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成都宅基地使用權

成都宅基地使用權

發布時間:2021-08-09 19:48:32

⑴ 求成都農村宅基地撤遷標准

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國土資源局
關於成都市征地補償安置辦法實施中有關具體問題意見的通知
成辦發[2003]15號
頒布日期:20030218 實施日期:20030218 頒布單位: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各區(市)縣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市國土資源局報送的《<成都市征地補償安置辦法>實施中有關具體問題的意見》已經市政府第91次常務會研究通過,現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三年二月十八日

《成都市征地補償安置辦法》實施中有關具體問題的意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和《成都市征地補償安置辦法》(以下簡稱78號令)的有關規定,為統一征地拆遷農房補償安置標准,進一步做好征地拆遷房補償安置及有關工作,切實解決好被征地范圍內人民群眾的住房問題,確保社會穩定,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征地補償安置實際情況,現就實施78號令中征地拆遷補償安置等有關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農房安置方式 農房安置實行貨幣化安置或現(建)房安置,被安置對象可自主選擇安置方式。允許被安置戶部分人選擇貨幣化安置,部分人選擇現(建)房安置。鼓勵貨幣化安置。

選擇現(建)房安置的,嚴格按78號令的有關標准進行安置。安置房建設必須符合城市規劃要求,相對集中選點修建。

二、農房搬遷及獎勵

(一)選擇貨幣化安置的,一次性按8000元/人獎勵。

(二)選擇貨幣化安置或現(建)房安置方式,自拆遷通知之日起10日內簽訂安置協議並交出舊房的,按3000元/人獎勵;20日內簽訂安置協議並交出舊房的,按1000元/人獎勵;超過20日的不予獎勵。

(三)選擇現(建)房安置需過渡的,按每人每月200元發給過渡費。被安置人員在農房拆遷單位的安置通知時限內未入住的,停發過渡費。

(四)一個安置戶中部分人員選擇貨幣化安置、部分人員選擇現(建)房安置方式的,以原證載住房戶的人均面積為基數,對其中選擇貨幣化安置的人員按規定給予獎勵。

(五)選擇現(建)房安置方式的,原《農村房屋宅基地使用證》記載人均面積不足35M2的,仍按78號令及本意見的有關標准結算。在征地單位規定時限內一次性結清房屋補差款的,征地單位可按50%優惠結算該補差款。

三、農轉非人員配偶的住房安置及婚嫁生育人口住房安置的確認 凡具有五城區及高新區非農業正住戶口,持有《農村房屋宅基地使用證》,經所在單位證明未參加房改或在他處無住房的「農轉非」人員的配偶,納入住房安置人數計算,其補償安置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實行貨幣化安置的,以其持有的《農村房屋宅基地使用證》所載正房面積為依據進行結算: 原有住房人均面積不足35 M2的,按人均35 M2給予補償,不足部分以相鄰區位經濟適用房標准價格扣減300元/ M2進行結算; 原有住房面積超出人均35 M2的,超出部分由征地單位按300元/ M2給予補償。

(二)實行現(建)房安置的,以其持有的《農村房屋宅基地使用證》所載正房面積為依據進行結算: 原有住房面積超過人均35 M2的,超出部分由征地單位按最高不超過300元/ M2的建設成本價給予補償;

原有住房面積達到人均35 M2,但所安置的房屋不足人均35 M2的,不足部分由征地單位按600元/ M2予以補助;

原有住房面積不足人均35 M2而按人均35 M2安置的,超出部分按900元/ M2購買;

安置住房超出人均35 M2的,超出部分由被人員按當時當地的商品房指導價格購買。

(三)征地公告後,依法婚嫁、生育人口必須具有徵地范圍內正住戶口,方可作為安置對象。其轉非安置和住房安置的截止日期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

四、鄉鎮企業拆遷補償及獎勵

(一)拆遷征地范圍內具有合法土地使用手續的鄉、鎮(含村、組)企業及私營企業的建(構)築物,按78號令附表四「公共建築物」的標准給予補償。

(二)鄉、鎮 (含村、組)企業及私營企業, 自拆遷通知之日起15內簽訂拆遷補償協議並交出土地及房屋的,除按78號令第10條規定的搬遷補償標准執行外,另按該企業建(構)築物補償總額的3%給予獎勵;25日內簽訂拆遷補償協議並交出土地及房屋的,按該企業建(構)築物補償總額的1%給予獎勵。超過25日的不予獎勵。

五、執行時間

凡2003年1月1日後公布征地公告的,一律按本意見執行。

又找到一個早些時候的,你看看要得不>

成都市人民政府令
第78號
《成都市征地補償安置辦法》已經市人民政府第35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施行。

市長:王榮軒

二000年九月二十六日

成都市征地補償安置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障征地的順利進行, 維護被征地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和《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的,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五城區(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統稱五城區)行政區域內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補償、人員安置、住房安置,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實施。

市計劃、勞動、民政、公安、糧食、規劃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征地工作。

區、鄉(鎮)人民政府應協助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

第四條 徵用土地經依法批准,並對當事人依法補償、安置後,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被征地單位發出交地通知,被征地單位應當按通知規定的期限交付土地,不的拒絕和阻撓。

第二章 征地補償

第五條 徵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並公告後,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並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徵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經依法批准後,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征地方案的實施。

第六條 徵用土地應當依法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各項費用,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規定的標准執行。

第七條 未經批准佔用耕地成片栽種的花草樹木,按糧食類青苗補償標准計算補償費。

零星栽種的樹木和經批準的種養殖專業戶按規定標准執行。

有標牌的古樹名木,按照《成都市古樹名木管理條例》規定執行。

第八條 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補償:

(一)不具有土地權屬證書和其他合法權證的建(構)築物;

(二)經依法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公告之日起搶種、搶栽的農作物、經濟林木和搶建的建(構)築物;

(三)超過批准使用期限或雖未確定使用期限但已使用兩年以上臨時用地(含佔地)上的建(構)築物;

(四)非法佔用土地修建的建(構)築物;

第九條 土地被徵用後按規劃需要保留的道路、水利設施由征地單位負責恢復。

第十條 征地拆遷具有土地權屬證書和其他合法權證的建(構)築物,按規定標准補償。企業搬遷涉及的搬遷損失、搬遷運費及水、電設施遷改費用等,由征地單位按該企業建(構)築物補償總額的10-15%補償。

第十一條 徵用土地的各項補償、補助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三個月內全額支付,並按下列規定管理使用:

(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被依法全部徵用、農業人口全部安置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由安置單位用於土地被征後人員的安置;原農村集體組織的財產,應當造冊登記,向農民公布,其財產和涉及的債權、債務由被征地單位的上一級組織或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處理。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被依法部分徵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被征地單位安置的,土地補償費支付給被征地單位,用於發展生產、安排因土地被徵用而造成的多餘勞動力的就業和不能就業人員的生活補助。其使用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定,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被征地單位,由被征地單位管理和使用。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被依法部分徵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征地單位安置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或支付給安置單位,或者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四)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支付給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所有者。

徵用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償費和其他有關費用,任何單位和 個人不的私分、平調、挪用、截留。

第三章 人員安置

第十二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耕地被全部徵用的,依法撤消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建制,原有農村戶口全部轉為非農業戶口;未被全部徵用的,按徵用的耕地(糧食地和蔬菜地)數量除以被徵用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以下簡稱農轉非)人數;按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被徵用前平均每個勞動力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需要安置的勞動力人數。

農轉非人員的年齡,以依法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公告之日的時間年齡計算。

第十三條 常住戶口在征地范圍內的農轉非人員,男性年齡18歲以上不滿60周歲,女性年齡18周歲以上不滿50周歲,能堅持常年參加生產勞動的,未農轉非勞動力安置對象。

第十四條 對農轉非勞動力安置對象的安置,可以實行自謀職業、單位安置等辦法。

對男性年齡50周歲以上不滿60周歲,女性年齡40周歲以上不滿50周歲的農轉非人員 ,實行自謀職業安置。

農轉非勞動力安置對象自謀職業安置的,經本人提出申請並公證後,由征地單位將每人共計18000元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對象;由單位安置的,征地單位應將每人共計18000元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一次性撥給安置單位。

第十五條 自依法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公告之日起,除依法婚嫁、生育的人口外,新遷入人員不予安置。

對已辦理退養回鄉的「輪換工」人員,屬農轉非范圍的,只為其辦理戶口農轉非,不再按本章規定安置。

第十六條 男性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0周歲的農轉非人員為退養安置對象。退養安置對象經公證後,由征地單位將每人共計16000元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一次性支付給個人。

第十七條 對農轉非人員中的五保對象,征地單位應將其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一次性撥給民政部門,由民政部門按規定安置。

第十八條 對原戶口在征地范圍內的現役士兵,征地單位應將其土地補償、安置補助費一次性撥給其原戶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門,待其退伍回原籍後,由戶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門按規定安置。

第十九條 對原戶口在征地范圍內正在服刑或勞動教養的人員,征地單位應將其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費一次性撥給其原戶口所在地的勞動部門,待其刑滿釋放或解除勞動教養後由勞動部門按規定安置。

第二十條 不滿18周歲的農轉非人員,征地單位可一次性發給生活補助費6000元。

第二十一條 征地范圍內未農轉非人員的安置,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辦理。

第四章 住房安置

第二十二條 依法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公告之日起,持有《農村房屋宅基地使用證》的被拆除房屋的農轉非人員,按每人35平方米建築面積(含樓梯間,下同)進行住房安置;住房安置方式實行貨幣化安置,有條件的可以實行現(建)房安置。

第二十三條 實行貨幣化安置的,以農轉非人員持有的《農村房屋宅基地使用證》記載的正房建築面積為依據,按下列規定,由征地單位與農轉非人員簽訂貨幣安置合同,並在房屋拆除完畢之日起七日內結清貨幣安置款:

(一)原有住宅人均不足35平方米的,按人均35平方米給予賠償,並按相鄰區位的經濟適用房價進行結算;

(二)原有住宅人均超出35平方米的,除按前項規定辦法外,超出部分由征地單位按每平方米600元給予補償。

第二十四條 實行現(建)房安置的,以農轉非人員持有的《農村房屋宅基地使用證》記載的正房建築面積為依據,結合安置住房的建築面積,由征地單位與農轉非人員按下列規定結算:

(一)原有住宅人均超出35平方米,屬批准面積由征地單位按自建的成本價,最高不超過每平方米300元給予補償;

(二)原有住宅人均達到35平方米,但安置住房面積人均不足35平方米的,不足部分由征地單位按每平方米600元給予補償;

(三)原有住宅面積人均不足35平方米按人均35平方米安置的,超出部分由農轉非人員按每平方米600元購買;

(四)安置住房超出人均35平方米的部分,由農轉非人員按商品房價購買;

第二十五條 農轉非人員將原住宅改為經營用房的,拆遷安置時仍按住宅拆遷安置。

第二十六條 土地被部分徵用的,征地范圍內持有《農村房屋宅基地使用證》且家庭成員未全部農轉非的住戶,其已農轉非人員可按貨幣化安置方式給予一次性補償,不再享有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也可由征地單位向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每平方米300元支付建房補助費後,擇地修建,或由農轉非人員自建。

土地被全部徵用的,按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規定辦理。

第二十七條 拆除以繼承、增與方式取得房屋產權的非農業人員住宅,按每平方米不超出600元一次性予以補償。

第二十八條 原戶口再征地范圍內的現役士兵、在校大中專學生和正在服刑或勞動教養的人員,以及征地范圍內回原籍鄉村落戶的幹部、職工、城鎮居民和回鄉定居的華僑、港澳台同胞等非農業人員,其房屋被依法拆除的,按本章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九條 被拆除住宅的居民擇地修建的,其宅基地面積按農村宅基地管理規定辦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構成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和《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規定的,從其規定給予處罰。

第三十一條 徵用土地,依法補償安置後,當事人拒不搬遷的,由市、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搬遷;逾期不搬遷的經市、區人民政府批准,實行強制搬遷。對逾期不領取安置補償費用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將其安置補償費用交當地鄉(鎮)人民政府專戶儲存。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強制措施等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十三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四條 徵用土地的各項補償費及其他有關費用標准,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擬訂並經依法批准後執行。

第三十五條 國家和省、市人民政府的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對徵用地補償和安置標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六條 青白江區、龍泉驛區和縣(市)人民政府,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參照本辦法制定具體辦法,並包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備案。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成都市土地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解釋。

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現在執行的仍然是這個標准,不是征地補償是按土地年產值進行,就是被徵用土地時前三邊的平均年產值。應該在補償額度方面有不同。對於安置補助費,現在已經打破最高補償30倍數的限制。

土地徵用補償標不是每年調整的,是法律規定的。變化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年產值,二是生活水平。變化的標准以當地公布的統計數字為准。

⑵ 如何可以合法取得農村宅基地使用權

土地法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回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答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走後門讓縣政府相關人員違規批准不是合法取得了,重點應該關心是不是符合規定

⑶ 為什麼宅基地使用權不能抵押

抵押時抵押不動產所有權,中國土地分為國有和集體,集體土地是不能在集體經濟回組織之外流轉的,答宅基地是集體所有土地,目前為止農村土地流轉還處在摸索階段,成都作為統籌城鄉區域正在搞試點,但還處在調研階段,所以就更不能抵押啦。(抵押之後不能還款即面臨清償的難題)

⑷ 宅基地最終使用權歸誰

集體土抄地,俗稱的是農村土地,襲這個土地的所有權是集體所有,即集體所代表的村所有,不是村民的,而是集體的(比較拗口)。
宅基地是村裡面給村民使用的,村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有權是村民所在的村集體的。
而國有土地(城市裡面的),與以上相對應,把集體換成國家,村民換成公民以及國家法律允許的經濟個體(國外自然人,國內法人,組織等)

⑸ 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如何獲得

農村村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宅基地:

(一)因子女結婚等原因確內需分戶,缺少宅容基地的;

(二)外來人口落戶本村,成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沒有宅基地的;

(三)因發生或者防禦自然災害,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以及進行(鄉)鎮村公共實施和公益事業,需要拆遷的;
根據《土地管理法》、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有關規定:農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先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經村民會議同意並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張榜公布。公布期滿無異議的,經村委會審查後,由所在地國土資源中心所實地勘查,簽出查勘意見和審核意見,再報鄉鎮(場)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國土資源局審核和縣人民政府審批。經依法批準的宅基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應及時將審批結果張榜公布。經批準的宅基地,兩年不建住宅的,原批准文件失效。

⑹ 成都宅基地補償標準是多少

老宅基地補償的標準是什麼

第十三條宅基地上的房屋拆遷,可以實行貨幣補償或者房屋安置,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另行審批宅基地。

第十四條拆遷宅基地上房屋實行貨幣補償的,拆遷人應當向被拆遷人支付補償款。補償款按照被拆除房屋的重置成新價和宅基地的區位補償價確定。房屋重置成新價的評估規則和宅基地區位補償價的計算辦法由市國土房管局制定並公布。

按照前款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的,不再進行房屋安置或者另行審批宅基地。

第十五條拆除宅基地上房屋以國有土地上房屋安置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按照本辦法第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拆遷補償款,

(一)在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外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徵收補償的相關費用:

1、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土地徵收補償費和安置費的80%支付給承包戶,20%補償給村集體;

2、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該費用全部支付給所有權人。

3、耕地開墾費;

4、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

5、被徵收土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政府補貼部分。

宅基地拆遷如何補償

1、宅基地拆遷需要單獨補償

【1】《土地法》修正草案明確單獨補償農村村民住宅。

草案規定,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補償安置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依照國務院制定的具體辦法,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規定補償安置的具體標准。

現行第四十七條規定,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2】征地補償內容增加了對宅基地的補償和社會保障補償。

修正案草案規定,征地補償包括土地補償,被征地農民的安置補助與社會保障費用,農民村民住宅補償,以及其他地上附著物補償和青苗補償。

【3】在住房保障方面。

將對城市規劃區內的被征地農民提供該國有土地上的房屋,無法提供的按照市場價給予貨幣補償;城市規劃區外則安排宅基地重建住房並按照新建房屋成本給予補償。

2、宅基地和房屋應當分別補償

【1】宅基地和房屋應分別補償

農民的宅基地在土地屬性上屬於農村集體土地,產權應當歸村集體所有,之後由村集體分配給本村村民使用,而村民在所分配得來的宅基地上自建住房,這里住房的所有權就應當歸於村民所有。

在遇到農村房屋被徵收時,有兩種補償。一是對宅基地的補償,二是對房屋的補償。村民的宅基地被徵收後,如果被征地的村民沒有其他宅基地,那麼村集體就要給村民分配新的宅基地,否則應當將土地的補償款歸於被征地農民。而針對房屋的補償,因為房屋的產權屬於村民私有,因此房屋的補償款應當歸村民所有。

【2】宅基地及房屋補償方式

對宅基地補償的標的是集體土地的使用權,因此針對土地使用權的補償形式一般分為兩種:一是以置換的形式,二是以貨幣的形式。置換補償就是指,在規劃的安置區內按照不同地價折換不同大小的面積進行安置;貨幣補償就是指,根據相關補償標准對宅基地按照平米價格進行貨幣補償。

接下來就是對房屋及地上附著物的補償,因這部分是對物品所有權的補償,所以針對這部分的補償方式就只能是貨幣補償。其中包含被徵收人所建設的房屋、建築物、構築物、作物樹木等,具體的標准由政府制定,下級政府所制定的標准必須高於上級政府制定的安置標准。

【3】宅基地及房屋補償標准及計算公式

房屋拆遷補償價由宅基地區位補償價、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構成。計算公式為:

房屋拆遷補償=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宅基地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

註解

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參照當地普通住宅指導價,由區縣人民政府參照一定時間、一定區域內普通商品房住宅均價、城市規劃等綜合確定。拆遷中認定的宅基地面積應經合法批准、且不超控制標准。

房屋重置成新均價是指一定時間、一定區域內的被拆遷宅基地房屋重置成新平均價,具體標准由區縣政府按照前述區域內農村房屋建設情況在400--700元/平方米幅度內確定。戶均安置面積,按照100-150平方米控制,具體標准由區縣政府根據當地農村經濟水平、農民居住情況確定。

⑺ 宅基地使用權誰是戶主誰就有使用權嗎

他當然有,但是他的家人也有,在法律上也就是是一家子的,不要講一兩個人,那樣沒有意義

⑻ 宅基地使用權

房子折除後如你在農村種地使用權是屬於你的,如果你不在農村則由集體經濟組織安排他人管理。

⑼ 宅基地的使用權問題

宅基地使用權本身不得單獨轉移且不能用於抵押、不能進行繼承。

具體參照《物權法》第專152~155條:屬

宅基地使用權是一項特殊的用益物權,是家庭共同共有財產,與家庭關系密切相連,不是個人財產,不能繼承。但是即使取得宅基地使用權的人去世了,只要家庭關系存續,其他成員都有使用權,只是不是「繼承」問題。

宅基地使用權具有無期限性,只要是本村的村民,宅基地使用權就不能無故遭到剝奪,這里就要看是不是還生活在這村裡了。

宅基地使用權指的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依法享有的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建造個人住宅的權利。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拓展資料:

宅基地是農村的農戶或個人用作住宅基地而佔有、利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於建造房屋的土地,建了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備建房用的規劃地三種類型。宅基地的所有權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2018年1月,國土部消息,我國將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

閱讀全文

與成都宅基地使用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