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使用權房屋繼承
1.有一套使用權房,未購買,問其餘子女是否可以繼承此房
這個問題放在法律的角度去分析就專是很明顯的,因屬為物權是包括了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個權能,只有購買之後才有擁有完整的產權而目前你母親擁有的僅僅是佔有和使用的許可權,收益和處分依然屬於產權人而不是你母親
既然你母親沒有處分權,那麼怎麼可能當遺產而發生繼承呢,繼承的范圍僅僅限於你母親的個人合法財產
2.問題事關重大,請不要為了一點分數隨意答復
實話說分數不是很多,之所以掛了兩個小時沒人回答主要是大家怕說出了實話後直接被關閉提問從而浪費了採納率,因為實話實說就本案而言確實不討提問者喜歡
3.上海境內的
第1點中分析的依據是物權法和繼承法,這兩部法律在上海也能適用
雖然不能繼承,但是如果你想問的是以後萬一母親不在了之後能不能由其他親屬繼續住下去的話,那麼回答就是戶口在母親處並且是和母親一起居住的人才能在母親去世後繼續居住
如果是問雖然只有使用權但是拆遷後能不能得到補償或者安置,那麼回答是戶口在母親處且沒有其他住處的可以得到補償或者安置。但是拆遷會有具體的拆遷協議,一切以協議和拆遷發生時的最新政策為准
Ⅱ 使用權房如何繼承
使用權房能夠繼承嗎?很多人對這樣的問題還是很關心的,特別是使用權房作為商品房可以作為遺產進行繼承嗎,按照規定使用權房是不能夠直接繼承的,作為遺產繼承也是不合理的,有的人不懂得使用權房繼承的相關政策,鬧上法庭的也是大有人在,關於使用權房的繼承問題是有相關的規定的,並不是說作為遺產,或者是簽個贈予協議就可以了事的,那麼就沒有辦法來繼承了嗎,其實是有間接的做法的,見下文介紹。
使用權房問題是我國特殊土地和資源分配製度下遺留下的特殊問題。如果想當然的將商品房等一般財產權利的繼承規則適用於使用權房,則將有可能錯失繼承父輩或祖輩財產權利的良機。
使用權房不能直接繼承。但是,通過間接操作的方法,仍然有兩條途徑可以實現使用權房的間接繼承:
第一種方法是,父輩或祖輩在過世前,先按照政策將使用權房買下,變成已購公房,已購公房屬於私有財產,在死者過世後,即可由其子女或親屬繼承。
第二種方法是,死者的子女或親屬與房管局協商一致,變更公房承租人,然後將該房屋買下。
按照第二種方法操作時,通常要求在該房屋內有戶口或具有上海市常住戶口。後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公房承租權確定及使用權轉讓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滬高法民一[2004]44號)又將新承租人的條件進一步放寬,具體而言,以下兩種人可以成為新承租人:
1、在本市無常住戶口,但因與原承租人或同住人結婚而在該公房內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的;
2、因服兵役、就學、服刑等原因,戶口遷出原承租人生前承租公房,但在原承租人死亡前實際居住生活於該公房內,且在本市無其他住房,或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
按照國家的規定,使用權房是無法直接繼承的,不過按照上海的法律規定呢,其實是可以作為間接方式繼承的,但是前提也需要具備上文的兩種條件,使用權房是作為國家的財產,如果想作為遺產繼承,還需要想辦法變成私有財產,只有這樣私有的財產可以作為遺產也好,還是贈予都是合法的,但是變成私產也是需要有一定的程序,需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
Ⅲ 使用權房子繼承的問題
來購房版串門,欣賞法盲們的回答。其中一個還是這周的達人,真行
1.我的母親在老爺之前就不在了,那麼我母親可以分到遺產嗎
你母親不在了確實就不能繼承遺產,對於這點大家的回答都是正確的,不解釋了
2.我是否可以繼承我母親的那份遺產呢
回答是肯定的,即使你母親去世了繼承權也不會因此而消失,而是通過代位繼承的方式由你繼承屬於她的那份,依據就是你補充中的繼承法11條
你父親沒份,法條寫得很清楚了,代位繼承的對象只能是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你父親是你母親的配偶依法無權參與繼承
3.這是一套使用權的房
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依據是繼承法第三條
據此,你姥爺那套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的房子你是無權繼承的,因為那不是你姥爺的遺產
至於有分類達人說不管什麼性質的...這樣的回答確實很雷人
4.還有就是我父親還和我母親在一個戶口本上,那我父親呢
承租人在房屋租賃期間死亡的,與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原租賃合同租賃該房屋。依據是合同法234條
據此如果你們在你姥爺生前是一直和他一起居住的話,可以依法繼續使用下去保持不變。但是注意的是這個不是繼承,而是根據租賃的性質享有繼承使用的權利罷了
如果沒有一起住的話就沒辦法了,很難主張到使用權
就本案而言,使用權房子是無所謂繼承問題,如果滿足條件的話只是可以繼續使用而已,這個倒是可以爭取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吧,祝順利!
Ⅳ 使用權房可以繼承嗎
不可以。
繼承源,是繼承人對被繼承人個人財產的繼承。所謂個人財產,是具有個人所有權的財產。
使用權房,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是不能作為個人財產繼承的。如公租房,承租人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是不能作為承租人個人財產處分的。
《繼承法》
第三條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Ⅳ 使用權房產怎麼繼承
確定來是使用權房的話
只能繼承源租賃權
租賃權由同住人(有戶口的)繼續承租
你們自家可以協商,一半由你父親承租
奶奶其他子女,戶口不在此處或不在此實際居住的,不能繼承
如果產生糾紛,你們不要理他們就是了
他們要繼承,只能找房管部門或法院,但是都不會成功的
Ⅵ 上海使用權房沒戶口可以繼承嗎
可以的。
繼承,是繼承才財產的所有權,不是使用權,比如租客租賃別人的房子是不能繼承的。
繼承,是繼承死者的財產,不是他人的財產,租賃的財產不屬於死者所有的財產。
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的財產,不屬於遺產,不屬於繼承的范圍。
(6)使用權房怎麼繼承擴展閱讀:
繼承開始
被繼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見失蹤和死亡宣告)的時間是繼承開始時間,從此繼承權開始具有實行的效力。在繼承開始時,確定繼承人的范圍,確定繼承遺產的范圍和價值。如果是遺囑繼承,需要在這時認定遺囑是否有效。關於繼承權的時效也從此時開始計算。
繼承地點通常是被繼承人的住所地。如果住所不明或主要財產不在住所地,可以財產所在地為繼承地點。
例如日本現行民法規定:繼承在被繼承人的住所開始,如果住所地不明或主要財產不在住所地,則以財產所在地為繼承開始地點。蘇聯也規定繼承發生的地點是被繼承人的最後經常住所,如最後經常住所不明,則為遺產所在地或遺產基本部分所在地。
繼承的接受和放棄
享有繼承權的人在得知被繼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後,應就是否接受繼承作出意思表示。繼承人接受或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是單方行為,具有法律效力。
各國對此大體有兩種規定:①法國、日本、蘇聯等國的民法規定,無論接受或放棄繼承,都必須作出意思表示。②民主德國、匈牙利等國的民法規定,放棄繼承必須作出意思表示,否則即視為接受繼承。
繼承人作出意思表示的期限,各國一般規定為6個月。但現行《法國民法》第789條規定:「接受或放棄繼承的權利,經過法律為不動產物權所規定的最長的時效期間而消滅」。這種時效期間據該法典第2262條規定為30年。
根據中國司法實踐,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應在繼承開始後至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繼承人的繼承權,從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2年內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保護。
Ⅶ 使用權的房子能繼承嗎
不能。
依照《繼承法》原理,繼承,是繼承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回合法答財產(亦稱遺產)。個人財產是財產所有人的私產,只有私產才能作為遺產繼承。
只有使用權的房子,不是死者的個人房產,不能作為遺產繼承。如公房承租人死亡,共同居住人不能將公房作為個人財產繼承。如果共同居住人符合承租人(續租)條件,可以申請續租。
《繼承法》
第三條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Ⅷ 使用權的房子如何繼承
使用權房無法繼承,誰戶口在房子里誰就有權繼續使用。至於誰做承租人,必須所有人同意的。無非就是簽個協議,不準再遷入戶口之類的,或者不變承租人,也可以
Ⅸ 使用權房子如何繼承的問題
公產房的承租權是可以繼承的,一般稱為變更承租人或申請過戶。各地政策不一致建議去當地房管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