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可以辦理抵押貸款嗎
不可以辦理的。我國現行法律明文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不得抵押。
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2、《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只限制於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荒山、荒灘等農村土地,經發包方同意,並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林權證書的,才可以設立抵押,並沒有明確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抵押。
4、《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則明確規定,除買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四荒地」等農村土地可以抵押外,其他方式承包的農村土地是不允許抵押的。
拓展資料:
有關農村宅基地的相關資料介紹:
農村宅基地,是農村的農戶或個人用作住宅基地而佔有、利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已經建設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於建造房屋的土地,已經建設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備建房用的規劃地三種類型。
申請條件:
1、因子女結婚等原因確需分戶,缺少宅基地的;
2、外來人口落戶,成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沒有宅基地的;
3、因發生或者防禦自然災害、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以及進行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搬遷的。
農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使用宅基地:
1、年齡未滿十八周歲的;
2、原有宅基地的面積已經達到規定標准或者能夠解決分戶需要的;
3、出賣或者出租村內住房的。
由於各省的規定有些出入,具體還要到當地的土地部門進行咨詢後才能確定,總的程序和步驟就是上面所述的這些。
參考鏈接:網路:農村宅基地
2. 宅基地土地的使用權 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不能當作抵押
目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全面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是農民基本生產生活保障。從全國范圍看,放開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權轉讓的條件尚不成熟。農民貸款難的問題,應通過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來解決。草案有關規定與憲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規定是一致的,同中央有關方針政策也是一致的,建議以不作改動為宜。宅基地上建的房屋,國家法律不允許進行交易,所以不能辦理抵押!宅基地是集體所有,不是個人的,個人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只有商品房才可以在銀行或典當行貸款.。《擔保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下列財產不得抵押;(一)土地所有權;(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本法第三十四條第(五)項、第三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的除外;(三)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四)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六)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由此可見,宅基地是不能作為抵押的。《擔保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下列財產可以抵押一、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二、抵押人所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三、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四、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五、抵押人依法承包並經發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六、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財產。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
3. 宅基地能不能抵押
農民對房屋享有的是所有權,對宅基地享有的是使用權。因此談論房產和宅基地是否內能抵押,指的是房容屋的所有權和宅基地的使用權能否抵押。
由於農民對房屋享有所有權,可以處置自己的房屋,因此房產可以抵押。宅基地的使用權可以轉讓。但是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宅基地只能隨房屋所有權的轉讓而轉讓。即當房屋所有權因出賣、互易、贈予、繼承而轉移時,該房屋宅基地的使用權隨房屋所有權一起轉歸新房主。此時,當事人不僅要到房產管理部門辦理房屋產權過戶登記,還應當到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宅基地使用登記。
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禁止宅基地使用人轉讓、出租、抵押空閑宅基地。當事人之間轉讓空閑宅基地的任何協議均無效,宅基地所有人(即集體經濟組織)有權收回非法轉讓的宅基地。
4. 那房屋可以抵押,宅基地使用權不就處於尷尬地位了嗎。這個有什麼具體的辦法應對嗎
宅基地使用權並末處於尷尬地位,因為房產是建在宅基地上,它們是一體的,房產抵押時連同宅基地一並抵押,物權法是這么規定的。
5. 宅基地是否可以抵押,房屋抵押了,怎麼辦
農民對房屋享有的是所有權,對宅基地享有的是使用權。因此談論房產和宅基地是否能專抵押,指的屬是房屋的所有權和宅基地的使用權能否抵押。
由於農民對房屋享有所有權,可以處置自己的房屋,因此房產可以抵押。宅基地的使用權可以轉讓。但是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宅基地只能隨房屋所有權的轉讓而轉讓。即當房屋所有權因出賣、互易、贈予、繼承而轉移時,該房屋宅基地的使用權隨房屋所有權一起轉歸新房主。此時,當事人不僅要到房產管理部門辦理房屋產權過戶登記,還應當到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宅基地使用登記。
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禁止宅基地使用人轉讓、出租、抵押空閑宅基地。當事人之間轉讓空閑宅基地的任何協議均無效,宅基地所有人(即集體經濟組織)有權收回非法轉讓的宅基地。
6. 農村宅基地能否抵押,相關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您好:
一、關於農村宅基地抵押給別人合法性問題
農村宅基地抵押是法律禁止的。
我國當前的法律制度中沒有專門的、系統的關於宅基地的立法,而是散見於各種法律文件中。《擔保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宅基地的使用權不得抵押。《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但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可見,農村宅基地抵押是禁止的。
二、禁止農村宅基地抵押原因
1、從我國的實際出發,目前尚不能允許農村房屋進行抵押。我國實行「房地一體」原則,處分農村房屋,必然涉及到該房屋所佔用范圍內的農村宅基地,而宅基地屬於集體所有,此種使用權不得用於抵押。
2、,農村房屋用於抵押,一旦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債權人行使抵押權時必然涉及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宅基地使用權,這就可能損害農村集體的利益。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六條規定:「對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賣、變賣或者抵債。」據此,用農村房屋設定抵押,債權人實現抵押權也存在障礙。
4、當前我國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宅基地對於農村村民具有強烈的社會保障性質。我國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如果將宅基地上的房屋進行抵押,抵押權實現後,抵押人(即農村村民)可能會居無定所,不利於農村社會穩定。
三、農村宅基地抵押其他可行性
我國法律雖然對於宅基地抵押並不允許,但很多法律表示對於宅基地之上房屋抵押是可以的。具體如下:
《擔保法》第34條第1項規定,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可以抵押。可見,農民以其宅基地上的房屋抵押應當是有效的。但《擔保法》第37條第2項規定,耕地、宅基地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
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
第一百五十三條 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第一百五十五條 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第一百八十條只要法律、法規未禁止的均可以設立抵押。
第一百八十四條 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7. 現在宅基地使用權可以抵押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規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只限制於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荒山、荒灘等農村土地,經發包方同意,並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林權證書的,才可以設立抵押,並沒有明確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抵押。」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則明確規定,除買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四荒地"等農村土地可以抵押外,其他方式承包的農村土地是不允許抵押的。
但是,2010年5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指導意見》(銀發〔2010〕198號)要求,探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業務。在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程度高的地區,金融部門要積極支持和配合當地黨委和政府組織推動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農房用地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在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和不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探索開展相應的抵押貸款試點,豐富「三農」貸款增信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之後各地省、市、縣級的人民政府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在國家法律沒有完全修改之前,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
2013年底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
2015年8月24日,《國務院關於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始出台,明確農民住房財產權設立抵押的,需將宅基地使用權與住房所有權一並抵押。
穩妥起見,十八屆三中全會僅賦予農民住房抵押、擔保、轉讓權能,然而,由此帶來房、地權能不統一問題。一些專家曾試圖在抵押、流轉時,從技術上將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房所有權切割,但根據《物權法》、《擔保法》等法律規定,「地隨房走」是基本原則。《指導意見》最終放行了宅基地的抵押、轉讓。
不過,《指導意見》僅稱,宅基地使用權與住房所有權一並抵押,並未單獨賦予宅基地抵押權能;並要求對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的抵押物處置,受讓人原則上應限制在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范圍內。若此,則抵押物處置不能出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曾撰文表示,從長遠看,要放寬農民住房財產權轉讓的受讓人范圍,允許宅基地使用權單獨轉讓。
8. 宅基地房屋抵押可以嗎
雖然可以拿來抵押,但是一般不會有銀行同意的,因為存在很大風險。
一、《擔保法》第34條第1項規定,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可以抵押。但《擔保法》第37條第2項規定,耕地、宅基地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由於《擔保法》禁止用農村宅基地設定抵押,因此,有人認為,宅基地上的房屋與宅基地不可能分離,當然也不能抵押。這種認識是不對的。農民以其宅基地上的房屋抵押應當是有效的。
二、存在很大風險。 按照上述規定,雖然以宅基地上的房屋抵押是有效的,但是抵押權的效力不能及於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宅基地使用權,一旦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債權人就只能以抵押房屋的建築材料作為動產優先受償。將房屋拆除而以建築材料還債,這無疑大大降低了房屋的價值,也是一種浪費。
而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6條規定:「對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賣、變賣或者抵債。」據此,用農村房屋設定抵押,債權人實現抵押權也存在障礙。另外,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中規定:「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嚴禁為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
這樣,農村房屋的買賣對象就十分狹窄。基於以上實際情況和規定,金融機構等債權人一般不願意接受借款人用農村房屋設定抵押,這也無可厚非。
9. 農村信用社替人擔保一直沒有還款,申請宅基地會被限制嗎
農村信用社替人擔保一直沒有還款,申請宅基地會被限制嗎?這個情況!未還款!擔保機構,信用社!如有宅基地申請!當然會被限制!未能履行擔保機構責任!還款未到!需催還欠款到帳!可解凍!申請宅基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