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馮曉青的個人簡介
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知識產權法專業博士點負責人,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知識產權法研究方向),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後(知識產權法研究方向),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法學院訪問學者。另兼任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家庫專家、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專家、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導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並擔任北京天馳洪範律師事務所律師、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中國律協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委員等法律實務工作。
學術專長:知識產權法;知識產權戰略與管理
律師實務專長:知識產權重大疑難案件處理;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與管理策劃實務
2. 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知識產權學院學院的學院領導
院長
蘇平,男,四川廣安人,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入選專家,全國第二批「百千萬知識產權人才工程」百名高層次人才培養人選。重慶市重點學科工商管理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方向學術帶頭人,現任重慶知識產權學院院長、國家知識產權培訓(重慶) 基地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知識產權管理。
學術及社會兼職: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中國知識產權法學會理事、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知識產權研究會副秘書長、重慶(四川)兵工學會國防知識產權專委會總幹事、中國作家文藝作品版權保護研究基地常務副主任。
至今先後承擔了《知識產權總論》《專利法》《知識產權法前沿》《知識產權法》《知識產權概論》等本科、研究生課程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注重採取啟發式、探究式教學方法,結合典型案例講解。著有專著《知識產權變動模式研究》(法律出版社)和編著《經濟法》(副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同時在《法商研究》《知識產權》、《社會科學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主持研究了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重慶市科技計劃軟科學項目、國家知識產權局軟科學項目、重慶市教委高教改革重點項目、重慶市科技計劃軟科學項目。
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
秦琴,女,生於1971年,副教授,中共黨員。研究生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獲法律碩士學位。歷任黨委辦公室副科級信訪員、機要秘書,人文社科學院思想品德教研室主任,人文社科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現任重慶知識產權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主要從事民商法研究,擔任過《中外廣告法規》、《法律基礎》、《企業經濟法概論》、《合同法》、《道德與法》、《民法與民事爭議處理實務》等課程的教學工作。重慶工學院青年骨幹教師,多次評為重慶工學院優秀教師,教學工作優秀教師。
黨總支副書記
張雪,女,生於1973年,講師,中共黨員,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專業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曾經擔任思想政治教育專任教師,商貿信息學院辦公室秘書、主任,現任知識產權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多次獲評為重慶理工大學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導師,優秀黨務工作者。
3. 劉華的生平簡介
劉華,女,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學博士、法學碩士,華中師范大學知識產權研究所所長,專利代理人。擔任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常務理事和學術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法學會常務理事、武漢市知識產權研究會副理事長和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學術職務。是武漢仲裁委仲裁員,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及湖北省知識產權戰略制定核心專家,是受到表彰的戰略制定突出貢獻專家。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二十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提交政府及立法部門並被採納的研究報告17份,獲得省部級政府科技進步獎及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勵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獲得各級專業學會優秀科研成果獎20餘項。
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國際技術轉讓法、知識產權管理、科技與文化政策
所在院系: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
學術職務及交流
中國知識產權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
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常務理事和學術委員會委員
湖北省法學會常務理
武漢市知識產權研究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常聘知識產權
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入選專家
武漢仲裁委仲裁員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論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委員
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多次應邀在知識產權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發言或主持,多次為國務院部門、地方各級黨校、科
研院所、著名大學做學術報告,是「國家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百千萬工程」百人層次培養清華
大學班主講教師。
4. 馮曉青的介紹
男,湖南長沙人,漢族,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知識產權法研究所所長1,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知識產權法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知識產權法專業博士點負責人。另兼任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家庫專家、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專家、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導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員2、北京天馳洪範律師事務所律師、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3等。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得「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4,以及第二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首屆北京知識產權十位有影響力人物、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學者、中國政法大學首批優秀中青年教師培養支持計劃入選學者5、首批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等榮譽。
5. 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知識產權學院學院的專業介紹
重慶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專業 是適應知識經濟發展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而增設的新專業,是我國僅有的7個知識產權本科專業之一,也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知識產權本科專業,本專業充分利用理工科院校的辦學優勢,培養既具有知識產權理論及其相關技能又有相應的理工科知識背景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在廣泛調研基礎上按照「加強基礎,拓寬口徑、注重實踐、強化應用」的原則精心設計主要課程,課程設置科學合理,專業定位清晰准確,突出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專業人才的特色。本專業根據知識產權工作的特點以及社會需求設置三種人才培養模式,第一,知識產權普招班,二,「2+2」知識產權特色班,在我校工科院系大學二年級學生中選拔部分有志於知識產權事業的優秀學生集中學習知識產權課程。三,「3+2」知識產權特色班,面向重慶市的理工科專科學生招收學生,提供知識產權本科教育。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相當的理工科知識,掌握知識產權理論與知識產權實務,具有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能在大型企業集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司法機關、政府部門獨立從事知識產權事務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知識產權概論、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專利審查概論、知識產權代理、民法總論、訴訟與仲裁、工程制圖、信息技術基礎、機械設計基礎、專利文獻檢索與應用。
實踐環節:
本專業高度重視培養學生處理知識產權實際事務的能力,始終圍繞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精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接受至少37周集中實踐教學培訓。通過軍訓、認識實習、工程訓練、學年論文、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全方位強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就業去向
本專業學生就業前景廣闊,可以在政府部門、大型企業集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從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司法機關、政府部門、知識產權中介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專業特色和優勢
1、本專業人才具有復合型、交叉型知識結構。注重理工科知識背景與知識產權知識的復合,同時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外語能力。
2、本專業人才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
3、本專業在知識產權界具有一定知名度,與重慶市知識產權界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關系,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師資培訓、教學實習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會資源。 知識產權管理專業碩士點 是工商管理一級重點學科下屬的五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之一。該一級學科設有重慶市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慶市財會研究與開發中心、重慶市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培訓(重慶)基地、重慶理工大學後備企業管理研究基地等研究機構和培訓基地。該學科學術梯隊結構合理,學術梯隊中有教師83人,其中,正教授22人,副教授51人,博士31人;學科梯隊成員公開發表論文近1100篇,其中,重要期刊及核心期刊論文近700篇,被EI、CPCI等三大檢索收錄50餘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科研課題8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75部;獲省部級獎26項(其中,一等獎2項)。
知識產權管理專業碩士點設在重慶知識產權學院。重慶知識產權學院是在重慶市知識產權局等政府主管部門和重點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創新官產學研聯盟新機制,於2007年12月經重慶市教委批准成立,是西南地區第一家知識產權學院。學院有國家知識產權(重慶)培訓基地、中國作家文學藝術作品版權保護研究基地、知識產權評估與鑒定中心等。學院知識產權本科專業自2005年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置,並於2006年首次招收本科學生,是國家教育部在中西部地區唯一布點設置的知識產權本科專業。2010年學院在全國率先設置招收工商管理碩士(MBA)知識產權與科技管理方向碩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20餘名。學院積極落實國務院《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08年)和《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創建知識產權保護模範城市的意見》(09年)政策精神,大力推進知識產權各層次人才培養,抓住機遇申報知識產權碩士點,並於2011年成功設立知識產權管理碩士點。
知識產權管理專業碩士點方向設置。知識產權管理專業碩士點設置「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知識產權法律與政策研究」兩個方向,重在培養具有理工基礎的知識產權管理人才,要求學生掌握知識產權基本理論與知識產權實務技能,熟悉國際規則,重點研究國內外知識產權管理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趨勢,努力為政府有關部門、企業高效運行等提供政策性研究和技術支持。
本碩士點師資力量雄厚,實踐經驗豐富。本學科現有專任教師16人,是一支具備理工科、法學、管理學專業知識背景的專職教師隊伍,其中博士10人,教授1人,副教授8人。學院有客座教授、兼職教授、兼職研究員、兼職教師15名,分布於知識產權領域的有關國家機關、大型企業及相關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本碩士點部分知名學者、教授介紹:
蘇 平,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重慶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國家知識產權培訓(重慶)基地副主任。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入選專家,全國第二批「百千萬知識產權人才工程」百名高層次人才培養人選,重慶市重點學科工商管理一級學科「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方向」學術帶頭人,
主要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知識產權管理。
學術及社會兼職: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人才培養分委員會副秘書長、重慶市知識產權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作家文藝作品版權保護研究基地常務副主任。擔任重慶市大渡口區、巴南區人民政府科技顧問團顧問,沙坪壩區、渝北區知識產權顧問。
先後承擔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知識產權總論》、《知識產權法前沿》等本科、研究生課程教學任務。同時在《法商研究》、《知識產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主持研究了多項國家知識產權局軟科學項目、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重慶市科技計劃軟科學項目、重慶市教委高教改革重點項目、重慶市科技計劃軟科學項目。
毛金生,博士,教授,現任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曾在中國專利局從事化學發明專利實質審查工作;曾任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劃發展司副司長,負責編制全國知識產權工作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知識產權局年度計劃,負責組織新上項目的可行性論證,負責專利統計與分析工作。
主持研究了「特高壓輸電技術知識產權風險分析和預警研究」等十多項國家知識產權局重點領域和重大技術專利分析和預警項目,「知識產權政策與自主創新能力研究」等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在《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發展研究》等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
6. 李永明的社會兼職
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版權協會常務理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家庫成員商務部海外知識產權維權專家庫成員浙江省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會長浙江省知識產權研究會副理事長浙江省科技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法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員會特邀督查員浙江省人大立法專家庫成員浙江省政府立法專家庫成員浙江省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審查專家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客座研究員浙江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中國計量學院兼職教授浙江省法官學院兼職教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國際商會)調解員杭州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紹興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
7. 馬翔的主要貢獻
一、為律師從事商標代理業務破冰,積極拓寬律師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路徑
商標戰略是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培育擁有國際競爭力的商標,發展商標經濟,是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增加我國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手段,也是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由之路。過去,律師在商標代理方面存在制度壁壘,不允許代理商標申請、異議、爭議、復審等案件,這使得律師與商標代理業務基本絕緣。為了排除律師代理商標業務的障礙,馬翔十幾年來不斷通過立法建議、情況反映函、座談會等各種形式向國務院法制辦、司法部、全國律協、國家工商總局等部門呼籲,為律師從事商標代理業務松綁。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後,馬翔向全國律協等有關部門提交了《關於推進知識產權戰略法律服務的建議書》,分析律師具有專業的法律素質和綜合的服務能力,指出律師應當成為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服務體系中的重要部分。
在司法部、全國律協等主管部門及社會各界的積極努力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修改了《商標代理管理辦法》,2012年11月司法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頒布了《律師事務所從事商標代理業務管理辦法》,商標代理業務之門終於向廣大律師敞開。為配合辦法的頒布實施,馬翔向司法部、全國律協遞交《律師從事商標代理業務宣傳活動實施方案建議稿》,從活動開展時機、律師從事商標代理業務的重要意義、宣傳目標、宣傳內容、宣傳方式、培訓以及實施步驟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積極在中國知識產權報、法制日報、中國律師雜志等媒體上發表文章,接受采訪,對管理辦法具體內容進行解讀,對律師商標代理業務現狀、前景進行分析,並對律師如何開展商標代理業務進行講解,答疑解惑,激勵和動員廣大律師參與商標代理業務。邀請知名學者、知名企業家在中國知識產權報、普法網、CIPNEW等知名媒體發表關於律師從事商標代理的文章,提升社會公眾關注度,擴大律師從事商標代理業務的影響力。
二、積極引導律師從事商標業務,幫助律師增強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能力
為了吸引更多的律師關注和重視商標業務,馬翔在各種場合通過多種形式積極引導、鼓勵律師從事商標法律服務。2004年,馬翔向北京市律師協會提議成立商標專業委員會,獲得了北京市律協和首都律師的大力支持,這是全國律師界第一個商標專業委員會,馬翔在2005至2012年連續三屆但任該委員會主任,通過專業委員會帶動全市律師商標業務水平的提高,使北京律師商標業務水平居於全國領先地位。他在第九屆全國律師論壇主論壇上做了題為《值得律師重視和開拓的業務-商標法律服務》,在2012年全國律師知識產權實務論壇主論壇上做了題為《方興未艾的商標法律服務》的主題演講。馬翔還在北京市律師協會申請律師執業人員集中培訓上講授《新領域之律師商標業務》,幫助實習律師認識商標業務,為商標法律服務增添新鮮血液。為促進商標代理水平提升,編寫了《商標業務指南》,該書是律師界出版的第一本商標業務用書,對從事商標業務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同時,他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了《律師從事商標業務研究報告》,從商標對企業的重要意義、商標法律服務的重要意義、當前商標業務量及今後商標業務前景展望等多個角度,勾畫出了律師從事商標業務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廣闊前景,得到了業內的普遍好評,該報告之後成為第九屆全國律師論壇會議資料。馬翔還撰寫了《知識產權業務內容及相關數據統計》,通過圖表、表格等形式統計分析近年來我國商標、專利、著作權的主要類型、業務量、代理組織量等,以直觀的方式分析我國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現狀。該數據統計被作為2012年全國律師知識產權實務論壇會議資料,得到參會律師的關注和好評。馬翔還結合商標法修改,制定了《律師商標代理申請業務操作指引》,細化商標代理申請步驟,幫助律師認識和抵禦商標代理風險。潛心研究新商標法頒布對律師商標業務的影響,指出新法實施為律師從事商標代理業務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提振律師從事商標業務的信心。此外,還發表了多篇商標專業文章,並在全國范圍內免費開展商標代理服務的基礎培訓。
三、始終保持在商標法律服務的最前沿,被譽為知識產權領域的領頭羊
馬翔是國內最早專業從事商標代理業務的執業律師,20年來代理了上萬件國內外商標申請,上千件商標異議、爭議案件,數百件商標行政確權和商標侵權案件,其中不乏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商標法律服務經驗,是國內少有的能夠提供商標代理、訴訟和知識產權戰略服務等全方位、高水平、多層次法律服務的律師。
20年的精研,使得馬翔精通商標等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諳熟商標非訴和訴訟程序,擁有豐富的訴訟代理經驗,能夠針對企業、行業不同特點,快速理解客戶需求,為企業提供最周到的爭議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最大限度的維護權益。他尤其擅長代理商標疑難案件,其所在的律所是目前代理類似案件數量最多的律所,除代理了「榮華」、「康王」、「解百納」、「鴨王」、「白家」、「良子」、「民生」、工字圖(工商銀行)、「ipad」、「長城」等家喻戶曉的商標案件外,還承辦了首例反向假冒商標侵權案、首例反不正當競爭案、首例確認不侵犯商標權訴訟、首例立體商標注冊申請、首例服務領域馳名商標認定等數個全國「首例」,許多案例入選了全國十大知識產權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年度報告,被譽為知識產權領域的領頭羊。近年來,國內發生的商標大案、要案不是由其代理或參與,就是由其應邀出具專家意見,在國內知識產權領域享有盛名。
馬翔還是最早將企業商標戰略落入實施的律師之一,《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之際,馬翔就向北京市國有資產管理局、部分行業協會、部分大型企業集團以及部分高校發出了有針對性的《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建議書》,幫助接受建議方捋清本領域或本單位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實施的基本思路。此外,還在國內最早組織舉辦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務研討會,邀請企業、學者和律師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策劃實施進行研究探討,幫助企業樹立知識產權戰略指導思想。
在處理商標案件中,馬翔及時挖掘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中的不足和漏洞,主動為企業提供商標戰略、商標整體策劃等法律服務。先後為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網路在線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民生銀行、中糧集團等幾十家大型企業制定並主持、協助實施知識產權戰略。2007年馬翔成為奧運會主要場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知識產權保護專家顧問,並在2008年榮獲北京市律師行業奧運服務專業貢獻獎。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的商標注冊等知識產權業務也委託馬翔所在的代理機構完成。馬翔還被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家庫收錄為入庫專家。2013年被北京市律師協會評為首屆十佳知識產權律師;2014年被法制日報、法制網、中國律師雜志社、中國律師網評為2013年度中國律師行業最受關注新聞人物。
8. 何煉紅的社會兼職
中南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執行院長。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首批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首批專家,國家知識產權局第三批百名高層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人選。兼任中國知識產權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兼職研究員,湖南省知識產權協會秘書長,湖南省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9. 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的會長和副會長是誰
男,湖南長沙人,漢抄族,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知識產權法研究所所長1,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知識產權法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知識產權法專業博士點負責人。另兼任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家庫專家、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專家、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導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員2、北京天馳洪範律師事務所律師、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3等。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得「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4,以及第二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首屆北京知識產權十位有影響力人物、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學者、中國政法大學首批優秀中青年教師培養支持計劃入選學者5、首批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