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土地使用權該歸誰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一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並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一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閑置費;連續二年未使用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
第六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權:
(一)為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三)因撤銷、遷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
另外: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2. 土地使用權歸誰所有
現在的土地使用權歸原承包戶,理由如下:
《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規定:「 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當按照承包方的意願,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承包期內,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發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時,承包方對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 」
本條第1款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這一規定對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根據這一規定,除法律對承包地的收回有特別規定外,在承包期內,無論承包方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只要作為承包方的家庭還存在,發包方都不得收回承包地。如承包方家庭中的一人或者數人死亡的;子女升學、參軍或者在城市就業的;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承包方在農村從事各種非農產業的;承包方進城務工的等,只要作為承包方的農戶家庭沒有消亡,發包方都不得收回其承包地。但因承包人死亡,承包經營的家庭消亡的,為避免已有承包地的承包方的繼承人因繼承而獲得兩份承包地,允許發包方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隨著我國城鄉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會不斷增加,對於承包方全家離開農村,遷入小城鎮或者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其承包地能否收回的問題,本條第2款和第3款區別不同的情況分別做了規定,以避免發包方隨意收回承包地。
本法所稱的「小城鎮」,包括縣級市市區、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和其他建制鎮。關於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其承包地能否收回的問題,中央有關文件曾指出,要積極探索適合小城鎮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對進鎮落戶的農民,可根據本人意願,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經營權,也允許依法有償轉讓。
對補充提問的回答:
我在上面已經回答了,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在承包期內,你們全家遷入縣級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如果你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你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另外,按照本條第四款的規定,在承包期內,你交回承包地或者發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時,你家在承包地上有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你有權要求發包方給相應的補償。
3. 土地使用權歸個人嗎,會被別人搶走嗎
土地是國家的土地,只是個人有使用權,劃分給你的土地使用權歸你個人管你,別人無權掠奪,個人管好個人的。如果強行掠奪那屬侵入權產權,可以由地方政府處理。
4. 有土地的人死了,媳婦嫁人了,地該歸誰
一般情況下,兒媳沒有繼承老人遺產的繼承權,但如果兒子已經去世,兒媳對老人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兒媳可以繼承老人的遺產。請看《繼承法》的規定:第十二條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如果兒子在老人之前去世,孫子可以繼承老人的遺產,是代位繼承。
土地使用權能不能繼承,還要看情況:如果兒媳是和老人一個家庭戶、共同承包的,老人死後兒媳可以繼續耕種,直到承包期滿;
如果不是共同的承包人,兒媳對老人在丈夫死後贍養了老人的,也可以在土地使用權期滿前繼承使用權,但如果丈夫還在,只有丈夫有繼承權,兒媳沒有。
5. 土地使用權是妻子的離婚時丈夫可以平分嗎
不可以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
第三十九條離婚時,夫妻的回共同財產由雙方協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6. 土地使用權歸誰所有
第一,你擁有國有土地使用權證;
第二,國有土地使用權包括佔有、使用、收內益和處分的權利,在容你出租給對方後,雖然對方擁有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但不擁有處分權,未經你的同意不能轉租,或用於其它用途,
而你可以將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等進行法律允許范圍內的處分。
其實就像出租房屋,你擁有所有權,將房子出租給他人,雖然同樣擁有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但不代表就是所有權人。
第三、在我國,因為土地的國有制度,所以,不存在土地所有權,所謂的土地使用權其實部分擁有所有權的權能,你所擁有的使用權,和承租方擁有的使用的權利是不一樣的,你的屬於物權,他的屬於債權。
7. 離婚土地使用權中女方土地地確權歸誰
如果離婚後,在新的居住地沒有獲得土地,原承包地在土地確權時依然屬於女方。理內由及相關規定如下:
一【容理由】【離婚後的承包地受法律保護】
不論是在《婚姻法》還是在《農村土地承包法》中,都對發生婚姻變化後的土地承包權權屬做出了明文規定,依法保護離婚後當事人的土地承包權。但需要符合法定條件,即離婚後「 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 」。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原有承包地,依然屬於本人承包,土地確權時,應確權為當事人本人。
二【相關規定之一】【《婚姻法》規定保障離婚當事人土地權利】
第三十九條第二款: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三【相關規定之二】【《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保障離婚當事人土地權利】
第三十條: 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8. 離婚土地使用權女方土地地確權歸誰
如果離來婚後,在新的居住地沒有自獲得土地,原承包地在土地確權時依然屬於女方。理由及相關規定如下:
一【理由】【離婚後的承包地受法律保護】
不論是在《婚姻法》還是在《農村土地承包法》中,都對發生婚姻變化後的土地承包權權屬做出了明文規定,依法保護離婚後當事人的土地承包權。但需要符合法定條件,即離婚後「 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 」。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原有承包地,依然屬於本人承包,土地確權時,應確權為當事人本人。
二【相關規定之一】【《婚姻法》規定保障離婚當事人土地權利】
第三十九條第二款: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三【相關規定之二】【《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保障離婚當事人土地權利】
第三十條: 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9. 土地的使用權歸誰
宅基地有一戶一地的規定,群眾分家違反此規定也是無效的,政府依據法律規定可以使其符合規定,群眾用不著和政府胡攪蠻纏,那樣沒有意義。你們家以前應該沒有房產證,如果縣政府確實辦理了,也違背國家政策,一開始就是無效的,根本不值得一提。地隨房走,如果導致違反宅基地的規定,也可以違反,這么理解純屬瞪眼說瞎話,故意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