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作權侵權案件的行政處罰。著作權侵權行為,是指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又無法律上的依據,使用他人作品或行使著作權人專有權的行為。著作權侵權有直接侵權、第三人責任、違約侵權和僅侵犯作者的精神權利等等。對著作權侵權案件的行政處罰民事責任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具體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2.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5.剽竊他人作品的;6.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7.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8.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版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9.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10.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11.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鄰接權的行為。綜合法律責任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並處以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的罰款;非法經營額難以計算的,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3.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4.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錄音錄像製品,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5.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6.未經著作權人或者鄰接權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採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鄰接權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7.未經著作權人或者鄰接權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8.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行政處罰根據《著作權法》第47條規定,版權管理機關可以受理涉及數十種侵權行為的案件,並做出行政處罰。受理案件可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投訴,也可根據舉報人的舉報,或主動對市場的侵權事實進行查處,對侵權案件的行政處罰種類有以下幾種:1、沒收違法所得;2、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3、罰款;4、情節嚴重的,沒收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版權管理機關可根據侵權事實所造成的後果,即侵權行為對被侵權人和對公共利益的損害程度大小,決定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處罰。
㈡ 網站被投訴著作權屬侵權,被起訴後賠償罰錢沒
如果經過法院審判的仍舊不執行的,法院會對被執行人採取強制執行措施.
㈢ 著作權侵權案件怎樣處理
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的權益。著作權是著作人所享有的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但是還有一些人沒有經過允許就使用,侵犯了他人的權益。那麼著作權侵權案件怎樣處理呢?著作權侵權案件怎樣處理根據著作權保護的特點,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分為以下幾步: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產生採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性問題。?一部擁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必須同時具備下述條件: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具備獨創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樣,被告當然未侵權。如果原告作品同時符合上述條件,則該作品享受著作權法保護。2.對被控侵權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對被控侵權作品的分析,可適用以下兩個標准:一是接觸,即接觸前一作品的機會;二是實質相似,即應受著作權保護部分實質相似。其中,後者是認定的重點。在認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對比,判定兩者是否實質相似。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認定原、被告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方面也有過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在《末代皇帝的後半生》一書侵權糾紛案中,通過肯定被告作品的獨創性,即否定被告作品與原告作品間的實質性相似,從而判定被告未侵權。如果被告的行為屬於使用作品的行為,那麼,就需要對被告的使用方式進行分析。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對使用方式規定了不同的含義。如在專利法中指的是實施,即將某項專利運用於產業,按說明製造出相同的產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與之相對立,在著作權法中指的是復制,即以印刷、復印等方式將作品製成一份或者多份。當某一客體(如實用藝術品或外觀設計作品)受到專利法與著作權法的不同角度的保護時,尤其應注意區分實施與復制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構成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對於復制這種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生產工業品,不屬於著作權法所指的復制。由此可知,在我國,將平面作品以立體形式再現不構成對平面作品的侵權。
㈣ 著作權侵權責任--從《大學生》訴「首都在線」及李翔侵權案談起
此案發生在98年,故而只有《著作權法》可以適用,如果發生在今天,那麼內要適用《著作權法》以及容《信息網路傳播條例》。根據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通知刪除義務,首都在線在合理的時間內就將侵權內容刪除,可以免責。
李翔侵害了原告的著作權。對於其抗辯「原告出版發行的《考研勝經》與出版主管機關的有關批件內容不符,且未能提供所有原作者許可其使用作品的證據,因此,原告對該書不享有著作權」。這句話本身就是錯誤累累,著作權跟主管單位的批復何干。著作權的產生是一種事實行為。縱然未經過原作者同意而匯編,只要具有獨創性,也是一個新的作品(但是行使著作權的時候必須要經過原著作權人許可,否則侵權)。
判決內容:《考研勝經》含有《大學生》雜志社的編輯思想,享有著作權,而李翔未經許可在個人網站上登載相關內容,其行為已構成侵權,故判決其不得未經許可在其個人網站上刊載與《考研勝經》選材、編排相同的內容;並應「首都在線 263"個人主頁頻道的首頁上發表致歉聲明,同時賠償《大學生》雜志社經濟損失5000元;而京訊公司在接到律師函後,採取了相應措施,故不承擔責任。
㈤ 【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黎隆位:你與深圳市雅創商貿有限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一案的起訴狀已收到,本院於
侵權行為已成立。你下架的行為系主動停止侵害。故你方最好主動與原告方協商。
㈥ 著作權侵權案件處理原則有哪些
著作權侵權案件處理原則有哪些?著作權侵權行為應採用過錯原則 當你用美妙的音樂作為設計的背景音樂時,你也許不會想到,這種行為有可能會構成著作權侵權。發生著作權侵權案件,著作權侵權案件處理原則有哪些?著作權侵權案件處理原則有哪些著作權侵權案件根據著作權保護的特點,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分為以下幾步: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產生採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性問題。?一部擁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必須同時具備下述條件: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具備獨創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樣,被告當然未侵權。如果原告作品同時符合上述條件,則該作品享受著作權法保護。2.對被控侵權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對被控侵權作品的分析,可適用以下兩個標准:一是接觸,即接觸前一作品的機會;二是實質相似,即應受著作權保護部分實質相似。其中,後者是認定的重點。在認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對比,判定兩者是否實質相似。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認定原、被告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方面也有過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在《末代皇帝的後半生》一書侵權糾紛案中,通過肯定被告作品的獨創性,即否定被告作品與原告作品間的實質性相似,從而判定被告未侵權。如果被告的行為屬於使用作品的行為,那麼,就需要對被告的使用方式進行分析。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對使用方式規定了不同的含義。如在專利法中指的是實施,即將某項專利運用於產業,按說明製造出相同的產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與之相對立,在著作權法中指的是復制,即以印刷、復印等方式將作品製成一份或者多份。當某一客體(如實用藝術品或外觀設計作品)受到專利法與著作權法的不同角度的保護時,尤其應注意區分實施與復制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構成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對於復制這種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生產工業品,不屬於著作權法所指的復制。由此可知,在我國,將平面作品以立體形式再現不構成對平面作品的侵權。
㈦ 著作權侵權該怎麼起訴
著作權侵權該怎麼起訴,著作權侵權是指一切違反著作權法侵害著作權人享有的著作人身權、著作財產權的行為。那麼著作權侵權該怎麼起訴?著作權侵權著作權侵權該怎麼起訴?1、搜集和整理相關證據材料包括證明爭議的著作權存在並能受到我國法律保護的證據、原告與爭議著作權相互關系的證據、侵權行為存在和實施侵權行為的具體方式的證據、被告與侵權行為關系的證據、侵權獲利與侵權程度的證據等。2、證明涉嫌被侵犯的著作權本身成立第一證明原告有訴訟主體資格,著作權歸屬於原告。即原告作為自然人或法人或外國人,都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享有著作權的資格。並且原告與著作權直接存在法定的關系,著作權歸於原告和被許可使用。第二證明爭議作品的存在。即原告應提供具體的作品,如書籍、錄音等。第三證明作品在我國享有著作權。即證明作品是原告創作的作品,並提交作品底稿,說明創作的完成時間,以排除他人抄襲的可能性。並且原告作品內容合法,屬於著作權的保護對象。且作品仍在著作權法的保護期限內。3、證明侵權行為存在以及具體的侵權方式對被告擅自使用原告作品或鄰接權客體的情況,原告要證明侵權行為是由被告實施並且在被告使用後的相關證據。例如擅自復制和出版發行原告作品的侵權行為,原告需要到市場上購買侵權物品。4、選擇管轄法院作為原告,選擇法院的基本原則是:方便原告原則、原理被告原則、選擇較大城市的原則。5、起訴前的措施作為原告應考慮申請訴前禁令、證據保全、財產保全等。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防止被告繼續實施侵權行為,將一些重要的證據固定下來,為勝訴後能夠獲得實際的經濟賠償做保障等。6、立案、准備開庭7、要求被告承擔法律責任原告應當提交自己因侵權所受經濟損失的證據;或被告獲得非法利潤的證據;或許可他人使用時獲得許可使用費的證據。以及提交原告維權合理開支和原告聲譽受到損失的證據。
㈧ 鳳凰網盜播中超僅需賠50萬,這公道嗎
「50萬」相當於案件受理費的6倍,但僅是新浪訴鳳凰網盜播侵權索賠額1000萬的5%,而這已是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被侵權但無法確認損失的最高賠償限額了。
日前,新浪訴鳳凰網中超賽事直播視頻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朝陽法院」)一審宣判。
朝陽法院認定,樂視、鳳凰網以合作方式轉播的行為,侵犯了新浪對涉案賽事畫面作品享有的著作權,判決鳳凰網停止播放涉案中超賽事視頻、公開致歉,並賠償新浪經濟損失50萬。
該判決有兩個看點值得關註:其一,法院首度判定賽事網路直播視頻構成「賽事畫面」作品;其二,雖然新浪起訴索賠高達千萬,但法院最終判賠額僅為50萬。
那麼,賽事網路直播視頻構成「賽事畫面」作品,為什麼說是法院裁判的一種進步?而新浪索賠千萬為何又僅僅獲賠50萬呢?
現狀:賽事視頻是否構成作品存爭議
如今,賽事轉播權利已經成為多數體育賽事組織最大的收入來源,以奧運會為例,其轉播費的收入占賽事全部總收入的50%以上。
而在國內,包括樂視、騰訊、搜狐等在內的主流視頻網站,每年對於商業體育賽事轉播的版權投入都以億元計算。
但令人尷尬的是,雖然賽事轉播,尤其是賽事網路直播已經非常流行,但在司法環節,網路直播權益的認定及保護卻略顯滯後。
倫敦奧運會期間,一家名叫「北京我愛聊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製作發布安卓手機應用「電視粉」,安卓手機用戶下載安裝該客戶端後,可實時觀看由央視直播的倫敦奧運賽事節目,隨後,該公司被央視國際起訴至法院。
但在該案的二審中,法院卻認為,CCTV5等涉案電視頻道轉播的體育競賽節目非以展示文學藝術或科學美感為目標,亦不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
顯然,在此案中,法院認為,特定視頻是否構成作品,關鍵在於相關內容是否以在特定領域「展示美感為目標」,如果不以展示美感為目標,那麼,特定視頻將無法構成作品。言外之意,法院不認為賽事視頻是「創作」的結果。
而在央視網訴暴風影音侵害錄音錄像製作者權糾紛一案中,法院認為,攝制者在拍攝過程中並非處於主導地位,其對於比賽進程的控制、拍攝內容的選擇、解說內容的編排以及在機位設置、鏡頭選擇、編導參與等方面,能夠按照其意志做出的選擇和表達非常有限,因此,由國際足聯拍攝、經央視製作播出的「2014巴西世界盃」賽事電視節目所體現的獨創性,尚不足以達到構成我國著作權法所規定的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高度。
簡單說,在此案中,法院雖然認為賽事視頻融入了攝制者的特定創作(解說、字幕、特寫、配樂)行為,但是,其創作上的「意志的選擇和表達」非常有限,其獨創性尚不能達到「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高度」。
眾所周知,要想獲得著作權法保護,爭議內容必須首先是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但對於賽事視頻能否構成作品,能否享受獨立完整的著作權權能,在過往的訴訟結果中,答案是模糊的,甚至是否定的。
原因:視頻作品認定需突破認知「短板」
其實,按照前述兩案判決邏輯推理,對於手機用戶在街頭用手機拍攝記錄下來的突發事件的視頻,似乎都不屬於「作品」,因為它可能跟賽事視頻一樣,沒有「創作」,只是實時記錄,而如果記者或民眾用文字記錄下來,則會構成文字作品。
而這顯然突破了大眾的普遍認知。究其原因,主要是法院在認定「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時,陷入了「電影作品」創作目的、流程或手法的認知混淆。
按照著作權法的規定,只有視頻是「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且屬於「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時,才能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事實上,所有作品都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再現或虛擬改造。而在電影作品創作中,導演創作或觀眾評判電影作品的好壞,很重要的一個標準是否「逼真」或「真實」。說白了,好的電影作品應該是對真實世界的記錄或再現,而非簡單的編造。
回歸到賽事視頻來說,對於不在現場的觀眾來說,賽事視頻能讓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再加上解說、剪輯,能讓觀眾看到很多現場觀眾無法看到或感知的內容,與此同時,賽事進程或結果的不可預知性,更是讓賽事本身充滿了「戲劇性」,也讓賽事視頻比普通作品更具有觀賞價值。
更重要的是,所有著作權法上的作品,在沒有寫完或看完前,包括作者或讀者,都無從判斷作品的結局是什麼。從這個層面來說,賽事視頻實際上是賽事組織者搭台、賽事運動員參與、攝制者實時剪輯編排,共同創作完成的作品。
而對於普通視頻來說,拍攝者的角度不同,以及當時的自我反應不同,使得同一事件的視頻拍攝者都形成各具特色的視頻內容。所謂「各具特色」本身就是一種創作。
正如我們無法否認命題作文下的每篇作文依舊是獨立的「作品」一樣,不論是賽事視頻,還是其他視頻,在其用視頻、語音記錄或拍攝下相應內容後,就已經完成了作品的創作。
好在新浪訴鳳凰網中超賽事直播視頻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中,一審法院扭轉了此前的認知。
朝陽法院認為,「對賽事錄制鏡頭的選擇、編排,形成可供觀賞的新的畫面,無疑是一種創作性勞動,且該創作性從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製作,會產生不同的畫面效果恰恰反映了其獨創性。即賽事錄制形成的畫面,構成我國著作權法對作品獨創性的要求,應當認定為作品」。
追問:索賠千萬僅獲判賠50萬少不少?
在新浪訴鳳凰網中超賽事直播視頻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中,新浪起訴書中的索賠金額為1000萬,但最後法院判定的賠償金額僅為50萬。
之所以只有50萬,是因為50萬已經是著作權法中無法確認損失或非法獲利的最高賠償上限。根據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造成的「權利人實際損失」或「侵權人違法所得」的標准來計算,當兩者都不能確定時,「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
以新浪訴鳳凰網為例,新浪索賠1000萬,最終判賠50萬,判賠額僅為索賠額的5%,更重要的是,僅案件受理費用就高達8萬多,新浪就需要負擔4.5萬,如果扣除可能產生的律師費,新浪對賽事直播視頻進行維權,可能收益並不高。
僅就個案來說,新浪獲得判賠額算比較高的了,在央視網訴北京我愛聊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盜播倫敦奧運賽事直播案中,央視僅獲得40萬賠償。
而這其實也是制約著作權人主動或積極維權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維權時間、經濟成本高企,另一方面,維權收益並不高,其結果必然是放任或助長各類侵權盜版行為「愈演愈烈」。
而造成著作權人獲賠額度不高的原因,究其根源還是在於作品或著作權的價值缺乏有效的評估方法,比如在類似盜播視頻案件中,是否類似新浪等權利人取得視頻直播授權的金額即可認定為其被盜播的損失額?或者類似央視、樂視、優酷等權利人授權他人轉播的合同金額,就是他人盜播給權利人造成的損失額?
不過,可惜當時,這些在實踐中,均未有明確的標准或判例可參照。而在認定侵權人違法所得方面,更是難上加難。
傳統的圖書侵權或盜版光碟侵權,其銷售額即可認定為違法所得,而在網路環境下,商業模式與傳統行業完全不同,大多數採取用戶觀看免費、廣告收費的模式,而對於特定作品或某場賽事直播視頻的廣告收入有多少,確實很難判斷。
站在獲得視頻授權的視頻網站角度,一頭是視頻播放許可費用日益高漲,另一頭卻是競爭對手盜播賠償金額長期低位徘徊。
或許,是時候明確視頻盜播賠償標准,提高違法盜播成本,否則,長此以往傷害的必將是最上游的各種視頻作品的創作者,並最終對整個視頻行業生態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構成扼殺。
------ 轉自網路
㈨ 著作權侵權案例分析
這個來案例源分析比較詳細http://www.148-law.com/patent/case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