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返還原物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他屬於物權性質,只有債權才存在訴訟時效
② 物權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
學界分三種觀點:1、否定說2、肯定說3、區別說(有限肯定說和有限否定說) 本人支持肯定說;理由如下: 1、 物權是絕對權,即以一般不特定人為義務人,而要求其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權利系私法的中心概念,且為多樣性法律生活的最終抽象。權利乃享受特定利益的法律之力。物權乃直接支配其標的物,而享受其利益之具有排他性的權利。 任何權利,無論是物權還是請求權,為發揮其功能或恢復不受侵害的圓滿狀態,都必須藉助於請求權的行使。債權請求權原則上於債權成立時,當然隨之存在。物權請求權則多於受到第三人侵害時,適告發生。一旦發生,物權從絕對權變成了相對權,即債權人和債務人的身份確定。 2、 物權請求權的功能或者趣旨能夠通過債權請求權的保護方式得以實現。如所有權返還之訴,能夠使物權恢復到原有狀態。 3、 物分為動產和不動產。不動產以佔有為其公示方式,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利益,減少交易的成本,加快商品的流轉,法律的意旨在於用彌補處分權能欠缺的方式來實現上述目的。假如物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始終讓物權處於不穩定狀態,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和所有權返還請求權必然相互沖突,必然會造成法律價值理念的沖突。 不動產以登記作為其公示方式,權屬狀態比較明確。如當事人未約定典期的,出典人得隨時返還典價回贖典物,但出典後經過20年不回贖,典權人即取得所有權。間接承認了不動產物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制度。 4、排除妨礙請求權和消除危險請求權,不法行為始終處於持續狀態,似乎沒有規定訴訟時效的必要。但是如果不法行為已經發生,然而並沒有造成實質損害,訴訟時效的規定有利於止爭定紛。如不法行為人暫時佔用所有人的車位,在要求下停止了妨害所有人的使用權。如果不規定訴訟時效,所有人可以隨時提出訴訟,容易造成訴累,使其他人疲於訴訟,不利於社會的穩定。
③ 物上請求權是否受訴訟時效限制
通說認為,只復有物上請求權的部分權制能適用訴訟時效。
1、物權確認之訴,當然不適用訴訟時效;
2、給付之訴中的請求排除妨礙與消除危險,也不適用訴訟時效 因為針對的是一種狀態;
3、給付之訴中的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恢復原狀,當然適用訴訟時效;
4、給付之訴中的請求損害賠償為債權請求權,當然適用訴訟時效。
但唯有爭議的是,返還原物是否適用訴訟時效,並無定論。物權法草稿曾規定不適用。
④ 物權請求權是否適用於訴訟時效
物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具體闡述如下:
訴訟時效的客體是債權請求權,物權請求權之返還原物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訴訟時效的客體是債權請求權。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限於請求權。因為請求權是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但不是所有的請求權都適用的規定,請求權中的債權請求權符合訴訟時效客體權利的特徵,其以財產權利為內容,不具有支配性。
若權利人長期怠於行使權利,會使法律關系處於不確定狀態,不利於維護社會交易秩序的穩定,故債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4)物權請求權為什麼不受訴訟時效擴展閱讀:
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的區別:
債權請求權是指在物權受到侵害並發生財產損害時,物權人要求行為人賠償損失的權利,它是一種索求性、進取性的請求權。其典型的民事責任形式即是賠償損失責任。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是保護物權的兩種不同方法,二者的主要區別表現在:
(1)物權請求權的實現或物權性民事責任的承擔,權利人無需證明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因為,權利人僅僅要求將受到妨害的物權恢復到其完滿狀態。而受害人慾請求行為人損害賠償者,則應證明其實施侵權行為時主觀有過錯。
(2)物權請求權的實現不以行為人的行為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或其他損失為前提。而行為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是加害人造成了受害人現有財產或非財產性損害。
(3)債權請求權的行使有訴訟時效的限制,而物權請求權很難適用訴訟時效。
(4)物權請求權的行使主體並不局限於物權人本身,因為物權請求權是與物密不可分的,任何對物的佔有構成侵害或妨礙的,物的持有、佔有者即可行使此項請求權。如租賃物的承租人對他人侵害租賃物的行為可以提起訴訟行使上述權利。
因此,這是一種對物訴訟。而債權性請求權的行使是以相對人為對象,且以權利人受到實際損害為前提。因此,只有受到損害者才可以侵害方為被告提起訴訟,故這是一種對人訴訟。
⑤ 物權請求權為什麼不適用訴訟時效
不同權利有不同的規定。不適用,應該是基於利益衡量,我國大陸法律有自己的特點。版
一、原物返還請權求權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二、物權法107條是關於遺失物回復請求權的,與原物返還請求權不同,依通說意見,回復請求權屬形成權,且有兩年的除斥期間。
⑥ 物上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是什麼意思
物上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指物權的請求權不因訴訟時效限制而消滅專。
物上請求權
是屬指當物權的圓滿狀態受到妨害或有可能發生妨害時,物權人為了使其物權恢復到圓滿狀態,請求妨害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物權法》,物上請求權制度作為物權保護的重要方式,是物權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擬對物上請求權制度進行研究和分析,並提出對我國物權法中物上請求權制度的看法。
不受訴訟時效限制的情況: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
2.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
3.基於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
4.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
5.基於所有權產生的返還請求權;
⑦ 不適用訴訟時效是什麼意思難道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訴訟。例如,物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只適用於財產權中的債權性請求權,物權請求並不適用。
首先解釋下什麼是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
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訴訟時效屆滿後,義務人雖可拒絕履行其義務,權利人請求權的行使僅發生障礙,權利本身及請求權並不消滅。
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後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後,如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且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如果另一方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則視為其自動放棄該權利,法院不得依照職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應當受理支持其訴訟請求。
下列權利不適用訴訟時效:
1、人身權的請求權
2、財產性支配權:包括物權和知識產權
3、抗辯權
4、形成權
5、存款本息的請求權具有無特定履行期限,存款人可以隨時請求金融機構兌付的特殊性,如果適用訴訟時效,會關繫到民眾的生存利益,對於民眾的生存利益會帶來深刻影響,也不符合這個法律存在的特性,所以存款本息不適用。
6、認購人是基於對國家和對金融機構的信賴購買債權的,他的投資具有類似於儲蓄的性質,所以由國債和金融債產生的支付體系請求權不應該適用訴訟時效。
7、基於投資產生的繳付出資的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的規定,主要是考慮到充足的資本是企業開展對外經營活動的保障,也是對外承擔民事責任的擔保,足額出資也是公司法定義務,繳付出資請求權不應該受到時效的限制,否則有違公司資本充足的原則。
8、如果對物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那麼,超過訴訟時效而被他人佔有的財產就會成為無主物。
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人身權、物權、知識產權受到侵害後權利人根據侵權行為要求對方承擔損害賠償的請求權由於是債權,所以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7)物權請求權為什麼不受訴訟時效擴展閱讀:
一般訴訟時效:
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時效,這類時效不是針對某一特殊情況規定的,而是普遍適用的,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現《民法通則》有關訴訟時效的內容已失效,已經開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該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該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從2017年10月1日起為3年。
訴訟時效特別訴訟時效:
特殊時效優於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一、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二、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六條 「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
三、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
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時效具有強制性,任何時效都由法律、法規強制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時效的延長、縮短、放棄等約定都是無效的。
⑧ 物權請求權不適用於訴訟時效期間與除斥期間,該怎麼理解
物權請抄求權是指物權人在其物被侵害或有可能遭受侵害時,有權請求侵害人返還原物、恢復原狀、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排除妨害的權利。物權請求權是以物權為基礎而產生的權利,其產生根據在於物權是對客體進行支配並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當物權人的支配權受到他人侵害時,為恢復權利人對客體的圓滿支配狀態,物權人才應行使此項請求權。物上請求權不應適用訴訟時效及除斥期間,因為物上請求權與物權不可分離,既然物權不適用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則物上請求權亦不能適用之;同時由於物權請求權通常適用於各種持續性的侵害行為,對這些侵害行為非常難以確定其時效的起算點,因此物權請求權難以適用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