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今中國的版權法屬於長期版權保護嗎
這個需要法律援助,可以到執法部門問問
2. 長版權保護期限
長版權保護期限是多久
根據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保護期如下:
1、作者為公民,回其保護期答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後50年。合作作品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加死亡後50年,從最後死亡的作者的死亡時間起算。
2、法人作品,保護期自作品首次發表後50年。未發表,創作完成50年。
3、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保護期自作品首次發表後50年。未發表,創作完成50年。
4、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保護期為50年(自首次發表),但作者身份一經確定則適用一般規定。
5、出版者的版式設計權的保護期自首次出版後10年。
6、表演者享有的表明身分;保護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等保護期不受限制;其他自該表演發生後50年。
7、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錄音錄像製品的權利的保護期自首次製作完成後50年。
8、廣播電台、電視台享有轉播、錄制、復制自首次播出後50年。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版權保護的期限應該為版權保護的作者的一生,以及他去世之後的50年,50年之後就無法進行保護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我們已經申請了版權的話,其他的人是不可以侵犯我們的權利的會受到處罰。
3. 中國版權法中規定最長版權保護是多久
著作權,有生之年及死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專法》
第二十一條屬 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4. 長版權保護期限對社會利大於弊
您好,版權法並沒有允許作者象行使一般財產權一樣,永久地擁有對其作品的控制權。這一方面是因為版權作為一種特殊的產權與一般財產權有著重大區別。首先,財產權所指向的對象是有形物。有形物永遠處於法律保護之下,因為物總是處於有限的人的佔有之下,可以受到少數人的保護。而版權所指向的對象――信息――是無形的。作品一旦發表,則事實上可以同時為多數人所使用。其次,與有形物相反,版權材料的價值不僅不會隨著這種多人同時使用的情況遞減,反而很可能會增加,因為知識產權產品往往具有網路效應。再者,版權作品的產生與一般有形財產的產生也存在著巨大的差別。雖然兩者當中都凝結著權利人的勞動,但版權作品作為一種知識產品,其產生不是孤立的,而是建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吸收了已經存在於共有領域的思想文化遺產。因此,版權作品不是絕對的個人勞動成果,也不能享有法律對財產權的永久保護。更重要的是,給予版權作品永久的保護不利於公眾利益。版權保護對社會科學文化發展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它會激勵版權人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的同時,另一方面它會限制消費者對版權材料的獲取,妨礙人們的總體福利。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5. 什麼是版權
中國電子簡歷網及與其鏈接網站僅提供注冊簡歷、求職、招聘及其它與此相關聯之服務。求職者、招聘單位行為必須受以下所列條款制約,如若不接受該協議,則不能成為中國電子簡歷網用戶,接受本聲明之條款,表明你將遵守本協議之規定。該協議一經接受立即生效。中國電子簡歷網保留更新本協議,之後再通知客戶的權力。如果您對中國電子簡歷網聲明有關本協議的任何更改都是不可接受的,這樣您享有的相關資格與服務即被取消;否則中國電子簡歷網將默認您的行為構成對本協議更改的接受。
一、用戶服務基本條款
1. 用戶(求職人員)
求職者必須同意使用中國電子簡歷網僅用於合法的目的,也就是說,僅用於求職。已注冊求職者可以把個人簡歷通過本網站或直接發送給在本網站已注冊的公司。在此種情況下,求職者個人簡歷仍然儲存在中國電子簡歷網資料庫中,但中國電子簡歷網不承諾求職者個人簡歷永久儲存在中國電子簡歷網資料庫中。中國電子簡歷網保留對求職者個人簡歷進行修改或修改任何不適信息的權力。未經求職者的許可,中國電子簡歷網不會把求職人員的個人簡歷轉發給任何未經注冊的潛在僱主,但通過使用本網站搜索引擎及其他方式的第三方用戶有權查詢到求職者的簡要資料。但是求職人員須同意中國電子簡歷網可以採用其個人資料作為營銷的用途。求職者必須獨自全部承擔由於向注冊公司或其他用戶發送個人資料所形成的一切風險。中國電子簡歷網對於任何公司(不管它是否在中國境內)與求職者之間所造成的任何糾紛,概不負責。
2. 用戶(注冊公司)
中國電子簡歷網一經確認收到注冊公司所須的相關服務費用,注冊公司即獲得享有中國電子簡歷網服務的資格。允許在指定時間內在本網站發布招聘職位或廣告信息。已注冊公司有權進入中國電子簡歷網人才庫進行人才查詢,但禁止利用此項權利進行查詢人才以外的其他用途,任何用戶必須保證不用於下列任何一種用途: (a). 供中國電子簡歷網 的競爭同行用此方法尋求與招聘單位的業務聯絡或進行與中國電子簡歷網 相競爭的其他活動。 (b). 擅自刪除或修改任何其他人或中國電子簡歷網 公布的資料。 (c). 擅自將取自"中國電子簡歷網"(即中國電子簡歷網網站)的資料轉給第三方使用或向第三方透露。
注冊公司須獨自對登記在中國電子簡歷網上及其他鏈接頁面上的內容的正確性負責。中國電子簡歷網保留對注冊公司資料進行修改或刪除任何不適信息之權力。中國電子簡歷網保留在適當的時候制訂新的服務收費標準的權力。中國電子簡歷網對拒絕接受新的收費標準的公司,保留延緩或中止為該公司服務的權力,而且,本網站的這種行為不構成任何侵權和免於一切損害賠償。
企業用戶若購買中國電子簡歷網企業會員服務,即有權進入中國電子簡歷網 資料庫進行不限量的簡歷查詢,但不得利用此項權利進行查詢人才以外的其他用途。
中國電子簡歷網 提供的其它信息,僅應限於與其相應內容有關的目的而被使用;任何用戶不得將任何本網站的信息用作任何商業目的。
3. 關於信息的公開(適用於求職人員與注冊公司)
中國電子簡歷網在未經用戶授權同意的情況下,不會將用戶的相關資料泄露給第三方。但以下情況除外。
·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之目的向相關單位提供用戶資料;
·由於您將用戶密碼告知他人或與他人共享注冊賬戶,由此導致的任何用戶資料泄露;
·由於計算機病毒侵入或發作、黑客攻擊,政府管制而造成的暫時性關閉等影響網路正常經營之不可抗力而造成的用戶資料泄露、丟失、被盜用或被竄改等;
·由於與中國電子簡歷網鏈接的其它網站所造成之用戶資料泄露及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後果;
·為免除訪問者在生命、身體或財產方面之急迫危險。
中國電子簡歷網因正常的系統維護、系統升級、或者因網路擁塞而導致網站不能訪問,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中國電子簡歷網有權在預先通知或不予通知的情況下終止任何免費服務。
所有發給用戶的通告都可通過電子郵件或網站公告傳送,且在傳送後壹日內視為送達。服務條款的修改、服務變更、或其它重要事項都會以此形式進行。
在中國電子簡歷網 網站所公開的任何信息,均有可能被任何本網站的訪問者瀏覽,也可能被錯誤使用。用戶承認,任何第三方錯誤使用信息的行為及其責任,均與中國電子簡歷網 無涉而應由該第三方承擔。
4. 信息的准確性(適用於求職人員與注冊公司)
企業用戶須獨自對登記在中國電子簡歷網上及其他鏈接頁面上的內容正確性負責。
中國電子簡歷網 將不能保證所有由第三方提供的信息,或中國電子簡歷網 自行採集的信息完全准確。用戶了解,對這些信息的使用,需要經過進一步核實。中國電子簡歷網 對訪問者未經自行核實誤用中國電子簡歷網 信息造成的任何損失不予承擔任何責任。
5. 信息的安全性(適用於求職人員與注冊公司)
用戶不得破壞或企圖破壞中國電子簡歷網 或網站的安全規則,其中包括但不限於:接觸未經許可的數據或進入未經許可的伺服器或帳戶; 沒有得到許可,企圖探查,掃描或測試系統或網路的弱點,或者破壞安全措施;企圖干涉對用戶及網路的服務,包括,並不限於,通過超載, "郵件炸彈"或"摧毀"等手段; 發送促銷,產品廣告及服務的E-mail;偽造TCP/IP數據包名稱或部分名稱。破壞系統或網路可能導致犯罪,中國電子簡歷網 將調查、干預此類破壞行為的發生,並將與執法當局合作,起訴此類破壞行為的使用者。
6. 明令禁止條款(適用於求職人員與注冊公司)
求職人員與注冊公司嚴禁使用中國電子簡歷網試圖實現以下所列之目的:
求職者不能登記(或郵寄)不完全的、錯誤的個人信息。
求職者試圖獲取職位以外的內容;用人單位試圖得到求職者個人簡歷以外的其他信息。
除了信息的發布者外,任何訪問者不得刪除或更改其他個人或實體登記的資料。
嚴禁任何用戶侵犯或試圖侵犯中國電子簡歷網網站的安全性。包括:登錄沒有對其授權進入的伺服器或帳號;進入沒有對其開放的本網站資料庫;試圖探測或攻擊本網站及其系統的薄弱點;試圖干擾本網站對用戶提供的服務;向用戶發送包括促銷產品廣告或服務之類的未經相關用戶允諾的電子郵件。對中國電子簡歷網網站系統或網路安全造成損害或破壞的所有個人或實體,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任何用戶不得使用中國電子簡歷網傳發或儲存任何違反適用法律或法規的資料;不得以任何形式侵犯本網站及網站用戶的版權、商標權、商業秘密或其他知識產權;不得侵犯個人和社會大眾的隱私安全;禁止傳輸任何非法的、騷擾性的、中傷性的、辱罵性的、恐嚇性的、傷害性、庸俗或淫穢的信息。
二、版權、商標權等
版權:中國電子簡歷網網站定義的內容包括:所有圖標、圖表、文字、聲音、相片、錄像、軟體;廣告中的全部內容;電子郵件的全部內容;中國電子簡歷網.com網站為用戶提供的商業信息。所有這些內容受版權、商標及其他相關法律的保護。沒有本網站明確的書面批准,任何個人或實體不能擅自復制,再造這些內容,或創造與內容有關的派生產品。
商標:中國電子簡歷網的商標("CHINACV中國電子簡歷網"、"中國電子簡歷網")屬於本公司所有。與中國電子簡歷網合作的商標屬於合作者所有。未經商標所有者許可任何法人、其他組織、個人不得擅自使用。
三、責任
中國電子簡歷網 並無隨時監視此系統,但保留對其實施實時監視的權利。對於他方輸入的,不是中國電子簡歷網 發布的材料,中國電子簡歷網 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用戶對其在職位資料庫公布的材料獨立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中國電子簡歷網 不保證對某一種職位描述會有一定數目的使用者來瀏覽,也不保證會有一位特定的使用者來瀏覽。對於其他網址鏈接在本網址的內容,中國電子簡歷網 概不負法律責任。中國電子簡歷網 不承諾中國電子簡歷網能夠長期無錯誤運營;不保證其伺服器免受病毒或其他機械故障的侵擾。如果任何用戶在使用中國電子簡歷網 網站時造成需要維修、更換設備或丟失數據的情況,本網站對這些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中國電子簡歷網 因正常的系統維護、系統升級,或者因網路擁塞而導致網站不能訪問,中國電子簡歷網 不承擔任何責任。
在任何情況下,中國電子簡歷網 及其領導人、主管、雇員和代理商拒絕對由於用戶使用本網站及其內容或不能使用本網站而造成的一切損失提供任何擔保。
除非法律另有規定,中國電子簡歷網 在本合同項下承擔的責任(不論是違約還是侵權),僅以中國電子簡歷網 所收取的服務費為限,並且中國電子簡歷網 不承擔任何用戶的任何期得利益損失或其他間接損失。
四、風險分擔
用戶理解並同意,中國電子簡歷網 在本合同項下的義務是為用戶提供發布招聘或應聘信息,或獲取由他人登記的招聘或應聘信息的互聯網軟體平台服務,而非提供信息本身,因此任何用戶使用本系統將可能承擔以下風險:本系統的信息按"信息提供當時之現狀"提供,中國電子簡歷網 對信息不作任何明示的或暗示的保證。中國電子簡歷網 不能保證信息的特殊目的不受阻撓或不出錯誤、不能保證錯誤一定能得到糾正,也不能保證本系統或製成本系統的信息不會含有病毒或其他有害成分。在涉及有關信息的使用或使用結果方面,中國電子簡歷網 對信息的正確性、准確性、可靠性及其他同時不作出任何保證或說明。用戶(而不是中國電子簡歷網 )將承擔因此而造成的一切必要的服務、修補和改正費用,除非現行的法律法規另有明文規定。
由於INTERNET發展的現狀,有時線路速度會降低;有時因為網路調整會造成短時的線路中斷,用戶認同這些屬正常情況。但中斷時間以每月累計不超過(含)4小時為限(不可抗力除外)。
五、風險條款
用戶應當獨自承擔由於通過中國電子簡歷網 登錄到其他站點而形成的全部風險。用戶理解並同意其與他人交流信息及發送招聘或應聘意向或建立勞動或勞務關系所造成的後果與中國電子簡歷網 無關,用戶應自行承擔上述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如中國電子簡歷網 受到第三方的任何索賠、權利主張或處罰,用戶應為中國電子簡歷網 辯護並使中國電子簡歷網 免於任何經濟或商譽損失,如用戶怠於履行該義務,中國電子簡歷網 有權自行採取辯護措施(包括但不限於聘請律師),由此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及損失,應由用戶向中國電子簡歷網 作出補償。賠償用戶須承諾保障和維護中國電子簡歷網 的利益;承諾賠償由於其違反本協議或使用本網站而造成的對上述人員中國電子簡歷網 的損害。
中國電子簡歷網 須承諾為用戶提供本協議所規定的服務,承諾賠償由於中國電子簡歷網 違反本協議而對用戶造成的損失。
六、爭議解決
雙方應友好協商,解決彼此之間的分歧或爭議。若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權提交至德州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七、不可抗力
由於地震、台風、戰爭、罷工、政府行為、非因各方原因發生的火災、基礎電信網路意外中斷造成的及其它不能預見並且對其發生和後果不能防止或避免的不可抗力原因,致使任何一方不能履行其在本協議項下的義務,該方不承擔由此給另一方造成的損失;該方應及時通知另一方其不能履行或延遲履行協議義務的原因,並應盡快向另一方提供有關發生不可抗力的證明文件,按不可抗力原因對本協議的影響程度,雙方協商是否終止本協議,免除或部分免除本協議的義務。
八、適用法律和管轄許可權條款
本協議服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解釋;用戶與中國電子簡歷網雙方都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司法管轄。如發生本協議相關條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相抵觸時,則該條款將按相關法律重新解釋,而其他條款則依舊保持對用戶產生法律效力和影響。
主要參考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
6. 版權保護期什麼叫短什麼叫長
1、公民的作品: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至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則保護期截止至最後死亡的作者死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2、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作品以及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享有著作權的職務作品:保護期為五十年,從作品首次發表時起算,到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為止;但是作品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法律不再保護。
3、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保護期五十年,從作品首次發表後起算,到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為止;但是作品創作完成後五年內未發表的,法律不再保護。
申請版權保護我一般都是去 山天大蓄知識產權,花錢少,服務真的好。
7. 什麼是全版權
《世界版權公約》(Universal
Copyright
Convention)是關於作品保護的國際性公約,於1952年9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下在日內瓦簽定,1955年9月16日生效。1971年7月修訂,修訂後的公約於1974年7月10日生效。公約不允許締約國對某些條款予以保留。該公約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管理,成員國不必交納會費。1992年10月30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該公約保護的作品版權主要包括文學、藝術和學術三個方面。維持了國民待遇和獨立保護的原則。對要求版權保護須履行一定手續的國家,《世界版權公約》規定,只要在作品上標有「C」(英文「版權Copyright」一詞的第一個字母)符號並註明版權所有者姓名、初版年份,即認為履行了手續。
公約由7條實體條文與14條行政條文組成。核心為關於C條款的規定,即作品受到國際保護的要件規定為:在作品各復制本的適當地方印上作者姓名,初版發行年月,同時標有C這樣一種符號。一個締約國對其他締約國的作品,只要符合這一規定,即承認其著作權。公約的主要內容有:
1、受保護作品范圍。對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給予充分有效的保護,各締約國自行決定保護范圍。
2、非自動保護原則。要求在出版的作品上有一定版權標記,即必須加註「版權保留」標記方予保護。
3、保護期。對作品的保護期限定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25年或作品首次發表之後25年。
4、無追溯力規定。該公約未明示保護作者的身份權,不具有追溯力。
5、以國民待遇為原則。公約對國民待遇的規定比《伯爾尼公約》要簡單得多。但總的講,也是兼顧作者國籍與作品國籍。公約第2條以及1971年的兩個議定書中規定的國民待遇原則可歸納如下:成員國國民的已出版作品,不論在何地出版,均在各成員國內享有該國國民已出版的作品的同等保護;凡在成員國中首次出版第一版的作品,不論作者是否系成員國國民,均享有各成員國給予本國國民已出版的作品同樣的保護;成員國國民的未出版的作品,在每個成員國中均享有該國給予本國國民未出版的作品同樣的保護。這里指的「國民」,也可以包括居住在成員國的外籍居民。
6、作者享有的經濟權利包括復制權、公演權、廣播權和翻譯權;翻譯,或是享受與一般著作權同樣的保護,或是發行7年後按法定許諾制度處理,二者任擇其一。
7、如與伯爾尼公約的條款發生沖突時,服從伯爾尼公約;如與美洲國家之間已經簽定或以後將要簽定的雙邊或多邊協定的條款發生沖突時,則對參加世界版權公約的拉丁美洲國家適用最新簽定的協定或公約;除上述情況外,各國之間已經達成的協定,如與世界版權公約發生沖突時則服從世界版權公約。
公約並不對作者的精神權利(或稱「人身權」)提供一般保護,只是在其中「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條款」內,含有禁止篡改他人作品,以及作者有權收回已進入市場的作品等相當於保護精神權利的規定。
8. 著作權和版權的區別是什麼
版權與著作權有什麼區別
在我國,版權就是著作權,沒有區別.版權是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品的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包括財產權、人身權).版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在學理上,根據性質不同,版權可以分為著作權及鄰接權,簡單來說,著作權是針對原創相關精神產品的人而言的,而鄰接權的概念,是針對表演或者協助傳播作品載體的有關產業的參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廣播電視台、出版社等等.
版權是作者在自然法上的財產權(所有權)還是社會作為讓步而由法律授予作者的有限的法定壟斷權(調整權)?對這一問題做出正確回答的前提是確定版權的理念:
版權是為了保護作者的權利而設立還是為了知識的進步和公眾的福祉而確立?當然版權法律同時擁有這兩種功能,但是那一項是它的基本理念呢?當作者權利和公眾的福祉發生矛盾的時候誰是第一位的呢?
版權的主要目的是以知識的進步促進公眾的福祉,為了鼓勵新作品的復制和在公眾中的傳播,版權通過賦予作者復制和分發的專有權以激勵創作者的創作活動.為了促進公眾的福祉的目的,作者的這些權利有很多的限制,這些限制主要是通過合理使用制度體現來.版權調整的權利涉及到三個利益群體——作者、發行者和使用者.版權法作為支持知識進步的基礎既要考慮給與創造者和傳播者報酬也要重視支付這些報酬的使用者的合理的權利.從18世紀早期英國開始制定版權法開始,版權一直是為了試圖平衡創作者(和他們的出版者)的權利與使用者的權利的產物,現在是將來也是.三個利益群體都在使用版權作品,使用的目的不同,作者用來穿作新的作品,發行人在市場上分發作品,消費者在家中、學校和辦公室使用作品,作者進行創造性的使用,發行者進行商業使用,消費者進行可能涉及也可不涉及商業問題的個人使用.對版權資料的創造性使用和私人使用會與發行人和企業主控制商業使用的目的發生沖突,這使得平衡各種
競爭利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使事情更復雜的是,不同團體的成員在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立場.例如,一個作者會希望可以自由的引用他人的作品,卻不希望別人引用自己的作品而自己得不到補償;一個出版商會希望可以出版他人的一本書的一部分,但卻不願給與別人這種優惠;只有消費者的立場是不變的:他們希望可以自由的使用這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