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權和所有權的區別
物權包括所有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2條第3款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39條規定:【所有權基本內容】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所以,有所有權就代表有物權。
擁有一套房子的房產即代表有這套房子的所有權也有物權。
(1)佔有和物權的區別擴展閱讀
物權的分類
1、自物權與他物權
自物權是權利人對於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權利。以其與他人之物無關,故稱作自物權。所有權是自物權。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的物權。他物權是對他人的物享有的權利,其內容是在佔有、使用、收益或者處分某一方面對他人之物的支配。
2、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這是根據物權的客體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所作的分類。不動產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抵押權等是不動產物權,而動產所有權、動產質權、留置權則是動產物權。
3、主物權與從物權
這是以物權是否具有獨立性進行的分類。主物權是指能夠獨立存在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4、所有權與限制物權
這是以對於標的物的支配范圍的不同對物權所作的區分。所有權是全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限制物權是於特定方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
一些學者認為所有權也要受法律、相鄰關系等的限制,故應避免使用限制物權這一概念。日本學者松岡正義首創了定限物權一詞,表示所有權以外的他物權內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這只是名稱之爭,關於所有權與限制物權分類的實質內容是一致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物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所有權
『貳』 物權法34條和物權法245條的區別 我怎麼感覺差不多呢。。
所有物強調的是物權,所有權,很牛X的權利,是返還原物請求權
登記的動產,不動產,都不受訴訟時效和除此期限限制。沒登記的動產,受3年訴訟時效限
制。這里之所以不用除斥期間,是哪怕過了訴訟時效,還也許能要回來。對方良心發現,或
者不懂訴訟時效抗辯。否則這里用除斥期間,連個要的權利都有沒了,是肯定要不回來了,
說明所有權牛逼程度大於佔有權。畢竟所有權一般都是咱哥們自己掏錢買的。
佔有返還權,指的是佔有使用,不見得是自己所擁有,也許還是借的。所以受一年除斥期間
限制。
通俗點說,我自己的東西,丟了或者其他的情形,現在我發現後,想什麼時間要回來都OK
(未登記的動產所有物除外)
佔有的話,也許是自己的,也許是別人 ,這里強調的是佔有、使用,不是強調所有權。自己
的就用物權請求權(原物),佔有別人的,丟了,被搶劫了或者其他情況一旦發現了,你不
趕緊要,還等著上菜嗎?所以就給了一個除斥期間1年,你不要拉倒,你賠償別人就是了。
訴訟時效:就是你有權利,但不能躺床上睡覺。強調的是過期不作廢,但人家可以對抗你
了。主要是債權請求權。但不絕對,上面提及的就是物權也一樣請求權。
除斥期間:強調的是權利不用,過期作廢。是針對形成權。啥都沒了。
所以說問題來了
1;訴訟時效僅是指債權請求權?不對,還有物權請求權
2,僅有形成權涉及除斥期間?不對,返還佔有物請求權也是除斥期間
學法律4個月,一些自己的淺顯理解,供你參考。
『叄』 承租人佔有的性質是物權佔有還是債權佔有
只是佔有出租物使用權 物權還是沒變 所有權還是出租方 更加不是什麼債權佔有專 追問: 但是書上說:基於屬合同關系發生的戰友是 債權 佔有,怎麼回事? 追問: 但是書上說:基於合同關系發生的關系是 債權 佔有,怎麼回事? 追問: 那 物權 佔有與債權佔有的區別是什麼? 回答: 實際問題實際分析啊,全信書不如沒有書 承租這個是租賃關系, 如果出租方 違約 的話,可以要求繼續履行合同,並且要求給付 違約金 這個違約金的取得才是 債權 上佔有的部分 但是繼續履行合同的話取得的是出租物的使用權而已 補充: ╮(╯_╰)╭實際運用的話就不分得這樣詳細 該是你的就是你的還分什麼 債權 佔有和 物權 佔有,反正是佔有就是了 如果是 學術研究 的話 去問你老師比較直接吧 我畢業快2年了,只會實際運用而已
『肆』 佔有權和物權的區別
佔有復權是指佔有某物或某財產制的權利,即在事實上或法律上控制某物或某財產的權利。佔有權是所有權最重要的權能之一,是行使所有權的基礎,也是實現資產使用權和處分權的前提。在通常情況下,資產一般為所有人佔有,即佔有權與所有權合一;但在特定條件下,佔有權也可與所有權分離,形成為非所有人享有的獨立的權利。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伍』 從物權和他物權的區別
前者是對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權利,即所有權,是完全的物權,權能包括專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具屬有永久性、獨占性、彈力性(即將權能分開行使)
後者是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權利,包括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是限制物權,權能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中的一部分,是有期限的物權,同一物上可以有兩個他物權。
相同點:客體都是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但用益物權的客體限於不動產);都是對世權、財產權、支配權;都需要通過交付或登記等公示方式取得;都具有排他性,優先性(他物權優先於所有權),都具有追及效力和法律保護請求權。
『陸』 物權法中「佔有權」和「所有權」的區別是什麼
佔有首先是經驗性的實證概念,表達了對物事實上的控制支配狀態。而構成佔有,需要有特定的具有權利能力和自然意思能力的主體、有作為有體物的客體以及體素和心素要件。
佔有權是指對財產實際掌握、掌控的權利。佔有權是行使物的使用前提,是所有人行使財產所有權的一種方式。佔有權可以根據所有人的意志和利益分離出去,由非所有人享有。
佔有的法律特徵
1、佔有是一種法律保護的事實狀態。佔有不是一種權利,只是一種事實狀態。這種事實狀態就是一種對物的實際控制。物權法對其規定,並對這種事實狀態予以法律保護,使其具有準物權的性質。
2、佔有的對象僅限於物。按照《物權法》的規定,佔有的對象僅限於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但須注意的是這里的物並非必須是獨立的物,對某一獨力物的某一部分亦可成立佔有。
3、佔有是對物具有事實上的管領力。這種管領力,就是對物具有實際的控制和支配能力。空間、時間和法律上的結合是判斷事實上管領力的標准。空間上的結合表明特定物在特定人的控制下,時間上的結合要求這種控制有一定的連續性,法律上的結合強調控制的效力而非直接控制。
佔有權的分類
佔有權就是指事實上的控制權。
控制有事實控制和名義控制。事實控制就是指實際控制方,分為合法控制和非法控制,有權控制和無權控制。
名義控制就是指物在所有人控制范圍內,其通過一定行為就能行使所有權中的全部四項權能。
比如租賃物,承租方就是事實上的合法,有權控制。而出租方就是名義控制,可以通過解除合同等方式行使所有權。
『柒』 物權和所有權的區別與聯系
物權是從大陸法系德國法引進的概念,泛指依照法律規定對物進行管領、支配的專權利。按照目屬前中國大陸教科書的的介紹,物權包括所有權、擔保物權和用益物權,所有權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完全物權,具有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無限追及在內的等等權能。是物權制度的核心。其他物權都是所有權根據權能不同的衍生和附屬。
在現今世界范圍來看,並非所有國家的法律都存在嚴格的「物權」概念,對物進行利用的權利的地位也並非一定是所有權的附屬。
『捌』 佔有和本權的差別
佔有
詞語佔有 http://cidian.911cha.com/
拼音zhàn yǒu注音ㄓㄢˋ ㄧㄡˇ
詞性動詞
近義詞占據、佔領、據有
基本解釋http://cidian.911cha.com/
◎ 佔有 zhànyǒu
(1) [possess]∶佔領;取得
佔有主動權
(2) [occupy]∶位於;處於;居於
佔有重要地位
(3) [have]∶擁有
佔有肥田沃土
佔有財產
引證解釋http://cidian.911cha.com/
1. 用強力或某種手段獲得。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記》:「我要佔有他,我要他無條件的獻上他的心。」
2. 擁有,掌握。如:學校佔有土地三百畝。如:科學研究必須佔有大量資料。
3. 處在(某種地位)。如: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占據。 續范亭 《寄山西土皇帝閻錫山的一封五千言書》:「無窮的奢侈,多方面的佔有,其餘都可以類推的。」
本權佔有佔有是指對物直接進行掌握控制之事實.相對於佔有而言, 民法規定的所有權 ,各種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 ,以及承租人,借用人基於債的關系而對物進行佔有,使用的權利,皆稱本權.對佔有,有人認為是一種單純的事實,也有人認為是一種權利,但佔有無論為權利還是事實,將它於本權加以區別,並在此基礎上在民法物權編中對佔有有作出專門的規定,建立相應的保護佔有的法律制度,對穩定物之顯示佔有關系,維護物之動態安全(交易上的安全),均有重要的意義. 本權與非本權是以是否有權利的實質內容為標准而作的區分,它的意義在於區分有權佔有和無權佔有。佔有僅是對標的物有事實上的管領力,佔有不是權利,相對佔有而言,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都是本權,且本權並不以物權為限,對物有租賃權,也稱為本權。但是,擔保物權中的抵押權不是本權,另外,積極地役權是本權,消極地役權不是本權。本權是學理上對物權的分類中,將佔有和本權做了比較. 佔有是對物的實際控制,佔領為依據,因此不論佔有人在法律上有沒有支配物的權利,都可以成立.而本權是與佔有相對而言的
『玖』 請問物權法第五編佔有與第三十九條中佔有什麼區別
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 這句裡面的侵佔? 侵權救濟是返還原物,那侵犯的是權利人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佔有的權利,那麼這邊的侵佔即是指對動產或者不動產的非法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