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寫企業知識產權分析報告
先寫知識產權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再用相關數據證明此重要性。
通過與同行業分析,探討繼續知識產權保護的方向力度。
2. 知識產權分析
1、如果能證明那是你自己研製出來的,那麼就可以了!
2、那樣可以啊,說名你有創意版,中國人就是支持這權個的。
3、這個就是要看你的想像了,你也可以參照別人的,但是不能一問的抄襲,根據被人的,製造屬於自己的。
4、你如果想用這個娃娃賺錢,那麼就必須去注冊,應該去工商局就能注冊了。
5、那樣是不可以的,這樣的話,你等於侵犯了人家的發明權。
3. 基金裡面知識產權狀況分析怎麼寫
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初探摘要21世紀,人類進入了知識與信息主導的時代,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受到法學界的關注,已有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難以應對不斷升級的犯罪新形式、新問題,本文即對已有的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狀況進行簡析,並結合現實情況,表明觀點,以期得出有益之建議。關鍵詞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立法完善「知識產權」一詞源於18世紀的德國,20世紀後成為廣泛使用的法律概念之一。在知識經濟大背景下,知識產權已然成為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因而,知識產權保護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特別是對其進行刑法保護有著特殊的意義,從國際趨勢來看,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越來越成為不可忽視的話題。一、必要性探討知識產權作為人身權和財產權的結合,因其特殊的存在形態,極易復制或非法使用,侵權結果易達成且成本低廉①,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侵權行為呈增加趨勢;知識產權雖是一種私權,但當侵權達到一定程度時,結果可能關涉集體甚至國家的、社會的利益,刑法自始具有強烈的社會保護功能,對犯罪的懲治有不可替代的效能,為了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刑法的介入則成為必然。②二、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進程與現狀我國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經歷了以下過程:1.1979年《刑法》在知識產權犯罪方面保護范圍僅限於「工商企業假冒他人注冊商標」。2.1985年4月《專利法》第36條規定了對「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3.1993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補充規定》;4.最高人民法院在1994年規定對非法竊取重要技術秘密的行為以盜竊罪追究。5.1994年7月5日全國人大在《關於懲治侵犯著作權的犯罪的決定》中列舉了侵犯著作權的刑事責任;6.1997年新《刑法》將「侵犯知識產權罪」單列一節,規定了對「假冒專利」行為、「擅自製造注冊商標、情節嚴重」行為、「以營利為目的嚴重侵犯著作權」和「銷售侵權復製品」行為和「侵犯商業秘密」行為處以最高「七年」並可「單處或並處罰金」的刑事處罰③。7.2004年兩高聯合公布《關於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已有法律中相關詞語的具體涵義、涉及范圍作了規定,並對數罪並罰和共犯的情形進行了規定,極大增強了已有法律的可操作性,使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法律體系的完善化推進一步。三、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不利的宏觀分析總體,我國對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尚處不發達階段,其中存在一些阻礙保護力度及實現程度的問題,宏觀上講:(一)強保護與弱保護的決擇一般,發達國家為了通過「合法壟斷權」獲得最大利潤對知識產權實行「強保護」,發展中國家為了促進民族產業的發展,擺脫國際貿易中對發達國家的技術依賴,普遍主張「弱保護」④。而我國政府至今沒有一以貫之的態度來支撐知識產權刑法保護法律體系的構建,直接影響了相關制度建設與執行力度的穩定性。(二)知識產權刑法保護中的行政權立場知識產權保護呼籲良好的法治環境,行政權力的正確行使為題中之義,應起到推進作用,而不可基於利益或所謂「效率」,動輒以罰款或強制調解解決,使案件根本無法進入司法程序,這種行政態度直接導致地方保護主義等束縛。(三)「入罪」標准過高刑法典中對於知識產權犯罪定罪標准過高,並且存在大量「應知」「明知」「嚴重」等模糊性規定,實踐中難以操作和舉證,這樣規定符合刑法自身的謙抑性要求,卻忽視了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迫切性與全面性。四、微觀探究與建議以下我們將從微觀方面,對我國相關法律具體規定加以分析,並適時提出相關建議:(一)在侵犯知識產權罪的構成中新《刑法》218條規定侵犯著作權罪須「以營利為目的」,但現實中很多侵權行為僅僅為了增加知名度或進行職務評級等,且是否以營利為目的,並不直接關涉其社會危害性,我國對此要件限定的必要性值得商榷。(二)法律法規建設方面:著作權方面:我國對於數字化的新的著作權形式尚無具體法律法規予以保護,有必要加速對此的立法研究;此外,對於著作人身權,我國僅有第217條「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簡單規定,顯然應在今後加強規定和保護。專利權方面:新《刑法》僅在216條規定對「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給以處罰,兩高《解釋》中雖列舉了四項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行為,這種列舉有必要在以後的立法中加以擴充。商業秘密方面:新《刑法》219條中「明知」「應知」概念過於模糊,直接導致商業秘密權利人舉證困難,勝訴率低,甚至由於無法取證而被拒之於刑法保護之外。(三)網路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網路訊息的新時代,互聯網極大豐富和促進了交流與溝通,但是由於其無形性與虛擬性⑤,盜版、走私知識產權成果等犯罪形式,使人們防不勝防,單純的民事、行政手段已不適宜,網路時代知產權呼籲刑法的保護。(四)刑罰方式改革方面我國現行刑法典對於知識產權犯罪規定了自由刑與罰金制,並以自由刑為主。從世界范圍來看,以罰金刑為代表的財產類刑罰作為應對知識產權犯罪已被普遍應用,而且施之以資格的剝奪也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我國不僅需要強化刑罰關於財產刑的適用力度,且不妨引入資格刑,徹底剝奪其再犯的機會,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五、結語隨著知識產權犯罪手法的日益升級、影響日益加劇,民事、行政的手段固然不可或缺,但一如某德國學者的觀點:刑法的防線作用日益顯現出其強有力性,我國經濟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大背景下正在進行跨階式發展,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已經成為焦點,兩者需要相互推進,共同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問題。
4. 知識產權案例分析,請知道這方面知識的人給以解答,回答的好的話,加分!
√ 1、根據專利法第11條的規定,專利權具有「排他性」,即:獲得專利權的技術方案,不允許他人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製造、使用、銷售……,進而達到專利權人就該技術方案壟斷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的目的。
√ 2、根據專利法第9條的規定,我國的專利法採用「先申請原則」,即:兩個以上的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
X 3、根據專利法第2條關於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的定義可以獲知:實用新型專利是指對產品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新的適於實用的技術方案,而本案例中的發明創造是「一項提高地板加工質量和效率的新工藝」,明顯不屬於實用新型專利,所以不能夠申報實用新型專利。 發明專利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因此本案例中的發明創造屬於一種新的加工工藝,即:一種新方法,因此符合發明專利的定義,可以申請發明專利。
根據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的審查制度可知,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審批周期比發明的短,可以盡快拿到專利權。
√ 4、本案例中的李工是電子工程師,他「工作之餘,主要是利用單位的物質條件研製了一項提高地板加工質量和效率的新工藝」,即:他不是完成本單位的任務而完成的上述發明創造。根據專利法第6條3款的規定「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因此李工和單位協商,有可能獲得專利的申請權。
5. 專利評價報告和專利評估報告的區別
專利評價報告是針對專利的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進行評價出具的報版告,主要權用在兩個方面,一是發明專利申請請求加急時,支付一定的費用,請求國家局、審協或代辦處對申請中的專利出具專利評價報告,然後拿報告給審查員,節省審查員的審查時間,從而加速申請流程;二是在涉及專利權糾紛中,應法院或訴訟一方要求,對已授權專利的的專利權穩定性做出評價,出具專利評價報告,判斷專利權的穩定性,法院或行政執法部門做出司法或行政判決。
專利評估報告,是指對專利的分析評估所作出的報告,一般由知識產權評估機構或者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評估,評估專利價值,用在抵押貸款、公司注冊、無形資產轉讓、企業資產評估等方面。 青島聯信事務所
6. 知識產權分析評議知多少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知識產權成為重要的商業資源,企業將知專識產權作為核心資產和屬競爭工具加以運用的現象愈加普遍。知識產權(創新)分析評議/審查,作為產業經濟科技活動中了解發展態勢、防範潛在風險、建立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日益受到重視,並逐步嵌入產業經濟科技活動的全過程。
在我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49條提出:「要建立健全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審議制度」。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工作是對上述任務的貫徹落實,他是知識產權審議工作的初級階段,是建立知識產權審議制度的具體化措施。此外,《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規定,要「建立企業並購、技術交易等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特別審查機制」。從這個角度來講,開展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工作也是對建立知識產權特別審查機制的回應和落實。
本手冊從案例說法入手,介紹知識產權分析評議的作用價值、政策基礎、組織方式、評議內容和工作進展,希望為有關政府部門或業界開展此項工作提供參考。
7. 廣州創品知識產權公司的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對企業有用嗎
有的,可以幫助企業規避知識產權風險,提高企業的創新效率和質量,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
8. 知識產權分析怎麼寫
可以咨詢工信部軟體與集成電路中心,他們做的各類知識產權分析比較多。種類也很多,如侵權分析、競爭對手分析、無效分析、專利風險評估、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專利海外預警等都屬於專利分析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