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蔬菜種質資源研究具有怎樣的前景
中國蔬菜種質資源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人文歷史而極其豐富,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栽培植物重要的起源中心和次生起源中心之一。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50多年中,中國的蔬菜種質資源工作,雖然歷經了風風雨雨,但在收集、保存和評價、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並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利用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還跟不上國民經濟和科技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日益增長對蔬菜消費需求所提出的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進一步加強蔬菜種質資源的基礎性工作和研究利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項關繫到蔬菜學長遠發展的系統工程。
(一)進一步加強有關蔬菜種質資源的基礎性工作,搭建種質資源共享平台
發達國家的種質資源收集更注重種及種以上水平的多樣性,如美國收集的4522份芸薹屬種質資源就有85種之多。而中國收集的種質資源則以栽培種的地方品種為主,以芸薹屬為例,包括變種僅30餘種。因此,今後應以現有國家蔬菜種質資源保護體系為基礎,重點開展蔬菜野生種質資源、稀特種質資源和國外種質資源的考察收集,進一步拓寬現有基因庫;繼續進行和完善蔬菜種質資源中期庫配套設施建設,加強無性繁殖蔬菜種質資源圃的建設,保障保存種質資源的安全性;大力加強種質資源的規范化整理和鑒定評價,提高種質資源及其相關信息的有效性;建立並完善蔬菜種質資源信息和實物共享體系,促進種質資源更為廣泛的分發和交換。
(二)進一步開展種質資源的保存研究
中國種質資源庫(圃)保存的蔬菜種質資源無論是國家長期庫(圃)還是中期庫,都是1979年農業部和國家科委聯合發出《關於開展農作物品種資源補充徵集的通知》後進行的,而此前從新中國建國後至1965年徵集的88種蔬菜1.7萬份種質資源,均因「文化大革命」而全部丟失,有些特異種質資源丟失後已經難於再次收集到了。種質資源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它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因此,保護種質資源尤其是對已收集到的種質資源的妥善保存,其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其中,用中期庫保存的蔬菜種子一般10~20年需要種植更新一次,低溫長期庫保存的種子50~100年更新一次,還有如水生蔬菜、蔥蒜類蔬菜、薯芋類蔬菜和多年生蔬菜是種植在自然條件下進行保存的,需要根據上述不同情況,有計劃地更新和妥善保管。同時,要廣泛開展低成本、低能耗的種質保存技術研究,如種質的原生境保護技術、種子的超乾燥、超低溫保存技術、DNA庫保存技術等,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國的蔬菜種質資源保護體系(李錫香,2002)。
(三)深入開展蔬菜種質資源的評價、優異基因源的挖掘和利用研究
過去中國蔬菜種質資源工作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收集和保存,蔬菜遺傳育種研究在國家重點科技項目上也是集中在大白菜、甘藍等幾種作物上,加上國家和地方支持的其他項目,研究所及的也不過只有10餘種蔬菜作物。而對人們的生活而言,則需要種類、品種供應的多樣性。加之,起源於中國的蔬菜就有數十種,同時又是多種重要蔬菜如甜瓜、黃瓜、豇豆等的次生起源中心。為此,對進一步開展種質資源的全面評價、優異基因源的挖掘和利用研究,將會是今後蔬菜種質資源工作的重點之一。在鑒定方法上,常規的方法如植物學性狀、農藝性狀中的一些主要性狀鑒定——產量比較、組合力測定、抗病性和抗逆性鑒定、質量檢測等比較實用的方面,尤其是以顯性單基因控制的質量性狀的檢測方面將會繼續得到深入的研究和應用。近年來由於分子標記技術的發展,對許多重要的數量性狀如產量、品質、抗逆性等,採用分子標記方法,可以使復雜的數量性狀分解,找出主效基因,然後像研究質量性狀的基因一樣,分別進行研究。同時,以分子標記為基礎的連鎖圖為人們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上鑒定種質資源的有力工具(董玉琛,2001),因此與蔬菜種質資源工作有關的分子標記技術的研究將進一步受到人們的重視。從種質資源的鑒定評價和遺傳多樣性的分析入手,開展可共享基礎研究材料的構建和優異基因源的挖掘;研究有效的構建核心種質的策略與方法,整合分散在育種家手中的種質資源,構建主要蔬菜核心種質;通過對核心種質的遺傳多樣性分析,全面掌握主要蔬菜種質資源的遺傳背景,明確其遺傳多樣性的分布規律及特點;基於核心種質通過自交或小孢子培養,構建遺傳多樣性固定基礎群體,解決因種質群體內雜合態或單株雜合態給種質資源的研究和利用帶來的巨大困難,構建可共享的各種遺傳研究工具群體;基於基因組學和功能基因組學技術開展原創性研究,從已有自然變異中發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的抗病蟲、抗逆境和優質基因。
(四)全面開展蔬菜種質資源的創新利用研究
隨著蔬菜產業的不斷發展,今後需要有更多優異性狀聚合的蔬菜種質不斷投放生產,以滿足生產和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目前,未經「加工」的原始種質資源大多不可能達到育種可利用的程度,加之種質創新不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骨幹」基因或優異種質缺乏。因此,以常規技術為基礎,綜合利用遠緣雜交、細胞工程、分子標記技術、轉基因技術等,利用挖掘出的重要優異基因源,針對當前育種和生產中的重大問題和需求,有重點地開展種質資源的創新研究,創制優異性狀突出或優異性狀聚合的、可利用程度不同的中間種質或優異種質,將成為今後蔬菜種質資源研究的重中之重。
(五)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積極開展引種工作
眾所周知人們日常生活中食用的不少蔬菜是由國外引進、逐步馴化而推廣應用的,如甘藍、花椰菜、青花菜、馬鈴薯、番茄、辣椒、胡蘿卜、西葫蘆、芹菜、菠菜等等;近代引進的還有許多過去較少種植的稀有蔬菜如蘆筍、結球萵苣、球莖茴香、菊苣等等。上述蔬菜的引進,大大豐富了國內的市場供應。近年來還引進了一大批良種如櫻桃番茄、彩色甜椒、少刺黃瓜以及保護地專用品種和加工番茄等生食、加工專用型品種,大大提高了國內市場蔬菜供應的質量;而科研上急需的抗源材料、雄性不育系、耐熱、耐低溫、耐弱光材料以及抗病性鑒定的鑒別材料、具有特殊性狀的近等基因系等珍貴材料的引進,對於提高中國蔬菜種質資源創新和遺傳育種的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現代蔬菜遺傳育種的發展過程,與引進、消化、吸收國外的方法、技術、種質材料密不可分,而目前中國與先進國家相比,無論是在蔬菜產業發展水平,還是科研創新能力方面,都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今後進一步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更廣泛地、更系統地引進蔬菜種質資源十分必要。在引進蔬菜種質資源時,既要注意從西歐、北美等發達國家引進優良的品種、優良的一代雜種及其親本材料、不育系、近等基因系等遺傳育種和分子研究材料,也要注意從中東地區、地中海沿岸、中南美洲等國家、重要的起源中心引進地方良種、野生近緣種、野生種等資源材料。在有條件時,應針對某些重要蔬菜種類的起源地有目的地進行考察與收集。
『貳』 自然保護區對園林植物種質資源的意義
自然界豐富的生物種質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與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密切相關。科學家利用日本的農林號小麥矮稈基因,育成了號稱小麥奇跡的墨西哥小麥;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科學家利用我國低腳烏尖水稻的矮稈基因,培育出了IR8及IR系列水稻品種,從而掀起了聞名世界的綠色革命;雜交水稻的大范圍推廣,就是我國科學家利用野生稻的不育細胞特性,大幅提高水稻產量的範例。 從這些例子中,人們不難看出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的重要性,它既是現在栽培植物和其它人工養殖或培養的生物的巨大資源庫,也是培育新品種的物質基礎。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而雲南,又是世界生物種質資源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正因如此,這里歷來備受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然而,由於人口壓力大、生態系統惡化等原因,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正受到嚴重威脅,自然物種正以每天一個種的速度走向瀕危甚至絕滅。如不採取措施,對中國未來發展或許至關重要的物種或將永遠消失。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建成,使我國的種質資源有了保存之地。即使將來有一天某些物種在我國消失,這些已經保存下來的資源也將在未來的生物產業發展中發揮重大作用。 合理布局,有效保存 按照「邊建設,邊運行」的模式,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項目組自2005年底就開始了植物種質資源收集、整理、評價、保存及公共共享的工作。經過5年的建設,已建成種子庫、植物離體庫、DNA庫、微生物庫(與雲南大學共建)和動物種質資源庫(與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共建)及信息中心和實驗技術平台。保存了包括種子、植物離體材料、動物細胞、菌株、DNA等多種類型的中國重要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和部分國外野生種質資源。目前已收集保存野生生物種質資源8444種;同時收集並在種質資源圃保存了野生種質資源437種49580株。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李德銖說,資源庫具有容納「海量」種子採集所需的空間、其冷庫具有零下20攝氏度的恆溫和充足的儲藏空間。同時還建立了種質資源資料庫和信息共享管理系統;建成了集功能基因檢測、克隆和驗證為一體的技術體系和科研平台;建立了種質資源保藏中心、分子生物學實驗中心,組建了「植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研究中心」。為使種子庫盡早發揮作用,科學家們迄今已開展了350份1241個植物種子萌發實驗。萌發實驗的一次通過率高達55%,這個數字高於英國千年種子庫45%的萌發率。目前冷庫已正式保存種子4160份,並正式備份保存來自英國千年種子庫的204份種子以及世界混農林中心收集的來自19個國家的386份林木種子,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長遠規劃,國際一流 作為全球第二,我國首個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目標是建成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亞洲一流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護設施和科學體系,使我國的生物戰略資源安全得到可靠保障,促進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建成後的種質庫前期以收集稀有瀕危種、特有種、有重要經濟價值及科學價值的物種為重點,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保存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支撐體系。在第一個5年內,種質庫要達到收集野生生物種質資源6450種6.65萬份(株)的目標;15年內達到1.9萬種19萬份(株),其中包括重復保存的種類、復份、菌株和細胞株或細胞系。 種質資源的保存,歷來是科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有科學家稱,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將是未來生物技術產業全球競爭的戰略要點。即誰佔有的資源越多,管理越好,研究越深入,利用越充分,誰就將處於主動地位。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多樣性的野生生物種質是大自然歷史演變長河中經歷自然選擇的結果,一旦遭到破壞,將永遠消失。作為生物技術產業的基礎,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將為野生生物物種保育和栽培(家養)動植物品種改良提供基礎材料和基礎技術,建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技術產業奠定物質基礎。
『叄』 醫學發明專利的申請需要提交的文件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申請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應當提交的文件:
1.請求書
(1)請求書是申請人向專利行政主管部門表示請求授予專利權的願望的申請文件。只要填寫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印製的《發明專利請求書》和《實用新型專利請求書》表格,就認為表示了請求授予專利權的願望。
(2)請求書中應當說明發明創造的名稱、發明人、申請人、聯系人、專利代理機構、專利代理人和聯系地址等。
2.說明書及其摘要
(1)說明書是重要的專利申請文件。對於發明專利申請而言,說明書不僅用以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是國家專利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實質審查的基礎,而且在經過法定期間後還要向社會公開。技術人員可以從公開的說明書中了解最新技術的發展,從而獲得有益的技術啟示。專利制度提供技術資料的作用由此體現。
(2)說明書必須充分公開發明創造的內容,由以下幾部分內容組成:發明或實用新型的名稱;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所屬的技術領域;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理解、檢索、審查有用的背景技術;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內容,即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具有實施方式,即實現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優選方式。此外,說明書還可有附圖說明。
3.權利要求書
(1)權利要求書是重要的專利申請文件,因為它直接劃定了專利保護的范圍。申請人取得專利權後,權利要求書就成為判斷他人使用相關技術的行為是否構成專利侵權的根據。
(2)《專利法》第26條第4款規定: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清楚、簡要地限定要求專利保護范圍。
(3)權利要求書的主要內容是說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以此表述請求保護的范圍。權利要求書中必要包含該發明或實用新型的必要技術特徵,即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不可缺少的、使之區別於其他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徵。
4.對遺傳資源來源的說明
(1)如果一項發明創造是依賴遺傳資源完成的,則申請人應當在專利申請文件中說明該遺傳資源的直接來源和原始來源,申請人無法說明原始來源的,應當陳述理由。這一要求是《專利法》有關「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得或者利用遺傳資源,並依賴該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的規定相適應的。
(2)如果申請人無正當理由無法說明其發明創造所依賴的遺傳資源於何處,則只能推定該申請人沒有按照法定程序獲取或利用遺傳資源,該發明創造是不能被授予專利權的。
關於專利申請的相關問題就介紹到這里,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可以幫到您,歡迎您為我們點贊及關注我們,謝謝。
『肆』 國家植物種質資源主權所有權知識產權
你需要的已發,下載查看即可!!!
『伍』 專利權中的「遺傳資源」怎麼理解
遺傳資源是指來自植物、動物、微生物或其他來源的任何含有遺傳功能單位的、有實際或潛在利用價值的遺傳資料。遺傳資料所包含的豐富生命遺傳信息,對生物制葯、動植物培育、生命科學研究等有重要意義。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在醫葯研發和動植物新品種開發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不經生物資源來源地國家的同意,擅自利用他國生物資源進行醫葯研發,並申請專利,獲得壟斷利益。
修改後的專利法為防止非法竊取我國遺傳資源進行技術開發並申請專利,增加規定:以來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作,申請人應當在專利申請文件中說明該遺傳資源的直接來源和原始來源;申請無法說明原始來源的,應當陳述理由。並且明確: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取或者利用遺傳資源,並依賴該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
遺傳資源又稱種質資源或育種材料。已知有並具有特殊遺傳特性的種類,即目前培育動、植物的野生種或它們的近緣種。
如野生稻就具有一些抗矮化病毒基因的種群,為培育新的抗病品種起重要作用。當事人如果違反法律規定利用該遺傳基因,並依賴該遺產基因完成了某項發明創造,是不能授予專利權的。
『陸』 為什麼說香菇野生種質資源的保護和收集保藏非常重要
我國是香菇生產的古國和大國,具有非常豐富的香菇種質資源。近20年來,由於外來香菇菌種的增多,使目前生產上應用的香菇菌種之間的差異已非常的小,香菇產量提高了,但香味和許多優良品質消失了。我國是香菇種質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大量外來香菇菌株的沖擊,使我國香菇種質資源已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和浪費,隨著香菇砍花法和段木栽培模式的消失,許多傳統的優秀香菇種質資源也將隨著消失。利用種質資源選育香菇良種是一項需要較多投入、工作量極大又無法立即見效的基礎工作,需要國家和廣大香菇菌株收益者大力支持,盡早開展香菇的野生資源保護和收集,才有可能培育我國具有知識產權的優良香菇新菌株。
『柒』 保護農業遺傳資源好處求解答!!!
農業遺傳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生物資源,是滿足人類食物與健康的直接來源, 是基因工程與產業化的必需原材料,是國家重大戰略性基礎資源,關繫到國家安全與主權。畜禽遺 傳資源已成為世界「生物經濟」時代競爭的焦點之一。
『捌』 依賴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能授予專利權嗎
要提供遺傳資源的原始來源和直接來源的,如果獲取遺傳資源的方法是違反法律規定的,肯定是不能授權的。前段時間看一本書里講這個法條的依據,記得是說如果遺傳資源的來源涉及到國外的遺傳資源,還要考慮該國是否允許別國就該遺傳資源專利。這一塊還涉及到一些國際合約,挺復雜的。
『玖』 為什麼說靠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
可以授權啊,認真看清專利法5條:「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取或者利用遺傳資源,並依賴該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前提是違反法律利用遺傳資源的,不授予專利權。法5條重點在於是否違法法律和行政法規。
如果你是依靠遺傳資源申請的發明創造,提交專利申請的時候,要填一份專利局制定的遺傳資源來源披露登記表,說明下來源,審核通過,就可以下一步的程序了
『拾』 茅雲翔的專利具體申請情況
1.一種條斑紫菜微衛星標記的篩選方法及其應用
申請號:200910130875.2 申請日:2009-04-17
摘要:本發明屬於分子生物學DNA標記技術與應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條斑紫菜微衛星標記的篩選方法,及利用這些標記進行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的方法,從而為條斑紫菜的遺傳結構分析、種質資源保護及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奠定基礎。
申請人: 中國海洋大學
地址: 266100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松嶺路238號
發明(設計)人: 孔凡娜 茅雲翔 楊惠 王莉
主分類號: C12P19/34(2006.01)I
分類號: C12P19/34(2006.01)I C12Q1/68(2006.01)I C12N15/11(2006.01)I
2.一種壇紫菜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方法
申請號:200910130876.7 申請日:2009-04-17
摘要:本發明屬於壇紫菜分子育種技術領域,具體提供一種建立壇紫菜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的雜交育種體系的方法,該方法能快速有效地選擇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系,縮短育種進程,為紫菜育種的發展提供一種新的育種體系。
申請人: 中國海洋大學
地址: 266100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松嶺路238號
發明(設計)人: 茅雲翔 孔凡娜 王莉 楊惠
主分類號: A01H1/04(2006.01)I
分類號;A01H1/04(2006.01)I A01H1/02(2006.01)I A01G33/02(2006.01)I C12Q1/68(2006.01)I C12N5/04(2006.01)I
3.一種遲緩愛德華氏菌弱毒活疫苗
申請號:200710015285.6 申請日:2007-07-11
摘要:本發明為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治技術,涉及水產養殖細菌性疾病的弱毒疫苗,具體的說是一種遲緩愛德華氏菌弱毒活疫苗。遲緩愛德華氏菌毒株LSE40的ESRB基因缺失弱毒突變株,所述遲緩愛德華氏菌突變株為MZLSE40ESRB,其保存於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編號為:CGMCCNO.2087,其突變株MZLSE40ESRB中不含外源抗生素篩選標記和外源基因片段。本發明弱毒疫苗相對於野生型遲緩愛德華氏菌具有明顯的低毒性和免疫保護率,且不含任何外源的抗生素抗性標記和外源基因片段。經試驗證明,本發明減毒活疫苗可有效地保護易感魚類免受致病性遲緩愛德華氏菌的感染。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地址: 266071山東省青島市南海路7號
發明(設計)人: 莫照蘭 茅雲翔 肖鵬 李傑 王波 楊佳銀
主分類號: A61K39/02(2006.01)I
分類號:A61K39/02(2006.01)I A61K47/04(2006.01)I A61P31/04(2006.01)I C12N1/20(2006.01)I
公開號:101342367
公開日: 2009-01-14
專利代理機構: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許宗富 周秀梅
4.節旋藻藻藍蛋白基因的啟動子及其制備方法
申請號:200310105416.1 申請日:2003-10-16
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節旋藻的藻藍蛋白β和α亞基基因的啟動子,該DNA片段長度為:427bp,其序列描述為:藻藍蛋白β和α亞基基因共用的一個啟動子。該序列包含有如下功能因子-10區和-35區主要功能區及DOFCOREZM、EBOXBNNAPA、GT1CONSENSUS、GTGANTG10、IBOXCORE等功能因子。本啟動子具有完整的-35區和-10區,兩功能區的間隔長度顯示它是高效啟動子,這就可以實現以高效的強啟動子來完成藻類基因工程的轉錄階段任務,使外源基因的表達提高了效率,進而得到更多的改良和利用節旋藻所需的基因產物。本啟動子應用在啟動子探測載體——綠色熒光蛋白中實現了高效表達,證明了其可開發性。
申請人: 中國海洋大學
地址: 266003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魚山路5號
發明(設計)人: 張學成 劉金姐 隋正紅 茅雲翔 任雪瑩
主分類號: C12N15/11
分類號: C12N15/11 C12N15/29C12P19/34 C07H21/04
法律狀態:
2006-11-08:授權
2004-11-17: 實質審查的生效
2004-09-15 : 公開
主權項 :1、一種節旋藻的藻藍蛋白β和α亞基基因的啟動子,其是長度為1545bp的藻藍蛋白基因的操縱子序列中的DNA片段,其特徵在於:該DNA片段長度為:427bp,其序列描述為:藻藍蛋白β和α亞基基因共用的一個啟動子,該啟動子的序列表徵為:tcaatatttt aatgcttgta ttgacccacg gattcgctat taattccctg tcagaaaata 60tacttagtta ttaatactta gttatttttc ttaataaatt ttaacaaacc aaagggcgtt 120ggctgtgtat aaaggatatt cgaagaggtg agaaggaagg cgaatgttga tttatgaagt 180ttgattaaca tttgtatcaa aatataaaat tcttctcata aaccctgtag aatcttttaa 240gatttcggaa agtgttctag gatactgaag aaatgaacca cggggcaatt gttaaaagcc 300tttgtcgatg gttcgccccg gaaggggtct taggaggtga caccgatgga ttgattgtcg 360tgatcattca tggtgtgtcc aatcccaact caactctaag caagtcaaca agtaggagat 420aaatcc 426。
公開號: 1528892
公開日: 2004-09-15
專利代理機構:青島海昊知識產權事務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韓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