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專家解疑:抵押物權轉移銀行效力如何界定
但抵押房屋屬期房,未辦理所有權證和他項權證,只進行了抵押權預告登記。此外,借款合同還約定開發商為辦理他項權證前產生的借款人債務提供階段性保證擔保。 貸款逾期後,借款人又與第三人發生了債務糾紛,該第三人對該房產申請了訴訟保全。此時,銀行要求保證人承擔還款義務,保證人表示願意還款,但提出其以第三人名義還款後,銀行將債權轉移給保證人,抵押權隨之轉移,以提升保證人對房屋的受償順位和效果。 針對本案,銀行方有三點疑慮:如果主債權轉移,抵押權是否無需登記即可發生變更效力?主債權轉移後,抵押權轉移生效的時間如何確定?預告登記的抵押權轉移能否對抗申請保全的第三人? 楊長海(農行法律專家組成員) 這一問題主要涉及不動產抵押債權轉讓所產生的銀行效力問題。需要根據相關法律和訴訟實務進行分析: 一是抵押權是為了擔保主債權的順利實現而設立的,如果主債權轉移的,抵押權是否無需登記即可發生變更效力?對該問題,學者們存在不同的觀點。部分學者認為應重新辦理抵押登記,依據《物權法》:抵押權與債權一並讓與時,抵押權,須經登記,始生讓與的效力;抵押權已辦畢轉移登記,但債權的轉移不具備轉移的生效要件的,受讓人仍不能實行其抵押權。這一理論依據是物權變動公示公信原則,抵押權是物權,必須登記公示後方發生變更法律效力。但在《城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中規定:「抵押權可以隨債權轉讓。抵押權轉讓時,應當簽訂抵押權轉讓合同,並辦理抵押權變更登記。抵押權轉讓後,原抵押權人應當告知抵押人」。據此觀點,抵押權隨主債權一並轉讓而未登記,該抵押權不消滅。只是主債權的受讓人若想實現其抵押權,須以進行變更登記為前提。 大部分學者認為,主債權與抵押權之間是主從關系。按民法理論基本原則,從「當然隨主權利」轉讓,這種性質類似或等同於「法定」的轉讓。《物權法》第192條規定:抵押權不得與債權分離而單獨轉讓或作為其他債權的擔保。債權轉讓的,擔保該債權的抵押權一並轉讓。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也規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有抵押擔保的債權後,可以依法取得對債權的抵押權,原抵押權登記繼續有效。主債權轉讓的,擔保該債權的抵押權一並轉讓,此轉讓有效,無須重新進行登記。 二是主債權轉移後,抵押權轉移生效時間如何確定?法律對此未作明確規定,但正如前述,主債權轉讓則抵押權一並轉讓,無須辦理變更手續。受讓人受讓主債權後,即取得原主債權人的法律地位,理應承繼原主債權人包括抵押權項下的全部法律權利義務,受讓人受抵押權保護的時間應與原主債權人受保護的時間一致,自其初始登記之日起算,否則,與物權法「債權轉讓的,擔保該債權的抵押權一並轉讓」的規定相悖。 三是預告登記的抵押權轉移能否對抗申請保全的第三人?在解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們首先應理清辦理抵押權預告登記的房屋能否查封?所謂預告登記,是為保全一項旨在發生不動產物權變動的請求權能夠優先實現而進行的登記,是一種請求權。根據我國民訴法的規定,「權利」也是可以作為被查封的對象。《關於依法規范人民法院執行和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協助執行若干問題的通知》第15條規定:被執行人購買的辦理了商品房預售合同登記備案手續或者商品房預告登記的房屋,人民法院也可以進行預查封,土地、房屋權屬在預查封期間登記在被執行人名下的,預查封登記自動轉為查封登記。也就是說,辦理了預告登記的財產是可以查封的。 根據上述分析,在我國司法實踐中,許多法院處理不動產抵押擔保的債權轉讓訴訟案件時,通常認定債權受讓人即使未辦理不動產抵押權轉讓登記手續,也在其受讓主債權的同時,自然取得了擔保該債權的不動產抵押權。這種觀點被認為是正確的,與物權法等法律規定精神相一致。但由於在理論上存在一定的爭議,基於謹慎原則考慮,銀行盡可能及時辦理抵押權變更登記,減少對方提出抗辯的空間。 辦理抵押權預告登記的房屋被查封後,根據《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5條規定,已經設定抵押的財產被採取查封、扣押等財產保全或者執行措施的,不影響抵押權的效力。雖然預告登記的抵押權與正式登記的抵押權有所區別,但本質上是一致的,查封不能影響抵押權的效力。當然也不能影響抵押權人對抵押權的轉移處置。
『貳』 物權轉移 物權變更 什麼差別
1、基本抄上區別不大,物權變更襲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是包含了物權的轉移。
2、物權的轉移指的是物的所有權發生了轉移,即動產通過交付、不動產通過登記過戶的公示方式,產生一定的公信力後發生了所有權的轉移,一般只針對所有權的變動,物權的其他信息並沒有發生變化。
3、物權的變更指的是物的所有權並沒有發生轉移,只是物的相關信息發生了改變,或者物的所有權發生了變化,但是相應的產權登記還停留在轉移前得狀態的時候,需要現實的物權所有人到有關部門申請信息變更,例如前者情況下的原有房屋登記面積有錯誤,物權人可以前去修正變更面積的登記信息,針對後一種例如物權發生轉移後,但是物權主體沒有發生改變,此時物權雖然已實質轉移,但是沒有發生法律上的效力,故應當及時去房管登記部門及時變更戶主信息。
4、如有不對,敬請指正,以上是我的理解,希望可以幫的上你!
『叄』 物權轉移,物權請求權是否轉移
物上請求權為一種獨立的請求權
『肆』 什麼是物權轉移具體內容
物權包復括所有權、佔有權制、使用權、處分權,物權的轉移也包括所有權的轉移,最常見的就是買賣東西,所有權的轉移方式有三種,簡易交付,指示交付,佔有改定。使用權的轉移就是出租房子啦,房子還是我的,但是別人在用。佔有的轉移就是質押啦,東西是我的,但是放到我的債權人那保管,他是不能用的,用了就要給我錢喲。處分的話就是抵押啦,房子是我的,但是屆期不還款,債權人有權把我抵押給他的房子賣掉的。
『伍』 合同效力與物權轉移是兩個概念嗎
兩個概念
合同生效不表示物權轉移,物權轉移要符合法定條件。動產物專權交付轉移,屬不動產物權登記轉移
《物權法》
第十五條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陸』 動產和不動產物權轉移的不同
動產物權在取得方法、成立要件及效力上與不動產物權均有不同。
1、取得方法
動產用於現實交付、觀念交付。現實交付是指動產物權的讓與人將其對於動產的直接管領力現實地移轉於買受人,也就是說一方(通常為出讓人)把東西當場交給另一方(通常為買受人)。
現實交付依交貨方式的不同,可以再分為三種情形:(1)送貨上門:即由出賣人送運貨物到買受人處,此時貨交買受人處才算完成交付。
(2)上門提貨:即由買受人到出賣人處取走貨物,此時貨物運出出賣人處即算完成交付。
(3)代辦托運:即由出賣人代理買受人與承運人訂立運送合同,買受人承擔運費的交付方式。此時出賣人將貨物交給承運人即算完成交付。觀念交付:一種非真正的交付,是指動產佔有在觀念上的移轉,此為法律在特殊情況下為顧及交易的便捷而採取的變通方法,以代替現實交付。
它又分為三種:(1)簡易交付,是指受讓人已經佔有動產,是於物權變動的合意成立時,視為交付。也就是說在甲乙達成合意以前,東西已經在乙手上了。
(2)佔有改定,是指動產物權的出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特別約定標的物仍由出讓人繼續佔有;
這樣,在物權讓與的合意成立時,視為交付,受讓人取得間接佔有。也就是說雖然甲乙達成了物權轉移的合意,但標的物仍然在甲手中。
(3)指示交付,是指動產由第三人佔有時,出讓人將其對於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受讓人,以代替交付。也就是說標的物不在甲手,也是甲指示第三人把標的物交於乙。
不動產交付方式:
(1)、習慣交付
對於房屋的交付,可以領取鑰匙、交房通知或者在交房通知上簽字為表現形式;對於土地的交付,可以實地踏勘土地,驗收用地圖紅線坐標各拐點,核定土地面積無疑後簽字確認或者在土地登記時經四鄰指界無異後,在地籍調查表上簽字確認為表現形式。
(2)、轉移佔有交付
對於房屋的轉移佔有視為交付使用。其依據為:《最高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規定:對房屋的轉移佔有,視為房屋的交付使用,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房屋毀損、滅失的風險,在交付使用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使用後由買受人承擔;買受人接到出賣人的書面交房通知,無正當理由拒絕接收的,房屋毀損、滅失的風險自書面交房通知確定的交付使用之日起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轉移佔有是指,佔有人以法律行為將其佔有物交付與他人,受讓人因此而取得佔有。佔有人轉移佔有,自受讓人取得事實上物的管領力時完成。法定登記交付
(3)依據《物權法》第6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的規定,物權在設立和變動時,必須經過一定的公示方法向社會公開,從而使第三人知道物權變動的情況,以保護交易安全。
物權在設立和變動時之所以要公示,是因為物權具有絕對的排他性效力。如果沒有公示制度,則不利於物權交易的安全,不利於保護第三人的利益,從而導致財產交易秩序的混亂。
2、效力方面
《合同法》第133條規定:動產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同時,第134條又規定: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
就現實交付而言,由於其屬於表意行為與事實行為的結合,即交付行為由兩部分構成:其一,交付動產的意思表示;其二,移轉動產的佔有。二者缺一不可。
《合同法》第133條規定: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9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成立要件
實踐合同中交付標的物應為合同生效的要件。換言之,實踐合同沒有交付標的物的,合同仍然成立,但不生效。二者之間的關系,猶如以城市房屋抵押,沒有依法辦理抵押登記手續的,合同成立,但不生效。如前所述,合同的成立純屬事實判斷,是否成立,以當事人意思表示是否協商一致為准。實踐性合同也是合同,也應遵循此評價標准。
交付是質權的成立要件,不交付標的物的質權不成立,但是出質人應當承擔過錯責任。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未按質押合同約定的時間移交質物的,因此給質權人造成損失的,出質人應當根據其過錯承擔賠償責任。
交付包括現實交付、指示交付和簡易交付,但不包括佔有改定。出質人代質權人佔有質物的,質押合同不生效;質權人將質物返還於出質人後,以其質權對抗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柒』 關於物權轉移的問題
AC;
首先是A 不值抄得一駁,雖然物襲權法規定不動產登記才轉移所有權,但是王某和丁某是有效合同的當事人,丁某已經履行了其合同義務,王某也應該履行其義務即辦理產權登記。
其次是C,小王作為王某的繼承人不但要繼承他的財產,同時也得繼承在其繼承的范圍內的義務,當然也就是包括給丁辦過戶手續。
『捌』 物權如何轉移
這是任何一本講到物權的法學教課書里都會有的內容。屬於物權變更那一章節的內容。
物權變更就是一個基礎合同+公示方法。
比如用買賣形式轉移房屋所有權,就是一個房屋買賣合同+房產過戶登記。
『玖』 特殊動產的物權轉移問題: 1、買賣合同司法解釋有:出賣人將標的物交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動產和不動產物權轉移的不同主要在於產權轉移的要求或時間不版同:權不動產物權是否發生轉移應以產權登記為准;動產則在交付後產權即發生轉移。《物權法》第十四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第二十三條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