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葯品有哪些知識產權
葯品的抄商標,外觀包裝設計,化合襲物專利(目前新葯大都會申請,這不僅難於仿製,而且給me-too研究加大了難度),生產工藝(合成路線),用途,晶型(同種化合物的異種晶型的療效是不一樣的),劑型。大概就這些吧,可能還不全……
Ⅱ 葯品知識產權保護的道德意義
醫葯知識產權是指一切與醫葯行業有關的發明創造和智力勞動成果的財產權。具體來說,它包括5類:()專利和技術秘密;(2)商標和商業秘密;(3)醫葯企業的計算機軟體;(4)與醫葯相關的著作權;(5)對外合作中與經營管理有關的技術資料、產品信息等[1]。
入世後,我國必須履行TRIPS協議關於全面保護知識產權的最低義務,我國化學葯原料及制劑行業面臨著國外知識產權保護的重壓,生物葯行業面臨著國內外知識產權保護的嚴峻挑戰,中葯企業也面臨著洋中葯的大舉進攻,以前不少企業所習慣採用的跟蹤仿製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甚至不復存在。近年來醫葯領域幾件有重大影響的葯品知識產權糾紛,已經和正在迫使越來越多的醫葯企業學會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懂得在葯品開發和投產之前必須認真地進行專利文獻的檢索,否則就有可能面臨被停止注冊或被訴侵權的危險,使企業的聲譽和經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眾所周知,專利保護也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可以促進葯品的創新和開發,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葯,但同時也會在一定期限內造成專利權人的壟斷,抑制他人的自由競爭,造成葯品價格的居高不下,從而加重了患者治療和公眾保健的負擔。因此,2001年11月,WTO在亞洲國家卡達首都多哈發表《TRIPS協議與公共健康宣言》,「同意TRIPS協議不能夠也不應該妨礙各成員採取措施保護公共健康」;此後,又於2003年8月30日通過執行決議,同意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將葯品強制許可的權利擴展到向最不發達國家出口。在國內,當2003年的「非典」肆虐時,廣大人民群眾也曾面臨過健康危機。因此,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立法和執法實踐中將會更多地考慮在促進創新和保護公共利益之間尋求平衡,一方面要給真正的發明創造以合理的保護,以促進新葯的不斷產生;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不合理的壟斷和用專利進行「跑馬圈地」,為公眾合理地利用葯品保證健康提供方便。
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知識產權已成為許多國家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成為關系國家核心競爭能力培育和國民經濟長遠發展的關鍵。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葯品,其知識產權當然重要。但目前,我國葯品知識產權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懸殊,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後,葯品領域知識產權更是成為知識產權糾紛的多發地帶,成為發達國家在貿易自由化進程中關注的重點領域之一。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公報》近年來公布的葯品專利申請數據,我國葯品專利申請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是化學葯品專利申請極少。在化學合成葯領域,外國人申請的專利約占專利總數的91.6%,其中絕大多數為新化合物專利,而中國人申請的專利不但少,且大多數為制備方法或制劑專利。二是中葯專利申請多然而質量差。在中葯領域,中國人申請的專利約占專利總數的97.76%,但是許多中葯專利申請僅是羅列處方,缺乏專利法要求的創造性,即使被授權專利,其保護范圍也很小。三是生物技術產品專利缺乏創新性。在生物制葯領域,中國人申請的專利約占專利總數的48.46%,但其發明創造性和質量與國外相比,差距仍較大。這表明,葯品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制葯行業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因素之一,盡快開展這一領域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迫在眉睫。
衛生部有關人士在談到我國葯品研發的現狀時,更是直截了當地指出,我國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新葯屈指可數,葯品知識產權問題就是主要因素之一,因為葯品知識產權對保護和激勵新葯研發起決定性的作用。當前,我國制葯行業整體創新能力差,研究水平低,導致眾多企業將有限的研發資源集中在低水平、低風險、低收益項目的重復研究上,創新沒有成為葯品研發的主流方向。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能及時啟動葯品領域知識產權問題研究,開展對這一領域的產權保護,確實是高瞻遠矚,利國利民。
不僅如此,開展葯品知識產權問題研究對推動我國中醫葯的發展也極為重要。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去談中葯知識產權保護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沒有真正引起大家的重視,而隨著這幾年漢方葯的迅速發展,日本、韓國等國家都在加快這一領域的產權保護與產品創新,當"洋中葯"大舉進入國內市場時,我們才驚呼"狼"來了。但能意識到這一問題並及時採取措施還為時不晚,畢竟我們在中葯理論方面還占據著絕對優勢,而且這也有利於我們重新認識和對待中葯知識產權問題
我國的新葯保護是保護國外在中國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國內仿製的所謂新葯,其目的是保護國內開發者的利益,防止重復開發,避免市場無序的競爭。既然新葯有了行政保護的門檻,就必然阻止其他人的仿製,新葯的轉讓利潤就相當巨大。品種開發的人越少,其利潤越大;適應症越廣的葯品;其利潤越大。舉例說明,全國四類新葯奧硝唑僅僅三家開發,任何一家的全部轉讓利潤都不會小於1000萬元。假一類新葯加替沙星(申報時美國已經上市,實際是二類),全國申報了接近20家,全部劑型(片、膠囊、輸液、水針等)要超過60個,每一個研製者的利潤都不會小於500萬元,總毛利潤接近一個億。
新葯開發的巨額利潤帶動資本市場,大量的資金從不同的渠道匯總到新葯開發,新葯開發公司如雨後春筍,新葯開發的重復數量不斷增加。全國出現了新葯(仿製國外的葯)開發的新高潮,僅江蘇省在去年辦理新葯研究資質的過程中,就有接近300家研究單位。筆者通過業內了解到全國有不同規模的新葯開發公司超過了800家,其中出現了像北京德眾萬全公司那樣的大規模仿製葯公司,據說每年的新葯申報數量接近30個。
Ⅲ 簡述醫葯專利有那些類型
葯化方面:
1.化合物專利(通常是具有相似結構的一類化合物共同保護,是仿製的硬傷)
2.工藝專利(合成一個或一類化合物的最優工藝路線,以前在中國沒用,大家都寫假工藝繞開該路線進行申報,實際生產的時候大多數還是用這個。但以後要求申報工藝和生產工藝必須一致,不知道會怎樣)
天然葯化方面:
天然產物中的有效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效部位(一般要結合提取純化工藝、葯效、適應症、衍生物合成路線一起保護)
葯劑方面:
1.處方專利(最常見也是最實用的,包括組合物專利)
2.工藝專利(類似於葯化的工藝專利,價值不大)
3.劑型專利(很難,除非你能作出與現有劑型完全不同,全新的劑型,否則基本上不太可能授權)
葯理方面:
實驗技術專利(不好意思,葯理方面的知識產權不太熟,請大家補充)
葯分方面:
分析方法專利(通常是具體的某個品種或化學成分,對其現有分析方法的改進和提高,如能被收入國家標准則具有相當的經濟意義)
質量標准專利(不太常見,除非該化合物本身就是全新的,或者確實在原標准水平上有飛躍性的提高,否則授權可能性不大)
臨床用葯方面:
適應症專利(感覺好像相當有用,但實際上我在葯品說明書上不寫這個適應症,在臨床實際使用時我向醫生推薦介紹,並提供相關的實驗數據和資料,還可以把你的適應症專利拿給他看,你說他會用不會用?)
以上是葯學當中常見的一些專利類型,小弟才疏學淺,見識有限,不到之處,望各位前輩指正,更希望大家補充完善。
Ⅳ 葯品知識產權保護法規有哪些
1.專利保護
(1)保護的對象及條件
葯品專利的保護對象主要是葯品領域的新的發明創造,即技術創新,包括新開發的原料葯即活性成分、新的葯物制劑或復方、新的制備工藝或其改進。其中最重要的授權條件是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新穎性是指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葯品發明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它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葯品發明由他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的技術相比,該葯品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實用性是指該葯品發明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由此可見,葯品專利保護的是世界范圍內最新的、付出了創造性的勞動後方才開發出來的葯品或制備工藝,而所有填補國內空白的仿製葯則不具有專利法意義上的新穎性,因此是不能得到專利保護的,這種要求顯然遠遠高於其它行政法規。然而,在實用性方面,葯品專利只要求該葯品或者制備工藝能夠在產業上應用,即具有產業化前景即可,而且,這種產業化應用主要是就其從技術上對疾病的治療效果而言,而不對其毒性及安全性進行嚴格的審查。一般來講,為了搶時間,由動物試驗證明了葯品的治療效果後即可申請專利,而不必等到臨床試驗完成以後,在這方面,葯品專利的要求遠遠低於其它行政法規。
(2)保護的目的及作用
專利保護的目的是為了鼓勵發明創造,有利於發明創造的推廣應用,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因此可以說,專利制度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科研開發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概括地講,專利制度具有以下幾個作用:
一是激勵發明創造的作用。發明創造需要風險投資,尤其是葯品發明,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創造性的勞動,才能獲得成功的可能,而一旦開發出新葯,別人即可隨意仿製,發明人得不到任何回報,就會嚴重挫傷其積極性,以致於根本沒有人去主動開發新葯。而專利制度通過給發明創造者一定時間獨占市場的權利,使其得到豐厚的回報,不僅能夠收回研究開發所付出的投入,而且還能得到一定的收益,從而繼續開展新的發明創造活動,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產品的更新換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曼斯菲爾德研究分析得出結論,如果沒有專利保護,60%的新葯品就不會被發明出來。
二是促進技術情報交流和有效配置技術創新資源的作用。如果沒有專利制度,新葯研究成果得不到充分的保護,開發者就不會公開其技術情報,從而無法避免別人的重復研究;另外,一旦某人的新葯品或新工藝取得了較好的市場效益,眾人就會一哄而上,爭相進行水平不高.的仿造,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而專利制度一方面促進了技術情報的提前公開,使得人們可以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研究開發更新更好的葯品或工藝,可以大大避免低水平的重復研究;另一方面,專利保護可以有效地制止仿製,使得人們不得不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資金等資源用於研究開發新葯品和新工藝,由此提高了資源利用的效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研究結果表明,全世界最新的發明創造信息,90%以上是首先通過專利文獻披露的。在研究開發工作的各個階段注意利用專利文獻,不僅能夠提高研究開發的起點,而且能節約40%的科研開發經費和60%的研究開發時間。
三是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的作用。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科研與生產嚴重脫節,科研機構普遍存在重論文輕市場的傾向,國家花費了巨大投資研究成功的科研成果常常以發表論文或評獎的形式而告結束,往往難以產業化,並沒有真正變成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從這種意義上講,這無疑也是國有資產的一種巨大的浪費和流失。而專利制度則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按照專利法的規定,發明人和專利權人只有在其發明創造實施也即產業化以後才能得到回報,這就有效地避免了前期投入的無端浪費,並且可以為以後的研究開發提供充足的資金來源,有利於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科研體系。
四是為技術進出口貿易提供良好法律環境的作用。過去,由於沒有專利保護,外商在向我國企業出口先進技術時往往心存疑慮,或者借機索取高額附加費用;我國企業向外商出口技術時,由於沒有獲得專利權,信譽沒有保證,從而無法避免對方拚命壓價。而專利制度則可以提供較好的法律環境,有效地促進我國的技術進出口貿易。
(3)保護的期限和手段
按照現行專利法的規定,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20年,自申請日起計算。實際上,在自申請日起的20年中,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其保護效力是逐步加強的。由於我國實行早期公開、延遲審查制,在一種新葯品發明申請專利後但尚未向社會公開之前,其他人實際上還無法得知該發明的內容,因而就談不上侵犯專利權,如果有相同的葯品發明在此期間被公開製造,也不能要求對方賠償損失,原因是專利權尚未產生,而對方既不能再申請專利、也不能破壞該專利申請的新穎性,因此,該階段可以視為雙方互不幹涉的過渡期;在專利申請公開後但尚未授予專利權之前,由於公眾已經可以得知發明的內容,如果有人在此期間實施其發明,申請人就可以要求其支付適當的費用,此期間稱為臨時保護期;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在此期間,如果有人未經許可而實施其專利,專利權人或利害關系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專利管理機關對侵權人進行處理,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損失。
按照專利法實施細則的規定,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被授予一項專利。因此,專利權具有獨占性。也就是說,專利保護的創新葯品是唯一的,其獨占性可體現在對市場利益的壟斷,包括對創新葯品的生產、銷售、使用和進口的壟斷,其巨大的經濟利益是不言而喻的。
(4)司法救濟途徑
專利法規定,專利申請人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駁回其專利申請的決定不服的,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向專利復審委員會請求復審。自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公告授予專利權之日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認為該專利權的授予不符合專利法規定的,可以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該專利權無效。當事人對專利復審委員會的決定不服的,都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由此可見,葯品的專利保護對新穎性的要求很高,但對實用性的要求較低。由於專利保護是符合人世後必須履行的TRIPS協議規定的國際規則的,其保護具有獨占性,法律效力是最強的,因而人世後還會不斷改進和發展。
Ⅳ 請簡述醫葯專利有哪些類型
你好,葯化方面:
1.化合物專利(通常是具有相似結構的一類化合物共同保護,是仿製的硬傷)
2.工藝專利(合成一個或一類化合物的最優工藝路線,以前在中國沒用,大家都寫假工藝繞開該路線進行申報,實際生產的時候大多數還是用這個。但以後要求申報工藝和生產工藝必須一致,不知道會怎樣)
天然葯化方面:
天然產物中的有效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效部位(一般要結合提取純化工藝、葯效、適應症、衍生物合成路線一起保護)
葯劑方面:
1.處方專利(最常見也是最實用的,包括組合物專利)
2.工藝專利(類似於葯化的工藝專利,價值不大)
3.劑型專利(很難,除非你能作出與現有劑型完全不同,全新的劑型,否則基本上不太可能授權)
葯理方面:
實驗技術專利(不好意思,葯理方面的知識產權不太熟,請大家補充)
葯分方面:
分析方法專利(通常是具體的某個品種或化學成分,對其現有分析方法的改進和提高,如能被收入國家標准則具有相當的經濟意義)
質量標准專利(不太常見,除非該化合物本身就是全新的,或者確實在原標准水平上有飛躍性的提高,否則授權可能性不大)
臨床用葯方面:
適應症專利(感覺好像相當有用,但實際上我在葯品說明書上不寫這個適應症,在臨床實際使用時我向醫生推薦介紹,並提供相關的實驗數據和資料,還可以把你的適應症專利拿給他看,你說他會用不會用?)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Ⅵ 醫葯產品為什麼要知識產權保護,與一般知識產權相比有什麼特殊
簡單來說就是專抄利保護,襲在保護期內其他企業或個人不能生產已有專利保護的產品。這樣是維護專利人的利益,促進科研、創新,以免知識被別人盜用。
因為,科研、創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成果不申請專利,就可以輕易被別人利用。
Ⅶ 中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葯有哪些
葯品研發周期臨床試驗周期另外內研發水平實高
Ⅷ 醫葯衛生知識產權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醫葯知識產權,是指一切與醫葯行業有關的發明創造和智力勞動成果的財產權。這種內財產權通常被容稱為無形資產,與動產、不動產並稱為人類財產的三大形態。
目前,我國的醫葯知識產權保護主要有4種保護方式:專利權、商標權、醫葯著作權和醫療商業秘密權。近年來,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我國醫葯知識產權的保護有了長足的進步。如在葯品的專利保護方面,已經由對產品的保護上升到了對方法的保護;商標保護方面新增加了對產品地理標志的保護;新葯的分類標准不斷趨於科學化等。
Ⅸ 醫葯知識產權就業如何
這個問題得分來兩面
如果是在代源理所:比較單純的工作就是在撰寫醫葯類的專利,目前醫葯類的專利有一定的申請量,因此各代理所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需要醫葯類專業背景的專利代理人。
如果是在公司:很多醫葯公司內部近年來開始重視醫葯類的專利,不單僅僅是在專利申請的部分,同時也意識到專利查新檢索的重要性,所以目前葯廠內部應該都有建設知識產權團隊的需求,甚至不少葯廠內部的知識產權團隊已經相對很完善。
綜合上述兩個方向,整體來說醫葯背景的知識產權行業就業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如果具備有良好的知識產權基礎,應該會是搶手的招聘人才。
Ⅹ 什麼是用途發明醫葯用途發明侵權要如何判斷
什麼是用途發明?醫葯用途發明侵權要如何判斷?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於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提高,醫療行業實現了飛速發展,與之相應的醫葯相關專利的申請量也不斷攀升。但是,醫葯用途發明作為醫葯專利的重要形式,人們對其認識程度卻並不深刻。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了什麼是用途發明?醫葯用途發明侵權如何判斷?的解釋。什麼是用途發明?所謂用途發明,是指在發現物質(或產品)的特有性質後,專門利用這種性質而形成的發明。用途發明在醫葯領域尤為常見,當研發機構在對葯物的作用機理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其具有新的作用,如果這種新的作用能夠實現本質上不同於現有技術的治療應用,則可以對其申請用途發明保護。醫葯用途發明侵權要如何判斷?醫葯用途發明中,醫葯本身作為化合物往往屬於現有技術,而權利要求中又不含有類似方法發明的相應步驟。那麼,應當如何判斷製造、使用、銷售等行為是否侵害醫葯用途專利權呢?普通的產品及方法專利在侵權判斷時,需要判斷被訴侵權的產品或方法是否包含了專利所限定的各個組成部件或者各個組成步驟。醫葯用途發明在侵權判斷時,除了需要對這些技術特徵進行比對外,還需要考慮用途這一隱含的目的因素。醫葯用途發明中,化合物是否相同或等同的判斷相對較為直觀,而用途除在使用中可以明確體現外,在製造和銷售中往往體現地並不明顯。此時,需要結合其他證據綜合證明,才能認定侵權。如果有充分證據顯示,被控侵權行為所限定的化合物明確了該新用途,即覆蓋了權利要求的全部技術特徵,該行為即為侵害醫葯用途專利的行為。如果沒有指向該新用途,盡管均是同一化合物,但並不侵害用途發明的專利權。如DDT作為化學物質早已經是現有產品,但在DDT出現65年後,其殺蟲功效才被申請為專利。如果生產DDT的廠家只表明其具有噴灑於人身體具有滅虱子的作用,而不提及殺蟲作用時,盡管是同樣的化合物,但是並不侵害該化合物殺蟲用途的專利權。可以說,與普通專利相比,醫葯用途發明無論是在申請、授權還是在維權程序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了解這種差異性,能夠更好的採用醫葯用途發明對葯物研發成果進行保護,在當前醫葯產業日益重視知識產權的背景下,就變得極具價值。關於什麼是用途發明?醫葯用途發明侵權要如何判斷?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專利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