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白洋淀紀事》是屬於小說集還是散文集
小說集,是荷花澱派小說家孫犁的代表作,常與山葯蛋派小說做對比學習
『貳』 《白洋淀紀事》全文
《白洋淀紀事》是作家孫犁的集大成之作。
作為一本描寫抗日時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並與當地地主等惡勢力進行斗爭的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收錄了其從1939年到195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和散文,其中包括《荷花澱》《蘆花盪》《囑咐》《采蒲台的葦》等篇。
文中充分表現出了戰爭年代民眾對幸福和安寧的嚮往。孫犁通過對白洋淀人民生活的描寫,從而用無邪的文字勾畫出時代的未來,用文學之美來表達普通人的心願。
內容:
從1939年到1950年,作者在抗日時期同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並與當地地主等惡勢力進行斗爭,寫下了這些小說散文性質的文集。
《白洋淀紀事》收錄了其從1939年到195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和散文,其中包括《荷花澱》、《蘆花盪》、《囑咐》、《采蒲台的葦》、《山地回憶》、《王香菊》。
『叄』 白洋淀紀事的作者簡介
孫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1913年生於河北省安平縣,原名孫樹勛,曾用筆名孫芸夫、林冬蘋、土豹等,芸齋、耕堂為其書齋名,亦作筆名。1933年畢業於保定育德中學,研究生。1936年參加工作,任安新縣同口鎮小說教師,1939年後參加抗日工作,曾任冀中抗戰學院、華北聯合大學、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教員和晉察冀通訊社、《晉察冀日報》、晉察冀邊區文聯編輯。他經歷了抗日戰爭、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全過程。1949年1月,進入天津市,參與創辦《天津日報》,並一直在文藝部(最初為副刊科)做編輯工作。曾任天津作協主席,天津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協第一、第二、第三屆理事、顧問,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2002年7月去世。1927年開始文學創作。「文革」前的主要作品有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和文學理論、文藝評論、詩歌等;「文革」後,主要作品為《耕堂劫後十種》(從《晚華集》到《曲終集》共10個集子)。2004年出版《孫犁全集》(共11卷)。著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本書具時代特點和風貌,通俗易懂,值得一閱 。
『肆』 《白洋淀紀事》是哪三部作品
荷花澱——白洋淀紀事之一,蘆花盪——白洋淀紀事之二
《白洋淀紀事》是孫犁的第一部比較完整的小說,散文選集,曾被評為「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包括作者從1939年到1950年所寫的絕大部分短篇小說,散文,特寫,通訊等,其中共收錄短篇作品近100篇,按時間先後順序編排,《荷花澱》與《蘆花盪》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作品。本書分為兩輯,選錄了蘆花盪、荷花澱、光榮、囑咐、采蒲台、采蒲台的葦等40餘篇
『伍』 白洋淀紀事的創作目的是什麼🤔
白洋淀紀事的創作目的是什麼
目的
文中充分表現出了戰爭年代民眾對幸福和安寧的嚮往。孫犁通過對白洋淀人民生活的描寫,從而用無邪的文字勾畫出時代的未來,用文學之美來表達普通人的心願。
《白洋淀紀事》是作家孫犁的集大成之作。作為一本描寫抗日時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並與當地地主等惡勢力進行斗爭的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收錄了其從1939年到195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和散文,其中包括《荷花澱》《蘆花盪》《囑咐》《采蒲台的葦》等篇。
《白洋淀紀事》是孫犁的集大成之作,收錄了其從1939年到195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和散文,《白洋淀紀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為背景,用樂觀從容的態度描摹時代的風雲變幻,以親切輕柔的筆調表現戰爭的嚴酷和生活的艱難,以豐富多彩的筆觸描繪人物,尤其是女性們勤勞、善良、聰明、勇敢的美好品質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陸』 誰知道能在網上看《白洋淀紀事》的網站
不要奢望了,要是有,你自己就找得到了。網上根本就沒有。
『柒』 白洋淀紀事的作者
《白洋淀紀事》是作家孫犁的集大成之作。作為一本描寫抗日時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並與當地地主等惡勢力進行斗爭的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收錄了其從1939年到195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和散文,其中包括《荷花澱》《蘆花盪》《囑咐》《采蒲台的葦》等篇。
文中充分表現出了戰爭年代民眾對幸福和安寧的嚮往。孫犁通過對白洋淀人民生活的描寫,從而用無邪的文字勾畫出時代的未來,用文學之美來表達普通人的心願。
孫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孫樹勛,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孫遙城村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澱派」的創始人,又先後擔任過《平原雜志》《天津日報》文藝副刊、《文藝通訊》等報刊的編輯,並著有關於編輯的作品。12歲開始接受新文學,受魯迅和文學研究會影響很大。"孫犁"是他參加抗日戰爭後於1938年開始使用的筆名。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天津分會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一至三屆理事、作協顧問,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
2019年9月23日,孫犁長篇小說《風雲初記》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捌』 《白洋淀紀事》來源自哪
《白洋淀紀事》是「文革」前孫犁文學創作的代表性作品集。
《白洋淀紀事》內容包括:一天的工作、邢蘭、戰士、蘆葦、女人們(三篇)、"懶馬"的故事、走出以後、琴和簫、丈夫、老胡的事、黃敏兒、第一個洞、山裡的春天、殺樓、荷花澱--白洋淀紀事之一、村落戰、麥收、蘆花盪--白洋淀紀事之二、碑、鍾、"藏"、囑咐、新安游記、紀念、光榮、種谷的人、澆園、蒿兒梁……
『玖』 白洋淀紀事的內容簡介
《白洋淀紀事》中記錄了抗日時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並與當地地主等惡勢力進行斗爭的歷史,其中就有《王香菊》和《王香菊的母親》兩篇,在這兩篇中,記錄了普通農民王香菊和母親的故事,兩個人最後怎麼樣了?
為自己的女兒闖出一片天地,有一次她指著香菊說:她們這以後就好了。她比誰也明白:一切不幸,都是剝削所致,一切幸福,都會隨翻身到來!
人們追求著理想,在解放的道路上,這理想逐步解除每個人切身的痛苦,寄託他那衷心的希望。因為這樣,理想才在每個人的心裡生根,越來越充實,越來越擴大。這就是她們的命運,也是她們自己抗爭出來的結果。
『拾』 《白洋淀紀事》是誰的代表作
孫犁的作品以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為其秀雅、雋永的創作風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澱》、《囑咐》等短篇作為現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藝界視之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
《白洋淀紀事》一書是由名作家康濯編選的,包括孫犁自1939年到l950年所寫的短篇小說、散文、特寫。這些作品先後編在《荷花澱》、《蘆花盪》、《采蒲台》、《農村速寫》等集中和中篇小說《村歌》中。康濯在編後記中說:「書名《白洋淀紀事》是因為作者的家鄉就在河北平原上的白洋淀附近。戰爭年代,作者在那一帶參加斗爭的時間也比較長,書中反映那一帶人民生活的作品也比較多,作者為人熟知的短篇《荷花澱》等也曾以《白洋淀紀事》為副題,所以就沿用了這個名字。」
全國解放後,孫犁除發表一批短篇小說外,又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風雲初記》,而他的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更成為他的傳世之作。
這以後,中國文壇上形成的「荷花澱派」正是以孫犁的創作風格為代表的文學流派。它形成於50年代。孫犁的影響是「荷花澱派」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荷花澱派』』的骨幹作家,如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也都是孫犁親手培養和扶植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