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規定:
第六十七條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
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
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約定的年限大於10年的,必須土地使用權40年,就按照40年攤銷。
土地使用權(Land Use Rights)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三資企業,凡具備法定條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農民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利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
土地使用權是外延比較大的概念,這里的土地包括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的使用權。土地使用權與土地所有權是土地法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土地使用權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體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劃撥、出讓、出租、入股等。而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
⑵ 企業土地使用權稅法攤銷年限是多少多久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五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二條所稱無形內資產,是指容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第六十七條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⑶ 授讓土地使用權者是否徵收土地使用稅的稅法規定
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城鎮土地使用稅是對擁有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徵收內的一種稅。
因此,容轉讓或者受讓土地使用權的行為,不徵收城鎮土地使用稅。
對於轉讓方轉讓土地使用權,涉及的主要稅種包括:營業稅、城建稅等附加稅費、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等。
對於受讓方受讓土地使用權,涉及的主要稅種包括:契稅、印花稅等。此外,受讓方在受讓土地使用權後,在其持有期間,還應當依法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
關於補充問題。
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市政街道、廣場、綠化地帶等公共用地,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
題中情形,請咨詢主管地方稅務機關,以最終確定題中土地是否需要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
⑷ 單獨入賬的土地使用權,是無需攤銷的。這個內容是不是稅法的規定
單獨計價來入賬的土地,指在90年代自中期國有企業的清產核資中,為了「顯化」國有資產,將國有企業無償佔用的劃撥土地經評估後,根據當時的財工字[1995]108號等文件的規定借記「固定資產」,貸記「資本公積」(作為國家投資)的土地。這部分土地不計提折舊。
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通常應確認為無形資產,並在土地剩餘出讓年限內進行攤銷。
⑸ 【土地使用權攤銷年限】新稅法下如何攤銷土地價值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應用指南中依據,企業購入的土地使用權,或以支付土地出讓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實際成本,並作為無形資產核算;待該項土地開發時再將其賬面價值轉入相關在建工程(房地產開發企業將需開發的土地使用權賬面價值轉入存貨項目)。
也就是說,土地使用權作為無形資產核算而不是作為固定資產核算,是從其作為一種權利且無實物形體的特徵出發的,但是企業在在建項目完工後,作為無形資產核算的土地使用權價值,最終應轉入固定資產價值中。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七條規定,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少於10年。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因此,
(1)土地使用權在建造房屋及建築物前,計入「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應按照無形資產規定按期攤銷;
(2)在建造房屋及建築物時,將「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在房屋及建築物完工後,土地使用權成本隨房屋及建築物工程成本,
一同轉入「固定資產——房屋及建築物」,不可單獨作為「固定資產——土地」或者無形資產核算,應按照固定資產的有關規定,隨同「固定資產——房屋及建築物」按期計算折舊扣除。
(5)稅法土地使用權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27條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
土地使用權作為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必須經過評估,評估需要如下文件:
1、提供專土地使用權證,房地產證,土地平面位置圖,與無形資產出資有關的轉讓合同,交接證明等。
2、填寫無形資產出資驗證清單。要求填寫的名稱,有效狀況,作價等內容符合合同,協議,章程,由企業簽名或驗收簽章,獲得各投資者認同,並在清單上簽名。
3、無形資產應辦理過戶手續(知識產權辦理產權轉讓登記手續;非專利技術簽定技術轉讓合同;土地使用權辦理變更土地登記手續)但在驗資時尚未辦妥的,填寫出資財產移交表,由擬設立企業及其出資者簽署,並承諾在規定期限內辦妥有關財產權轉移手續;
交付方式,交付地點合同,協議,章程中有規定的,應與合同,協議,章程相符:「接收方簽章」欄,由全體股東簽字蓋章。
4、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目的,評估范圍與對象,評估基準日,評估假設等有關限定條件滿足驗資要求的評估報告和出資各方對評估資產價值的確認文件。
5、一般無形資產出資最高可達企業注冊資本的70%。
6、以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資的,提供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辦理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
⑹ 土地使用權證的使用年限是50年,營業執照的經營期限是20年,稅法對此土地使用權應按多少年攤銷
可以按照50年進行攤銷。稅法規定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
土地使用權應計內入「無形容資產」科目核算。按照《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七條之規定: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
跟營業執照的經營年限沒有關系。
⑺ 土地使用權攤銷年限稅法規定是多少年
不得低於10年。抄
根據《企襲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五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二條所稱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第六十七條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其他的稅法規定的攤銷年限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⑻ 國有土地使用權收購涉及哪些稅收問題
1、土地被政府收購與一般土地使用權轉讓不盡相同。
土地被政府收購,符合規定條件的,不徵收營業稅、免徵土地增值稅。土地收購合同應貼花。
土地政府收購,企業取得的收入屬於轉讓財產收入,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應繳納企業所得稅。若企業符合政策性搬遷的,可按《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118號)的規定處理。
相關依據如下:
①《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行為營業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277號)規定,納稅人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時,只要出具縣級(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正式文件,無論支付征地補償費的資金來源是否為政府財政資金,該行為均屬於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規定,不徵收營業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及納稅人代墊拆遷補償費有關營業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520號)第一條規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行為營業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277號)中關於縣級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正式文件,包括縣級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權文件,以及土地管理部門報經縣級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後由該土地管理部門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權文件。
②《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徵土地增值稅:……(二)因國家建設需要依法徵用、收回的房地產。
《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條例第八條(二)項所稱的因國家建設需要依法徵用、收回的房地產,是指因城市實施規劃、國家建設的需要而被政府批准徵用的房產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權。
符合上述規定的單位和個人,須向房地產所在地稅務機關提出免稅申請,經稅務機關審核後,免予徵收土地增值稅。
③《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花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和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1]155號)規定,財產所有權轉移書據的征稅范圍是:經政府管理機關登記注冊的動產、不動產的所有權轉移所立的書據,以及企業股權轉讓所立的書據。
2、《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條規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本條例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根據上述規定,企業的土地在2011年10月才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國家,轉讓土地使用權收入在2011年度確認。2009年、2010年不涉及企業所得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1號)規定,財政性資金是指企業取得的來源於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財政補助、補貼、貸款貼息,以及其他各類財政專項資金,包括直接減免的增值稅和即征即退、先征後退、先征後返的各種稅收,但不包括企業按規定取得的出口退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