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獲得的土地使用權可否抵押
一、獲得的土地使用權可否抵押?
獲得的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並且可以重復抵押。根據現行相關法律規定,重復抵押,是指債務人以同一抵押物分別向數個債權人為抵押行為,致使該抵押物上有多個抵押權負擔的抵押形式。擔保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抵押人所擔保的債權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價值。財產抵押後,該財產的價值大於所擔保債權余額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余額部」,因此你所說的情形,只要前一次擔保的債權小於抵押物價值,可以在余額范圍內,再次抵押。
對本條的規定,理解為兩層涵義:首先,本條以明示方式肯定了重復抵押制度,即許可債務人就同一抵押物分別向多個債權人進行抵押。其次,本條對抵押物價值與被擔保債權數額之關系作了限制,只允許抵押物價值大於被擔保債權數額,財產已經抵押的,也只允許就價值大於被擔保債權部分設立重復抵押。
所以從我國法律來看,土地使用權已抵押了,地上在建工程抵押是可以辦理的。首先,《物權法》並不禁止重復抵押。而且廢止了《擔保法》禁止超額抵押的規定,因此即便土地使用權抵押後又辦理在建工程抵押,超過了抵押財產的價值,在建工程抵押也是有效的。其次,《物權法》第200條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後,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不屬於抵押財產。該建設用地使用權實現抵押權時,應當將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與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但新增建築物所得的價款,抵押權人無權優先受償。」
二、土地使用權重復抵押帶來的危害
重復抵押雖然能滿足現代工商企業對充分實現抵押物價值和融資功能的強烈願望,可具體到土地使用權的抵押問題時,它確實存在著諸多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加大抵押權人交易風險,損害其利益,抵押物的價值越低,抵押權人的風險相應增加。在抵押權人完全不知情的形勢下進行抵押行為,就會加大其交易風險,損害其利益,對抵押權人是非常不公平的。
(二)無法保證後位抵押權人的合法權利,我國法律規定,先設定抵押權的債權享有優先權,此時抵押權的位序關系即數個抵押權實現的先後順序問題尤為重要。在實際生活中,會存在著一種現象就是後位抵押而債權履行期卻早於前位抵押的債權矛盾關系,而目前我國相關部門對此種現象較多採取規避的態度,因此,對於後位抵押債權人的利益就很難去加以保護和實現了。
(三)威脅各方利益,危害社會安定,抵押人可能會利用重復抵押土地使用權來進行欺詐,在不告知抵押權人真實情況下,以同塊土地同一價值騙取貸款或進行交易。當到期需償還債務時,一塊土地的價值根本無法滿足多個抵押權人的抵押數額,最終就會使得抵押權成為空頭支票,造成國家、集體或他人財產蒙受損失;如果其中還向銀行進行了抵押,導致銀行貸款難以收回,將會釀成更嚴重的後果,甚至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公民在獲得土地使用權之後,可以抵押,但是若是沒有土地使用證,則說明沒有土地的處分權,此時抵押的行為是不會發生效力的。但若是民事主體相信實施抵押者有處分權,並且能拿出一定的證據,那麼此抵押會產生司法效力。
延伸閱讀:
辦理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的流程是什麼
土地使用權抵押擔保的比例是多少
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需要哪些材料?
㈡ 土地使用權抵押的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如下:第三內十三條容,土地使用權抵押時,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隨之抵押。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抵押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隨之抵押。第三十四條,土地使用權抵押,抵押人與抵押權人應當簽訂抵押合同。抵押合同不得違背國家法律、法規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規定。第三十五條,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抵押,應當按照規定辦理抵押登記。第三十六條,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債務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間宣告解散、破產的,抵押權人有權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抵押合同的規定處分抵押財產。因處分抵押財產而取得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的,應當依照規定辦理過戶登記。第三十七條,處分抵押財產所得,抵押權人有優先受償權。第三十八條,抵押權因債務清償或者其他原因而消滅的,應當依照規定辦理注銷手續。
㈢ 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是否可以抵押
土地使用權是可以抵押的。
地使用權、的抵押是一種不動產權利的抵押,
(1)用於抵押的回土地使用權必須答是通過有償出讓或轉讓方式取得的合法土地使用權,並且是已辦理土地登記手續的土地使用權。(2)土地使用權抵押權設定本身並不發生土地使用權轉移,即土地使用權抵押後,土地使用者可繼續對土地進行佔有、收益,只有在債務不能履行時,抵押權人才能依照法定程序處分土地使用權,此時土地使用權才發生轉移。(3)土地使用權抵押時,其地上建築物及其他附著物隨之抵押。地上建築物及其他附著物抵押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也隨之抵押,也就是說,土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築物及其他附著物必須同時抵押。(4)土地使用權抵押不得違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規定。(5)土地使用權人將土地抵押後,並不喪失轉讓權,但在轉讓土地使用權時,應告知抵押權人。
㈣ 土地所有權可以抵押嗎,哪些財產不能抵押,哪些
您好!不可以。
不能抵押的財產如下:(1)土地所有權。在我國.土地歸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而不能為私人財產。土地所有權不得抵押,也就是不能以國家或集體所有的土地抵押。否則抵押合同無效。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是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這里的例外有兩處:一是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抵押。二是鄉鎮、村企業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單獨抵押。以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抵押的,其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抵押。故只能「地隨房走」,不能「房隨地走」,而且以這兩種財產進行抵押的。在實現抵押權後,未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和土地用途。
(3)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的規定,如果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其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以外的財產為自身債務設定抵押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抵押有效。
(4)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無法確定是否有處分權,因此不得抵押。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但是已經設定抵押的財產被採取查封、扣押等財產保全或者執行措施的,不影響抵押權的效力。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如以法定程序確認為違法、違章的建築物。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㈤ 法律: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專例》規定如下:第三十三屬條,土地使用權抵押時,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隨之抵押。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抵押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隨之抵押。第三十四條,土地使用權抵押,抵押人與抵押權人應當簽訂抵押合同。抵押合同不得違背國家法律、法規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規定。第三十五條,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抵押,應當按照規定辦理抵押登記。第三十六條,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債務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間宣告解散、破產的,抵押權人有權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抵押合同的規定處分抵押財產。因處分抵押財產而取得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的,應當依照規定辦理過戶登記。第三十七條,處分抵押財產所得,抵押權人有優先受償權。第三十八條,抵押權因債務清償或者其他原因而消滅的,應當依照規定辦理注銷手續。
㈥ 土地使用權抵押的適用范圍
土地使用權抵押的適用范圍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抵押貸款:即以土地使用權作為抵押,向銀行、信用社、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貸款或者從事民間的借貸活動。
二是抵押承租和承包。即承租方或承包經營者以土地使用權作為抵押,承租企業或擔保承包企業的經營者,如果沒有完成租賃合同或承包經營合同所規定的經營目標。出租方或發包方有權以該土地使用權優先受償。
三是擔保其他債務的履行。在其他涉及金錢給付或者可以以金錢估價的債務中,只要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也可以以土地使用權設置抵押,作為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