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宅基地確權收費多少 有什麼手續需要辦理
您好:
漢中市農村宅基地確權怎麼收費
(一)關於確權發證收取60元費用問題。按照《洋縣財政局關於公布農民建房收費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確權發證時每戶需繳納20元工本費。高原壩村在實際辦理過程中,考慮到各戶需提供房屋照片及個人相關信息等資料,為提高效率、方便農戶,村兩委會在徵求群眾代表意見後決定,向每戶收取60元辦理費用,其中,代國土局收取工本費20元,照相費30元,證件復印費10元。至2013年12月,該村已將辦結發證的140戶的工本費上交縣國土局,並由龍亭鎮國土所向農戶開具了20元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單據。其餘每戶40元的照相費、復印費統一由村委會按實際發生數開支。該村實際受理191戶,共收取照相及證件復印費7640元,實際花費5730元。目前,高原壩村委會已按龍亭鎮黨委要求,將實際花銷後剩餘1910元全部退回給農戶,同時將農村宅基地確權發證的收支情況進行了公示。
(二)關於村委會向個別資料不全的農戶收取600元手續補辦費用問題。因確權發證需各戶提供完整的建房手續,該村有11戶建房手續不齊備,按程序應先接受處罰,將建房手續補辦齊全後再確權發證。為加快推進確權發證工作,該村研究商定代收每戶600元罰款向國土局上繳,再申請補辦用地手續。對此,龍亭鎮政府已責令該村退還11戶預收罰款,由本人自行到縣國土局繳納罰款後補辦手續。目前,已將11戶的預收罰款全部退還給農戶。
(三)關於一個戶籍分別辦理兩次確權問題。經查,該村在辦理工作中不存在將超標宅基地一分為二進行確權的違規操作行為。
宅基地轉讓的法律規定
1、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概念: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是指農民為建自有房屋對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使用的權利。其權利主體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具有身份屬性,其在一定程度上有福利性質。
2、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
從受讓的主體上,可以分為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和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讓。
如果受讓方也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經過集體經濟組織同意,則應當認定買賣行為有效。因為根據《憲法》第十條,宅基地屬於集體所有,其所有權屬於集體,而農民作為經濟組織的成員,対於宅基地擁有的是用益物權,即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其處分宅基地使用權的行為屬於無權處分。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所以,如果事後經過農村集體組織同意,應當認定合同有效。反之,則應認定其合同無效。也就是說,對於此種情況,取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同意,以及進行登記是轉讓有效的前提。
2. 農村宅基地多出的一平方按多少收費什麼時候收費
農民蓋房的時候都喜歡多佔點地,這很好理解。可是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農內村的路由原先的6米變成了容3米,給其他農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對於超出宅基地使用證上的宅基地面積在村裡進行集體土地確權時不會納入確權范圍內,同時還有根據佔用的面積採取收費制度;如果不繳費,就無法對現有的合法宅基地進行土地確權。
以安徽省金寨縣為例,對於現在已經建成需要確權的宅基地,其佔地面積不能超過120平方米。如果所佔用面積超出120平方米,按照戶籍人口來計算(每增加1人可加補20平方米),但是最大宅基地面積總數也不能超過160平方米
在一戶一宅前提下,超出面積在20平方米,不收取土地有償使用費;
超出面積在 20到70平方米,每平米每年收3元使用費;
超出面積在70到120平方米,每平方米每年收6元使用費;
註:由於地區差異性,北方房屋的標准可能是200平方米,南方房屋標准可能是120平方米;具體的標准根據所在地區具體的房屋特點,土地實際面積來確定。收費方式有逐年收取和一次性收取兩種,目前各地的標准不太一致,具體的以當地為准。
3. 宅基地使用權辦理多少錢
宅基地使用證收取的費用各地不一樣,我們所在地區辦理一本宅基地使用證收費二十元,你可以咨詢當地的國土局。
4.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
1、申報
凡是擁有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權人,須領取由土地部門統一印發的《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申報登記表》,以戶為單元,每宗宅基地填寫一份。村民使用的宅基地,必須提交由經濟社、村委會二級經濟組織及鎮政府出具的土地權屬來源證明。然後由調查組負責收集申報材料上交土地管理部門對權屬進行審核。
2、權屬調查
國土部門根據土地使用權人的申請,對宅基地范圍、界線、界址、權屬性質、用途等情況進行實地調查、記錄並經相鄰各方認定,填寫宅基地地籍調查表,繪制宗地草圖,為地籍測量作準備。在宅基地調查過程中,本宗地使用者和相鄰地使用者應按通知規定時間內到場共同指界,對雙方共同確認的用地界線和界址點進行簽名、蓋章,如不能參加指界的,應書面委託代理人出面指界。
3、審核與公告
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對認為符合登記要求的宗地進行公告,公告內容主要包括土地使用者的名稱、地址、准予登記的土地權屬性質、面積、坐落、四至范圍等。
4、審批
公告期滿,土地權利者及其他土地權益有關者對土地登記審核結果未提出異議的,在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審批表上簽署同意登記發證的意見,由市(縣)人民政府領導簽章,並加蓋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登記專用章。
5、登記注冊
根據農村宅基地登記審批表結果,以宗地(宅基地)為單位逐項填寫土地(宅基地)登記卡、土地(宅基地)歸戶卡及土地證書,並由登記人員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主管領導分別在兩卡上簽字。
6、頒發土地證
5. 關於宅基地使用權以及房子租賃費用
你們自己商量吧,你們弄的這事不合法,根本沒有標准。政府批准宅基地是針對特定的家庭批準的,房子談不上所有權。你們現在的舉動相當於停止違規違法使用宅基地,只是你家不能不勞而獲就得到房子,不出錢的話就找到不出錢的理由,他們家住了10幾年也算是一個理由。
6. 蓋房子的收費標準是
鹽城市響水縣運河鎮。
7. 農村宅基地土地變更費用怎麼收取
宅基地是農村的農戶或個人用作住宅基地而佔有、利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是指建了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於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備建房用的規劃地三種類型。宅基地的所有權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宅基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公民個人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
補充: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保障農戶生活需要而撥給農戶建造房屋及小庭院使用的土地。用於建造住房、輔助用房(廚房、倉庫、廁所)、庭院、沼氣池、禽獸舍、柴草堆放等。農戶只有使用權,不得買賣、出租和非法轉讓。農戶對宅基地上的附著物享有所有權,有買賣和租賃的權利,不受他人侵犯。房屋出賣或出租後,宅基地的使用權隨之轉給受讓人或承租人,但宅基地所有權始終為集體所有。出賣、出租房屋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農戶建造房屋及小庭院使用土地,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補充:
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法律效力:
1、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有下列轉讓情況,應認定無效:
(1)城鎮居民購買;
(2)法人或其他組織購買;
(3)轉讓人未經集體組織批准;
(4)向集體組織成員以外的人轉讓;
(5)受讓人已有住房,不符合宅基地分配條件。
2、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1]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轉讓人擁有二處以上的農村住房(含宅基地)
(2)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轉讓;
(3)受讓人沒有住房和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權分配條件;
(4)轉讓行為徵得集體組織同意;
(5)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地隨房一並轉讓。
以上為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實踐的指導,詳細問題可以查詢本地的省級地方立法。
8. 農村房屋產權確認收費標准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以及物權法相關規定,關於房屋處分的整體原則:有約定依照約定辦理,無約定依照法定辦理。
1.房屋為你父母所有,他們若將房屋立好分書歸你所有且分書已生效,你的兄弟姐妹不能分到房子。
2.土地證上的名字已是您的名字,已經享有對外公示效力。
3.此類情況,你若擔心變動,可以申請公證。
一、農村房屋買賣應注意哪些必要程序?
1、房屋買賣應經集體即村民委員會書面同意。
2、如系共有房屋,必須徵得其他共有人同意。
3、應提交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及土地證、房產證等相關材料的原件。
4、應到產權登記部門查看房屋產權是否存在瑕疵:如是否存在抵押等擔保、是否有人民法院採取查封等財產保全措施。
5、應訂立書面買賣合同、並辦理審批、過戶等手續。房屋買賣合同應由相關職能部門審批,並辦理「宅基地證」或「集體土地使用證」的過戶更名手續;還應到房產管理部門依法辦理「房產證」的過戶更名手續。
二, 村民能否出賣其宅基地上房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宅基地屬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只有該組織成員才享有宅基地使用權;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從上述規定來看,法律雖未禁止農村村民出賣、出租宅基地上所建住宅,但對售房主體卻有限制。
農村房屋買賣的出售方一般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而購買方則存在兩種情況:一是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二是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成員。
1、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又分三種具體情況:一是本身已有宅基地,且符合國家規定的宅基地標准;二是已有宅基地,但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三是已在集體經濟組織落戶,但尚沒有分到宅基地。根據一戶村民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的規定,對已有宅基地且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村民,再申請宅基地是不可能得到批準的。對上列第二種情況,村民如再申請第二處宅基地時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也不應得到批准。至於第三種情況,則可依法申請建房用地。
《江蘇省土地管理條例》第35條規定:購買農村村民房屋的農戶應當符合申請建房用地的條件。據此對照上列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已不能再申請建房,故無法購買村民房屋;第二種情況能不能購買村民房屋,則取決於其所佔用的宅基地是否超標;第三種情況應屬符合申請建房用地條件,故可以購買村民房屋。
2、如果是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成員,會出現兩種情況:
(1)城鎮居民。根據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第2條第2款規定: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佔用農民集體土地建住宅,有關部門不得為違法建造和購買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和房產證。1999年《江蘇省政府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的通知》也強調:禁止農民將住宅向城鎮居民出售。因此,城鎮居民不是農村房屋買賣合法的購買方。
(2)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農民。根據國家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只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才有資格使用該組織的宅基地。因此,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農民也不是農村房屋買賣合法的購買方。
三、關於執行農村買賣房屋合同時不過戶 的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56條規定:買賣雙方自願,並立有契約,買方已交付了房款,並實際使用和管理了房屋,又沒有其他違法行為,只是買賣手續不完善的,應認為買賣關系有效,但應補辦房屋買賣手續。但最高人民法院(1987)民他字第42號司法解釋對此作了進一步解釋:《意見》第56條規定的精神,只適用於解決《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前的歷史遺留問題;《條例》實施後,人民法院審理這類案件,應嚴格按照《條例》的規定辦理。由此看來,《意見》第56條不適用於農村房屋買賣,當然不能作為審理本案的依據。而且,按照我國民法精神,不動產物權的取得、消滅和變更,經登記才產生法律效力,這也是為絕大多數國家的民法所接受的一條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