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城鎮籍子女可繼承一事
我感覺是很正常得一件事情,因為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子女都有繼承父母遺產的權利。現在農村家裡的人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當孩子考上大學去城裡工作,就有機會把自己的戶口遷到城市去,但是自己父母的戶口依舊還在村子裡邊。所以這時候就會出現村裡邊只有老人的戶口,所以老人去世之後房屋就會空置。這個時候這個房屋不能夠歸別人使用,導致土地沒有很好的利用,所以國家才會頒布城市戶口的子女可以繼承農村的宅基地,當父母去世之後,孩子繼承了房屋的所有權和宅基地的使用權,可以將房屋變賣給他人。同樣這條規定也是符合我國《財產法》。那麼,國家頒布了這件事情都會有哪些受益者呢?
1、戶口在城市的子女。
子女在城市,父母年邁去世以後,房產轉到孩子名下,可以使土地資源不浪費,同時也符合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當然,還會給子女的資產上增添不少財產,還會減輕子女的生活負擔。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2. 已分家單獨生活的子女,能否對父母宅基地使用權進行繼承
農戶家庭中部分子女與父母分家另過;部分子女與父母共為一戶且未新分宅基地。父母死亡時,已分家另過的子女不能主張對相應宅基地上房屋進行繼承,但可對相應宅基地上房屋折算價值主張繼承。也就是說,只能要錢,不能要房子。
但是,分家另過子女仍為本村村民且未取得宅基地的,可以主張相應宅基地上房屋權利。
3. 父母死亡後未成年子女對農村宅基地享有使用權嗎
宅基地屬於家庭,未成年孩子還是這個家庭的人,使用權是一家之主以家庭名義行使,隨便脫離家庭論個人是違法的
4. 給子女後有權處理該房屋宅基地使用權嗎
一、什麼是農村宅基地?
答:宅基地作為與房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指專門用於建造房屋(住宅)為目的的那部分土地。也就是說,宅基地是指建了房屋、建過房屋或決定用於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不能居住的土地及准備建房屋用的規劃地三種類型。
根據我國農民的長期生活習慣,農村居民宅基地一般包括居住生活用地,如住房、廚房、牲畜房、倉庫、農機房、廁所用地;四旁綠化用地,如房前屋後的竹林、林木、花圃用地;其他生活服務實施用地,如水井、地窖、沼氣池用地等幾部分。在我國農村大多數地區,宅基地就是一家一戶的農民居住生活的庭院用地。農村居民宅基地的所有權依照法律規定歸集體所有,農民對宅基地依法只享有使用權,農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權是農民群眾的一項重要的財產權利。
二、什麼是農村宅基地使用權?
答: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是指農村居民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對宅基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雖然農村居民住房全歸私人所有,但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宅基地屬於農村集體所有農民個人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因此,農村居民新建住宅應當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農村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過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並且不得轉讓、出租或抵押。
但如果國家建設需要徵用土地,或者鄉村的土地利用規劃、村鎮規劃需要改變土地用途,或村民宅基地的實際使用面積過大,遠遠超過當地規定的標准,經過村民代表大會或村民大會討論通過,報請鄉(鎮)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基本核算單位有權調劑或重新安排使用。但應對原有宅基地的建築物和樹木等給予合理賠償,不得平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