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淘寶上賣自己的正版CD是否違反版權法
如果你拿來單賣,你不違法。合法使用你的處置權。
但是如果用正版CD進行復制,刻錄,並用於商業途徑。就是所謂的以盈利為目的。那就不行了。
Ⅱ 知乎上復制回答是怎麼變成「著作權歸作者所有」的
這是網站就設置成那樣了,
其用戶的根本訴求在於得到不同領域的知識內與經驗容,同時發揮各自專業之所長幫助到其餘領域的用戶。因此,鼓勵知識傳播是第一要務,禁止拷貝有悖於這種價值訴求。
反過來說對於作者權利的保護,對於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使用和分享,本身並不構成對作者權利的侵犯。大多數知友的回答也並不能構成具有經濟價值的完整作品,即使構成,還有一個「未經許可禁止轉載」的選項來聲明作者的權利,因此不認為復制粘貼是違反法律和道德的行為。
更多有關專業商標及知識產權代理機構知識或者更多服務,請登錄www.shewentm.com或者致電010-82685045
Ⅲ 知乎很多作者反感抄襲轉載的原因是什麼
原作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了,因為很多關注被抄襲者引流
因為原作者的利益無法保障,所以大大打擊了創作的積極性,對於文化的創新發展是很嚴重的阻礙。
Ⅳ 知乎官方是如何盈利的
這里是一個開放而自由的講壇,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老師,每個人都會成為學生。
如果知乎開始使用貨幣或其他一切手段來限制自由的問答,自由的學習,
那不就是等於在說「這個答案,你由於太無知/窮,不能看」?
噢,不要,我不要知乎變成這樣。我相信這不是知乎的初衷。
所有人都有搜索問題的時候,在google按開一個連接卻發現是論壇帖,必須回復、擁有多少金幣才能查看的那種經歷吧,你會怎樣?你不會馬上關掉?難道……你會注冊一個號,慢慢賺金幣?
二、我應該對任何出現在知乎的廣告產生本能的抗拒…
之前有人投訴過說知乎頁面過於單調,我倒是想問,看《莎士比亞全集》的時候會不會抱怨書本太單調?看非初階的專業的書籍的時候,你要不要求頁面色彩斑斕?
可能這是我對知乎有一種純粹的要求吧。
三、對於線下活動,我很期待,但是也希望線下活動的頁面能夠和本來的問題頁面分得足夠的開。
讓知乎不要變成一個鬧哄哄的社區~
而對於有些意見,我實在是認同到不能再認同了,例如說@吳昊天 的答案。
一、真的,知乎不僅僅只是一個越來越多人看的問答網站,而要有更遠的目光,像Facebook一樣,從一開始就不去注重盈利,為的是要令人類溝通起來更簡單。
「人類經驗的知識庫」這個想法的確是令人振奮。
二、出版,應該是一個好辦法。對知乎的問答的梳理我覺得有極大的價值,也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這樣的書,一定會讓人受益匪淺的。
三、與招聘、獵頭的合作的事情,要慎重,的確進來知乎不久就發現這里的確是個發現人才的好地方。但是這樣令知乎變成一個人才中介,牽涉利益的事,一旦處理不好,容易鬧開。
因為作為一個忠實用戶,真的希望知乎不要因為利益而產生糾紛與扭曲。
四、基金會,這是一個辦法,籌集資源的捐贈。知乎讓我獲益良多,令我有很大改變,我是願意為知乎付錢的。
Ⅳ 垃圾的知乎,辛辛苦苦寫了回答,被垃圾知乎說被反作弊系統限制了,還讓我回簡訊。立馬卸載知乎APP嗎
既然知乎說你是作弊必然是有原因的,你可以提起對這個問題的申訴,讓他們告訴你原因。看看是怎麼回事。有時系統也有判斷錯的時候。
Ⅵ 如果把買來的雜志掃到網上來和其他人分享違反版權法嗎
應該是違法。
網路也是傳播媒體,未經他人許可,是不能進行傳播的,這會侵犯了當事人的著作權。
當然,現在網路上這種行為比較普遍,但是,那是因為網路監管的難度大,群體的復雜性造成的,可是,並不因為大家都違法,這就不是違法的,千萬不要相信法不責眾的說法,在中國有時趕上倒霉了,也是很郁悶的。
建議樓主慎重從事。
Ⅶ 如何看待知乎反權威
每個人都是自大的,只不過有些人比較理智,但是有些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總是以為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然後他們就是那一部分少數人。
Ⅷ 知乎被下架了嗎
知乎下架?BAT旗下公司今年都被「約談」過。
3月2日下午,一則「知乎被下架」的消息在網路上流傳。
多家媒體報道稱,「知乎」平台因管理不嚴,傳播違法違規信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各應用商店被要求下架「知乎」App七天。具體時間從3月2日15時開始,至3月9日15時恢復。
3月2日下午5時許,公司進化論嘗試在蘋果App Store中搜索知乎並進行下載,發現尚可正常下載並注冊使用;此前已經下載的知乎App也能夠正常使用。有部分安卓用戶反映,已無法在手機自帶的應用商店裡搜索到知乎。
對於「被要求下架一周」的消息,知乎方面未否認,2日下午,知乎回復公司進化論稱,「我們將盡快調整上架」。但公司方面並未解釋「被下架」是基於何種原因。
圖為知乎目前的股權結構情況
首都互聯網協會官微2017年8月消息,經首都互聯網協會黨委批准,中共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知乎)支部委員會正式成立,並於8月22日召開第一次黨員大會。
知乎創始人兼CEO周源當時表示,知乎黨支部的成立,是值得載入公司歷史的一件大事、喜事、實事。開展和加強黨建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網信辦「重雙基,強雙責」工作部署的切實之舉,也是提促公司業務和隊伍發展的重要舉措。
新年來多公司被「約談」
BAT旗下公司無一家「倖免」
公司進化論注意到,進入2018年不久,已有多家公司被網信辦「約談」,被約談的原因則各不相同。
今年1月11日,工信部就手機軟體侵犯用戶隱私問題,約談了網路、支付寶、今日頭條,要求三家公司進行整改。網路曾在2017年就因相關貼吧存在「嚴重違法和不良信息」被工信部嚴厲批評,並被責令關閉違規賬號和貼吧、限期整改。
今年1月14日,北京市網信辦就「百萬贏家」活動將香港、台灣作為國家列入答題問題依法約談花椒直播相關負責人,責令全面整改。經查,花椒直播平台在推出的「百萬贏家」游戲1月13日12點場的第6題將香港和台灣作為國家列入了答案選項。
北京市網信辦指出花椒直播未能有效履行主體責任,在「百萬贏家」活動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重大漏洞,違反《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並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1月27日,新京報記者自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獲悉,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網信辦針對新浪微博對用戶發布違法違規信息未盡到審查義務,持續傳播炒作導向錯誤、低俗色情、民族歧視等違法違規有害信息的嚴重問題約談該企業負責人,責令其立即自查自糾,全面深入整改。
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指出,新浪微博違反國家有關互聯網法律法規和管理要求,傳播違法違規信息,存在嚴重導向問題,對網上輿論生態造成惡劣影響。
隨後,新浪微博將其熱搜榜、熱門話題榜、微博問答功能、熱門微博榜明星和情感版塊、廣場頭條欄目情感版塊等進行了為期一周的下線整改。
據中國網信網消息,2017年,全國網信系統依法約談網站2003家,暫停更新網站1370家。
Ⅸ 關於電子文件復制是否違反版權的疑問
肯定的高速你:侵權!你的行為雖然不是商業或者營利目的,但是你未經許可把電子文件刻成MP3侵犯了著作權人對作品享有的修改權和復制權。這在著作權法上有規定的: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另外,《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中規定,你的行為也侵犯著作權人對作品的網路傳播權利。
Ⅹ 知乎和豆瓣的改版方向為什麼「相反」
豆瓣之前默認顯示的是友鄰動態,現在新版改為豆瓣猜。 知乎之前默認顯示的是關注話題,現在新版改為關注的人的動態。友鄰動態和關注的人的動態基本一樣。豆瓣猜和關注話題本質上很相似的,豆瓣猜是根據用戶資料,加上海量用戶數據得出了「猜你喜歡」。相比於「豆瓣猜」,知乎的「關注話題」更顯原生態,就是讓你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我的回答如下:這個問題挺有意思。問題描述里所講的是一個結果,要從結果反推決策原因,往往可以有很多種解釋。以創始人的價值觀作為解釋略顯虛幻,不如從產品的角度來說說。一、知乎知乎天生擁有高度發達的 Follow 關系,以此構建信息網路。雖然它有人、問題、話題等多層結構,但知乎到目前為止只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圍繞問題進行回答;知乎一年多以來也只有一個核心信息管道,就是 Feed。這次首頁 Feed 改版,本質上就是要將人、話題的信息機制區隔開來(問題和答案是中間紐帶),之後的首頁 Feed 是關注的好友們的動態,而圍繞話題的信息將由新版「話題頁面」來承載,簡言之要在機制上對信息的流通消費進行區隔。這么改動的原因,一是過去一年多 Feed 有不能承受之重,信噪比一直上不來,詳見之前的答案;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Feed Timeline 如果長期作為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信息管道,它在信息沉澱和結構化組織上難以有效突破,用戶注意力過於集中,最終知乎整體很難價值最大化。知乎的野心不止於此。其實一直以來,關於知乎到底是一個信息平台,還是一個社交平台的曖昧爭論從未停止。這里有必要舉一個新浪微博的例子進行佐證。新浪微博在 Twitter 的信息架構基礎上進行了改良,使得信息生產和分發的效率非常高。但新浪仍不滿意,多次試圖在 Timeline 之外開辟另一種人和信息的聚集方式,比如微群、V4 改版,最近的微吧,以及即將進行的 V5 改版。這些行為都說明新浪試圖將用戶注意力,從最核心的 Timeline 分散並轉移到更加縱深的頁面,以達到利益最大化。二、豆瓣豆瓣最初是以結構化組織書影音的資料+評論為雛形,後來根據用戶的真實需求,7 年來衍生出了小組、小站、同城活動、線上活動、FM、阿爾法城、部落、九點、相冊、日記、友鄰廣播、豆瓣猜、豆瓣閱讀等多種形態的產品。相比知乎只圍繞「問答」開展產品,豆瓣在同時做 N 個產品(線),產品結構更加豐富多樣。豐富多樣的產品形態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豆瓣的用戶群也十分豐富多樣。「內容散在豆瓣的各個地方,也各自有各自合適的讀者。如何把這些內容呈現給更多的人,又不過度打擾他們,一直是豆瓣團隊試圖解決的難題」。豆瓣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通過「廣播」幫助用戶發現內容,它已經被證明有諸多局限性。基於用戶的喜好來進行內容推薦更加通用,作為管道的效果也比基於人獲取內容更有效。所以,知乎在由單一的產品形態,往復雜的方向進化。進化的目標是信息和人的組織更加有序,更加多樣,有更多的可能性。現在所看到的「新版改為關注的人的動態」並不是全貌,只是其中一步而已。豆瓣站內已有大量 UGC 內容,可消費的層次也不盡相同。構建一個更通用,有更強大容納力,可持續發現的信息管道最重要。結果的「相反」是由產品定位、產品目標、產品所處階段共同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