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物權登記制度的區別
根據一些學者的見解,倘若機動車以登記作為公示方法,那麼機動車就應屬於回不動產或准不動產,機動車登答記適用不動產登記的相關規則即可。換言之,機動車登記應棲身於不動產登記制度之中,根本無須「自立門戶」。
誠然,機動車登記與不動產登記具有某種相似性,在登記程序等方面可以適用一些共同的規則。然而,僅僅以此為依據就完全抹煞機動車物權登記獨立的制度價值,還難以令人信服。其實,機動車登記與不動產登記至少存在如下區別: 其四,登記機關不同。考慮到機動車管理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現實需要,機動車的登記機關為公安機關的交通管理部門,而不動產的登記機關則是相應的土地管理部門或房屋管理部門。
如此看來,盡管機動車登記與不動產登記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二者在登記物權、登記物、登記效力、登記機關等方面依然存有較大差異。倘若無視這些區別,徑行規定機動車登記適用不動產登記的相關規則,在實際操作中就極有可能處處碰壁。在我們看來,機動車等動產物權登記是區別於動產佔有和不動產登記的獨立領域,有其自身的特殊規則和屬性,是物權公示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❷ 我國《物權法》對不動產登記制度有何規定如何理解
《物權法》以個條文(第九條至第二十六條)的篇幅,確立了我國不動產登記的基本結構,為將來不動產登記法的制定,提供了整體的框架和結構。
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登記;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此條規定不動產登記的法律效力。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法律效力,世界各國民法有以下幾種不同的立法例:
一是登記對抗主義。
認為不動產物登記並非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必須程序。不動產物權的變動依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發生法律效力,但非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日本國采此立法例。
二是登記要件主義。
認為登記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要件,不動產物權變動除了當事人之間的合意外,還要進行登記,非經登記不僅不能對抗第三人,而且在當事人之間也不發生法律效力。德國、瑞士采此立法例。
三是地券交付主義。
又稱托倫斯登記制,該制度采任意登記制,不強制一切土地都必須申請所有權他項權利登記。
但如申請不動產物權登記,則登記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
(2)什麼是物權登記制度擴展閱讀:
第一章基本原則
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第三條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第四條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五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六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❸ 物權登記制度
剛讀了王利明的「對物權法的登記制度的幾點思考」一文,了解了登記的功能為界定專產權、保護交易屬、促進資源利用、公信原則的基礎(權利推定和信賴利益的保護)。物權法採取的是登記要件主義為原則,登記對抗主義為例外。登記為形式審查,實行統一登記。為保護隱私權,只為交易對象或利害相關人提供查詢登記服務。預告登記有一種優先權,對登記錯誤的可提出異議登記然後採取訴訟措施。
王真是大家,能把復雜深奧的東西講得很淺顯易懂。對物權法的制定,其功不可沒,功在千秋。
❹ 物權制度是隨著什麼的產生而產生的
2013注會綜合階段考試總復習——經濟法篇
第一部分 物權法律制度
一、物權法律制度概述
物權法是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的法律。物權法是財產制度的基礎。
物權上的物指的是有體物,是除人的身體之外,凡能為人所支配,獨立滿足人類社會生活需要之物。
物的種類
區分的意義
流通物、限制流通物與禁止流通物
動產與不動產
(1)物權變動的要求有別。動產以交付為原則,不動產則須登記。
(2)確定訴訟管轄,不動產糾紛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
可替代物與不可替代物
交易客體為可替代物時,可以同類物替代履行;不可替代物一旦發生損害就只能轉化為金錢賠償。
消費(耗)物與非消費(耗)物
消費物不可能在使用了以後,又原封不動地歸還原來的所有者;消費物的使用權人一般是所有權人;以讓與為目的的消費物(金錢)轉移佔有即轉移所有權。
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分割共有時,可分物可進行實物分割。
主物與從物
在無法律特別規定或當事人特別約定時,從物的權利歸屬與主物一致。
原物與孳息物
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物權的種類
概念
自物權和他物權
所有權即自物權(亦稱完全物權),系對於自己之物所享有的物權;
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則屬他物權(亦稱限制物權),是在他人所有之物上設定的物權。
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
用益物權針對的是物的使用價值,擔保物權則針對物的交換價值而設。
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用益物權一般存在於不動產之上,擔保物權中的抵押權原則上亦以不動產為客體,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質權與留置權則只能以動產為客體,不得設於不動產之上。
獨立物權與從物權
能夠獨立存在的物權稱獨立物權;只能從屬於其他權利存在的物權為從物權。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內容
法定原則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行為人違反種類法定原則、在法定物權種類之外創設物權,該物權創設行為為無效。
行為人設定與法定物權相異的內容,該設定行為無效。
客體特定原則
一物一權原則,物權只存在於確定的一物之上。
公示原則
物權以法定方式公諸於外。
公示方式依動產不動產而有不同,原則上,前者以交付佔有為公示手段,後者則以登記為公示手段。
物權轉移效力,若通過交付轉移動產的佔有,則推定為動產物權轉移;若通過登記變更登記權利人,則推定為不動產物權轉移。
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薄為准。
公示能夠產生公信力。公信效力是善意取得的必要條件。
❺ 什麼是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登記流程是什麼
2015年3月,《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不動產登記需申請人攜帶所需材料到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一般情況下,從提交申請到頒發不動產權證書大概需要4步。
一、什麼是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1.什麼是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不動產登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確立的一項物權制度,是指經權利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由國家專職部門將有關不動產物權及其變動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事實。
2.這里的不動產指什麼?
指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著物。
3.登記的權利包括哪些?
依法辦理登記的不動產權利分別為集體土地所有權;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所有權;森林、林木所有權;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地役權;抵押權;法律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不動產權利。
二、不動產登記的流程是什麼?
不動產登記需申請人攜帶所需材料到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若申請符合法定形式,不動產機構將受理並出具《不動產登記受理憑證》。從提交申請到頒發不動產權證書大概需要4步。
房產證和不動產證的區別
(3)不動產證補證比房產證方便
房產證遺失後要登報發布遺失聲明,20個自然日後可補辦。不動產證遺失不需登報,只需免費在本市國土局官方網站上刊登遺失聲明,15個工作日後即予以補發。
附.
四、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發展歷程
(1)2007年3月16日,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物權法》,提出將實行不動產登記制度。
(2)2013年3月10日,國務院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中提出要更好落實《物權法》,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3)2013年3月29日,國務院提出2014年6月前出台並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4)2013年5月23日,國務院法制辦會同住建部、國土部開始起草《不動產登記條例》。
(5)2014年12月22日,國務院總理簽發第656號國務院令,公布《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6)2015年3月1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7)2016年1月20日,國土資源部公布《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給不動產登記制度落地基層提供了細致指南。
五、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落地情況
(1)2015年3月1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實施。國土資源部部長頒發了全國首本不動產權證書。與此同時,江西贛州、四川瀘州等地也頒發了省內首本不動產權證書。這標志著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落地,預示著我國土地和房屋由不同部門登記發證的時代即將終結。
(2)2015年3月2日,重慶市、山東省、廣西自治區第一本不動產權證書分別在長壽湖鎮、青島市和南寧市發放。之後,浙江、貴州、福建、安徽、陝西、廣東、雲南、青海、寧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北京、甘肅、海南、天津、河北、吉林等16個省(市、區)也於2015年先後發放出首本不動產權證書。
(3)2015年11月8日,東城區不動產登記事務中心揭牌,北京市頒發首本《不動產權證書》。
(4)2016年7月5日,上海頒發首本不動產權證書,至此全國31個省(區、市)中,除西藏自治區以外,均已發放出首本不動產權證書。
資料來源:
國土資源部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該內容僅在北京適用
❻ 什麼是物權登記的公信力
物權登記的公信力是物權公示制度的法律效果。所謂公信力是指,登記的不動產回物權的權利答人在法律上推定為真正的權利人,對於信賴該登記而從事交易的人,即使後來證明該登記是錯誤,法律仍然承認其具有與真實的物權相同的法律效果。不動產物權登記的公信力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登記的權利推定效力。二是不動產物權的善意取得制度。
❼ 合同法和物權法關於登記制度都是如何規定的
登記有兩種效力。一種是生效的要件,一種是對抗要件。所以合同法中的登記是說成立以後,如果登記其中一方與善意第三人的行為有效,另一方不得以不知情或其他理由主張行為無效。但是登記以後就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了。
❽ 物權登記制度的物權登記
物權登記就是為國家的特定職能機關依當事人申請,對當事人物權狀況決定登記或不登記,使其產生登記或不登記效力的事實狀態。 物權登記制度就是指國家介入物權公示領域,對物權變動進行干預和管理的制度。
物權登記制度肇始於12世紀左右的德國北方城市對土地流轉需進行登記的制度。其後因倡導復興羅馬法,強調意思自治而被一度廢止。在18世紀左右,這項制度又在歐洲大陸復活起來, 並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業已建立起一整套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主導的機動車登記體系, 《道路交通安全法》 、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 《機動車登記規定》等法律文件對機動車登記制度及其具體操作規程進行了相應的規范。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4條之規定,中國現行的機動車登記包括注冊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抵押登記和注銷登記五種類型。其中,除了抵押登記具有物權變動的效力之外,其他四種類型的登記均不屬於物權登記,不是機動車物權設立、轉移、變更或消滅的生效要件或對抗要件。具體而言,可作如下分析:(1)注冊登記是機動車所有人初次申領機動車號牌、行駛證時所辦理的登記。不辦理注冊登記,該機動車就不得上路行使,但不至於影響到權利人取得機動車的所有權。(2)變更登記是機動車的車身顏色、發動機、車身、車架、所有人的住所等發生變更後所進行的登記。變更登記主要是針對機動車物理形態變化所作的記載,與機動車物權變動之間沒有直接聯系。(3)轉移登記是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後所辦理的登記。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只是在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之後,當事人才應當向登記機關申請辦理轉移登記。該登記僅僅是對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事實在事後所進行的一個記載或備案,並非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生效要件或對抗要件。(4)注銷登記主要是指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達到國家規定的強制報廢標准時所辦理的登記。機動車一旦達到國家規定的強制報廢標准時,車主即應將車輛送至拆解廠拆解,拆解廠將車輛拆解後,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倘若機動車所有人逾期不辦理注銷登記,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將公告該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作廢。可見,注銷登記不過是一種行政管理措施,並不必然導致機動車物權的消滅。
❾ 簡述不動產的幾種登記制度
不動產登記,是指經權利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由國家專職部門將有關不動產物權及其變動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事實。
近、現代各國的不動產登記制度,大致可歸納為三種模式:契據登記制度、權利登記制度和托倫斯登記制度。
1、契據登記制度指不動產物權的變動,經當事人訂立契約即發生效力,但非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
2、權利登記制度,又稱實質主義登記,是指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的設立、轉移、變更和廢止等事項非經登記不得生效的立法體制。
3、托倫斯登記制度,又稱權利交付主義登記,是指經實質審查後用登記機關發放的權利證書,確認產權以便利不動產物權轉移的登記制度。
比較以上三種登記制度,契約登記制和權利登記制(即對抗主義與要件主義)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因而是兩個最具代表性的登記制度。而托倫斯登記制與權利登記制在主要特點上相同,即以登記為生效要件,登記採取實質審查主義,登記具有公信力,登記採取物的編成主義,登記土地的靜的狀態等。其不同點在於托倫斯登記制採取任意登記制、交付產權證書、設置賠償金等。基於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現行不動產登記制度,既不是契約登記制,也不屬於權利登記制或托倫斯登記制,而是介於權利登記制與托倫斯登記制之間的一種登記制度。這主要表現於登記為不動產權屬變動的生效要件、採取實質審查主義、強制登記及實行登記發證等方面。
❿ 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就是不動產物權的什麼和什麼制度
事實上,早在6年前,《物權法》首次提出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但此後一直處於停滯狀態。直到2013年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在關於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中再次表示將出台並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什麼是不動產登記制度?不動產登記制度又為何需要統一?對於不動產登記機構的選擇,我國應當考慮哪些因素?如果無法解決上述問題,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功能就無法得到有效的發揮,本文總結了目前國內學者的觀點,試圖探究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出路所在。
一、不動產以及不動產登記
動產與不動產,是近現代民法體系對於物所作的一種重要區分,其最早可以追溯至羅馬法時期。不動產是指在一定的空間上佔有有形的固定位置,移動後會影響其經濟價值的物。現代民法理論和立法活動關於不動產與動產的分類方法,都是先確定不動產的范圍,然後再以排除的方式確定動產的范圍。如,我國《擔保法》第92條第1款規定:「本法所稱不動產,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土地包括耕地、建設用地、林地、草原、水面、荒山、荒地、灘塗等。定著物,有時又稱附著物,是指附著於土地、具有連續性、不能移動,且在一般社會交易觀念中也將其視為具有獨立完整的經濟價值的物。
不動產登記是指依法被授權的國家登記機構根據登記申請人的申請,依照法定的程序,將不動產物權產生、變更、轉讓、消滅的物權變動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登記簿上,並供公眾查閱的行為。
不動產登記的內容主要是不動產物權的變動,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國的不動產登記范圍大致如下: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包括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國有農用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集體土地使用權登記(包括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農用地使用權登記)、無地上定著物的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房屋所有權登記、房屋抵押權登記、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林地所有權登記、個人使用的林地使用權登記、林木所有權抵押登記、探礦權登記、采礦權登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