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土地使用權改革

土地使用權改革

發布時間:2021-08-07 15:56:47

『壹』 與土地有關的改革或制度

1949年後,中國確立了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同時憲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這就形成了舊的國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徵,一是土地無償使用,二是無限期使用,三是不準轉讓。由於沒有把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開對待,致使土地無償佔用,亂占、多佔的情況屢禁不止,造成土地資源極大浪費。

改革開放前,中國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的是單一行政劃撥制度,國家將土地使用權無償、無限期提供給用地者,土地使用權不能在土地使用者之間流轉。

1979年中國開始以場地使用權作為出資興辦中外合資企業或向中外合資企業收取場地使用費。土地使用權可作為合資企業的中方合營者的投資股本。

從80年代起,中國開始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分兩方面進行。第一,土地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986年,國家通過了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國家土地管理局。第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把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在使用權上,變過去無償、無限期使用為有償、有限期使用,使其真正按照其商品的屬性進入市場。1982年,深圳特區開始按城市土地等級不同收取不同標準的使用費。1987年4月國務院提出使用權可以有償轉讓,同年9月,深圳率先試行土地使用有償出讓,出讓了一塊5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限期50年,揭開了國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11月國務院批准了國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門的報告,確定在深圳、上海、天津、廣州、廈門、福州進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試點。12月,深圳市公開拍賣了一塊國有土地的使用權。這是新中國建立後首次進行的土地拍賣。按照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原則,國家在保留土地所有權的前提下,通過拍賣、招標、協議等方式將土地使用權以一定的價格、年期及用途出讓給使用者,出讓後的土地可以轉讓、出租、抵押。這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帶有根本性的改革,打破了土地長期無償、無限期、無流動、單一行政手段的劃撥制度,創立了以市場手段配置土地的新制度。

1987年, 中國開始進行土地估價試點,先後頒布了《城鎮土地定級規程(試行)》和《城鎮土地估價規程(試行)》。

1988年,國務院決定在全國城鎮普遍實行收取土地使用費(稅)。與此同時開始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定期出讓土地使用權。同年4月,七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修改了1982年《憲法》的有關條款,刪除了土地不得出租的規定,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12月通過《土地管理法》的修改議案,規定「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出讓、轉讓、出租、抵押。1988年全國各城市開始建立房地產交易所,各專業銀行成立房地產信貸部。1990年5月,國務院允許多外商進入大陸房地產市場,發布了《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外商投資開發經營成片土地暫行管理辦法》和相應的有關文件,這標志著中國的土地市場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軌道,從而使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全國推開。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和土地市場培育的進程。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作為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明確規定了規范和發展土地市場的內容和要求。通過市場配置土地的范圍不斷擴大,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有限期出讓已擴展到全國各地。特別是在經濟特區和一些沿海開放城市,建設用地基本納入了新制度的軌道。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基礎性任務。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土地市場體系。這個土地市場是一個公開、公正、公平、規范有序的土地市場體系,應該包括:有效的資源配置體系,在國家宏觀調控下,通過市場優化配置土地資源;正常的價格體系,建立土地使用權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健全的法律體系,使市場行為規范有序;合理的收益分配體系,體現明晰的產權關系和利用租、稅、費有效進行調節;完善的中介服務體系,促進土地市場的發展。

企業使用土地按年交租或分期交租。實行年地租,租期可長可短,到期後可優先續租。實行年租後,租戶對土地的處置權要受一定的限制。土地不得轉讓、轉租吉抵押。對於資金困難的企業,經批准允許將佔有的一部分土地的使用權轉租,或抵押、入股,但不能超過與國家的租賃年限,並且必須按年交納地租。

截止1994年8月,600多個城鎮完成了土地定級和基準地價的評估工作。同時,還根據土地資產評估和管理規定,廣泛開展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出租、抵押、入股等宗地地價評估工作。全國各地先後建立了500多家由政府批準的土地估價機構,3500多人獲得土地估價師資格。

1995年7月,國家土地管理局公布了《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最低價確定辦法》,提出培肓和發展土地市場的8項要求,主要是加強國家對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壟斷,堅持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管理、集體討論、「一支筆」審批土地;進一步擴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范圍,規范出讓方式;逐步將用於經營的劃撥土地使用權轉為有償使用等。

1997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劃出24萬畝農村國有土地,公開招攬海外客商投資開發,這是全國農村國有土地首次向外資開放。該片土地一部分位於天山以北的烏蘇、昌吉等縣市,是全國著名的糧棉高產區,另外10萬畝土地可由投資者挑選,其中熟地佔1/5,其餘為宜農荒地。

集體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集體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於1988年開始進行。同年3月,山東省在德州地區首先試行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辦法。作為試點的臨朐縣規定,農民宅基地符合規定標準的,每平方米每年收費5分錢,超出標准和自建房的,每年每平方米收5角錢的費用,還要進行一次性罰款。超出標准30平方米以內的每平方米罰款4元;超出標准3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罰款8元。此後山東省的經驗在河北、湖北、江蘇、上海等省市相繼試行。

1990年1月,國務院批轉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請示的通知,將這項工作在全國推開。到1991年底,全國已有28個省、市、區,1400多個縣(市)的一萬多個鄉鎮實行了宅基地有償使用。此外,江蘇南通市還從1987年起率先試行鄉鎮企業用地有償使用,至1992年4月,全國已有140多個縣(市)相繼試行。

『貳』 中國2015年3月1號對土地使用權新政策是什麼

土地確權,讓好政策惠及農村婦女

長期以來受土地制度、歷史傳統等影響制約,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問題一直是婦女維權的重大難題。農村婦女隨著婚姻的締結、變故而發生遷移,使得農村女性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處於變動和不確定狀態。在「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土地政策下,農村女性結婚之後有可能在娘家和婆家都分不到承包地,尤其當婚姻解體,離婚喪偶婦女的土地權利需要個人化時,由於土地承包權利無法分割,更無法對土地承包權利進行評估作價,從而導致法律賦予農村女性的土地財產權益得不到保障。

抓住國家全面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辦證工作機遇,省農委與省婦聯聯合成立專家調研組,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聯合出台相關《意見》,對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具體要求,力爭維護好農村婦女土地權益。《意見》明確將婦聯組織納入確權登記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隊伍,將性別視角納入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正確處理好「村規民約」與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關系,積極開展侵害農村婦女土地權益糾紛的調處工作,確保農村婦女的姓名和相關信息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簿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上均有明確並且一致的記載,切實做到「登有其名,名下有權」,及時糾正村規民約中有關土地承包經營權男女分配不平等、歧視婦女的問題,如落實好離異、喪偶等特殊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避免因婦女出嫁、離異、喪偶等原因,導致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落實。

【點評】農村土地承包方式以家庭為單位,土地承包經營權沒有明晰到成員個人,大多以男性為戶主,女性作為共有權人的身份極容易被忽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與農村婦女有關的土地權益糾紛逐年攀升。江蘇將性別平等理念納入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制度這一突破性做法,推動維護婦女土地權益問題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叄』 十八大有提出把土地使用權改革成永恆的內容嗎

什麼叫永恆?土地私有化嗎?那不可能!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生產資枓公有化。若是打破了舊的分配體制,那共產黨的根本立足點在那裡?用什麼來"為中國勞苦大眾謀福利"!權貴和富人把80%土地私有以後,你和你的後代就又回到"萬惡的舊社會了"。你說不是嗎?!…

『肆』 國有企業改革涉及的土地使用權,有哪些情形的,可以採取保留劃撥

國有企業改革涉及的土地使用權 (一)繼續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公益事業用地和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項目用地,原土地用途不發生改變的,但改造或改組為公司制企業的除外; (二)國有企業兼並國有企業或非國有企業以及國有企業合並,兼並或合並後的企業是國有工業生產企業的; (三)在國有企業兼並、合並中,被兼並的國有企業或國有企業合並中的一方屬於瀕臨破產的企業;(四)國有企業改造或改組為 國有獨資公司的。 前款第(二)、(三)、(四)項保留劃撥用地方式的期限不超過五年。

『伍』 農村集體土地產權,怎樣改革

對於農村集體土地產權應該怎樣改革?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農村土地農民所有農民經營的產權制度。

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最重要的,也是人們一直所關注的1949年建國以來我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經歷了四次較大規模的改革。經歷了從一個農村土地農民所有、農民經營到農民所有、集體經營到集體所有、集體經營再到集體所有,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變化過程。

第二、完善農村集體土地產權的相關法律法規。

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以及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法律法規,破解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中存在的法律障礙,加快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解決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不明晰的問題。要鑒定農村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的法律地位和邊界。要明晰利用土地經營權進行抵押的合法性。農民融資困難是阻礙農村基金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穩步推確權登記工作。

土地確權是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性工作。要加大力度宣傳引導力,讓農民了解為什麼要確權,確權對農民有什麼好處?要做好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以農村土地賬本等作為依據。要加強協調與監督通過確權登記公示建立糾紛排查調查。機制等方式。

第四、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

規范使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要引入市場機制,要提高政府服務水平,要建設多元化土地經營權流轉,糾紛解決機制。確保農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雙方利益合法性。

第五、放活農村宅基地和農村房屋使用權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是村集體給本村村民的一種福利性質的土地使用權,放活農村宅基地首先要實行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要積極推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可以將那些閑置的房屋使用權進行流轉,增加農民的收入經濟推動鄉村經濟振興發展。

第六、積極探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制度。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建租賃房屋,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健全交易管理制度,擴大公開交易范圍防止欺行霸市和強行推銷中介服務,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維護好市場秩序。

要注意的一點是,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具體應該怎樣改革,還是應該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調整和改革。

『陸』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城市土地國有化

中國城市土地屬於國家所有,中央政府行使國有土地所有權代表職能。這使得政府對經濟進行調控時,除了運用財稅、金融手段,還可以從土地管理的角度加以配合。

例如,用土地利用規劃和土地供應計劃,對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加以控制;用地租、地價政策對市場主體加以引導。

2、有償用地制度

國有土地的所有權可以在經濟上得到實現。隨著改革的深人,政府的土地收益大幅度增加,2007年一年就高達1 .2萬億元,土地收益屬於政府財政預算外的收人。

中央財政從土地收益中提取一小部分,大部分留給地方財政,對緩解地方困難起了重要作用。最近10年中國各地的城市建設發展迅猛,土地收益是十分重要的資金來源。

(6)土地使用權改革擴展閱讀:

目前,我國新型城鎮化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高房價,而政府過分依賴賣地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價,嚴重阻礙了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

此外,我國有比較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當前土地管理制度是高度計劃的,其目的是確保糧食安全,所以我國有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即通過計劃手段保護18億畝耕地紅線。

在建設用地供給方式上也採取計劃管理,即通過土地徵收制度,政府從農村直接徵收土地,而徵收土地後,實行土地出讓招拍掛制度。

『柒』 國有企業改革處置的土地使用權,應當具備什麼條件

土地使來用權必須權屬合法、無爭自議,並已辦理土地登記,企業持有土地使用權證書。尚未登記的,企業應向土地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土地權屬審核,取得土地管理部門出具的土地權屬證明。土地使用權除保留劃撥用地方式外,採取其他方式處置的,必須進行地價評估。企業應委託經國家土地管理局和升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認證的、具有相應土地估價資格的機構進行低價評估。

『捌』 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改革方案

1、國有化方案
對於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改革而言,集體土地國有化能夠得到中國政治體制的支持,有利於國土綜合整治,有利於土地管理和國家對農村經濟的宏觀調節,且符合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要求[。
但是農民的心裡能否接受的問題。在1956年,中國實際農業合作化的時候,就曾提出過國有化方案,之所以沒有採納,主要拍引起農民的誤解。「如果說,在當時黨風、政風相當廉政,各級政府在農民心中享有很高威信、社會十分穩定的情況下,尚且有這樣的顧慮,那麼在今天我們受到腐敗現象和其他種種社會不穩定因素嚴重困擾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就更應該加以慎重的對待。。
總之,國有化方案如果無法克服上述種種困難,而「匆忙的採用政治手段強行推之,將導致另一個『合作化運動』的悲劇,確須慎之又慎」。
2、私有化方案
這種方案首先不為我國現行的政治體制所接受。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而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特徵之一,集體所有利的公有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就必須堅持土地公有制(土地是集體財產的主要部分)。因此,實行土地私有化的改革必然遭到基礎政治制度的強烈反對。
其次,私有化後的土地兼並問題,「土地兼並是中國歷史上困擾中國土地制度並影響中國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的一大問題」 。在當代,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其結果不僅僅是擴大農村貧富差距,而且可能導致大量的農民湧入城市,這給城市的就業、居住、治安等問題增加壓力。
3、多種所有權並存的方案
這種方案是部分取消集體土地所有權,實行農村土地混合所有的方式,即國家所有、集體所有和個人所有並存的局面它在於調和前兩種方案。
4、迴避集體土地所有權,強調以利用為中心的土地制度改革思路
這種觀點主張以物的「利用」為中心代替物的「所有」為中心,通過改革用益物權制度解決農村土地制度問題。2002年8月29日,通過的《農村土地承包法》就是這種思路的直接反映、整部法律僅有一個條文間接提到有關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問題,但這種觀點和立法思路也是不現實的。
首先,這種思路無法克服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中最嚴重的頑症——所有權主體虛位。由於所有權主體虛位,那麼,實際掌握土地支配權的少數鄉村幹部便可以隨意侵害和干涉土地使用人,使土地承包關系不穩定,如果不通過一定的法律機制來控制發包方濫用所有許可權,那麼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由債權性變為物權性的成效也就要大打折扣。因為無論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債權抑或是物權,對發包方都是有法律的拘束力和不可侵犯性,至於承包方是以違約還是以違法作為請求發包方承擔民事責任的依據,在後果上是微不足道的。可見,這種改革方案雖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絕非釜底抽薪之策。
其次,用益物權的種種理論與規則皆是圍繞所有問題而順利展開。對所有權的尊重仍是建立用益物權的必要前提,對財產歸屬的強調仍然是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而,中國農村集體土地制度的立法還是不能忽視有關所有權的規定。

『玖』 關於土地改革新政策

以下是十八界三中全會土地改革 內容參考(天誠國土):
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並保持長久不變,在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
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范運行。

閱讀全文

與土地使用權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