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版權可以由多人同時享有嗎
連載閱讀首創網路文學共享版權指由作者、讀者和投資者組成的社區共同享有作品版權的收益權,共同為了作品的發展做貢獻,共同享有作品發展的紅利。
⑵ 從共享軟體上怎樣看待版權保護
共享軟體
共享軟體是以「先使用後付費」的方式銷售的享有版權的軟體。根據共享軟體作者的授權,用戶可以從各種渠道免費得到它的拷貝,也可以自由傳播它。用戶總是可以先使用或試用共享軟體,認為滿意後再向作者付費;如果你認為它不值得你花錢買,可以停止使用
版權保護
版權保護,又稱著作權,最終目的不是「如何防止使用」,而是「如何控制使用」,版權法的實質是一種控製作品使用的機制。中國網際網路版權保護的關鍵是在促進網路發展和保護著作權人利益間尋求平衡,當務之急是盡快完善這方面的立法。
綜上,版權既可以保護軟體開發者的利益,也鼓勵了開發者繼續開發出功能更完善的軟體的信心,也防止了軟體被非法人員惡意使用;也考慮了用戶的利益,即用戶可以先使用,後付費,覺得軟體好,軟體適合自己,再決定付費,避免了用戶使用後不滿意的情況出現。
以上僅是個人的觀點,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⑶ 一個版權可以同時多個人擁有嗎
如果公司想要版權,你朋友也願意讓人拿走,
那就請公司拿出收購版權版的費用。
除非你朋友自願雙權手送出!
要想一個版權多方同時擁有,不可能,只可以這樣:比如版權是你朋友的,經過申請,你朋友同意讓公司掛牌子使用,公司必須繳納一定的費用才可以!
⑷ 為什麼有的共享資料會有版權問題
圖片是具有版權(即著作權)的,網路圖片一樣具有版權。如果你對該圖片的使用不違反下面的規定,是可以合法使用的
著作權人可以禁止或許可:
(1)以各種形式對各種著作進行重製,例如以印刷或錄音的方式重製語文著作或音樂著作。
(2)將其著作公開口述、演出,例如將戲劇及表演著作或音樂著作公開演出、將語文著作公開口述等等。
(3)將其著作通過無線電、有線或衛星或網際網路加以公開播送、公開傳輸。
(4)將其視聽著作公開上映;對其攝影著作、美術著作、圖形著作加以公開展示。
(5)將其著作翻譯成其他語文,或對其加以改編,例如將小說改編成影視劇本、將英文版本改譯為中文版本。
(6)受著作權保護的許多創作性作品需要進行大量發行、傳播和投資才能得到推廣(例如:出版物、音樂作品和電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 已在報刊上刊登或者網路上傳播的作品,除著作權人聲明或者上載該作品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受著作權人的委託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以外,網站予以轉載、摘編並按有關規定支付報酬、註明出處的,不構成侵權。但網站轉載、摘編作品超過有關報刊轉載作品范圍的,應當認定為侵權。
⑸ 知識共享和保護版權的區別是什麼
不知道你是在哪裡看到的!因為沒有前因後果所以按照我理解說說!
知識共享,是把我擁有的知識與你分享,或是分享給大眾!可以說這是無私的!
而保護版權,則相當於保護我自身的利益!
如果連接起來說的話,那就是說,我願意分享我的知識,但不代表你可以隨便拿我的版權去謀利,這畢竟是我的東西!我無條件分享,那是我偉大!你沒有經過我的授權,侵犯我的版權,那就得保護!
希望能幫到你吧,歡迎追問,望採納
⑹ 共享軟體有版權嗎
共享軟不管有沒有申請專利,其作者都享有著作權(版權)。
但是由於軟體的開放性,軟內件著作權是需要容向"中國版權中心"申請的。提交相關材料,並繳納一些費用。該部門審核通過後,會發給你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有了這個證書作為保障,可以在日後產生糾紛時進行保護。
⑺ 版權的權利種類
著作財產權的種類在過去一百年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原先較單純的出版權、演出權,因電影的發明而有公開上映權、因廣播及電視的發明而出現公開播送權,時至今日因應網際網路的普及化,公開傳輸權隨之而生,除了這些一個接著一個出現的新型態著作權利,另外一些較傳統的權利也由於人類生活型態的轉變而發生變化,例如因為國際間的交流日漸頻繁,著作物在各地區以及國際間的散布權問題獲得重視;著作物所有人以往基於所有權擁有將該物出租的權利,規模有限,對於著作權人的利益影響不大,但由於大型連鎖租書店的出現嚴重影響了著作權人的利益,從而使得著作物的出租權亦須被顧及。
一般來說,著作權人對於著作享有若干項基本權利,其中有一些是專屬權利。他們享有使用、或根據議定的條件許可他人使用其作品的專屬權。
著作權人可以禁止或許可:
以各種形式對各種著作進行重製,例如以印刷或錄音的方式重製語文著作或音樂著作。
將其著作公開口述、演出,例如將戲劇及表演著作或音樂著作公開演出、將語文著作公開口述等等。
將其著作通過無線電、有線或衛星或網際網路加以公開播送、公開傳輸。
對其視聽著作公開上映;對其攝影著作、美術著作、圖形著作加以公開展示。
將其著作翻譯成其他語文,或對其加以改編,例如將小說改編成影視劇本、將英文版本改譯為中文版本。
受著作權保護的許多創作性作品需要進行大量發行、傳播和投資才能得到推廣(例如:出版物、音樂作品和電影);因此,著作權人常常將其對作品享有的權利授權給最有能力推銷作品的個人或公司,以獲得報酬,這種報酬經常是在實際使用作品時才支付,因此被稱作授權費/版稅。
著作財產權有時間限制,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相關條約,該時限為創作者死後50年。但各國國情不同,各國國內法可規定更長的時限。這種時間上的限制使得創作者及其繼承人能在一段合理的時期內就其著作獲得經濟上的收益。
著作財產權人通常可透過行政手段或透過法院保障自己的財產權益,前述手段包括以搜索住居處的方式查找生產或擁有非法重製的——亦即「盜版的」——與受保護作品有關之物,作為證據以實施權利。權利人還可要求法院對非法活動發出禁制令,並可要求侵權者就其在財產上和表彰姓名等人格權方面所受損失負損害賠償之責。
知識共享
知識共享由CreativeCommons組織提出,此組織的主要宗旨是增加創意作品的流通可及性,作為其他人據以創作及共享的基礎,並尋找適當的法律以確保上述理念。
傳統的著作權通常為兩種極端,一端是「保留所有權利」,另一端則是「不保留任何權利」(即公有領域,public domain)。知識共享則試圖在兩者中間廣大的灰色地帶保有彈性,使得創作者可以「保留部分權利」。知識共享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的授權形式及條款組合,創作者可與大眾分享創作,授予其他人再散布的權利,卻又能保留其他某些權利。知識共享的誕生是為了避免現代知識產權以及版權法在信息共享方面的問題。
該計劃向版權持有人提供數種自由的版權協議,以應用於作者發表在網路上的內容。它同時也提供了描述協議的RDF/XML詮釋資料,以利於電腦自動處理及定位。
CC的四種核心權利,六種常見組合
Creative Commons(知識共享)是一個相對寬松的版權協議。它只保留了幾種權利(some rights reserved)。使用者可以明確知道所有者的權利,不容易侵犯對方的版權,作品可以得到有效傳播。
作為作者,你可以選擇以下1~4種權利組合:
1. 署名(Attribution,簡寫為BY):必須提到原作者。
2. 非商業用途(Noncommercial,簡寫為NC):不得用於盈利性目的。
3. 禁止演繹(No Derivative Works,簡寫為ND):不得修改原作品, 不得再創作。
4. 相同方式共享(Share Alike,簡寫為SA):允許修改原作品,但必須使用相同的許可證發布。
知識共享協議允許作者選擇不同的授權條款和根據不同國家的著作權法制定的版權協議,版權持有人可以指定條件:
在沒有指定「nc」的情況下,將授權對本作品進行商業利用;
在沒有指定「nd」的情況下,將授權創作衍生作品。
這些不同條件共有16種組合模式,其中4種組合由於同時包括互相排斥的「nd」和「sa」而無效;1種沒有以上任何條件的協議,它相當於公有領域。在CC 2.0以上的版本,又有5種沒有署名條款的協議被列為淘汰,因為98%的授權者都要求署名。簡化後剩下6種協議組合:
1. 署名(BY)
2. 署名(BY)-相同方式共享(SA)
3. 署名(BY)-禁止演繹(ND)
4. 署名(BY)-非商業性使用(NC)
5. 署名(BY)-非商業性使用(NC)-相同方式共享(SA)
6. 署名(BY)-非商業性使用(NC)-禁止演繹(ND)
在最新Creative Commons(知識共享)3.0協議中,署名(BY)權利成為必選項。相比較於之前協議版本, Creative Commons 3.0極大的簡化了協議復雜度。
其他 CC 協議
美國建國者著作權(Founder's Copyright,簡稱FC)協議:重塑最早期美國建國者們在設計美國憲法時所提出的版權概念,版權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文化、藝術等方面的進步,為此版權人可享有的版權保護期限為14年或28年,而不是今天的作者終身加死後70年。
特別取樣授權(Sampling Plus)、非商業特別取樣授權(Noncommercial Sampling Plus):用於音樂、影片、攝影作品的拼貼混合創作。
公有領域(public domain,簡稱PD):不保留任何權利。
⑻ 企業是否可以以共享知識產權(著作權的使用權)的方式入股另一家企業
共享也就是普通許可或排他許可,如果想達到你的目的,我覺得,專可以讓A對其擁有的著作權進屬行無形資產評估後作為入資資本增資到B,此時B享有該著作權的財產權,但是可以讓B許可A使用,收不收許可費就是雙方約定的事了。
⑼ 共享版權到底是什麼概念呀,求大佬介紹下可靠么
共享版權指由作者、讀者和投資者組成的社區共同享有作品版權的收益權,共回同為了作答品的發展做貢獻,共同享有作品發展的紅利。
需要注意的是,共享版權與現有的買斷、分成以及以此衍生出來的所有機制都完全不一樣,不但首次創新性地將讀者這一重要群體納入到整個生態中,並且還引入了投資者這一重要角色。
⑽ 網路共享下載是否涉及的著作版權問題
並不是所有網路「共享」下載的內容都是真正共享的。要看下載的是什麼內容了,如果下載的內容本身是共享的或是過了保護期(著作權人死後50年)的那就沒事;如果下載的內容本身是盜版的,只要你有傳播(包括製作成光碟和朋友之間交流,不管收不收錢)都是盜版的;如果下載的內容是合法的正版的(比如從官方網站下載)那就要得到授權許可。主要依據:《著作權法》。特別地,計算機軟體的保護首先適用於《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條文規定,若是在條例中沒規定的才根據《著作權法》的條文和規定執行。
著作權客體:
(一) 文字作品;(二) 口述作品; (三) 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四) 美術、建築作品;(五) 攝影作品;(六)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 (七) 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 計算機軟體; (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著作權法》規定了著作權歸屬的法定原則。該法第10條規定了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等的著作權人各項權利內容。
當第三方需要使用時,需要得到著作權人的使用許可,雙方應簽訂相應的合同。但《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它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節目或者新聞紀錄影片中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已經發表的社論、評論員文章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已經發表的漢族文字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文字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以上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第二十三條 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合同或者取得許可,本法規定可以不經許可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 合同中著作權人未明確許可的權利,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另一方當事人不得行使。
第二十八條 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等依照本法取得他人的著作權使用權的,不得侵犯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和獲得報酬權。
第三十七條 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未發表的作品製作錄音製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
錄像製作者使用他人作品製作錄像製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
錄音錄像製作者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向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第三十八條 錄音錄像製作者製作錄音錄像製品,應當同表演者訂立合同,並支付報酬。
第三十九條 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並獲得報酬的權利。該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製品首次出版後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被許可復制發行的錄音錄像製作者還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和表演者支付報酬。
但以上這些內容裡面有很多模糊地帶,不好認定。不過因為下載製作成光碟和朋友交流而被告的好像很少聽到,畢竟我國現在還沒有打擊的這么嚴。建議最好咨詢律師。祝你好運!!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http://www.angelaw.com/weblaw/c_weblaw39.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01年修正)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16428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http://www.most.gov.cn/zcfg/kjfg/t20011220_7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