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業主實現共有物權有哪些形式
您好:
業主的專有物權
《物權法》第七十條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權。
這個專有權部分主要是指住宅或經營用房的套內面積。所謂的套內面積是房產產權管理部門通過測量後登記在產產權檔案中的建築物實際有效面積,這個面積不包括分攤的公共面積。而設置在房產套內面積中的相關生活設施或經營設施也屬於業主的專有物權。如室內衛生間、廚房、室內的上下水設施和供暖設施等、但我們要注意的是,位於套內面積的這些設施雖然物權屬於業主專有,但與建築物內其他業主相連、相通的設施的使用管理不屬於專有物權。《物權法》第七十一條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專有物權享有佔有、使用、 和處分的權利。但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現在經常發生的是業主在入住前對建築的裝修往往是以犧牲建築物安全和損害其他業主利益為代價的,根據本法規定,一旦發現其他業主的裝修對建築物的安全或其他業主利益造成損害,其他業主和業主委員會有權要求其停止損害行為,恢復原狀或予以修復。如果對其他業主造成了損失,其他業主有權要求行為予以賠償。
二、業主的共有物權
共有物權是指全部業主專有物權以外的建築物其他部分的物權。主要有以下內容:
1、公用面積、如毗連的牆壁、公用的屋頂、樓上與樓下之間的樓板、樓梯通道面積等。
2、建築區劃內的公用道路及設施、綠地及綠地上植物。
3、區劃內的公共場所。
4、區劃內的停車場或停車位。
5、物業用房及設施
6、共用設施。如上下水管道、供暖管道、建築物內的電力系統、通訊設施、視聽線路等。
Ⅱ 物權法共同共有是否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很簡單:1甲和丙合同效力待定,原因是無權處分,因為甲並非是房屋完全所有人
2丙可以取得房屋所有權,根據物權法,不動產可以適用善意取得,此處丙取得房屋的方式完全符合善意取得的要件。
Ⅲ 怎樣理解物權法相鄰和共有
物權法對相鄰關系原則的規定,揭示了相鄰關系的本質特徵。首先,相鄰關內系是法定的。一是體現容在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不動產權利人的避免妨害之注意義務;二是體現在不動產權利人在非使用鄰地就不能對自己的不動產進行正常使用時,有權在對鄰地損害最小的范圍內使用鄰地,鄰地權利人不能阻攔。但是如果這種使用給被使用的鄰地權利人造成了損害,則應進行賠償。這就是「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要求。
共有是指多個權利主體對一物共同享有所有權。共有的主體稱為共有人,客體稱為共有財產或共有物。各共有人之間因財產共有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稱為共有關系。
Ⅳ 物權法 共同共有的基礎指的是什麼
《物權法》第103條規定: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關系等外,視為按份共有。
根據本條規定,共同共有的基礎一般指的是具有家庭關系。
Ⅳ 物權法中專有權、共有權、共同管理權之間的關系
共同管理權是與建築物的共同使用有關的權力。國家尚未有明確的定性。
其實質與核心是回成員答權 ,成員權是建築物業主作為整棟建築物所有人團體成員之一所享有的權利。
怎樣管理,這是一個方式問題,這里就不細說了,比如業主大會啊、物業管理啊。
業主對於建築物的專有部分有專有權。對共有部分有共有權,比如小區的綠地、街道等等。內容很多,沒法全說明白。
Ⅵ 在物權法中,共同共有人與合夥的區別是
兩者是包含關系:共同共有不一定是合夥,但合夥人(一般合夥而非有限合夥)對版合夥財產是共同共有。它權們的共同點是連帶性。
共同共有往往在從所有權方面來講的,表示一個所有權由多個人不分份額地享有。
合夥關系比共同共有要復雜些,「對合夥財產的共同共有」只是合夥關系中的一方面,合夥還包括合夥事務執行,損益分配,債務承擔等內容。
Ⅶ 共用和公用的區別
一、使用對象不同。
1、共用需要指定的對象,如:這個房間你和小紅共用。
2、公用一般是沒有確定的使用對象的,如:這個衛生間是公用的。
二、使用范圍不同。
1、共用范圍較小,人數少,如:幾個人共用一台電腦。
2、公用范圍較大,社會全體成員都可以得到或分享,如:公共廁所、公用電話亭。
三、引證釋義不同。
1、共用
謂為國所用而死。共,通「 供 」。
春秋左丘明《左傳·文公二年》:「死而不義,非勇也。共用之謂勇。」
白話文:「死得不義氣,這不是勇敢的表現。共同為國所用而死。」
2、公用
公共所用;共同享用。
現代巴金《探索集·世界語》:「世界語一定會成為全體人類公用的語言。」
Ⅷ 物權的共有與物權的一物一權原則是否有矛盾
是不矛盾的。
物權的共有是指對該物權的物權人有多少 ,這些人一起對物權享有的權利
而一物一權是指該物只有一個所有權 ,而非兩個或者更多 ,這個是對物的權利的描述。
舉一個例子,比如一輛汽車, 該汽車的所有全只有一個,而享有該物權的人可能有兩個三個 甚至更多。
Ⅸ 物權法中共有部分是什麼意思
1.共有:一個東西歸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人。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1)按份共有:雙方按照份額共有,如甲出資 70 萬,乙出資 30 萬,二人共同買了一套房,房產證上寫了二人的名字。二人對這套房子可以分份額,甲占 70%的份額,乙占 30%的份額,這就是典型的按份共有。
(2)共同共有:不分份額、不分彼此、不分你我的共有形式,典型的是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有財產,夫妻之間所賺的錢大部分都是共同共有。比如甲和乙結婚後,甲告知乙把工資卡交上來,是可以的,因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二人賺的錢都是共有的,不分彼此、不分你我。
2.按份共有人的優先購買權問題。比如甲出資 30 萬,乙出資 70 萬,共同買了一套房。乙想出售自己 70%的份額,在同等條件下,甲不買這 70%的份額時,乙才能賣給外人,這就是按份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出資數額、方式都是相同的)比照外人享有優先購買權,若外人出的條件更好,可以賣給外人。若甲和乙把房子租給了丙,丙是承租人,法律規定同等條件下,承租人比外人享有優先購買權,甲是按份共有人也享有優先購買權,此時同等條件下,
需要優先賣給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