒有企業。
然而,知識產權的客體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以致於有些企業不知道知識產權為何物,覺得這種權利神秘莫測,與自己不相干,缺乏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直至造成嚴重的後果,不僅失去了發展的機會,有些甚至威脅到企業的生存。
那麼,企業究竟享有哪些知識產權呢?根據我國目前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企業通常享有以下幾項知識產權:
1、企業名稱。又稱廠商名稱,是一企業區別於它企業的標志符號。企業名稱在法律上有三層含義:第一、在一定行政區域內保持唯一性,且一個企業只准使用一個名稱;第二、企業名稱登記後,企業對其名稱享有專用權,其它單位和個人未經同意不得使用該企業名稱,否則構成侵權行為;第三、企業名稱具有人身財產權利的性質,可以依法轉讓。
2、專利技術。是指受我國專利法保護的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法》對取得專利權的實質性條件有不同的具體規定,發明、實用新型必須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外觀設計同時還須具有美感。在我國,專利權的取得採取申請在先的原則,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先後申請同一發明創造時,不論發明次序的先後,誰先向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誰就可以獲得專利權。因此,企業應盡快地將其發明創造成果申請專利。
3、專有技術。又稱技術秘密,技術訣竅,指能提供一定價值,已被利用或者可能被利用,僅為有限專家所了解,且未在任何地方公開過其完整的形式,不作為工業產權取得任何形式保護的技術知識、經驗、數據、方法和訣竅,或者以上對象的總和。其基本特徵是(1)非專利性;(2)保密性;(3)實用性;(4)可轉讓性。對專有技術通常通過《民法通則》、《合同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來保護。
4、注冊商標。商標是指由文字、圖形或者其組合等構成,使用於商品,用以區別不同商品生產者或經營者所生產或經營的同一和類似商品的顯著標記。商標必須通過注冊,企業才取得對該商標專用權,《商標法》不直接保護未經注冊的商標,但未注冊的商標可以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著作權法》、《專利法》來獲得保護,同時,也可利用《商標法》有關注冊商標的撤消制度來獲得間接保護。但未注冊商標的不利之處,除不能享有專用權外,還使企業在營銷活動中處於不利地位,諸如不利於廣告宣傳,不利於參與市場競爭,不利於取得消費者信任等。
5、商業秘密。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所謂經營信息指經營策略、管理訣竅、客戶名單、貨源情報、投資標底等信息。商業秘密具有保密性和經濟性兩大主要特徵,經濟性著重在競爭優勢,經濟性以保密性為前提,一旦秘密公開,法律就不再對它進行保護。因此企業對其商業秘密應該採取有效的保密措施。
6、商品包裝裝潢。依其不同的法律狀態,分別受到《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或《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交叉或重合保護。
了解了知識產權的范圍後,企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來源:環獵調查szcid.com。
首先,依據知識產權法,及時取得相應的權利。
知識產權中除了著作權、制止不正當競爭權外,都不是自動產生的。專利權實行申請在先原則,而商標權采注冊確認和申請在先原則,企業只有及時申請並獲得授權或注冊,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
其次,健全內部知識產權規章制度,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企業內部健全的知識產權規章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企業的知識產權如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若沒有健全的規章制度,極容易泄露,而一旦秘密公開,就得不到法律的保護,特別是在一些高新技術產業,因技術人員的流動帶走原單位的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給這些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鑒於此,企業應建立以下知識產權規章制度:專利申報制度;專有技術申報制度;計算機軟體購銷審批制度;職工在工作中完成的知識產權的歸屬及獎勵辦法;職工應承擔的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的義務,其中包括保護企業技術秘密、商業秘密不受侵犯的義務,以及泄露秘密應承擔的責任。
知識產權具有知識面廣、專業性強的特點,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關繫到企業的發展乃至生存,因此,設立專門機構或專門管理人員十分必要。
再次,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應採取果斷措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目前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實行「雙軌制」,即被侵權人可以向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部門,如專利局、商標局、版權局投訴,請求對侵權行為進行查處,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但無論採取哪種途徑,企業在發現他人侵犯自己知識產權時,應及時收集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