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2011韓國電視轉播權花落誰家?根據WCG2011主辦方在正式宣布比賽舉辦地以後,有關電視轉播的問題沒有能夠最終確定下來。WCG2001由GameBC(MBC游戲台前身)開始進行了賽事轉播工作,2002年,2003年則是skygame TV轉播比賽,2004年起由OGN開始轉播比賽。 但是,今年可能會有許多變數會發生。此前官方主委會已經把長達10年之久的正式比賽項目《星際爭霸:母巢之戰》剔除掉,取而代之的是《星際爭霸2:自由之翼》成為了正式比賽項目。由於現在OGN和暴雪方面的知識產權案件還在法庭審理當中,因此轉播暴雪游戲比賽需要得到許可,否則轉播將屬於違法行為。 星際爭霸2與魔獸3成為了WCG2011總決賽正式比賽項目,星際1則落選 可能今年舉行的WCG2011比賽項目中《星際爭霸2》,《魔獸爭霸3》,《魔獸世界》等游戲的比賽轉播問題需由官方主委會和暴雪方面展開談判。如果WCG官方堅持OGN來轉播比賽,勢必暴雪方面會肯定不同意,這樣一來雙方之間的摩擦將在所難免。 對此問題,韓國游戲業界人士進行了3種猜測。第一種可能性,由OGN繼續轉播比賽。2010年,OGN在沒有與暴雪方面達成轉播協議的情況下進行的比賽轉播, 這次也有可能按照去年的做法繼續下去。 其次是把轉播商改變為GOMTV,因為暴雪和Gretech已經簽署了比賽轉播協議,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不存在任何法律糾紛的可能性。 最後是共同進行轉播的方法;擁有韓國國內暴雪游戲獨家轉播權的Gretech(即GomTV)轉播暴雪旗下游戲,其餘的游戲項目由OGN進行比賽轉播。 如此一來Gretech將負責《星際2》、《魔獸爭霸3》、《魔獸世界》等游戲,而OGN將負責《FIFA11》、《英雄聯盟》、《特種部隊(Special Force)》、《反恐精英1.6》、《穿越火線(Crossfire)》、《鐵拳6》等6個游戲。 一名WCG主辦人員表示「WCG2011目前還沒有決定轉播電視台」,「由於韓國存在知識產權糾紛,也熟知暴雪與Gretech的協議,因此將充分進行考慮」。該人士還稱「已經與暴雪達成了共識,暴雪游戲的WCG2011各地區選拔賽及國家代表選拔賽等已經獲得了授權」。
❷ 國際知識產權糾紛怎麼處理
如果你有在國際上的知識產權糾紛,可以向國際知識產權仲裁組織提出上訴,但是回一定要自己收集好答證據,具體就是你認為侵權的廠家的信息與證據。要詳細越好,但是由於跨國審理時間會比較長,採取時間也會比較慢,需要有一定耐心和實踐經歷,這個組織的總部設在美國,不可以接受網上投訴,只能去現場接受申請投訴。
❸ 求一個國際貿易中關於知識產權糾紛的案例
2004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又一個快速增長年, 在2002年增長2118%、2003年增長3711%的基礎上, 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增長了3517%。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10000億美元, 達到11548億美元, 在世界貿易中的排名從2003 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年度進出口增量在2002 年超過1000 億美元、2003年超過2000億美元的基礎上, 超過了300O億美元。
知識產權保護業已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門話題,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似乎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 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目的不是保護知識產權本身, 而是激勵創新, 維護社會公平, 進而推動社會經濟全面進步。恰恰是在達到上述目的方面, 片面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可能步入誤區, 反而不利於實現知識產權制度的初衷。
以上數據反映了中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態勢, 但同時中國企業在海內外市場遭遇知識產權糾紛的消息此起彼伏, 知識產權已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過程中無法迴避的焦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知識產權與國際貿易的聯系日益密切。因此, 各國在大力鼓勵發展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同時, 十分關注出口商品和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 在一些企業看來已成為不可觸摸的禁區, 而在一般民眾眼裡, 則成為一種壟斷, 一種現代文明下的「弱肉強食」。但是, 不管怎樣, 國內企業因知識產權問題而蒙受經濟、名譽雙重損失現象已經屢見不鮮, 重視「知識產權」的警鍾已在我們耳邊敲響。
當中國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的時候, 知識產權危機卻給我們亮起了紅燈。2005 年1 月, 中國步入WTO後保護期不久, 國際巨頭英特爾起訴中國某企業生產的語音卡侵犯其專利, 間隔不久日本三洋開始了與深圳比亞迪關於電池專利的糾紛。在2 月, 美國電子娛樂協會( ESA) 向美國商務代表提交了一份來自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聯盟( International IntelllectualProperly A lliance簡稱IIPA) 的報告指出: 中國與馬來西亞、俄羅斯一道成為全球游戲軟體盜版最為嚴重的三個國家。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偽正版製造地, 消費國和輸出國。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以及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時候, 知識產權危機給這一全球化進程蒙上了一層陰影。來自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專利大國的知識產權壓力已經對中國構築了一道高高的門檻。通過知識產權來打壓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 使中國企業進入一種國際化的怪圈循環: 生產———跨國公司專利限制———巨額專利許可費以及侵權費的支付———再生產。
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影響中國企業全球化過程, 是因為中國企業缺乏自主擁有的知識產權而必須支付的巨額專利費用, 或者因為知識產權訴訟所產生的巨額費用大大增加了企業的各種成本, 使中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顯著降低,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和跨國生產也受到影響。在微觀層面, 知識產權壁壘通過企業付出巨額專利使用費以及侵權費用, 降低其產品市場競爭力, 減少市場份額並壓縮了利潤空間, 這就是知識產權的短期效應; 而從長期來看, 由於企業利潤降低而減少的資本積累將導致企業對技術研發投入的不足, 無法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的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 這在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時代將使企業不可避免地走上絕境。在宏觀層面, 整個相關產業將會因為知識產權壁壘而在短期內減少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數量。在以市場為命脈的營銷時代, 該產業將無法抵制因為市場縮小而導致的產業萎縮, 如果這種局面持續較長時間, 產業將最終在競爭中消亡。這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國際經濟主權以及未來中國科技的世界地位問題都產生重大影響。毫無疑問, 在全球經濟進入產業結構重構的時代, 缺乏知識產權的中國企業將無力改變自己處在產業鏈末端和價值鏈下游的不利局面, 在全球化中受制於別人。
❹ 很久很久之前 日本 豐田跟本田是什麼關系 它們為什麼分家了 而且有什麼知識產權方面的相牽扯
男女關系
❺ 求一個最近的貿易摩擦或知識產權糾紛案例、
中外知識產權貿易摩擦的重要事件回顧
1.DVD知識產權糾紛。2002年1月9日,深圳普迪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運往英國Felixtowe港口的3864台DVD,被飛利浦通過當地海關扣押 (1) 。緊接著,惠州德賽視聽科技有限公司出口到德國的5850台DVD播放機,也被當地海關扣關3900台。自此我國DVD生產企業開始受到專利權糾葛的困擾。擁有DVD技術專利的3C聯盟(由飛利浦、索尼和先鋒組成,簡稱3C)和6C聯盟(由東芝、松下、日本勝利、三菱、日立和時代華納組成的集團)開始向中國DVD生產商索要專利費。6C聯盟向中國DVD企業生產的每台DVD索要13.8美元、3C聯盟索要5美元的專利費。與此同時,湯姆遜、杜比、DTS、MPEG-LA等跨國公司也就解碼技術、音頻壓縮技術、圖像壓縮技術等專利費問題與我國展開談判。受此影響,我國DVD生產成本大幅增加,中國企業幾乎已經賺不到利潤,以致2004年我國100多家DVD企業現在只剩下20多家。
2.彩電業遭遇專利費通牒。2002年11月,歐洲主要彩電供應商法國湯姆遜公司又向中國彩電企業提出索要專利費的通牒。湯姆遜公司按照彩電的大小規格向中國彩電企業提出了不同等級的專利費要求,平均每台在1美元左右,使中國彩電企業再次受阻於歐洲市場。而早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擁有多項彩電專利技術的美國無線電公司就要求中國企業為其47項專利技術支付專利費用。中國企業為了不失去北美市場不得不付出昂貴的「入門費」。
3.思科訴華為知識產權侵權案。2003年1月,全球最大的網路設備製造商美國思科系統有限公司向我國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發難。思科公司在美國德州馬歇爾的聯邦地區法院正式提起訴訟,指控華為及其美國分公司抄襲思科IOS源代碼、技術文檔以及「命令行介面」,侵犯思科公司在路由協議方面至少5項專利。這場知識產權訴訟糾紛歷時一年半、被喻為「中美IT知識產權第一大案」,最終以和局告終。華為公司為了避免爭端的再發生,同意修改其命令行界面、用戶手冊、幫助界面和部分源代碼,並停止銷售訴訟中所提及的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只銷售經過修改後的新產品。
4. MP3專利糾紛。2005年1月20日,英特爾美國總部正式向深圳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起訴狀,指控深圳東進公司研發的DN系列語音卡侵犯了其產品SR5.1.1軟體中的「Intel頭文件」的知識產權,並訴其幫助和教唆用戶非法取得或違反該文件的許可協議,要求東進賠償796萬美元。由於索賠涉及金額巨大,該案被稱為「2005中外知識產權第一案」。 2005年4月,東進通訊曾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交反訴英特爾壟斷訴狀,雙方之間的專利糾紛宣告升級。直至2007年5月,糾紛雙方基於各自企業戰略及業務經營等方面的考慮,都認識到繼續訴訟無益於各自的最佳商業利益,因此在法院推動下,簽署一份聯合聲明,宣告雙方的專利糾紛以和解告終。歷時兩年多的專利糾紛讓雙方消耗了大量時間與精力。
5. 溫州打火機遭遇歐盟CR法案。早在1994年,美國就實施了有關打火機安全的CR法案(Child Resistance Law兒童安全法案),在實施這個法案之前,所有的CR鎖都被申請了專利,這讓當時的中國打火機企業措手不及,只能無奈地退出美國市場。而到2006年,歐盟歷時4年的有關打火機安全的「CR法案」經過各成員國的審議後正式通過。新法規與舊法規相比更加嚴厲,而其中「打火機的使用壽命必須在5年以上,否則必須安裝安全鎖」這一規定,使佔世界產量七成的溫州打火機廠家必須購買安全裝置的技術專利,生產成本必然上升,價格優勢因此會喪失殆盡。這意味著絕大多數浙江的打火機生產企業將從歐盟市場「出局」,損失巨大以致根本無法估算。 除以上這些典型、重大的知識產權貿易摩擦外,我國遭遇的知識產權糾紛案還很多,比如:2002年年初,日本摩托車企業聯合代表團包括本田、川崎重工等來華打假,向中方遞交了大量指控中國同行侵權的材料。最後由主管國內摩托車企業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日本自動車工業協會協商簽署《中日摩托車產業界知識產權合作項目》備忘錄,確定了解決中日兩國摩托車知識產權糾紛問題的方案;2004年8月底,德國科尼茲瓷器公司向德國侵權產品受理機構舉報:中國進口到德國的茶杯假冒其商標和圖案設計,侵犯其商標權。漢堡海關因此將一萬只中國產茶杯銷毀,嚴重損害了中國產品的聲譽。
希望你能滿意。
❻ 請問日本豐田的商標和中國吉利商標又不一樣,為什麼豐田要起訴吉利呢
不知道啊
小日本的陰謀
日本豐田汽車中國公司起訴中國吉利集團侵犯公司知識產權一案,已被北京法院一審判決敗訴,必須繳付人民幣8萬余元的堂費。
吉利集團的美日汽車商標被指有抄襲豐田的商標之嫌,豐田因此在去年12月向北京法院提交訴狀,要求吉利集團賠償1400萬元人民幣(292萬新元)。
豐田對於敗訴感到遺憾,並表示在了解有關判決後,會做出進一步的應對。
豐田的敗訴也引發外商的憂慮,擔心有關判決將助長中國汽車廠商抄襲外商設計與商標的風氣,進一步沖擊外資汽車廠商在中國的業務。
除了豐田之外,通用汽車目前也在打一起類似的官司。
吉利集團則發表新聞稿表示這次勝訴是「民族汽車工業發展道路上很小的一步,吉利減持自主發展的道路」。公司強調,假如吉利沒有自主研發的發動機,在豐田公司提出訴訟的形勢下,吉利的生存勢必受到嚴重的威脅,集團將堅持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策略,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吉利審查的美日汽車部分型號曾採用天津豐田汽車發動機公司生產的豐田8A型發動機。
雖然官司敗訴,豐田在中國的生產仍繼續擴張。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昨日表示,將與豐田合資設立汽車發動機製造廠,在2005年正式生產時,年生產量可達到30萬部發動機。
❼ 吉利撤訴第一場訴訟,威馬專利侵權案仍未了斷
[億歐導讀]?原告成都高原汽車工業已經對2018年起訴的案件進行撤訴,並於2020年1月得到四川省高院的准許。但該案僅是吉利與威馬專利訴訟的一部分。
作者丨張宇喆
編輯丨張嫣
在與吉利的專利侵權糾紛中,威馬汽車取得了第一場訴訟的勝利。
在2018年10月、2019年8月,吉利方面以不同主體起訴威馬。近日,億歐汽車獲悉,原告成都高原汽車工業已經對2018年起訴的案件進行撤訴,並於2020年1月得到四川省高院的准許。
2月12日,威馬汽車相關人士於對億歐汽車表示上述消息屬實。同時,他表示:「威馬在任何時候、任何領域,都沒有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威馬始終堅持正向研發、自主開發,並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
2020年1月12日,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在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了《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與威馬中德汽車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向建明侵害商業秘密糾紛一審民事裁定書》。《裁定書》中稱:
原告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與被告威馬中德汽車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向建明、鍾幸原、寇芯晨、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威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侵害商業秘密糾紛一案,本院於2018年10月12日立案。原告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於2019年12月25日向本院提出撤訴申請。
本院認為,原告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自願撤回起訴,不違反法律規定,本院予以准許。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裁定如下:准許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撤訴。案件受理費1391800元,減半收取695900元,由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負擔。
原告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一級製造子公司,主要承擔SUV車型吉利遠景SUV(全球鷹GX7)的研發和生產製造。有消息稱,吉利方面認為,威馬EX5的部分設計抄襲了吉利遠景SUV車型,但威馬方面堅稱全部為自主開發。
已被吉利撤訴的上述訴訟,僅是吉利與威馬專利訴訟的一部分。
2019年8月30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再次以侵害商業秘密的名義向國家高院提起訴訟,被告方則是威馬汽車以及旗下的四家子公司——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製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而這次的索賠金額高達21億元,引發各界關注。
本次案件糾紛已於2019年9月17日在上海高院正式開庭。該案件由於最終採用非公開審理,非相關人員無法旁聽,訴狀也未公示。因此,外界也難以獲得該案件的具體信息。
目前,吉利與威馬的專利訴訟案仍在博弈之中。有專家表示,關於本次訴訟的最大難點在於舉證,預計案件的審理不會短時間結束,除非二者在庭外達成和解。
編輯:張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❽ 豐田訴吉利商標侵權案內幕:較量txt全集下載
豐田訴吉利商標侵權案內幕:較量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版覽:權
正如本書所揭示的那樣,在塑造品牌戰略的系統工程中,我們的國家與企業也應把知識產權的問題提高到戰略的高度。漠視它,將會進一步使得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上的最底端更勞心費力地做代工,而跨國公司則在商業食物鏈的最頂端,更從容,更賺錢還更有面子。所以重視知識產權,讓知識產權為我所用,自創品牌,將成為中國企業品牌快速成長的加速器。
李光斗(中國十大策劃人、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CCTV廣告策略顧問)
人類社會已經告別了地本(封建)經濟和資本經濟階段,而進入了知本經濟時代。在知本經濟時代,知識產權已成為企業和國家經濟競爭的焦點。如何應對世界經濟強國的「知識霸權主義」,是中國實現「和平崛起」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侯經川 (清華大學訪問學者、浙江大學管理學博士後、MPA導師)
市場是產品間較量,產品背後是技術競爭,技術保障是知識產權體系,中國企業在羽翼漸豐時要抓緊學會「正當防衛」。
鍾師(著名汽車營銷專家、智……
❾ 國際貿易中關於知識產權糾紛
有些公司已經獲得知識產權,比如在某一個產品下擁有自己的專利,首先你要看你的專利是在哪兒生效、哪兒申請?如果只是一個中國的專利,這個專利從法律來講只是受到中國范圍的保護。你這個專利上所依附的技術,在境外會不會得到保護,要取決於境外的法律是不是能夠得到認可。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對於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道路第一步、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可能就是遇到知識產權的問題。因為對於跨國的大企業來講,已經把知識產權的這種訴訟,已經是作為整個國際市場戰略非常重要、非常基礎的一部分,它們可以說是在中國這個本土以價格的方式打你打不過的時候,它對你出國的企業,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制裁。因為他們手中握有的專利可能更多,他們對運用專利戰略、運用專利訴訟的辦法可能更加嫻熟。所以,對於我們中國企業來講,必須要充分對這個東西有一個心裡上的准備,還有一個時間上的准備。時間上的准備無非是出國之前,我們有一個所謂的防禦性的戰略。第一能夠給的建議是目標產品在目標市場上的專利侵權性分析。如果我知道我這個產品在目標市場的競爭對手可能有同樣的技術,我首先要根據目標國家的專利法,對你的競爭對手相同或者是相似產品的專利技術做一下分析,看你的產品是不是會落入它的專利權利保護的范圍之內。如果是,就要做相應的應對,或者你要做一些比較規避性的設計,這是最主要的。但是在做這個事情的同時,很多公司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老是用自己的工程師來做這種判斷,因為現在資訊比較發達,各個企業的工程師第一專利是他寫的。第二,他可以在網上收取一些資料做分析,但是這只是技術分析。技術分析絕不能代替法律的分析,尤其是中國的一個工程師利用你可能對中國專利法和你自己知道的技術數據進行分析的結論,在國外目標市場可能是不適用的。我自己所經歷類似的情況就是工程師一分析,工程師說我們這個產品沒有問題,工程師判斷的結果可能是兩種,一種是沒事,這可能誤導企業。你說沒事,要出去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事。說有事也可能誤導這個企業,主要是你不分析你的產品在目標市場的國家到底有沒有侵權。
所以,在企業把自己的產品推向某一個目標市場的時候,一定要請在那個目標市場的專業法律人才對你這個產品,比照當地的專利法或者是當地你競爭對手的專利技術來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幫助你企業做一個正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