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有劃撥土地 可以對外投資嗎
根據來國務院55號自令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劃撥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出租和抵押,因此,劃撥土地使用權人無權對劃撥土地使用權進行處分。但是,並非在任何情況下使用權人都不能處分其劃撥土地使用權。如果符合一定條件,經依法批准後,劃撥土地使用權可以進行轉讓、出租和抵押。前提條件是劃撥土地使用權必須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權一同轉讓、出租和抵押。盡管這種情況下,劃撥土地使用權是一種「被動式」地跟隨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流轉而流轉,但這仍然為劃撥土地使用權進入市場提供了合法途徑。 綜上所述,劃撥土地使用權並不是企業的財產,企業無權對其進行轉讓、出租、抵押等處分,所以企業不能單純以劃撥土地使用權對外投資。但是企業可通過以其所有的在劃撥土地上建築的廠房等建築物或其他附著物作價投資,來促使劃撥土地使用權被動作價出資。這種被動式流轉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一是國家先收回劃撥土地使用權,再進行作價出資或者入股,國家成為新企業的股東。二是原劃撥土地使用權人按照有關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並補交或以轉讓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原劃撥土地使用權人成為新企業的股東。
2. 劃撥土地能否作為公司注冊資本
劃撥土地使用權並不是企業的財產,企業無權對其進行轉讓、出租、抵押等處分,所以企業不能單純以劃撥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
關於土地出資的回復
根據《公司法》第27條的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由於劃撥土地不可轉讓,因此是不能作為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的。
但是,為了支持國有企業的改革,在國有企業改制的過程中,符合特定條件的土地使用權可以採用保留劃撥的方式處置。
根據國土局8號令第八條的規定,企業改革涉及的土地使用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採取保留劃撥方式處置:(一)繼續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公益事業用地和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項目用地,原土地用途不發生改變的,但改造或改組為公司制企業的除外;(二)國有企業兼並國有企業或非國有企業以及國有企業合並,兼並或合並後的企業是國有工業生產企業的;(三)在國有企業兼並、合並中,被兼並的國有企業或國有企業合並中的一方屬於瀕臨破產的企業;(四)國有企業改造或改組為國有獨資公司的。其中,上述第(二)、(三)、(四)項保留劃撥用地方式的期限不超過5年。
《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土地資產管理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1999]433號,以下簡稱「433號文」)第二條還規定:在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和對國家長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新技術開發領域,國有企業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土地。對承擔國家計劃內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的國有企業,原劃撥土地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也可以作價出資(入股)方式向企業注入土地資產。對其他採用成熟技術進行產品更新和技術改造的國有企業,可將原使用的劃撥土地按出讓方式處置,土地收益可作為應付賬款暫留企業,全額用於技術改造,並參照技改貸款方式進行管理。
另外,《關於改革土地估價結果確認和土地資產處置審批辦法的通知》(國土資發[2001]44號,以下簡稱「44號文」)第二條明確:劃撥土地改制前只要不改變土地用途,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改制後只要用途符合法定的劃撥用地范圍(註:目前此方面的最新規定是2001年10月發布的國土資源部第9號令《劃撥用地目錄》),仍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改制或改變用途後不再符合法定劃撥用地范圍的,應當依法實行有償使用。
根據44號文第二條和433號文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為支持和促進企業改革,企業改制時,可依據劃撥土地的平均取得和開發成本,評定劃撥土地使用權價格,作為原土地使用者的權益,計入企業資產。企業依法取得的劃撥土地設定抵押權時,劃撥土地使用權價格可作為使用者的權益,計入抵押標的;抵押權實現時,土地使用權可轉為出讓土地使用權,在扣繳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後,抵押權人可優先受償。劃撥土地經批准可以轉讓,劃撥土地使用權價格部分可計為轉讓方的合法收益,轉讓後的用途不符合法定劃撥用地范圍的,受讓方應當申辦有償用地手續。劃撥土地需要轉為有償使用土地的,應按出讓土地使用權價格與劃撥土地使用權價格差額部分核算出讓金,並以此計算租金或增加國家資本金、國家股本金。
公司法》第二十七條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作價出資。土地所有人或者土地使用權人都可以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這里主要討論土地使用權人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的問題。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實際上是將土地使用權以貨幣估價投入到企業中作為出資的一種形式。可以根據土地使用權主體是否發生變化,來判斷這種出資方式是土地使用權轉讓還是土地使用權出租。
對於出讓土地,土地使用權人可以進行轉讓、抵押等,其作價出資沒有法律障礙。但是,劃撥土地使用權能否作價出資,應當進一步分析。根據國務院55號令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劃撥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出租和抵押,因此,劃撥土地使用權人無權對劃撥土地使用權進行處分。但是,並非在任何情況下使用權人都不能處分其劃撥土地使用權。如果符合一定條件,經依法批准後,劃撥土地使用權可以進行轉讓、出租和抵押。前提條件是劃撥土地使用權必須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權一同轉讓、出租和抵押。盡管這種情況下,劃撥土地使用權是一種「被動式」地跟隨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流轉而流轉,但這仍然為劃撥土地使用權進入市場提供了合法途徑。
綜上所述,劃撥土地使用權並不是企業的財產,企業無權對其進行轉讓、出租、抵押等處分,所以企業不能單純以劃撥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但是企業可通過以其所有的在劃撥土地上建築的廠房等建築物或其他附著物作價出資,來促使劃撥土地使用權被動作價出資。這種被動式流轉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一是國家先收回劃撥土地使用權,再進行作價出資或者入股,國家成為新企業的股東。二是原劃撥土地使用權人按照有關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並補交或以轉讓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原劃撥土地使用權人成為新企業的股東。
3. 為什麼土地使用權人不能用劃撥的方式投資合作開發房地產
不懂了吧?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是,誰是產權人誰做主呀!如同你租了人家的房子,你可以拿這房子作為投資的資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