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軟體著作權鑒定需要怎樣的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
我不清楚您說的這個鑒定是指什麼,如果是單純軟體著作權證書的話,這個一般沒有作假的,因為申請下來不是很困難的事情,費用也不貴。如果是申請軟體著作權時交的材料的話,您可以找代理,這樣可以省很多事,只需要配合著提供材料就行了,如果是您自己報不找代理,那相對的就麻煩很多,因為材料整理上都是有格式的,還有交什麼不交什麼,哪些需要蓋章,有可能您要跑好幾趟,所以還是找代理方便點。
② 可否在版權中心著作權查詢著作權歸屬
作品的創造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權,作品的著作權是受到法律的保護的。實踐中,往往會有人因為不知道作品著作權的歸屬而發生侵權事件,那麼,可否在版權中心著作權查詢著作權歸屬?可否在版權中心著作權查詢著作權歸屬一、版權中心著作權查詢著作權歸屬可以嗎可以。二、如何查詢著作權歸屬在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官方網站可以查詢著作權歸屬。三、著作權歸屬的規定有哪些1、一般規定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2、特殊規定一、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著作權歸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二、兩人共同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歸合作創作人共同享有;三、合作創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單獨享有著作權;四、匯編作品的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五、電影作品和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人享有;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造的作品中的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可單獨行使著作權;七、職務作品,除應歸法人或者其他人享有的除外,其著作權歸職務作品的作者享有;職務作品是指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應歸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的著作權是指:1、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2、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享有的;八、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委託人和受託人在合同中約定;九、美術作品原件所有權轉移,其著作權仍歸作者享有;十、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公民死亡後,其發表權、使用權、獲取報酬權在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至繼承人享有;十一、著作權屬於法人和其他組織,法人和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其著作權中的發表權、使用權、獲取報酬權在法定的保護期依法轉移至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沒有其承受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由國家享有。四、著作權的取得方式著作權歸屬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目前可以通過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和各省直轄市主管部門備案部門申請登記,數字作品形式的著作權歸屬也可以通過各各種協會自辦的第三方登記中心或有可信第三方支撐的能夠證明作品備案存證時間的機構,也可以選擇融合和集成各種數字版權技術和權威時間戳公證處公證郵箱等可信第三方群支撐的支持的大眾版權認證保護平台進行自主存證和首次發布智能認證,取得作品歸屬權初步證明,需要時,通過司法鑒定,增強證據的法律效率是核心保障。目前很多歐美國家盛行多年。在學理上,根據性質不同,版權可以分為著作權及鄰接權。
③ 版權登記一定要去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嗎
版權登記是要向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提交申請,並由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審查,通過審查後發證。 如果自己覺得去版權保護中心提交申請麻煩的話, 也可以找版權代理機構, 作為你的委託人去像國家版權保護中心提交版權保護申請;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是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直屬事業單位(正局級),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於1998年9月成立。作為國家設立的版權公共服務機構。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在計算機軟體登記、作品著作權登記、著作權轉讓和專有許可合同登記與備案、質押合同登記等版權公共服務領域,以及與此密切相關的著作權法律宣傳與咨詢、版權鑒定、版權認證、第三方調查取證、作品保管、版權糾紛調解等版權社會服務領域和國家版權局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等方面履行職責及提供專業服務。
④ 著作權司法鑒定是鑒定什麼
(一)是否具備獨創性的認定
獨創性是作品的最重要構成要件,是否具備獨創性是著作權案件中最為重要和最為常見的爭議焦點。
獨創性是否可以交由鑒定機構來認定,取決於獨創性是事實問題還是法律問題。雖然各國均要求作品必須具備獨創性才能受到著作權法保護,但不同國家對獨創性的界定有不同的標准。在不同國家,是否具備獨創性的結論完全有可能根據法律規定的變化而變化。例如計算機字體是否具備獨創性,由於不同國家的具體認定標准不同,因此結論也不相同。按照第一種方法判斷,是否具備獨創性明顯不屬於無論法律如何規定該待定事實的結論均不會發生變化的的問題。因此,是否具備獨創性是法律問題而非事實問題,不能由鑒定機構來認定。
國內外歷史上凡是對獨創性具體認定標准有重要影響的案件,都體現了法官從法律邏輯、政策導向等多個角度的深入分析,這是司法核心權力的運用,絕非鑒定機構可以分享的權力,也絕非鑒定機構能夠完成的任務。因此,按照第二種方法可以認定,是否具有獨創性屬於法律問題,不能由鑒定機構來認定。
(二)是否抄襲的認定
著作權侵權糾紛涉及多種侵權方式,抄襲是基本的侵權方式之一。是否抄襲能否交由鑒定機構來認定,涉及認定抄襲的判斷規則。衡量侵犯復制權與否的一條基本原則,就是看被訴侵權人的作品中,是否以非獨創的方式包含了著作權人原作品中的獨創性成果。
這條原則表明,雖然原、被告的作品中有相同的表達,但如果相同的表達是公有領域內的素材,被告作品中有原告作品中的非獨創性成果,也不構成對原告作品的抄襲。是否構成抄襲的認定方法主要有三步判斷法:
第一步,抽象法。首先把原、被告作品中屬於不受保護的思想本身,從思想的表達中排除出去。
第二步,過渡法。把作品中公有領域中的內容排除在外。
第三步,對比法。對比剩下部分的內容是否實質相同。
⑤ 著作權侵權鑒定哪裡可以打啊
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分為以下幾步:
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
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產生採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性問題。?一部擁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必須同時具備下述條件: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具備獨創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樣,被告當然未侵權。如果原告作品同時符合上述條件,則該作品享受著作權法保護。
2.對被控侵權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
對被控侵權作品的分析,可適用以下兩個標准:一是「接觸」,即接觸前一作品的機會;二是「實質相似」,即應受著作權保護部分實質相似。其中,後者是認定的重點。在認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對比,判定兩者是否實質相似。
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認定原、被告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方面也有過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在《末代皇帝的後半生》一書侵權糾紛案中,通過肯定被告作品的獨創性,即否定被告作品與原告作品間的實質性相似,從而判定被告未侵權。如果被告的行為屬於使用作品的行為,那麼,就需要對被告的使用方式進行分析。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對「使用方式」規定了不同的含義。如在專利法中指的是「實施」,即將某項專利運用於產業,按說明製造出相同的產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與之相對立,在著作權法中指的是「復制」,即以印刷、復印等方式將作品製成一份或者多份。當某一客體(如實用藝術品或外觀設計作品)受到專利法與著作權法的不同角度的保護時,尤其應注意區分「實施」與「復制」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構成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
對於「復制」這種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生產工業品,不屬於著作權法所指的「復制」。由此可知,在我國,將平面作品以立體形式再現不構成對平面作品的侵權。
⑥ 西安知識產權司法鑒定機構權威嗎
還是非常權威抄的。
西安知識產權司襲法鑒定機構經陝西省司法廳、西安市司法局核准登記公告成立。擁有22位專家被授予知識產權、計算機司法鑒定人職業資格。
西安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中心的業務范圍包括:對被控侵犯專利、商標、版權及其他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相關技術特徵進行認定;對技術合同的成熟、實用程度、風險責任以及履行結果是否符合合同約定或有關技術標准進行認定;對技術秘密、職務技術成果是否構成法定技術條件進行鑒定、認定;計算機技術司法鑒定等。為保證司法鑒定中心出具鑒定的權威性,中心特聘請了具有知識產權、計算機司法鑒定人職業資格的法律專家、技術專家、管理專家和資深代理人等組成專家庫,及時、准確地對知識產權糾紛中的技術問題做出鑒定。[資政知識產權]
⑦ 文學作品被抄襲,著作權維權找哪裡鑒定想在法院上訴前找權威機構鑒定,應該找什麼地方
著作權應該是版權的一種,需要出版本門來做鑒定,只要發表過的就能從出版商那裡取得證據,網上的就找相關網站管理者,一般是靠發表時間先後來決定,當然有能證明你確切的寫作時間的原稿就最好了,可以先和 新聞出版總署 聯系一下,請教一下具體的法律法規規定和維權具體事宜。
⑧ 哪些機構有非法出版物及盜版的法定鑒定資質盜版光碟及非法出版物的鑒定,需要單位資質和鑒定人資格證
最權威的地方是當地的新聞出版局(版權局),現在已經更名為新聞廣電總局。里邊有一個部門叫反非法和違禁出版物處(省「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這個部門專門鑒定盜版圖書、光碟而且還打擊假記者、黑網站。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謝謝
⑨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的機構簡介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是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直屬事業單位(正局級),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於1998年9月成立。作為國家設立的版權公共服務機構,中心在貫徹實施著作權法律,實施著作權行政管理制度,實施國家版權戰略,發展並完善我國版權公共服務體系,保護著作權人合法權利,促進各類作品的創作與傳播,服務相關版權產業的健康發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在計算機軟體登記、作品著作權登記、著作權轉讓和專有許可合同登記與備案、質押合同登記等版權公共服務領域,以及與此密切相關的著作權法律宣傳與咨詢、版權鑒定、版權認證、第三方調查取證、作品保管、版權糾紛調解等版權社會服務領域和國家版權局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等方面履行職責及提供專業服務。
根據新聞出版總署的批復及機構設置改革發展的需要,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負責管理中華版權代理中心和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CAC)。中華版權代理中心負責組織開展對外版權合作交流,實施「走出去」戰略,進行國有著作權作品管理等政策性、公益性工作。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我國第一家綜合性版權代理機構,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版權代理和版權社會服務機構,未來將更專注於開發和提供與數字內容產業及新媒體業務相關的版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