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衣索比亞皇帝的使者說他們的泥土最珍貴,最神聖的
土地最珍貴是因為土地使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只要有土地,人民總能夠通過勞作讓國家富強繁盛起來;
土地最神聖,則是說土地代表了人民賴以立足的空間,有了土地就有了人們生存的空間,就有了讓人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去保衛的東西。
衣索比亞皇帝的使者或許正是深刻體會到這些才會那麼說吧。
Ⅱ 泥土最珍貴中第三自然段中衣索比亞人對土地的敘述主要有那三層意思
1、美麗富饒的衣索比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國家。
2、把衣索比亞的泥土比作父母、兄弟,說明祖國泥土的珍貴和人民之間關系的密切。
3、泥土的珍貴,體現出國家的尊嚴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Ⅲ 衣索比亞土地值錢嗎
中國在衣索比亞投資企業集中的亞的斯亞貝巴帝和奧羅莫州土地租賃價格相對較高。亞的斯亞貝巴市工業用地目前已相當緊張且租金較高。根據衣索比亞實際情況,中國企業一般租用別墅作為辦公和住宅,目前亞的斯亞貝巴別墅租賃價格在1 000~5 000美元/年。
Ⅳ 為什麼衣索比亞皇帝的使者說他們的泥土最珍貴、最神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衣索比亞的泥土是我們的
(1)在這里把衣索比亞的泥土比作父母、兄弟,說明祖國泥土的珍貴和人民之間關系的密切。 (2)泥土的珍貴,從而體現出國家的尊嚴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Ⅳ 論述如何看待非洲很多國家一面是大量飢民,一面是政府不斷出租的肥沃土地
非洲土地正成為外國資本的獵物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馬克思140多年前在撰寫《資本論》時就指出了這個事實。馬克思的智慧足以照亮很多個世紀,貪婪的資本一直按照自己固有的行為尋找機會,但遺憾的是,一些非洲國家在病急亂投醫下卻忽略了這個道理,於是他們生產糧食的土地成為了外國資本的最新獵物。
一場無聲卻又無比殘酷的糧食爭奪戰正在非洲大陸打響。這場戰爭呈現出一個矛盾的現實:一方面非洲至今仍是一片滿目飢荒的大陸。根據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的報告稱,2009年非洲約有500萬人死於與飢餓有關的各種疾病,有近兩億人長期營養不良,超過非洲總人口的20%。而另一方面,在這片飢鴻遍野的大地上,卻有大量的糧食被運往國外,供早就衣食無憂的富裕國家食用。
每一粒運出非洲的糧食,可能都關繫到一個食不果腹的人的生死。而糧食爭奪戰中殘酷的商業邏輯被挨餓的非洲人痛斥為要命的「糧食殖民主義」。
在衣索比亞南部城市阿瓦薩附近,有著舉世聞名的東非大裂谷,在靠近那裡的一處懸崖下,一座相當於20個足球場大小的巨型溫室正在拔地而起。雖然這個衣索比亞最大的溫室建設工作還未完成,但光是塑料和鋼架結構已經占據了足足20公頃的土地。
這個電腦控溫的溫室將用來栽培西紅柿、胡椒和其他蔬菜,建成後光是採摘每天動輒數十萬噸的蔬菜,就需要1000名女工整天穿梭其間。這樣大宗的食品生產,對於貧窮的衣索比亞來說不啻是一個巨大的福音。衣索比亞是全球最受飢餓困擾的國家之一,超過1300萬人口需要糧食援助。
然而衣索比亞的飢民卻不能高興得太早,因為這個搭建在家門口的超級大棚生產出來的食品絕大部分自採摘後就再也和他們無關了。這個溫室農場的產品一小部分被運往200公里外的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供那裡的富人食用,而更多的被運往迪拜等中東地區甚至遠輸歐洲。
雖然國內有上千萬張嘴等著吃飯,但衣索比亞政府卻將至少300萬公頃最肥沃的土地租借給外國人使用。許多富國和一些富翁將非洲國家肥沃的土地上生產的農產品向外出口,讓其他國家居民食用,卻對原產地的那些餓得扁扁的肚子里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充耳不聞。
衣索比亞政府將包括阿瓦薩溫室在內的1000公頃土地租給了沙特億萬富翁謝赫·默罕默德·阿穆迪,租期為99年。到目前為止,這家公司已經購買了4個農場,向沙特市場提供大米、小麥、蔬菜和鮮花。
其實這幾年像阿穆迪一樣活動在非洲大陸盯著土地的「資本獵手」很多,其中不少包括代表歐洲富裕國家利益的外國投資者會向一些非洲國家承諾將幫助他們修建基礎設施、引進新科技、創造工作機會並提高這些土地的生產率,從而使之不僅滿足海外市場也能保障更多非洲人民的基本溫飽問題。
而已經在窮困的泥潭裡掙扎了太久的非洲國家政府往往也會對這種引資行為十分熱情,以低廉的價格提供土地。渾然沒有注意這看似「免費的午餐」後面藏有資本巨大的陷阱。
現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簡直成了一塊各國的糧倉:肯亞租借近1萬公頃耕地給卡達政府作為其在肯投資建新港的回報,以及韓國在坦尚尼亞開發近400平方英里土地。莫三比克將自己國內一半耕地租給投資者;蘇丹政府將150萬公頃耕地租給海灣國家、埃及以及韓國99年;科威特在柬埔寨租種了13萬公頃稻田;埃及計劃在烏干達租用84萬公頃耕地種植玉米和小麥;南非租種剛果(金)共和國1000萬公頃土地……過去幾年,許多外國機構已經取得或者正在與非洲政府商談的土地面積達到5000萬公頃,是英國國土面積的兩倍以上。而在這一連串數字的背後,還有更多的空前規模的土地交易在悄悄進行著。
由於20年後世界人口可能會從現在的64億,一路上升到將近90億,如果再考慮到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那麼糧食生產要再增長50%才夠用。然而,食物不可能像動畫片《肉球天降》裡面那樣從天上直接掉下來,終歸還要土地生長,能長出糧食的土地從哪裡,這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一個大問題。
據估計,如果除去森林和脆弱的生態系統的話,全球已被使用的耕地幾乎達到90%。這也就是說,世界大部分的適於耕種的土地早已被使用。而碩果僅存的10%在哪裡呢?這份調查將人們的目光引向最欠發達的非洲地區。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地球上僅存未充分利用的大片耕地是一億英畝的幾內亞無樹大草原地區,這個新月形的狹長區域東到衣索比亞,南到剛果和安哥拉。而現在,這片土地就像是金礦一樣被外國投資者覬覦。
打扮干練的英國人蘇珊·佩恩是南非最大土地基金首席執行官,這個一頭紅發的女人的公司控制著超過15萬公頃的土地,這些能長出糧食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南非、尚比亞以及莫三比克。她說非洲的土地非常肥沃,而且在這個貧窮的大陸非常便宜。在尚比亞,佩恩的土地基金購買每公頃田地的費用僅為350至500美元,大約是美國土地價格的十分之一。問題是,這里長出的糧食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的售價卻是和美國糧食一樣高,因此節約出的土地成本都被一股腦地劃進了公司的利潤報表。
把非洲種的糧食賣到別國也讓阿穆迪收益頗豐,他旗下公司計劃在未來數年花費20億美元購買和開發衣索比亞50萬公頃的土地。該公司預計農場的最終雇傭人員將超過1萬人。
像蘇珊和阿穆迪這種投資者,正在全世界「搶占」農田。投資基金、政府和個人投資者都紛紛參與其中,搶購和租賃世界上的耕地。因歐洲和美國的農田較為缺乏且價格昂貴,可供投資的新的農田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他們的收購目標指向蘇丹、肯亞、奈及利亞、坦尚尼亞、馬拉維、衣索比亞和剛果等非洲國家。僅僅衣索比亞一個國家就從2007年開始批准了815個外國農業投資項目,每一公頃土地每年的租賃費用大約是1美元。
之所以很多外國資本到非洲開發糧食生產,並能賺的缽溢盆滿,這都和近年來糧食價格飛漲有關。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2005年的30年來,糧食供應量猛增而價格則跌到近一半,這樣一個穩定的趨勢使許多專家一度以為無論如何人類都有能力養活自己。但在2006年,伴隨著更廣泛的商品市場繁榮,情況發生了變化。糧食價格在這一年略有增長,到2007年增長了四分之一,2008年更是突飛猛進。後來雖然經歷了金融危機,但糧食這種大宗商品價格卻始終相對堅挺,讓一些投資者高呼,擁有糧食就等於佔領了金礦。
2008年度世界糧食庫存由2002年度的30%下降到14.7%,為30年來之最低。全球的糧食儲備僅為4.05億噸,只夠人類維持53天,國際穀物理事會稱,2009至2010年度全球糧食產量將低於需求水平,從而導致庫存下滑。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全球糧食消費量一直高於產量。這種供小於求的狀況也一直推高了食品價格。
在龐大的利潤誘惑下,除了歐洲國家和海灣國家外,一些新興國家也加入了到非洲「搶糧搶地」的風潮,比如在政府的支持下,印度公司去年在衣索比亞投資大約20億美元租賃土地生產糖、茶和若干其他作物。印度駐衣索比亞大使表示,這個數字預計今年將翻一番,達40億美元。
外國資本擠破頭似的進入非洲進行「圈地運動」,確實生產出不少食品,可這卻絲毫沒有緩解非洲本身缺糧的窘境,而非洲的「飢餓裂谷」甚至還有不斷加深擴大的趨勢。
非洲是過去40年來全球唯一人均糧食產量持續下降的地區。根據糧農組織的數據,196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糧食總產量為3200萬噸,當時該地區的糧食總需求為3300萬噸,缺口只有100萬噸。而到199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糧食需求已超過產量1500萬噸,該地區面臨飢餓威脅的人口達到1.94億。按目前趨勢發展下去,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糧食缺口預計到2015年將進一步擴大至2500萬噸,受飢餓威脅的人口將增加到2.05億。飢餓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驚人的32%。
本來貧困的非洲國家將土地租給外國投資者是希望藉此機會獲得發展良機,獲取技術、資金、知識、種子以及化肥等,實現農業現代化。可在國際分工中的弱勢地位使得他們的期望統統落空,不但沒有期望中的「雙贏」局面,反被國際資本「勝者通吃」。
實際上有超過一半的非洲人仍處於小農經濟階段,對於國際資本的湧入根本無力抵擋。大規模土地買賣和兼並對於他們來說相當於一場災難。那些失去土地這一基本生產資料的人,相當於失去一切生活的屏障。另一方面,大投資者可以利用現代農業技術提高產量,現代化的生產方式不需使用很多非洲當地勞力。當本地人失去土地又失去生計後,更買不起農產品,一步步走向飢荒。
在非洲許多地方,收購或者租賃土地的行為產生了嚴重的後果,例如居民被驅逐和社會動盪。許多居民抱怨這種「掠奪土地」的行為。在衣索比亞長大的尼亞科瓦·奧查拉說:「大批外國公司來到衣索比亞,剝奪當地居民的土地使用權。而這些土地在過去幾個世紀一直歸當地居民所有。這些交易都是秘密進行,事先沒有通知居民。人們唯一看到的是許多人駕駛拖拉機入侵他們的耕地。」
他補充說:「我家鄉埃利亞周圍的土地都被占的差不多了,人們的土地被強制性地拿走,沒有任何補償。現在不得不給外國農場打工。有數千人受此影響,以後會挨餓的。」
面對越來越多的人滑向食不果腹的深淵,一些非洲人也對國際資本來非洲爭奪糧食發出了警惕聲。以一向對西方批評言辭犀利的北非國家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說,非洲以外的國家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在非洲買地,使小農場主失去土地,他們是一股新的「殖民勢力」,必須結束他們在非洲的「土地掠奪」。
生態學家范達娜·席瓦對外資大量進入非洲搶糧也心存憂慮,她說:「我們看到許多搶奪不動產的行為。這意味著當地人得到的糧食會更少,從而引發更多的沖突事件、政治不穩定以及徹底改變當地文化傳統。非洲的小農戶才是當地糧食安全的基礎。沒有他們全球糧食的供應量將會下降。」
因此,對很多非洲國家來說,容忍西方國家的「糧食殖民」無疑是飲鴆止渴。然而,對於吃不飽飯的人來說,要他們反抗也像是強人所難。
市場能否解救非洲飢民
資本在全球追逐利潤,將非洲的農民趕出土地,奪走他們最後的生產資料,讓其淪為飢民。在這個過程里,市場成為非洲飢荒大陸的罪魁禍首。但是也有人認為市場並非百弊無利,只要運用恰當同樣可以救飢民於水火。
如果是一般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者抬出這套理論來,尤其在金融危機後肯定會遭來罵聲一片,可世界富豪排行榜前兩位的人提出的這個建議,就憑他們對市場的了解程度,就不能排除這可能會給非洲帶來一線曙光的希望。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股神」巴菲特的基金會專注於一個名為「購糧發展計劃」的市場項目,就是利用為人道主義救援購買的糧食,提高非洲農民的糧食產量和個人收入。
其實這項計劃就是為非洲農民提供一個穩定的銷售市場。以往非洲大多數生產農產品的小農場主一直沒有一個穩定的市場銷售他們生產出來的糧食,很多人住在偏遠山區,交通困難,只能依賴傳統的小商販網路,賣糧價格受制於人。這些農民拿到手的往往只是糧食最終零售價的三分之一。而富翁們提出的解決方法即利用世界糧食計劃署的購買力形成一個市場,向小農場主直接收購農產品。
通過向貧困地區的小農場主直接購買糧食,「購糧發展計劃」的策劃者希望當地農民能從目前較高的農產品價格中得到實惠。他們還想創造一個穩定的市場,鼓勵非洲農民提高糧食產量。基金會和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官員說,他們希望,這種逐年提高的糧食供給能幫助非洲更好地實現自給自足,減少對外界糧食援助的需求,以及降低對全世界日益減少的糧食儲備的消耗。
從邏輯上看,這一計劃猶如蓋茨寫下的程序一樣嚴謹,而在操作上,有巴菲特壓軸也可讓很多人放心。可問題是,二人在發達市場上掙錢的本領在非洲是否也能適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無疑對非洲飢民的胃來說是最好的福音。
Ⅵ 泥土最珍貴 兩個人歐洲人到衣索比亞,他們到處奔走,繪制地圖。皇帝知道後,就派了一個向導去幫助。
1.歐洲人想將富饒的衣索比亞占為己有,皇帝要決定怎樣才是最好的應對方法。
2.「泥土」指領土。意思是:是美麗富饒的衣索比亞的國土是我們最珍貴的神聖的東西,我們的領土不能讓你們侵略。
Ⅶ 請問衣索比亞這個國家如何政治穩定嗎生活條件如何
是要去工作嗎?
衣索比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生活條件應該是比較艱苦的。疾病主要是非洲國家的通病艾滋病。
1.政治:政治相對來說穩定。2000年,埃革陣執政以來,創建以民族區域自治為基礎的聯邦政體,以發展經濟為重點,注重協調穩定、發展和民族團結三者間關系。1998年埃厄邊界沖突結束後,埃大規模裁軍,國防開支不斷下降。
2.經濟:不斷增長中。2005年以來,政府實施「以農業為先導的工業化發展戰略」,加大農業投入,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出口創匯型產業、旅遊業和航空業,吸引外資參與埃塞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經濟保持8%以上高速增長。聯合國視埃塞為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的典範。2010年,埃革陣在多黨議會選舉中獲勝後,著手制訂並實施新的5年「經濟增長與轉型計劃」,加強水電站、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3.相關禁忌:埃塞人喜愛鮮艷明亮的顏色,禁忌黑色,也禁忌宗教象徵圖案。埃塞人哀悼死者時,穿淡黃色服裝,但出門做客是絕對不能穿黃色服裝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Ⅷ 衣索比亞為什麼一年是三個月
不是三個月,是13個月。
衣索比亞使用尤利安歷法,公元前45年由羅馬皇帝尤利烏斯·愷撒引進到衣索比亞。1582年以前基督教國家一直使用尤利安歷法,此後便開始運用今天盡人皆知的格里歷,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陽歷」。到現在為止,世界上只有衣索比亞還在使用尤利安歷法。不過,為了更好地與世界各國交往,並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各個領域與世界接軌,埃塞已經開始採用陽歷,當然是與其古老的尤利安歷法並行。
尤利安歷法比公元歷法通常晚7年零8個月,且每年由12個月或13個月零5天或6天組成,每月30天。每次新年的日期並不固定,要看是否有閏年,很像我國的春節。如,西歷的2003年6月30日在衣索比亞歷法中應當是1995年6月23日。另一個獨特之處是,衣索比亞歷法規定每年都有13個月,其中12個月為30天,還有一個月是5天(閏年為6天,每四年計一次閏年)。這個只有5天或6天的月在衣索比亞稱為「小月」,即「PAGUEME」。在瀏覽衣索比亞旅遊小冊子時,人們有時會看見「歡迎來衣索比亞享受13個月陽光」的語句。
Ⅸ 衣索比亞,做工程翻譯,13萬/年 能去嗎
衣索比亞那邊,沒有去過但是現在我們在和那邊做貿易合作,都說國外的錢好賺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去個日本打工一個月都好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