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抵押權適用善意取得嗎
我國《擔保法司法解釋》中規定了質權和留置權的善意取得制度,但未對抵押權是否適用善意取得予以規定。我國《物權法》對物權是否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根據《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該條文明確規定了物權的善意取得制度,既包括不動產和動產,也包括其他物權。結合《擔保法司法解釋》對質權和留置權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規定,抵押權與質權、留置權同屬於擔保物權,因此,抵押權應同樣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不動產抵押以登記為公示方法。物權公示的公信力乃是不動產抵押權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論基礎。
但抵押權與質權、留置權的主要區別是動產不轉移佔有,還包括不動產抵押。因此,在認定抵押權適用善意取得時,應嚴格把握抵押權適用善意取得的條件:
(一)不動產登記簿存在權屬登記錯誤,或抵押人雖對抵押動產無處分權但佔有該動產;
(二)無權處分人設立抵押權的行為。這是指行為人(登記名義人)在沒有處分權的情況下在他人的不動產或動產上設立抵押權的行為。
(三)債權人在抵押權設立時系出於善意。善意的判斷時間應為抵押權設立之時。
(四)已進行抵押權設立登記。因不動產抵押以登記為公示方法,如果抵押權未經登記,真正權利人仍能追及物之所在,否定抵押權設立的效力,而不能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2. 為什麼說抵押權屬於物權,而抵押合同屬於債權
您好,物權合同是復設立、變更制、終止物權關系的合同。
債權合同是設立、變更、終止債權關系的合同。
物權合同和債權合同的最主要差別在於法律後果是影響物權關系還是債權關系。
以買賣合同為例,買賣合同生效後在當事人間產生債權關系,買方有要求賣方交付的權利,賣方有要求買方給付貨款的權利,但這兩種權利均為債權請求權。
物權關系未因合同生效而變更,即使合同目的實現的最終結果是物權變動。抵押權雖為物權,但抵押合同生效後抵押權並未因此設立,僅僅只是產生合同一方要求相對人設立抵押權的債權請求權。故抵押合同為債權合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3. 如何理解《物權法》202條規定的抵押權行使期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百零二條:
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回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答法院不予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百零二條釋義:
本條提倡抵押權人在主債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抵押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也就是說,過了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後,抵押權人喪失的是抵押權受人民法院保護的權利即勝訴權,而抵押權本身並沒有消滅,如果抵押人自願履行擔保義務的,抵押權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權
(3)抵押權的物權適用擴展閱讀:
物權法上是對質押規定:
質押權一般是適用於動產物權和權利的。
對於動產來說,只要把動產交付了,那麼質押權就生效了,否則就沒效力,並且這個通常也無須登記。
對於權利來說,這個一般是指票據和證券,比如支票,股票等等,這些是要登記的,登記後就生效了。
4. 抵押權與物權的關系
抵押權是擔保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為了保障債權的實現。
5. 一般抵押權的物權法相關規定
《物來權法》第l95條:債務人不履行到期源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抵押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協議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其他債權人可以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協議。 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 抵押財產折價或者變賣的,應當參照市場價格。
第196條: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設定抵押的,抵押財產自下列情形之一發生時確定: (一)債務履行期屆滿,債權未實現;(二)抵押人被宣告破產或者被撤銷;(三)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四)嚴重影響債權實現的其他情形。
第198條:抵押財產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後,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6. 抵押權適用訴訟時效,正確么
抵押權與訴訟時效
《物權法》
第二百零二條 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回訴訟時效期間答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物權法》第202條的規定廢止了《擔保法解釋》第12條第二款的規定。①抵押權雖為支配權,但抵押權適用訴訟時效。②若抵押權擔保的債權訴訟時效期間經過,抵押權人獲得抗辯權,有權拒絕承擔擔保責任。③《物權法》第202條的規定屬於強制性規定,當事人約定排除該條的適用的,約定無效。
保物權其性質屬於主債權的從屬性權利,主債權適用訴訟時效的一般規定,然而作為主債權從屬性權利的擔保物權能否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我國新出台的物權法第202條只規定了主債權超過訴訟時效,抵押權人民法院不予保護,而對於主債權超過訴訟時效的情形下質押權及留置權沒有明確的規定。
所以抵押權當然適用訴訟時效。
7. 抵押權是物權還是債權 抵押權是物權嗎
抵押權是物權復。
8. 物權法中抵押權的問題
怎麼能最少300W呢?怎麼需要先代A清償債務呢?
1.債權人是C,C已經申請拍賣,這種情況無需代為清償債務,因為拍賣得款會清償A對C的債務。
2.最少多少關鍵看B,B是有優先權購買的,優先權是同等條件下,簡單來看,就是同樣價格下。
那麼,
3.如果B堅持優先權,出價200W且不再升,那麼理論上D最少所需付的對價是201W。而拍得的201W清償法院拍賣手續費後償還C。
4.如果B依託優先權參加拍賣,且價格有不斷提升的過程。那麼D理論上最少需付的對價是大於B的出價但無窮接近B的出價。
5.這什麼破題,要不要列個極限出來表示其最少值?
9. 物權的抵押權的問題
本來是順序在先的抵押權人,後來自己把那房子買下來了,就變成抵押權人加所有權人了.因為權利的混同,抵押權沒有意義了,是要消滅的,但是這樣後順位的抵押權人就可能獲得抵押而使本來的抵押權人,現在的所有權人喪失利益,所以為了保護這個人的利益,就認為抵押權仍然有對抗後抵押權人的效力.
10. 關於物權法第194條中抵押權人的相關權利能否適用於保證合同里,高手請進,謝謝!
可以,保證合同也是合同,合同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且真實,就可以變更,這正是合同自由的體現啊,所以無需在合同法中予以明確規定,運用債法總論就可以解釋。
而物權法中明確規定在於物權的變動需要法定,這是物權法定原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