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們公司收到漢儀字體公司的警告函,說我們微信公眾號使用了他們的字體涉及侵權
不需要理會。因為是不會使用了他們的字體涉及侵權。
1、字體提供下載安裝或內使用過程中是否有「明容碼標價」並告知「使用了未經授權的字體」。如果沒有,這就是明顯的「碰瓷」。
2、外包公司做的,當然也不能避免「侵權」的責任。
大家對這類打著「知識產權保護」的名義,實則交給外包流氓公司行流氓之實的公司,要同仇敵愾,一律拒絕他們的字體。
(1)美國版權流氓公司擴展閱讀
著作權的限制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B. 有公司偽造了馬化騰的簽名,為何馬雲卻要告它
這一事件最新的進展是,「網衛」在自家官網掛出了聲明稱,「從未趁機勒索商家,更未有脅迫商家收取保護費。從未惡意搶注商標,也沒有開展商標代理業務。」不過,阿里方面卻表示,將披露更多「知產流氓」勒索商家擾亂市場的惡行,並表示正在對「網衛」進行訴訟准備工作。
知識產權流氓們的黑暗一角已經被揭開
知識產權流氓在國內屢見不鮮。有不少知識產權流氓,專門在特定的節假日,雙十一、聖誕節、春節期間發送惡意侵權通知,從而藉此牟利。
知識產權流氓的存在又需要談到法律層面的一些爭議和盲點問題。
這里不得不說到國內知識產權領域非常有名的「通知刪除」規則。早在2016年4月26日知識產權日,法治周末就曾組織過一場有關「通知刪除」規則的討論,專門研究如何既保護知識產權,又防範濫用知識產權,平衡商家合法經營權。
所謂的「通知刪除」規則來源於《侵權責任法》,其中第36條規定: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然而,在實踐過程之中,如果過分信任投訴人,投訴人的一紙通知就會直接將電商店鋪的商品下架,很可能讓賣家失去抗辯和舉證的機會,誤傷商家的正常經營權。而如果確系侵權,電商平台則又可能因為侵害後果加大而要承擔連帶責任。
所以在當時,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的朱巍認為,當前「通知刪除」的情況比較亂,存在大量的虛假投訴,很多投訴是沒有理由的,一下子就把電商平台的成本提高了,效率降低了。
過去在操作過程之中,電商平台一直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而這種左右為難的境地又被一些不法分子加以利用,鑽法律空子,形成了靠知識產權流氓行徑牟利的黑色產業,這種黑色產業鏈甚至有越演愈烈的傾向。
比如說,有知識產權代理公司在箱包類別搶注NIKE的Y型圖案,甚至對NIKE官方旗艦店和官方授權店鋪發起惡意投訴。在阿里巴巴平台介入溝通下,NIKE提供著作權證明,該代理公司才停止這種行為。
據淘寶平台治理部調查,有位70歲的老太太張某注冊了上百個品牌關鍵詞,例如「破洞」、「郵差」、「花苞」等,然後對涉及這些詞的商品進行惡意投訴。這類詞語相對冷門,但又是很多商品的不得不使用的關鍵字,商家一旦面臨關鍵詞的惡意投訴時,往往無可奈何。如果又是遇到雙十一、春節、聖誕等大促節點,為避免節外生枝造成更大損失,也容易忍氣吞聲選擇屈服。
而根據阿里平台治理部的數據來看,惡意投訴在2015年影響平台商品量增加150%超過200萬條,2016年則猛增至600萬條。而絕大部分惡意代理公司投訴成立率不足10%。
在一些經銷商的操縱下,知識產權流氓成為部分經銷商私下合謀打擊對手的黑色工具。知識產權流氓利用投訴機制達到渠道和價格管控,實現暗箱操作下的利益分配,甚至是脅迫商家收取保護費。目前來看,在阿里平台上,每年有超過百萬淘寶商家因這類知識產權流氓行為產生了上億元的損失。
應該如何應對法律盲點之外的流氓行徑
所幸,目前阿里作為企業方給出了相對較為可行的解決方案。品牌權利人在面對惡意侵權的時候,可以通過阿里的線上維權系統進行投訴。權利人只要一鍵就可發起投訴,遠離流氓代理並不難。
不過,行業凈化不僅僅需要靠企業來解決,更需要政府和法律介入才能真正做到治根治本。
遺憾的是,國內相關部門雖然也意識到這種知識產權流氓以及有敲詐目的的惡意投訴存在,但因為目前法律上對品牌保護涉及的諸如顯著性詞彙等缺乏明確規定。很多時候知識產權流氓的行徑很難嚴格界定。法律層面上面臨一定的盲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做法。
因為不僅僅是國內有知識產權流氓的問題,國外其實也有。知識產權流氓們不製造或銷售任何產品,主要通過向某個特定技術領域的公司發起專利訴訟以獲利,而這類訴訟最終多數都由被告支付合解金以獲得專利許可告終。
美國的Uniloc Corporation公司是業界赫赫有名的專利流氓,不僅蘋果、微軟,邁克菲、索尼、谷歌、NEC、FACEBOOK都曾遭遇過這家專利流氓的勒索。而另一家專利流氓NPE每年讓美國產業界花費的專利訴訟費用以及和解金高達數十億美元,涉及企業超過2600家。
為了抑制這類知識產權流氓,美國立法、司法、行政部門採取了一些新舉措。隨著2011年美國通過了美國發明法案,2014年美國知識產權界誕生了非常有名的「Alice案」。這些法律和案件的審理更多否決了專利流氓的無理取鬧。此後,美國新增專利侵害訴訟案件大幅降低,半年減幅超過100%。
美國最高法院審理Alice公司與CLS銀行案件 (Alice Corp vs CLS Bank) 所做的決議,使得部分專利的有效性標准更趨嚴格。基於這些新判例及准則,美國地方法院裁定許多系爭專利無效,並駁回許多現有的訴訟案件,「專利流氓」也因此減少了有關軟體專利的購買與訴訟活動。
對於國內而言,相關法律也確實需要盡快完善。不過,法律法規已經走在了路上。2015年,相關部門已經啟動了《濫用知識產權反壟斷規制指南》的研究起草工作。
偽造了馬化騰簽名,卻有可能被阿里巴巴給告了。這個故事看似荒謬,恰恰體現了知識產權流氓的危險性所在。這次阿里和「網衛」們之間的戰爭可能僅僅只是開始,這其實也是給國內互聯網行業、法律界提出了一定的警醒。國內互聯網行業發展起於草莽之間,未來相關的知識產權糾紛一定還會不斷涌現。
解決這類問題,可能真的更多還是要依靠法律政策的不斷完善。
作者:深幾度,轉載請保留版權內容。
C. 視覺中國是版權流氓還是版權衛士,如何破解圖片版權
個人不建議考慮任何方式去破解圖片版權
版權圖片,是相對於盜版圖片的概念。通常指經過圖片的著作權持有人,也許是創作圖片的作者或者機構,授權可以用於商業,出版,展覽等用途的圖像作品。
這些圖片都可以最終追查到圖片的版權持有人獲得他們的使用授權。但是這類圖片的使用,往往需要支付給版權持有人一定的授權費用。
版權圖片的授權形式有很多種,國際上最常見有RM和RF兩種形式。RM授權是英文單詞Right management的縮寫,表示版權管理,是版權持有人將其圖片交予圖片經紀機構,讓圖片機構根據用圖客戶的用途的范圍,發行數量,時間等因素來商定圖片的授權價格。在中國,使用這種授權的版權圖片庫主要代表是華蓋創意,全景視覺等傳統的圖片公司。RF授權是英文片語Royalty free的縮寫,是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授權方式,直接翻譯成中文是「免版稅」。(但是這個定義,在中國並不十分准確,中國還沒有「版稅」的概念。)「免版稅」在國際上指購圖用戶購買圖片授權後不需要按照其使用圖片使用的方式、次數、取得收益的一定比例來向作者支付「版稅」。而是一次性支付小額的使用費,便可以獲得作者的授權將圖片使用於廣泛的用途,不受時間,地域和出版數量的限制,也不會與您使用圖片所取得的收入掛鉤。 在中國,使用RF授權方式的版權圖片庫主要代表是前圖庫,微圖等。
當然,如果有一些圖片上的需要,用在非商業用途上,我可以幫助你下載。
D. 被版權流氓視覺中國"惡意訴訟"被告侵權怎麼辦怎麼處理
我是學廣告設計的,下吧里的素材只要是共享的,用於商業沒問題,如果是付費的,付費後也能得到使用權,其他素材網站都是如此,沒有固定的版權,希望對你有幫助。
E. 如何看待騰訊等多家視頻平台聯合多位藝人發倡議書,抵制影視剪輯視頻內容
這是一項非常危險的舉動,如果不加以控制,我們只會重蹈美國或者日本的覆轍。
首先申明一下,我自己也算是半個創作者,對於那些重新剪輯拼接換一個土嗨BGM就能比原創還更能獲取大量流量的行為感到不齒。我也因為自己辛辛苦苦做一個視頻最後點擊率還不如別人從油管搬一個豎琴海豹最後還投自製的視頻的百分之一,積極性被打擊過。如果是單純的「打擊盜版」,這件事我只會拍手稱贊。
以往都還是1萬訂閱以上的用戶容易被盯上。我現在怎麼都想不到我一個訂閱用戶三位數,小眾得不能再小眾的都被版權流氓盯上了。
我自己上傳一個視頻,有高達28家著作權機構宣稱了擁有我視頻的著作權。油管甚至都不屑於開個競技場,讓那28個版權流氓互相PVP,剩下的那個再跟用戶進行最終對決。我逐個去他們官方catalog查詢他們是否擁有相應作品著作權,在他們資料庫查不到與他們宣稱內容相同的內容時逐一列出證據,向油管提起申訴,直接被油管駁回,甚至連理由都不給一個。
我們不說油管,不說日本的JASRAC,更不說不交保護費就下毒的日本農協,就看看國內吧。華蓋創意敲詐勒索國內中小企業多年,至今都還在為所欲為。母公司視覺中國,宣稱自己擁有國旗國徽著作權。至今也依然沒有受到任何的懲罰。
知網大家也不陌生了,憑借自己影響力,用戶查重需要付出比國外TurnItIn還要高昂的代價,自己的論文被迫被收錄,作為創作方,自己艱辛付出的勞動甚至被知網那些人掠奪。大家想想,控制力,話語權更強的騰訊去做這件事,最後會發生什麼呢?「您的視頻已被刪除,刪除理由:侵犯相關機構的著作權。」
可能你會說,那我視頻不加BGM不就行了?事實上,在油管可是出現過一個完全沒音樂,但是因為背景有幾聲鳥叫,最後直接被判定侵權的案例。
評論區有小號說我在造謠,視頻名稱是 simple living: picking a wild salad,自己看這個視頻的評論區不就明白了?一個從頭到尾沒有任何背景音樂,內容就是一個人在野外摘點菜做沙拉這么一個人畜無害的視頻的視頻被判定成違反某公司的著作權。
還好這是2012年的案例所以最後平反了,2021,我這個月就看到過好幾個,現在即使像NiceChord好和弦這種40多萬訂閱,自己親自演奏一首幾個世紀前的曲子都會被判定為侵犯著作權而且申訴無門,一個這么大的UP主都沒有辦法保住自己的視頻,更別說一般用戶了。
國內的平台最後結果也是一樣的。申訴?不存在的。就連涉及到金融的微信支付都沒人工客服,為一個小UP主的著作權?算了吧。
也就是說,「侵犯著作權」,最後只會成為騰訊言論管制的又一大利器。任何對他們不利的言論都可以以「侵犯著作權」這個名義被刪帖禁言。
同時,對創作者來說情況並不會好到哪裡去。騰訊可以依靠自己壟斷地位坐地起價,而選擇不加入騰訊的創作者,也很有可能直接被平台封殺。這個時候,創作者只有兩條出路,要不是死,要不是被平台扒一層皮。中國游戲產業的今天就是那些創作者的明天。
F. 迪士尼和迪斯尼有什麼區別
迪士尼和迪斯尼其實是同一家企業。
Walt`Disney是迪士尼公司的創始人,而出現不同的字面翻譯是因為港台與大陸的音譯版本不一樣,港台的翻譯一般為「華特 迪士尼」,而大陸的翻譯為「沃爾特奧斯尼」。迪士尼公司在中國注冊商標等所使用的名稱為「華特迪士尼」,現在被群眾以及迪士尼愛好者所熟知並認同的版本也更側重於「華特 迪士斯尼」。
(6)美國版權流氓公司擴展閱讀
華特迪士尼公司NYSE: DIS(英語:The Walt Disney Company,TWDC,在1995年之前,中國大陸曾譯作沃爾特迪斯尼、台灣曾譯作華特狄斯奈、華德狄斯奈或華德迪斯奈,香港曾譯作和路迪士尼),簡稱迪士尼,是世界上第二大傳媒娛樂企業,1923年由華特·迪士尼與兄長洛伊·迪士尼創立。
華特迪士尼公司旗下的電影發行品牌有:華特迪士尼影片(Walt Disney Pictures),試金石影片(台:正金石,Touchstone Pictures),好萊塢影片(Hollywood Pictures),米拉麥克斯影片(Miramax Films),和帝門影片(台譯:次元影業,Dimension Films)。皮克斯、漫威影業。
參考資料網路——迪士尼
G. 蘋果12竟然是5G手機,可是蘋果公司哪來的5g技術,不是沒有5g技術版權嗎
蘋果12使用的5G技術由高通提供,使用的是X55基帶。官方並未給出明確信息,不過根據專業人員拆解後發現蘋果12全系使用的是X55基帶。
驍龍X55採用了7nm工藝,能夠提供調制調解器到天線的完整解決方案,產品支持毫米波和sub-6GHz的的5G網路連接,其中包括FDD和TDD網路,獨立和非獨立等多種網路信號。
另外產品還支持LTE 4G和遺留模式,這種狀態下無論所在區域支持何種網路信號,搭載高通5G數據機驍龍X55都可以穩定連接。
(7)美國版權流氓公司擴展閱讀
關於蘋果手機5G基帶的信息:
1、iPhone12全系列都是使用高通的基帶,型號為高通X55基帶。
2、在2019年蘋果和高通就已經和解,蘋果可以在今年iPhone12開始使用高通的5G基帶,這將會解決近幾年蘋果手機信號差的狀況。
3、蘋果計劃在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推出使用高通X60基帶,X60基帶使用的是5nm工藝,會有更高的電源效率和更小的佔位空間。
4、就目前現狀來看,蘋果的X55基帶的耗電還是比較高,未來X60基帶可以使用的話,可以有助於緩解手機耗電的難題,但大概率會在iPhone13身上才會使用。
5、蘋果和高通的合作可能會持續到2023年,到時候蘋果可能會推出自家的自研基帶,到時候可能在功耗以及信號會有更好的提升。
H. 請達人識別這些電影公司的LOGO
啊 本來我是在第二個的 為啥我修改了一下其中一個錯別字就變後面來了……
1.歐羅巴電影公司(Europa Corp):
法國導演呂克·貝松2001年創建的「歐羅巴電影公司」是法國最大的電影公司。
呂克貝松後期的片子都是他自己公司做的 比如亞瑟和迷你墨
2.索尼旗下的 幕寶電影公司(又叫熒屏精華)
從1999年開始製作電影
《生化危機》之類的游戲改編電影都是它出的
3.美國湖景娛樂集團
美國獨立電影製作公司,由Tom Rosenberg成立於1994年
《午夜食人列車》《驚魂眼》 許多驚悚片都是他出的 但似乎沒有特別有名的
4.奇跡漫畫公司
marvel是美國最老牌的動漫公司之一,每個月大約發行60種期刊,每年發行 100到300套的漫畫小說。它l擁有4700多個漫畫人物,包括蜘蛛俠、X戰警、綠巨人、刀鋒戰士、夜魔俠等等這些大名鼎鼎的漫畫人物。
所以漫畫改編有關的電影都是它出的 包括《蜘蛛俠》、《綠巨人》、《X戰警》《鋼鐵俠》等等
5.想像娛樂電影公司
也是美國的 出了很多比較又名的片子
《美國黑幫》《達芬奇密碼》《鐵拳男人》《8英里》《24小時電影版》
6.艾肯電影公司
梅爾 吉布森開的
當然他的片子都是這個公司的
《勇敢的心》《耶穌受難記》等等
7.頂峰娛樂公司
製作發行過很多票房大片和藝術票房兼具的片子噢
《史密斯夫婦》《香水》《通天塔》《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
也製作過小成本但口碑極佳的片子 一般是導演的處女作
《Once》
即將上映的號稱趕超哈利波特的系列片第一部《暮色》就是他發行的
8.獅門影業
這個比較有名 偏獨立製作
1997年獅門娛樂公司買下加拿大的發行商Cinepix Film Properties,創建獅門電影公司。
他發行的太多了 你隨便網路一下就出來了《愛情是狗娘》《功夫之王》
9.odd lot娛樂公司
韓國LG旗下的發行公司
最近的焦點是《鬼魂》出了 由它發行
還發行過《好人》《足球流氓2》等
不太有名
10.翠鳥電影公司
是一家私人出資的美國電影公司
最新的《終結者》被它買斷了
還出過一些不出名的片子《魔潭疑雲》《獅子籠》《不速之客》
I. 視覺中國什麼梗
01 4月10日晚間,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問世,這張照片也在網上瞬間刷屏,但有網友稱,視覺中國已經在國內拿下了這張黑洞圖片的版權,用作商業用途將被追究賠償。但根據中科院院士表示,黑洞照片全世界都可用。事件不斷發酵,不少機構和媒體開始質疑視覺中國的圖片版權問題。
近日,一張"黑洞"照片讓視覺中國這家中國圖片版權領域的公司迎來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商譽危機。
4月10日晚,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在六地同時發布,一時間成為網上熱議的話題。隨後有人發現,在視覺中國網站上,這張黑洞照片卻被標注版權為視覺中國所有。視覺中國在圖片說明中提到:"此圖是編輯圖片,如果用於商業用途,請致電或咨詢客戶代表。"
很快,此事就被編成段子在各大自媒體群里流傳,核心思想是提醒同行小心亂用圖片被視覺中國上門維權。
事件在短短的一天里迅速發酵,下午,共青團中央發博爆出在視覺中國里發現了標注了版權所有的國旗和國徽的圖片。網路、鳳凰網等公司也緊跟其上,發文稱發現自家公司的商標也被視覺中國收錄並打上水印。
一時間,視覺中國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4月11日下午,視覺中國緊急把黑洞照片的圖片版權改為了歐洲南方天文台(ESO),稱自己通過合作方拿到了該圖片的授權,且強調了該圖只能用於編輯用途。但隨著共青團中央等官博介入,影響愈加惡劣。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歐洲南方天文台回應稱視覺中國的版權主張不合法,ESO從未,也不能將他們的圖片版權轉讓給任何其他個人組織,且視覺中國從未就黑洞圖片聯系過ESO。
4月11日下午,隨著黑洞和國徽事件的不斷發酵,還有部分自媒體發文批評視覺中國濫用維權,漫天要價。而此前就和視覺中國不對付的投資人張穎也發微博諷刺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視覺中國的。"
總的來說,在昨天的輿論發酵浪潮里,主流的聲音主要有兩種。
一種聲音認為視覺中國靠壟斷圖片上游的使用權,"勒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了有版權圖片的用戶,或要求支付高價賠償金,或要求與其簽訂合作協議,屬"版權流氓"行為。
另一種聲音則認為,公司使用未經授權的圖片,公開發布,能夠獲得利益,這本就是侵權。視覺中國依法維權、打擊盜版,保護攝影師的著作權,對於推動社會版權發展是利好。
就此,界面新聞采訪了一位機構媒體的法務負責人,她表示,在國內,視覺中國屬於圖片版權領域的龍頭,基本上壟斷了海外媒體新聞圖片的版權,"他們和getty、路透、法新、BBC都有合作,簽約的供稿人也是行業里最多的。有點像圖片超市,對於需求量大的機構媒體來說是理想的合作夥伴。"
4月11日晚間,天津市網信辦連夜約談視覺中國並責令視覺中國網站立即停止傳輸相關信息,採取措施消除惡劣影響。緊接著,視覺中國在微博發表致歉信稱,將接受廣大網民和媒體的監督批評,全面配合監管部門徹底積極整改。
J. 求爆笑的電影新舊都可以
你丫閉嘴
看看吧,你不會後悔的。笑了好幾天,你會常常喊起剛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