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手房過戶後使用權問題
二手房付完首付款,銀行也批了,房產也過戶了,房產屬於自己所有,當然擁有使專用權了。 《中華人民共和屬國物權法》 第十四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⑵ 農村房屋未過戶所有權歸誰
農村房房屋未過戶,如果有書面協議,那麼協議上寫的歸誰,那就是所有權就屬於誰。
⑶ 房屋買賣合同只寫明出售房屋所有權及使用權,土地使用權歸誰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二條房地產轉讓、抵押時,房屋回的所有答權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轉讓、抵押。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五條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從以上法律規定可以看出,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是與房屋的所有權一致的。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後,未辦理轉移登記手續,此時房產所有權仍然屬於賣方,但房屋買賣合同是有效的。
造成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的可能性有:
1、原拆遷安置協議中規定了禁止買賣該房產;
2、合同簽訂未表達當事方的真實意願;
3、合同存在明顯不平等條約;
4、賣方還未取得房產的全部所有權;
5、政策限制買賣的;
等等。
理論上該拆遷安置房屬於賣方唯一住宅的,不影響合同有效與否,但發生糾紛時,執行起來會存在難度。
⑷ 房產沒有過戶,產權屬於誰
我國的房產和汽車的產權歸屬都是需要經過登記才能確認的,如果不過戶,即使協議進行了公證,產權仍屬賣方所有。
⑸ 支付且房屋已交付,但尚未過戶,如何認定房屋產權歸屬
按實際情況,雖然房屋權屬未登記,但只要房屋買賣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當事人在自願合法的前提下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⑹ 如果房子過完了戶,買方卻不結清尾款,這時候房子算誰的
按照法律上來說,既然賣家已經履行了房子過戶的重要合同協議,那麼該房屋的產權已經屬於買家了。但買家還有尾款沒有支付,賣家也因此很大可能要面臨著法律風險。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現實中存在不確定因素有很多,例如付款方式、時間等重要問題,必須落實到合同上,不可全權委託中介或不熟悉的人辦理。同時作為房產中介,不能為了促進交易獲取中介費,向雙方隱瞞一些可能影響交易的重要信息。
總而言之,小心駛得萬年船!
⑺ 還沒有過戶的土地使用權歸誰是歸持有人還是歸對方
土地使用權過戶以後你靠神馬維持生活。已經判給人家了,你再蓋房,不是自找麻煩。不會另找地方
⑻ 房屋轉讓了幾次,但均未辦理房屋過戶手續,該房屋所有權應屬於誰
該房屋所有權證是是誰的名字就是誰的,最好是到房管所辦理過戶,中間的的人都不需要去辦理,只要現有人和房產證上的人就行,雙方寫個合同,共同到房管所就行了。只是買方要付契稅。房產證上的人只需配合就行。
⑼ 購房者死亡,房屋產權交割更換未完成,應由誰繼續交易
一、手續要到被繼承人戶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注銷戶籍,辦理死亡證明;
二、到區或市公證處(原外銷商品房到市公證處)辦理繼承權公證,房產繼承分兩種:一是遺囑繼承,二是法定繼承。需要提交的材料有:
1、被繼承人死亡證明;
2、該套房屋的產權證明或其他憑證;
3、戶口簿或其他可以證明被繼承人與法定繼承人的親屬關系的證明文件;
4、繼承人的身份證件;
有遺囑的繼承權公證另需提交的資料:被繼承人所立遺囑(該遺囑必須是已公證過的遺囑,其他形式的遺囑由於無法認定其真實性,因此暫不予採納)。
三、辦理房屋過戶登記,申請人是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
申請人應當向登記機構提交下列文件: 《房地產登記申請書》(原件)、身份證明(復印件)、房地產權證書(原件)、 繼承權公證文書或者遺囑公證書和接受遺贈公證書(原件)\ 契稅完稅憑證(原件)。
以合法繼承人繼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