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造島神器「天鯤號」,究竟是怎樣完成填海造陸的
天鯤號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我國自主研發的一艘自航絞吸挖泥船。目前算得上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也是我國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的一個突破
陸地在地球上大約占總面積的29%,為了擴大陸地的使用面積,很多沿海地區都會使用人工填海技術。
目前的人工填海方式主要是主要是將陸地上的泥土運輸到海邊進行填充鞏固,從而達到擴大陸地的使用面積。人工填海難度雖然很大,但與「人工造島」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人工島
天鯤號自下水以來,在實戰性檢驗中表現良好,是我國的國之重器。作為我國填海造陸的神器,從有錢也買不到技術,到如今技術的限制出口,中國的挖泥船實現了從無到有,再到第一的突破。
天鯤號的成功完全說明了我國在創新方面並不是落後於人的,相信有這樣的盡頭。我國的可是事業一定會蒸蒸日上。從製造大國轉變成一個創新大國,不再受制於人。
Ⅱ 亞洲超大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首次出港海試了
6月8日下午16時,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亞洲超大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緩緩駛離位於江蘇啟東的船廠碼頭,經由長江口北角開往浙江花鳥山海域進行為期3天的海試。該船的動力系統和推進系統等將在此次出航中首次接受真正海洋環境的考驗。
2017年11月3日,「天鯤號」在江蘇啟東順利下水,歷時7個月先後完成全船液壓管系安裝、船舶舾裝塗裝工作、構建分布全船電力系統等各種設備的安裝調試,並完成船舶傾斜試驗,為保障本次海試的成功奠定基礎。
根據計劃,「天鯤號」將於2018年6月11日結束此次海上試航,並於當天19時前返航至船廠碼頭。試航結束後,還將進行航行試驗意見整改,並繼續進行疏浚設備調試,為後期挖泥試驗做准備。
來源:中國新聞網
Ⅲ 古有「精衛填海」,今有「天鯤號」造島,造島神器有多牛
眾所周知,地球上的陸地面積大約占總面積的29%,為了擴大陸地的使用面積,很多沿海地區都會使用人工填海技術。
主要是將陸地上的泥土運輸到海邊進行填充鞏固,從而達到擴大陸地的使用面積。人工填海難度雖然很大,但與「人工造島」相比,就不值一提了,古時候有「精衛填海」,而如今就有「天鯤號」造島!
天鯤號作為我國填海造陸的神器,從有錢也買不到技術,到如今技術的限制出口,中國的挖泥船實現了從無到有,再到第一的突破。
其實不難發現,中國挖泥船的發展與如今我國華為晶元面臨的境遇極其相似,技術是買不來的,經驗值只能依靠我們自己。
你們看現在,通過這么多年的自主研發,我們不也掌握了挖泥船的核心技術,也有自主的研發能力,這是一個傳奇,象徵著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民族精神。
Ⅳ 「天鯤號」的誕生是綜合國力提升的結果嗎
從2011年起,由中交天津航道局牽頭,聯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708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廣州文沖船廠、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等單位歷時5年完成了「天鯤號」的研發,上海振華重工啟東造船廠建造。
據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顧明回憶,「天鯤號」的研發在工信部立項時,設定的絞刀功率為5000千瓦,當時仍有爭議,認為「沒必要那麼大功率」。如今功率達到6600千瓦,一方面是技術上能夠達到,另一方面是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海洋強國建設的推進,也提出了更高需求。
3日下水之後,「天鯤號」將進入調試試驗階段,計劃於2018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Ⅳ 造島神器「天鯤號」有多牛
該船監造組船體工程師孔凡震曾用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挖掘填滿一座『水立方』,只需要6天半。」
現役亞洲第一大絞吸挖泥船「天鯨號」在執行吹填作業時,能以每小時45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遠6000米外。
天鯤號模型
如此強大的能力,正是來自於科研設計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組建於1950年的708研究所正是其中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它是我國規模最大的船舶設計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全所共有職工近700餘名,專業技術人員600餘名,覆蓋了20多個專業。
他們有多牛?或許從一個個例子之中可以管窺一二。目前正在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任務的「向陽紅01號」、10月剛剛下水的千噸級海監船「中國海監1001」、 3000噸級出口護衛艦都是他們設計的。
我的國越來越歷害了。
Ⅵ 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有多牛
首艘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完成了首次試航。這次試航成功,標志「天鯤號」向著成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邁出了關鍵一步。
與以往挖泥船相比,「天鯤號」在技術上有許多創新之處。它安裝了國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統,有了這個「大腦」,便可實時顯示疏浚三維土質、推算潮位等,通過簡單的操作就可自動定位,開始挖泥作業。
為了適應各種惡劣海況,「天鯤號」重達1600噸的橋架配置了世界最大的波浪補償系統,通過起升、收縮液壓缸,可以降低波浪對絞刀橋架的影響,即便是在大風浪工況下施工也能確保安全。
「天鯤號」的先進之處不僅限於施工作業,在船體上層船員居住區域和主船體甲板之間,還安裝了一套氣動減震裝置,能大幅減少和隔絕船舶施工期間的低頻振動,保證船員居住生活舒適和設備運轉的安全。
從整船進口,到國外設計國內建造,再到國內自主設計建造……「天鯤號」的誕生具有里程碑意義。「天鯤號」的成功堅定了我國重型疏浚設備國產化的信心。
來源:環球網
Ⅶ 造島神器"天鯤號"有多牛
造島神器"天鯤號"有多牛?一周即可填滿一座水立方。
11月3日,被網友譽為「造島神器」的亞洲最大鉸吸挖泥船「天鯤號」將在江蘇啟東下水。
它完全是國內設計製造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而設計者正是中船集團708所等國內單位。
其中,副總設計師丁勇,正是來自於708所。今年7月,他剛獲評首批全國疏浚行業專家。
708所職工
2005年,他先後擔任國內首艘3500立方米/時大型絞吸挖泥船「新海鱷」號的機械專業主任設計師、多艘3500立方米/時絞吸挖泥船的機械專業主任設計師或兼副總設計師的工作。
在大型耙吸挖泥船領域,他擔任天津航道局13000立方米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旭號」機械專業聯系人,擔任中港11888立方米、南通港閘船廠12000立方米等大型耙吸挖泥船設計的副總設計師兼專業聯系人。其中,「通旭號」榮獲中國航海科技獎二等獎。
Ⅷ 「天鯤號」是我國新一代造島神器嗎
重型挖泥船屬於高技術含量、資金密集型國家重要基礎裝備。無論是世界最大人工深水港天津港的開挖,還是長江深水航道的疏浚,都離不開重型挖泥船的身影。全世界只有荷蘭、比利時等少數幾個國家掌握自主設計、建造的核心技術,重型挖泥船也多作為國家戰略裝備統一管理。
天航局新近下水的「天鯤號」是「天鯨號」的姊妹船,在自主創新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它是首艘國內設計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標志著我國已經能夠自主設計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實現了該船型關鍵技術的突破。」船舶設計大師、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708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費龍表示。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用自己的設備和技術疏浚航道、吹填造地的國家之一。來源:經濟參考報
Ⅸ 天鯤號能讓中國在南海通行無阻嗎
沒兩把刷子,怎麼敢稱世界第一呢?你知道嗎?它能以每小時60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沙、岩石以及海水混合物輸送到最遠15000米的地方!15000米,就是15公里啊!這個數字大得讓人難以置信,船在這頭挖沙,那頭的沙土就噴到15公里外了!
一個小時,就能挖出3個標准游泳池大小的坑,挖掘填滿一座「水立方」,只需要6天半!有了「天鯤號」,中國以後造島,一鍵即可完成!
Ⅹ 造島神器天鯤號作文
商務部禁止出口的造島神器「天鯤號」通過「大考」,即將變身為真正的「地圖編輯器」。據新華社消息,當日12時30分,經過近3個月的挖泥、挖岩試驗,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投資建造的亞洲最大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順利返航回到船廠,標志著「天鯤號」完成全部測試,正式具備投產能力。
「天鯤號」全船長140米,寬27.8米,最大挖深35米,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設計每小時挖泥6000立方米,絞刀額定功率6600千瓦。其挖泥能力超過了同樣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投資的現役亞洲最大的絞吸挖泥船「天鯨號」
試驗期間,「天鯤號」的挖掘系統、輸送系統和智能挖泥系統等施工關鍵設備性能均成功通過了實際施工的考驗,各項測試技術指標均達到或超過設計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