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著作權法中,委託作品的使用規則
按來相關法律規定,源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十七條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⑵ 委託創作合同的作品歸屬問題
1. 民事合同成立的原則是意思自治,即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前提下,由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達成。
即使是所謂的「買斷性合同」,也是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單方若存在欺詐、脅迫或顯失公平而簽訂的合同,都有可能無效或最終被撤銷。
2. 《著作權法》第十條中規定作者享有17項著作權的權利,這些權利都是可以作相應處分的。
著作權可以通過許可使用的方式與他人簽訂專有使用權許可合同。約定被許可人在一定期限和地域范圍內享有專有權利。
若屬於委託作品,委託人和受託人在合同中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故為爭取自己最大的權益,你親戚為你作的修改是正確的(由委託合同變更為專有使用權許可合同),當然雙方協商之後最終你也可能要得更多。
相關法律規定:
《著作權法》
第十七條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第二十四條規定: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
許可使用合同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許可使用的權利種類;
(二)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或者非專有使用權;
(三)許可使用的地域范圍、期間;
(四)付酬標准和辦法;
(五)違約責任;
(六)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內容。
《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三條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的,應當採取書面形式,但是報社、期刊社刊登作品除外。
第二十四條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專有使用權的內容由合同約定,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視為被許可人有權排除包括著作權人在內的任何人以同樣的方式使用作品;除合同另有約定外,被許可人許可第三人行使同一權利,必須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
《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⑶ 委託創作的委託人承認受託人的署名權,但由於加了這條,不知道是否會對版權造成影響
對署名權無影響。
但對其他著作權權益有影響。
⑷ 受他人委託創作,著作權歸誰所有
該題字的著作權應歸你叔叔所有。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受委託創作的作品,雙方未約定著作權歸屬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該電視劇組托我叔叔創作片名,但未對該作品的著作權進行約定,因此我叔叔享有該作品的著作權。而劇組作為委託人,可以在雙方約定的范圍內使用該作品。所以,劇組只能將該作品作為片名在電視劇中使用,而劇組卻將其授權給出版社使用,由於其不是該作品的著作權人,顯然不具有授權的資格,所以出版社從電視劇組處獲得的授權時無效的。出版社未經你叔叔同意而使用其作品,侵犯你叔叔的著作權,理應停止侵害,賠償其損失。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十七條 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二條 按照著作權法第是七條規定委託作品著作權屬於受託人的情形,委託人在約定的使用范圍內享有使用作品的權利;雙方沒有規定使用作品范圍的,委託人可以在委託創作的特定目的范圍內免費使用該作品。
第二十條 出版物侵犯他人著作權的,出版者應當根據其過錯、侵權程度及損害後果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⑸ 受他人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屬於委託人嗎
委託作品的著作權的歸屬,根據《著作權法》第17條規定:「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委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因此,委託作品的著作權是由合同約定的,既可以歸委託人享有,也可歸受託人享有。如果合同未約定,則歸受託人享有。
受他人委託而創作的作品,稱委託作品。它與其他作的品不同之處在於:
.作品是應委託人要求而創作的,受到委託人特定要求和特定目的約束,是委託人和創作人共同意志的體現;.作品的作者往往是受託人,委託人一般不參加創作活動。
在理解委託作品時,要注意兩個問題:
.署名權問題。雖然《著作權法》並未明確規定署名權歸作者,而只是籠統地規定「著作權的歸屬由合同約定」,一般來說,無論合同如何約定,受託人是作者這一事實是無法改變的,而署名權是表明作者身份的權利,是不能由非作者的委託人享有的。因此,委託作品的署名問題或者是不署名或者是署上受託人的姓名,這樣才能維護社會主義創作道德。當受託人的署名權受到侵犯時,作者有權要求法院予以保護。
.委託作品與職務作品不同。一般的職務作品表面上也是作者根據單位的要求完成作品的創作,但因作者的創作活動是單位交付的任務即本職工作,因此,其著作權根據法律規定應該屬於作者享有,而不能通過合同約定來確定其歸屬,完成作品的作者享有著作權。
⑹ 委託作品中署名權能否約定
甲委託乙創作作品,甲當然希望能夠通過約定,將包括署名在內的全部著作權權項收入囊中。
且,《著作權法》第十條僅僅規定了「
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本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可以理解為法律認為包括著署名權在內的前四項人身權利不得轉讓,並未限制委託創作的情況。顯然委託創作與轉讓權利分屬不同的法律行為,對轉讓的限制不能推及至委託創作。
實踐中,英美法國家多數將委託創作視為商業行為,進而允許一並約定署名權歸屬。
反方:主要基於大陸法系人身權利與權利人限制分離的理論,而並無我國法律上的支撐。即法理令人信服,卻無法律規定支持。
本人亦持反對署名權可以約定歸屬的觀點。
顯然,
署名權在人身權利中屬於身份權,是必須基於特定的法律事實或法律關系才能享有的身份,創作就是這一特定的法律事實,就作品署名權而言,只有實際參與作品創作的作者才享有署名權。
在委託創作關系中,委託人並未參與委託作品的創作,因此,不能享有署名權,該權利只能由委託作品的作者享有。
法條上雖然沒有對委託作品署名權能否約定歸屬沒有明確規定,但是對沒有實際創作的人署名是有禁止性規定的:《著作權法》
第四十七條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署名權的言內之意就是有作者決定,是否署名,署真名或者筆名。但是不能包括授權署他人姓名,這既不符合法理,又會導致現實中「槍手」的去違法性和社會欺詐等一系列問題,其社會危害性很大。
軟體作品的特殊情況:
顯然,軟體作品作為一類具有高度工業化、高價值特徵的作品,其創作更多的體現了法人意志和委託人意志,所以通常成立為法人作品,同理在委託創作中,法律允許其約定包括署名權在內的全部權利歸屬。但這只是基於特殊作品創作過程的特例,不能推及其他類型的作品。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第八條 軟體著作權人享有下列各項權利:
(一)發表權,即決定軟體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二)署名權,即表明開發者身份,在軟體上署名的權利;
⑺ 簡述著作權中的署名權
您好,根據《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四款的規定,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
署名權的主體:
《著作權法》規定署名權由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權不能轉讓或繼承。對於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作品原件的所有人也不能行使署名權。
電影作品和以設置電影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人是製片者,其可以在電影作品中署名,但為完成電影作品而必不可少的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也在電影作品中享有署名權。
作者除了可以在自己創作的作品中署名,在演繹作品如翻譯作品、匯編作品中,原作的作者也有權在演繹作品中署名。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了四種著作鄰接權,其中表演者享有表明表演者身份的權利,這其實就是表演者的署名權,其他鄰接權人不享有類似的權利。
署名是一種權利,不是作者的一項義務,作者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不署名所產生的後果完全由作者自己承擔。實踐中,除非有特別的原因,創作作品時可以不署名,但發表作品特別是發行作品時不署名,就比較少見了。當然,署何種名,是署假名還是署真名,署簡稱還是全程,署筆名還是署昵稱,完全在作者的選擇,只要在版權認定中能夠確定作者的身份,署名的功能就達到了。當然,行使署名權要以一定的合理方式,比如在建築作品和美術作品中,作者行使署名權就不能傷害到作品的價值。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⑻ 委託作品署名權與職務作品署名權有什麼區別
我國《作權法》第第十七條規定: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劇本創作一般分為委託創作和許可使用,絕大部分是委託創作。一般製片方和編劇在委託創作合同中都會對劇本的著作權予以明確約定。我們通過分析,發現劇本糾紛關於委託創作的爭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未明確委託的意思,最終產生著作權歸屬、署名權糾紛。
即雙方簽訂的合同沒有明確是委託創造合同,也沒有對著作權歸屬進行約定。沒有明確的委託創作關系,導致無法明確適用著作權法第17條。最終著作去的歸屬不明,具體署名需要雙方提交的證據證明。
(二)已經明確委託關系,但未約定著作權歸屬。
在這種情形下,直接適用著作權法第17條,製片方喪失劇本著作權,著作權歸編劇所有。製片方僅對劇本享有合同約定的攝制權。
著作權法第十六條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
⑼ 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歸誰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受委託創作的作品,雙方未約定著作權歸屬的,著作權屬於回受託人。答劇組只能將該作品作為片名在電視劇中使用,而劇組卻將其授權給出版社使用,由於其不是該作品的著作權人,顯然不具有授權的資格,所以出版社從電視劇組處獲得的授權是無效的。出版社未經薛某同意而使用其作丄,侵犯了其著作權,理應停止侵害,賠償其損失。《著作權法》第十七條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同未作明確約定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⑽ 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歸誰呢
我國《著作權法》來第17條明自確規定:「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由此可見,委託作品的著作權首先通過雙方的委託合同來約定,如果合同沒有約定,或者雙方沒有訂立委託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這充分體現了法律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的原則,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同時,由於受託方是作品的真正創作者,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法律規定著作權歸受託方,這樣規定有利於更好地鼓勵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