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形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如何區分
有形資產所有權與使用權區別:
1、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是對生產勞動的目的,對象,手段,方法和結果的支配力量,它是一種財產權,所以又稱財產所有權。所有權是物權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種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續性三個特徵,具體內容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置等四項權利。
2、使用權,釋義為不改變財產的本質而依法加以利用的權利。通常由所有人行使,但也可依法律、政策或所有人之意願而轉移給他人。如我國國家財產的所有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根據國家的授權,對其所經營管理的國家財產有使用權
從民法關於所有權的相關原理來看。完整的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項權能,而使用權是實際利用的權利。所有權人與使用權人並非必然是同一主體,因為通過一定的契約,非所有權人也可獲得使用權,比如房主可將房屋租給他人使用。因此,樓宇屋面的使用權經全體業主同意,可以讓給開發商來使用。
(1)會計項目所有權使用權擴展閱讀
有形資產產權是人們對實物形態的物品的使用權,而無形資產產權是人們對非實物形態的信息、知識等的處置權、擁有權。在人類歷史的不同階段及各個國家的不同發展時期,存在過許多不同的產權制度,從而產生了不同的創新激勵效應。
由上面分析可知,在西方國家,產權經歷了由原始公有產權向排他性公有產權繼而向排他性私有產權的轉變。在原始的公有產權制度下,任何財產、資產都是公共性質的,誰都可以佔有和使用它們,因此,人們毫無創新動力可言。
㈡ 關於會計無形資產轉讓使用權的問題
無形資產的來累積攤銷額,其自性質類同於固定資產的累積折舊額,屬於資產類的貸方沖減科目,既然已經攤銷了2萬,那麼在轉讓使用權之前,該科目貸方余額就已經有了2萬。所以這筆分錄中存在兩個錯誤:
1、轉讓使用權不涉及累積攤銷的調整;
2、更不應該在原有攤銷額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倍。
只有一種可能性會解釋的通,那就是:通過這次無形資產轉讓,企業上判斷該專利權的價值受到較大的影響——既然原獨家使用的專利權現在兩家共享,那麼就相當於之前的累積攤銷額需要翻番,直接結果就是專利權的賬面凈值驟然減少……大概編制這個分錄的人就是這個意思。
但這種做法並不規范——如果真是上面這種可能性的判斷,那也應該通過「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調整該專利權的價值,而不是通過累積攤銷翻番的方法來做。
㈢ 所有權,使用權和控制權這三者的區別在哪,請會計或其他相關專業的人士回答,需要專業回答
所有權是指固定資產的所有人,使用權是指固定資產的所有人將固定資產出租專給他人或企業使屬用,承租方擁有使用權。而控制權一般指的是股份公司的大股東對董事會擁有絕對控制,能夠間接實現對公司的控制。也有解釋,投資方擁有被投資方的權力,通過參與被投資方的相關活動而享有可變回報,有能力運用對被投資方的權力影響其回報金額。
㈣ 轉讓無形資產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在會計處理上有什麼不同
前者是出售後者是出租
處置時:
借:銀行存款
累計攤銷
無形版資產減值准備
貸:權無形資產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差額計入營業外收支-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損失
出租時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借:其他業務成本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累計折舊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㈤ 知識產權使用權和所有權在財會入賬時的區別
知識產權是指人類智力勞動產生的智力勞動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一般認為它包括版權和工業產權。
所以保護知識產權是使用權和所有權,都包括
㈥ 在財務處理上轉讓固定資產使用權和所有權有何不同
轉讓固定資產使用權和所有權有本質不同,轉讓固定資產使用權,該資產版屬企業所有,轉讓所權有權後,該資產已不屬企業所有。
在財務處理上,一個屬其他業務收入范疇,一個屬資產增減范疇。
轉讓固定資產使用權後,該資產應該繼續計提折舊,收益做其他業務收入等相關處理。
轉讓固定資產所有權,應先按批復將該固定資產的原值,累計折舊轉入「固定資產清理」,再按
具體情況做相應的會計處理。
㈦ 出納對企業現金有所有權、使用權還是什麼權名稱什麼
出納怎麼可能擁有企業的貨幣資金的所有權呢?貨幣資金是企業的不是個人的。更不可能是出納的。出納的崗位是管理貨幣資金的,他可以根據審批好的票據支付給對方現今或支票,他有資金收付知情權,管理權。
㈧ 財產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相互分離帶來了什麼新的會計問題
明確使用權和收益權的許可權范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