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字版權
互聯網環來境下,數字版權可自以定義為作者享有的以數字化方式保存、復制、發行作品的權利。
數字版權是隨著數字出版的產生而出現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WCT)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WPPT)做出明確規定:《伯爾尼公約》第九條所規定的復制權及其所允許的例外,完全適用於數字式使用作品的情況。美國1998年《數字千年版權法》和中國2001年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也都有類似規定。這意味著,數字化是對傳統作品的一種復制行為,不構成新作品,傳統作品作者對數字化作品仍享有著作權。
那麼,互聯網環境下,數字版權保護就是如何對作者的數字化作品的著作權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規定:著作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和以復制、表演、播放、展覽、發行、攝制電影、電視、錄像或者改變、翻譯、注釋、編輯等方式使用該作品的權利,以及許可或禁止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作品,並由此獲得報酬的權利等。因此,任何人對他人作品進行數字化,都應該得到原作品作者和相關權利人的授權或許可後方能實施。
㈡ 當經典走進數字閱讀時代,如何維護版權
日前,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受理了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起訴 《中國學術期刊 (光碟版)》 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和同方知網 (北京) 技術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權一案。由於此次涉案的作品為汪曾祺的短篇小說 《受戒》,引發業界內外關注。
業內人士表示,越來越多的經典正在走進數字閱讀,但是相關的侵權案件卻時有發生。數字網路條件下,版權作品的表現形式、傳播渠道越來越多樣化,作品相關權利的授權情況越來越復雜。著作權作為一種基礎性資源,支撐著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文化娛樂、網路信息等產業,如何有效維護,正在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
侵權案高發易發,數字版權盜版容易維權難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網路版權產業整體產值突破5600億元,同比增長超三成。不過,網路也日益成為侵權盜版的高發易發領域,業界人士認為,網路盜版讓以創新為核心的版權產業面臨嚴峻挑戰。
此次引發關注的 《受戒》 一案中,文著協訴稱,汪曾祺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為涉案作品 《受戒》 的作者,依法享有完整著作權。汪曾祺去世後,其著作權利由三名子女共同繼承,後經授權,文著協對涉案作品進行集體管理。今年6月,文著協發現,被告通過電子化復制,將 《北京文學》《文學界》 《芳草》 等九種期刊、雜志上刊載的涉案作品,在被告經營的網站和客戶端上向公眾提供。其中PC端網頁通過付費下載800餘次;安卓客戶端通過付費下載近400次;iOS客戶端通過付費下載近400次。
文著協認為,涉案作品及作者汪曾祺,在中國乃至全世界華人中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兩被告未經許可,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涉案作品的行為,已經侵犯了涉案作品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為此,文著協請求法院判令被告一和被告二連帶賠償經濟損失五萬元及相關費用支出。
數字閱讀如今已是大勢所趨,但數字出版物只需簡單的復制粘貼便可輕易盜版,因此,此類案件舉證難,往往需要面對海量的侵權方。比如,某作家在博客發表一篇文章後,後發現該文被網站大量抄襲,關鍵詞搜索網頁最多時達到160萬個,隨後便向數百家疑似侵權方表達了版權訴求。最終,在法庭調解後作者獲賠5000元。
加強監管的同時,作者和企業都需要加強版權意識
如何在行業快速發展的情況下,能夠應對不斷涌現的新型侵權盜版行為,成為當下出版界的焦點。
比如,著作權法規定,版權保護的有效期限是作者有生之年以及去世後50年,此後作品可以被任意使用。那麼涉及古籍版權應該如何處理? 此前,中華書局為 《二十四史》《清史稿》《國學備要》 等古籍版權,在全國范圍內發起13起訴訟,引起了業界對古籍數字版權問題的極大關注。其中被告之一是某知名電子書公司,其擅自在多款產品中預裝了中華書局享有著作權的點校史籍,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權、復制權等多項權利,最終,法院判定這些電子書侵害了著作權。
有業內人士指出,有時,作者的一女二嫁,也可能構成版權侵害。2010年,某知名作家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簽訂了作品的專有出版權,隨後他又與某網站簽訂了該作品的數字版權。一年後,作品的數字版上線銷售。人民文學出版社將作家和網站告上法庭。法庭上,兩家各執一詞,也都出示了簽約合同,宣示擁有該書的數字版權。該案件涉及到數字版權的歸屬糾紛,暴露出了數字出版界行業內的一大問題———這位作家表示,自己「不懂」網路,所以才一女二嫁。有評論認為,許多作者對版權概念的「不懂」,於是既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權利,別人侵犯了自己的權利也不懂得維護。
業內人士透露,面對互聯網侵權現象高發、涉案作品海量等特點,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力度,確保監管准確有力、科學有效。一方面,通過第三方網路版權監測平台,從源頭有力地監控並預防重大侵權盜版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建立他律與自律相結合的網路版權管理模式,比如建立多樣的版權合作平台,並建立企業自律公約。此外,應加快建設包括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信用體系,提高侵權假冒的違法成本,對重復侵權和故意侵權行為規定懲罰性賠償措施,建議加大司法懲處力度。
㈢ 數字版權的國內現狀
目前我國數字出版市場雖已取得巨大的進步,但是中國出版業由傳統的出版模式向數字化模式轉型的道路不會平坦,版權問題隨時可能影響該行業的健康發展。
關於數字版權保護,由於數字出版是以技術開發與版權增值為核心的產業,版權保護是其發展的核心問題。在美國,版權產業是其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因和信息經濟的驅動力,可以說,沒有版權保護,就沒有好萊塢的全球市場。在我國,由於數字技術對傳統版權保護帶來的沖擊,數字作品的版權不能得到充分保護,著作權人的權益每每受到傷害,再加上為數相當多的網民缺乏良好的版權保護意識以及正確的數字消費觀等,導致數字出版產業鏈不完善,無法進行正常的產業循環,數字出版業難以得到健康發展。以上是我們在數字出版領域之間還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事實證明,圖書數字化以後,盜版極其容易,復製件與原件一模一樣,而且復制幾乎沒有什麼成本,這就使得網路出版的版權控制更加困難。一些新出版的暢銷圖書很快被做成電子書在網上流傳,但這往往是一些個人網站未經授權擅自製作的,是違反著作權法的行為。因此,目前很多出版社都不願意讓自己出版社的圖書數字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數字出版中盜版問題的恐懼。版權的法律保護問題解決不好,即使產業本身具有發展潛力,出版社對數字出版也只能是敬而遠之。盡管目前比較流行的數字版權技術DRM是採用下載計費、數字底紋加密和硬碟綁定等措施實現對網路出版物傳播范圍的控制,它可以嚴格控制電子圖書的閱讀期限、閱讀次數,不經授權讀者不能將電子圖書復制給朋友,也不能列印,可以對網路出版物進行一些必要的版權控制和管理,但網路出版物形式多種多樣,製作技術手段不斷進步,硬體產品日新月異,很難形成一種通用的、有效的數字版權技術來徹底地保護各種網路出版物,並且保證其加密技術永遠不被破解。因此,數字出版領域的版權保護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出版社進入數字出版領域的障礙之一。對此,除了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外,也要在版權保護的技術方面加以突破和創新。
首先,「出版」是有許可權的;互聯網上發布資訊是很方便,方便到什麼人都可以發。於是不良信息、錯誤信息也遍布整個網路,有序的信息是財富,無序的信息是垃圾。更重要的是「出版」是有版權的。現在的網路資訊大多數是你抄我、我抄他,快捷的復制技術培養了一大批Google作者,藉助Google和Copy他們可以在幾天內完成一篇宏偉大作。出版商們敢將自己的吃飯傢伙發布在這樣的媒體上嗎?
所以數字出版首先因素:數字出版物只能看,不能無償傳播。(現在國內的一些原創文學網站已經採用了後續章節以圖片方式發布的方法)
其次,我國有關數字出版的法律依然滯後。我國有關網路出版的法律法規迄今為止只有兩部,這兩部法律對於發展日新月異的網路出版業來說,可謂「年代久遠」。因為法律的滯後,數字出版領域的版權糾紛由來已久,且呈愈演愈烈的趨勢。
話說白了,其實數字出版的迷茫性核心,是版權的歸屬性和利益分配問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滿足了媒體廣布要求(誰不想自己的作品多發),但損傷了媒體的贏利要求(誰願意自己的東西被濫發)。更何況,掌握著現代化的快速內容發布的非正規通道,利用非自產內容粘著住大量讀者,硬割去了大量的廣告份額,這才是出版數字化的傷心這處。
㈣ 數字版權保護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不是靠作品吃飯的話,一般人可能確實對這個不是那麼了解,數字版權保護實際上就版相當於給你的權數字作品比如文字啊、圖片之類的上了一把保護鎖,這樣別人就沒那麼輕易地盜取你的作品了。版權家在版權服務這一塊做的蠻好,搞原創的朋友都喜歡上版權家,為自己的作品申請作品登記證書。
㈤ 國內有哪些著名的數字出版品牌,急求
中國出版(010-59757238,以出版物生產和銷售為主業,集紙質出版/數字出版/版權貿易/信息服務/藝術品經營等業務於一體的專業化大型出版集團,中國出版集團公司
鳳凰傳媒(025-83658113,始於1985年,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多元化新傳媒企業,極具影響力的規模型出版產業集團,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教育出版(010-58938300,以圖書/期刊/電子音像產品/數字出版物出版和銷售為主業,綜合實力較強的教育出版集團,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中南傳媒(0731-84405077,世界知名的信息服務和傳播解決方案提供商,華文全媒介內容運營商,大型傳媒集團,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科技出版(010-64002238,依託原中國科學出版集團組建而成,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十大文化出版企業集團,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中文傳媒(0791-85896008,中國出版文化企業知名品牌,全國領先的現代文化產業集團,大型出版傳媒集團,中文天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出版(十大圖書出版企業,集編輯/印刷/發行/物資供應/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文化產業集團,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時代出版(0551-63533112,安徽出版集團旗下,從事圖書/電子出版物/音像製品/網路出版物的出版/銷售/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等業務,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出版聯合(0571-85170300,十大文化出版企業,以圖書/期刊/音像製品和電子/多媒體出版物的出版/製作/發行為主業,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有限公司
河北出版傳媒(0311-88641242,全國知名大型綜合性文化企業集團,主要從事圖書報刊/電子音像/數字網路出版/出版物資貿易和文化投資等,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㈥ 數字版權的簡介
隨著全球信息化進程的推進以及信息技術向各個領域的不斷延伸,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勢頭強勁,並日益成為我國出版產業變革的「前沿陣地」。有預測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網路出版的銷售額將佔到出版產業的50%,而到2030年,90%的圖書都將是網路版本。
數字版權也就是各類出版物、信息資料的網路出版權,可以通過新興的數字媒體傳播內容的權利。包括製作和發行各類電子書、電子雜志、手機出版物等的版權。
一般出版社都具有該社所出版圖書資料的自行出版數字版權,少數有轉授權,即可以將該數字出版權授予第三方機構進行使用。
㈦ 目前,數字出版的版權比較混亂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為1、由於我國在這方面的立法還不完善,有法律漏洞可循。 2由於對版權問題的輕視在法律方面。 3我國法律對於新聞內容的嚴格控制 4我國新聞行業的競爭的不激烈
㈧ 數字出版的版權比較混亂的原因是什麼
1、由於我國在這方面的立法還不完善,有法律漏洞可循。
2、由於對版權問題的輕視在法律方面。
3、我國法律對於新聞內容的嚴格控制
4、我國新聞行業的競爭的不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