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權受到侵害時,權利人可以採取哪些救濟途徑
如果物權來受到侵害,《物權法》自第三十二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本條是關於物權保護爭訟程序的規定。物權受到侵害,物權人有權選擇和解、調解、仲裁、訴訟途徑救濟。和解是當事人之間私了。調解是通過第三人調停解決糾紛。仲裁是當事人協議選擇仲裁機構,由仲裁庭裁決解決爭端。訴訟包括民事、行政、刑事三大訴訟,物權保護的訴訟主要指提起民事訴訟。
② 財產損害賠償判決適用法律條款有哪些
財產損害賠償判決適用法律條款有:
1、《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二款: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
2、《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 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3、《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對具體法律問題的有關司法解釋也可以作為法律規定直接在判決時予以引用。
(2)仲裁物權擴展閱讀:
一、損害賠償糾紛如何處理
(一)協商
協商是指當事人在自願的基礎上,對人身損害賠償的權利人、義務人以及具體賠償方式所達成的協議。
(二)調解
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
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三)訴訟
訴訟是指自然人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到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方式。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二、損害賠償糾紛訴狀怎麼寫
原告:姓名,民族,出生日期,職業,住址。
被告:姓名,民族,出生日期,職業,住址。
訴訟請求:
1、要求被告賠償原告(費用名稱如醫葯費、誤工費、護理費、傷殘補償金等)損失××元。
2、本案訴訟費由全部由被告承擔。
事實和理由:
應寫明侵害行為的事實和侵害後果的事實。若是人身傷害的,應寫明受侵害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實際損害程度、恢復狀況、就醫情況等,作過法醫鑒定的也應寫明結論。若是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應寫明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後果和影響。
此致
甘肅省××人民法院
具狀人(本人簽名):
××年××月××日
③ 「生效的判決、生效的仲裁裁決不包含給付判決和確認判決」請問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生效的法律文書包括三個類型,給付判決、確認判決及形成判決。根據《物權法專》第屬28條規定,生效的法律文書不包含給付判決和確認判決。
第一,不能包含給付判決,因為生效的給付判決是請求權人勝訴的生效判決,請求權人的時限具有間接性,它依賴於義務人因請求權人的請求作為或不作為請求權人的內容才能實現,請求權人勝訴的判決雖然生效,但如果義務人尚未依照生效的判決去履行相應的義務,請求權的內容就還沒有實現,也就沒有發生物權變動的效果。
第二,不能包含確認判決。確認判決是對已經發生的物權效果的變動確認,因此在邏輯關繫上,應當先有物權變動效果的發生,後有生效確認判決,因此,生效的確認判決所發生的時間和物權變動所發生的時間在邏輯關繫上不能是重合的,必須先有物權變動效果,後有生效確認判決。只有形成判決才屬於在權利人勝訴的判決生效的時候產生形成力,發生權利變動效果的特點。
因此,屬於《物權法》第28條規定的,在法律文書生效時,不動產不需要登記、動產不需要交付即能發生物權變動的效果的生效法律文書僅限於生效的形成判決書、裁定書,不包括給付判決和確認判決。
④ 經翻建的抵押物其抵押權的效力是否及於抵押物生效的仲裁裁決書能
抵押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不轉移對某項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該財產折價或者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設定抵押的情況下,如果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仍未履行債務,抵押權人(債權人)就可以與抵押人(債務人或第三人)協商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所得的價款受償;協議不成的,抵押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或根據仲裁協議申請仲裁。 抵押權人在通過起訴或仲裁來實現擔保物權時,須注意以下幾點:1、注意擔保物權的存續期間。 一般來說,債權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但是擔保物權在性質上屬於物權,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因此現行擔保法司法解釋規定,擔保權人可以在主債權訴訟時效結束後的二年內行使擔保物權,該「二年」應為擔保物權的法定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2、債權人可以就主合同糾紛和抵押合同糾紛一起提起訴訟,但應遵守主債權訴訟時效的規定,此時以債務人和抵押人為共同被告。 3、抵押權人可以在擔保物權的存續期間內單獨就抵押權的實現提起訴訟,此時以抵押人為被告。 4、抵押權人提起訴訟應及時向法院申請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抵押權人自抵押物被扣押之日起有權收取由抵押物分離的天然孳息以及抵押人就抵押物可以收取的法定孳息, 孳息用於支付收取孳息的費用、主債權利息、主債權,但抵押權人未將扣押抵押物的事實通知應當清償法定孳息的義務人的,抵押權的效力不及於該孳息。5、抵押權人享有的只是將抵押物折價、拍賣、變賣以得價款並就價款優先受償的權利,所得價款如無特別約定應按先後順序償還: 實現抵押權的費用、主債權利息、主債權。
⑤ 因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導致物權變更的,該物權變動何時生效
現實問題
包某與裴某因一輛轎車所有權糾紛訴至法院,後經法院審理,判令內包某擁有容該轎車的所有權,判決生效後,包某並未辦理變更登記,那麼該轎車的物權何時歸包某所有呢?
律師解答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因此,對包某來說,法院判決書生效之日即為其擁有該轎車物權之時。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二十八條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三十一條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規定享有不動產物權的,處分該物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
⑥ 依據仲裁裁決房屋過戶後騰房訴請案由是物權保護還是排除妨害
應該是申請強制執行,是物權保護也行
⑦ 物權法仲裁是哪個部門管
特權法第二十八條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仲裁是仲裁機構以及糾紛當事人的自願協議以第三方的身份對所發生的糾紛進行審理,並作出對各方均有拘束力的裁決的活動。仲裁是解決經濟糾紛的有效方式,適用於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糾紛,其基本原則有自願原則、公平原則、獨立原則、一裁終局原則。仲裁法規定的仲裁機構,主要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及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而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的設置,主要是在省、自治區的市、縣設立,或者直轄市的區、縣設立。仲裁法第1條 為保證公正、及時地仲裁經濟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4條 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第5條 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第6條 仲裁委員會應當由當事人協議選定。
仲裁不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第10條 仲裁委員會可以在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設立,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
仲裁委員會由前款規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商會統一組建。
設立仲裁委員會,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司法行政部門登記
⑧ 不動產物權爭議可不可以仲裁
你好,民事糾紛如選擇仲裁需雙方都同意,不能單方決定要求仲裁。但法院訴訟案,一方可以依據相關的證據單方提出起訴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