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侵權訴訟管轄的確定,因為著作權侵權產生了糾紛的話,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此時一般管轄的法院是中級人民法院,另外往往是向侵權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那麼著作權侵權訴訟管轄的確定是怎樣的?著作權侵權訴訟管轄的確定著作權侵權訴訟管轄的確定是怎樣的?1、級別管轄: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的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該條體現的是人民法院的級別管轄,即關於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的第一審在中級人民法院,第二審在高級人民法院。2、地域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適用地域管轄。即侵權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Ⅱ 民訴中商標、著作權侵權那塊的侵權行為實施地是否包括了侵權復製品的製造地和銷售地
侵權地包含侵權行為地和侵權結果發生地,所你所說的兩個地點都是侵權地。
Ⅲ 公證處所在地 可以作為侵害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結果發生地嗎
你好,侵權法規定,可向侵權行為發生地和侵權結果發生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訴,公證處是侵權結果發生地嗎?
軟體著作權登記、軟著加急、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您還可以詢問我們:
Ⅳ 網路著作權侵權權利糾紛哪裡管轄
民事訴訟的管抄轄是指各級人民法院和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從上述最高院關於網路著作權管轄的司法解釋中可以看出,在確定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管轄法院時應注意以下問題:網路著作權侵權權利糾紛哪裡管轄1、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的管轄仍應按照民事訴訟法關於侵權案件管轄的基本規則;2、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3、不排除以侵權結果地為管轄因素,即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但適用的前提是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難以確定。此處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關於侵權行為地的規定。該規定雖然指出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為侵權行為地,但並不排除除此之外還存在其他的侵權行為地的可能,因此不能認為網路著作權侵權行為地僅指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是否存在其他的侵權行為地,應根據個案情況確定。
Ⅳ 著作權侵權的侵權實施地是行為地,還是發表地
是侵權行為的實施地,與作品發表地無關。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回案件適用法答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條因侵犯著作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Ⅵ 網路作品侵權,應該在哪個地方的法院起訴
現實困惑
原告是四家唱片公司,被告是某網路系統有限公司。原告發現被告在其開辟的網站上有一音樂欄目作為流行音樂的信息平台,除發布一些娛樂新聞、歌星檔案外,還收集一些互聯網上載有MP3歌曲的網站,對這些網站所載MP3歌曲的資料進行整理後,在其音樂欄目內列出了經編排的有關MP3歌曲的鏈接,同時通過搜索引擎,使網路最終用戶能無償聆聽或者下載這些MP3歌曲。原告認為,這一鏈接服務行為侵犯了原告享有的權利,遂訴至法院。那麼這四家唱片公司應該在哪裡起訴?律師點評
本案屬於著作權侵權案件,對於侵權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由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而本案涉及的是網路侵權,那麼,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難以確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可見四家唱片公司可在上訴侵權行為地或被告住所地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八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四條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
第二十五條信息網路侵權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五條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難以確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特別提醒
現實生活中的侵權行為地與網路中的侵權行為地是不一樣的,網路中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
Ⅶ 網路版權(著作權)侵權管轄地如何確定
根據最高人民抄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Ⅷ 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由哪級法院管轄
1. (1)專利糾紛第一審案件,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二條】
註: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指定義烏、崑山、海淀審理外觀設計、實用新型專利案件。
(2)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為被告的專利行政案件,由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2. (1)商標民事糾紛第一審案件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各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在較大的城市確定1-2各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審商標民事糾紛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案件有關管轄和法律適用范圍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2)不服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的復審決定或者裁定的案件,由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3. 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各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可以確定若干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4. 反不正當競爭民事第一審案件,一般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各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准,可以確定若干基層人民法院受理不正當競爭民事第一審案件,已經批准可以審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基層人民法院,可以繼續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案件》第十八條】
5. 最高人民法院於2010年1月28日發出了《關於調整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通知》,調整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級別管轄標准。
(1)高級人民法院管轄訴訟標的額在2億元以上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1億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其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
(2)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上述標准以下,除應當由經最高人民法院指定具有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之外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
(3)經最高人民法院指定具有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可以管轄訴訟標的額在500萬元以下的第一審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且當事人住所地均在其所屬高級或中級人民法院轄區的第一審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具體標准由有關高級人民法院自行確定並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Ⅸ 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管轄法院有哪些規定
根據新民訴法司法解釋的規定,知識產權法下的侵權管轄包括:
1、專利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五條,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侵權行為地包括:被訴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
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
2、商標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因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商標法第十三條、第五十二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商品的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前款規定的侵權商品的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常性儲存、隱匿侵權商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商品所在地。
3、版權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因侵犯著作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前款規定的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營性儲存、隱匿侵權復製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版權、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復製品所在地。
(9)著作權的侵權結果發生地擴展閱讀
近日,最高法院發布了《知識產權侵權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該《報告》選取了2015—2016年民事一審審結案件進行了統計分析。《報告》中指出,兩年來審結的知產侵權案件總數為1.2萬余件,且2016年案件數同比增長41%之多;此外,案件多集中在廣東、北京、江浙滬等經濟發達地區。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著作權侵權案件中,侵害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害作品改編權、表演權、發行權以及侵害表演者權的案件平均審限均超過知產案件平均審限,其中侵害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糾紛案件審限僅短於假冒專利糾紛和侵犯發明專利糾紛。
究其緣由,系因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所保護的客體涉及諸多技術問題,具有類似發明專利的復雜程度,客觀地延長了法院審理該類案件的周期。
從《報告》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知產案件判決支持或部分支持了原告的訴求,僅有不到8%的案件未予支持,充分體現了我國司法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這一方面鼓勵權利人積極維權,另一方面也是為侵權人敲響了一記警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