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庄園的農奴有土地使用權嗎

庄園的農奴有土地使用權嗎

發布時間:2021-08-08 19:02:18

⑴ 西歐的庄園制與中國的封建制度在剝削手法上的區別

無論在中國還是歐洲,這種庄園經濟有著某些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在社會生產力相對低下、商品貨幣經濟不發達的條件下形成的;以擁有大量的地產為前提條件;同時還有許多依附於庄園的勞動力;田莊的勞動者受到庄園主的超經濟剝削,定期向庄園主繳納勞役地租或實物地租,並承擔各種義務;庄園內有著嚴密的生產管理體系;整個庄園表現出很強的自給自足性。

但由於受地域及歷史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西歐和中國的庄園經濟各自有著自身鮮明的地方性,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首先,從存在的時間上看,中世紀歐洲庄園的起源要晚於中國,持續時間較中國短。

歐洲中世紀的庄園可追溯到公元4世紀後半期的日爾曼民族的大遷徙,800年左右查理大帝頒布莊園敕令,此後庄園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直到14、15世紀,西歐封建社會步入後期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調整和變革,西歐的庄園也就逐步開始解體。

而古代中國的庄園與戰國初期(約公元前5世紀)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有關,此後,隨著土地兼並的愈演愈烈,到東漢(1—3世紀)時,在全國形成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庄園,在唐朝(7—10世紀)時更是達到鼎盛時期,並一直持續到清朝末年(19世紀)。

其次,從大地產形成的途徑上看,歐洲庄園土地是以封地為基礎,加以兼並自主地農民的土地;而中國古代的庄園土地則主要是靠兼並買賣而獲得的。

中世紀的歐洲庄園主要是伴隨著日爾曼人征服西羅馬帝國而不斷建立起來的。

715年,查理-馬特實行 「采邑改革」即沒收一部分叛亂貴族的土地和教會的土地,作為采邑封給那些前線戰斗的將領和官員,以服騎兵役為條件,供終身享用,不得世襲。

采邑分封使依附於采邑上的廣大自由農民成為受封者的依附農民,這一切為歐洲庄園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此後查理又將征服戰爭中爭奪的大部分土地以采邑形式分封給自己的臣屬和親兵,使采邑分封遍及全國。

於是歐洲的庄園是以封地為基礎加以兼並自主地農民的土地而不斷成長起來。相比之下,古代中國的庄園則是由於商人、豪強地主、官僚等紛紛向封建個體農民伸出了攫取之手,用威脅、欺騙、敲詐、權威、買賣、強占等各種手段,兼並他們的土地,從而為其大庄園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第三,從庄園私有權程度上看,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庄園主對其大地產不具備完全的土地所有權;而中國古代的庄園主對其地產相對而言則具有完全的私有權。

由於西歐的庄園地產主要來源於國王的分封,而西歐封土的佔有是有條件和期限的,條件一般是為封君盡服兵役的義務;佔有期限一般為終身;當封臣不盡義務時,封君可以隨時收回封地。經過較長歷史時期,封土才變成世襲佔有。

所以,封土對於封臣乃至封君來說,其土地私有權都是不完全的,封臣不能隨便轉讓封土,封君收回封土也十分困難。雖然到十二世紀也產生了封土轉讓的事例,但其手續也十分復雜。

而漢代的大地產則主要是通過的兼並買賣而獲得的,因而其買賣出讓田莊土地相對較為自由,庄園主對其地產擁有相對完全的私有權。

第四,從地租形態上看,雖然都存在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及貨幣地租三種形態,但西歐庄園對於勞動者的剝削以勞役地租為主,實物地租為輔;中國則以實物地租為主,勞役地租為輔。

這主要是由於庄園內的勞動者的身份所決定的。西歐庄園里的勞動者以農奴為主,自由佃戶和僱工相對較少,農奴每周出勞役3一4天,在領主自營地上勞動。除了勞役之外,農奴還須交納一些實物,相當普遍的是交穀物收成的十分之一。另外,農奴還要交納一些貨幣稅。

古代中國的庄園除有一部分奴僕勞動外,大多由徒附、賓客、族人通過租佃的方式來耕作,他們一般向地主交納實物地租 ——「見稅什五」,即繳納所獲實物的百分之五十。除實物地租外,他們也須無償地為庄園主服一些勞役,如砍伐林木、看家護院、充當「部曲」等。

第五,從庄園內的政治權力上看,西歐封建主對庄園內的農奴具有一種法權;而中國古代庄園主對依附農民行使的是一種以族權為表現形式的政治權力。

西歐封建主對庄園內的農奴具有的法權表現為:封建主佔有封土,既有法律形式即分封、效忠儀式,也有法律內容即載明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文書或法律條例,封建主從農民那裡取得份地,一般也是通過民事法律行為完成的,農奴的人身依附程度,一般也都根據本庄園的習慣法而定。

庄園主在庄園上的法權主要是通過庄園法庭來體現的。

中國古代庄園主對依附農民行使的是一種以族權為表現形式的政治權力,這種權力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以父家長的族權為核心,以鄰里關系、同鄉關系、主客關系為輻射,統治力極強。

它既表現為同宗、族人、鄰里、同鄉及其他依附農民對庄園主的一種君主般的尊敬和畏懼,又表現為庄園主對族人、鄉里等人所行使的一種周濟族人、關心鄉里的「愛戴」。

當然隨著唐代士族勢力的衰落及宋明以後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貨幣地租逐步取代實物地租成為農村封建剝削的主要方式,庄園內農民和小手工業者的生產自主性增強,田莊主的政治經濟勢力也不可挽回的走向衰落。

第六,從對國家整體的影響上來看,西歐庄園經濟使得西歐擺脫了強大帝國組織的滲透,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多樣性;而中國古代的庄園則沒能擺脫帝國的滲透,具有保守、消極的特點。

中世紀歐洲的庄園是由采邑制不斷發展而來的,采邑制的實行,雖一時加強了王權,但土地的封賜使國王事實上失掉了對土地的支配權,最終削弱了王權,導致封建割據和帝國的瓦解。

西歐中世紀庄園經濟的分散性,奠定了西方文明的根基,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多樣性。

與之相對應的古代中國是以強大帝國的支撐為後盾,在土地制度上,即便存在較大的庄園也一般由單個地主掌握,而皇帝是最大的地主也是最大的庄園主,直接佔有大量的土地,並通過宗法的、行政的、經濟的等多種手段掌握和控制中小地主,統治者還注意隨時抑制土地集中的趨勢,防止封建割據的形成,維護全國統一,維持強大的中華帝國的運轉,並以帝國的力量在政治、經濟、思想領域進行滲透,通過儒家的宗法、等級觀念鉗制人民思想,維護思想領域的統治。

由此,古代中國田莊雖亦採取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但始終未擺脫強大帝國的滲透,它在強大帝國的運轉下被帶動隨之發展,並有一定程度的輝煌。但當帝國制度走向衰敗的趨勢日漸明顯時,東方文明便不免要經受強烈的沖擊。

⑵ 庄園的地位是

西歐封建庄園中農奴的地位:農奴身份為不自由人,人身屬於主人,世代相承,理論上可由主人將其隨同土地轉讓,但生命肢體受國家法律保護,不得損毀。其人身不自由的標志為:須向主人交納結婚稅(一般為農奴和庄園外的人結婚或比自己身份高的人結婚時交納)、繼承稅(農奴死後其子繼承財產時交納)、人頭稅(農奴外出庄園做工時交納)等。另外,農奴還受庄園上各種名目的剝削,最流行的是復活節交雞蛋,聖誕節交母雞,以及為使用磨坊、烤麵包爐、榨酒器而交納實物等。在法律上,農奴和主人沒有平等地位,農奴不得控告主人,國家法庭不受理農奴上訴的案件。實際上西歐封建庄園上的勞動者有三種人:①奴僕,其身份有的近似奴隸,由主人供給飲食;也有的雖耕種小塊土地但不足以維持生活,還須由主人支付一定實物及貨幣。他們擔任的是庄園上長年需人從事的工作,如運輸、放羊、擠奶等。②僱工,農忙時臨時受雇,按日計酬,多由庄園上或附近鄉村貧苦農民如茅屋農充任。③農奴,他們領種一份份地,可以世襲使用,但沒有所有權。使用份地的農奴有義務為庄園主服勞役,勞役的內容主要為耕種領主自營地,兼及割草、運輸、伐木、修路等庄園上所需的勞作。勞役是農奴的主要義務,所以英國曾流行把它做為證明農奴身份的一種標准。

⑶ 農奴制改革的農民有土地的所有權嗎

農村的土地制度必然沒有變,仍然是私有制,所謂的贖買政策基本無用,你想,改革前農奴是私人物品,怎麼可能擁有資金去贖買,所以在改革後依舊是原來的土地所有制。

農奴制改革以後,俄國進入了資本主義階段。可是,由於統治階級實行的這次改革是很不徹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農奴制殘余。
首先,改革既沒有改變封建專制政權的階級實質,也沒有改變地主土地佔有制。貴族地主繼續掌握著國家政權,照舊控制著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佔有制是農奴制殘余的經濟基礎。根據1877—1878年的統計,在歐俄49省的9,150萬俄畝私人土地中,有7,300萬俄畝以上的土地,即約80%的土地,是屬於貴族的。
改革沒有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相反,農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甚至達40%以上。同時,地主霸佔良田和整塊的土地,將零星土地和沙地分給農民,地主的土地還像楔子一樣楔入農民土地之中,致使農民不得不以高價租種地主的這種楔形土地。
其次,工役制農奴經濟是封建農奴制殘余的另一表現形式。八十年代中葉,在歐洲43省中,17個省是工役制農奴經濟占優勢,7個省是混合制經濟占優勢,另有19省是資本主義經濟占優勢。可見,工役制農奴經濟還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農民在缺乏土地的情況下,為了使用地主耕地、牧場和草地,被迫以最苛刻的條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制剝削。
工役制剝削與資本主義剝削不同。它的基礎不是私有主的資本,而是土地;不是自由僱工,而是帶有高利貸性質的盤剝。工役制是徭役制的直接殘余,是從徭役制向資本主義的過渡形態。列寧在分析工役制時指出:「工役制的實質就是農民用自己的農具和牲口耕種地主的土地,從而得到一部分貨幣報酬和一部分實物報酬。」
封建農奴制殘余,使農民在改革後仍然處於十分悲慘的境地。他們政治上仍然受壓迫,經濟上照舊依附於地主。他們承擔著贖金、貸款利息和贖買手續費的盤剝以及土地稅、自治稅和村社捐稅等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的重壓。因此,廣大農民仍然常年在飢餓線上掙扎。

⑷ 因土地糾紛,在沒有確定土地使用權歸誰的情況

批准土地使用權後政府會登記造冊建立檔案,以後沒有重新審批沒有做出回新決定之前維持原來的答決定,1.不是土地糾紛根本就不存在土地糾紛2.基本不存在不確定土地使用權,除非出現了特別明顯符合收回土地規定的行為,那樣當事人應該有自知之明,就別等著政府公開做出取消使用權收回土地的決定

⑸ 戶口所在地一隻都有土地,只是本人有20多年沒有種莊稼,請問土地使用權還在嗎

根據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及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司法解釋的規定,禁止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承包經營耕地的單位或個人連續二年棄耕拋荒的,原發包單位應當終止承包合同,收回發包的耕地。
村委會代表村集體作為發包方,將當事人連續二年棄耕拋荒的土地收回,並已另行發包給其他村民的,當事人將失去被收回土地的使用權。
當事人依法具有農村村集體成員資格,依法仍有承包經營土地的權利,且被收回的土地沒有另行發包,沒有分配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可以主張村委會返還被收回的土地。已由村委會重新發包、分配的,只能由村委會從機動地等備留土地給予劃撥。村集體沒有多餘可供分配的土地的,當事人需要等待可分配的土地出現,不能強制要求給予劃撥。

⑹ 西歐封建庄園中農奴的地位如何

農奴身份為不自由人,人身屬於主人,世代相承,理論上可由主人將其隨同土地轉讓,但生命肢體受國家法律保護,不得損毀。

庄園制以農奴服勞役為紐帶,農奴喪失了自由身份。雖然他們遭受經濟剝削,但生活更為安全,領主保護他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庄園城堡可以為農民提供庇護。

9—10世紀,外來入侵頻仍,社會動盪不安,獲得保護比擁有自由更為重要。羅馬人側重私法,日耳曼人側重公法。領主對農奴的庇護屬於羅馬法范疇。

(6)庄園的農奴有土地使用權嗎擴展閱讀:

法國的農奴制形成於10~11世紀,古代的奴隸和隸農的後代以及後來的自由農民等都有轉化為農奴的。英國農奴制的形成,則以12世紀亨利二世司法改革排斥農奴於國家法律保護之外為標志。

13世紀西歐各國形成了農奴制的法學理論。由於受羅馬法的影響,這些理論大都以羅馬有關奴隸的法律說明農奴的地位。

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商品貨幣關系的影響,一些地區的農奴逐漸積得金錢,贖回與人身有關的義務,獲得自由。也有一些農奴通過逃亡與墾荒等途徑得到自由。

至15世紀末,除個別情況外西歐大多數農奴獲得了自由,農奴制瓦解。

⑺ 西歐庄園的農奴斗爭的結果

西歐封建社會中一種依附農民的經濟地位、法律身份等的綜合制度。農奴(serf)一詞源自羅馬人對奴隸的稱呼——servus,是人身屬於主人的農業勞動者,社會地位極為低下,受到封建主多方面的剝削和奴役。農奴世代耕種庄園的份地,但對土地沒有所有權,為了使用土地還必須為封建主服沉重的勞役,一般每周3天耕作領主的自營地。農奴可以結婚,有自己的家庭,經濟獨立,可以維持本身的再生產。
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商品貨幣關系的影響,一些地區的農奴逐漸積得金錢,贖回與人身有關的義務,獲得自由。也有一些農奴通過逃亡與墾荒等途徑得到自由。但從13世紀起又出現了封建主通過擴大勞役地租剝削,把一些農民再變為農奴的趨向。由於經濟情況變化和農奴的不斷斗爭,至15世紀末,除個別情況外西歐大多數農奴獲得了自由,農奴制瓦解。

⑻ 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和擁有權應該歸誰所有

農村集體土地擁有權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回條

1、國家征地發放補答償款應該給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

2、農民的宅基地歸集體所有,個人只有使用權,不能轉讓。

3、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8)庄園的農奴有土地使用權嗎擴展閱讀

集體土地使用證查詢

國有土地使用證由國家土地管理局統一監制,市、縣人民政府頒發,土地管理機關填寫,發給依法使用國有土地的單位和個人,並由其保存。

其主要內容包括:

①土地使用者名稱、地址、圖號、地號、用途、批准使用期限、四至、填發機關簽章、年、月、日。

②城鎮土地使用中用地面積,其中建築佔地,共有使用權面積,其中分攤面積,土地等級;農村土地中土地總面積,其中地類面積。

③備注。

④變更記事。

⑤附圖以及證書的編號等。

1、到當地國土部門查詢,要注意看證書是否辦理出讓.現在的出讓金標准較高。國土資源部發過一個文,自然人可是憑自己的身份證查詢土地宗地的登記情況。

2、系國有土地使用證上載明的土地使用權人,本人持有效身份證件當地國土資源部門辦證中心,申請調閱國有土地使用權證上相關內容即可。

⑼ 農奴庄園從主手中取得份地的條件是什麼

你是指俄國1861年革命吧
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權擁有動產和不動產.擔任公職和工商業,地主不能買賣農奴和干涉農奴的生活;規定土地仍然歸屬地主所有,農奴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分地,但必須出錢向地主贖買;農民仍舊歸村社管理。

⑽ 歷史題: 在封建庄員中,農奴與領主的關系如何

歐洲中世紀的鄉村,庄園的主人稱作什麼?依 歐洲中世紀的鄉村,庄園的主人稱作什麼?
歐洲中世紀的鄉村 附於庄園主的是什麼人?他們的關系如何? 附於庄園主的是什麼人?
他們的關系如何?

農奴對土地只有使用權,而所有權屬於領主。

為取 農奴對土地只有使用權,而所有權屬於領主。

得份地的使用權, 得份地的使用權,

他們必須承受地租和名目繁多的 捐稅雜役,領主侵吞了他們絕大部分勞動產品。

捐稅雜役,領主侵吞了他們絕大部分勞動產品。根 據法律,農奴的人身屬於主人,並且世代相傳, 據法律,農奴的人身屬於主人,並且世代相傳,處 於依附領主的地位。 於依附領主的地位。

閱讀全文

與庄園的農奴有土地使用權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