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待國家版權局約談音樂服務商叫停音樂獨家版權
您好,據《人民日報》報道,近日國家版權局約談境內外音樂公司及國內幾大網路音樂服務商,核心內容是要求網路音樂全面授權。這無疑給正在如火如荼搶奪獨家版權的各大網路音樂商澆了一盆冷水。國家版權局管理司副司長段玉萍表示,此舉是為了更好保護現有良好的音樂版權秩序,同時遏制不正常競爭。
從2015年國家版權局開展網路音樂專項整治,結束了網路音樂盜版亂象,使混亂的網路音樂市場變得有序、正規。但是也導致了另外一個極端——各網路音樂服務商紛紛開始「獨家版權」的爭奪,出現惡性競價。常常一家唱片公司會有三四家網路音樂商與其商談獨家版權代理。
今年年後,騰訊音樂一舉拿下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索尼音樂「三大」獨家版權,使原本三四千萬美元的版權費用,在最高時被竟抬高到了四億美元。資金雄厚的大平台迅速瓜分市場資源,騰訊的版權曲庫佔到了中國總曲庫的90%,其中有獨家權利的版權佔到了總版權曲庫的80%,而實力相對較弱的平台則被淘汰出局,或者並入大平台。
網路音樂與太和音樂合並,酷狗和酷我從競爭對手變成隊友,後又並入QQ音樂,這導致用戶需要下載幾個不同的APP才能聽到自己想聽的音樂。拿到版權的巨頭對網路音樂市場有了更多的控制權,「一家獨大」的情況下,整個音樂產業鏈也就失去了創作活力。段玉萍還表示,這種情況會導致盜版的反彈,破壞來之不易的網路音樂版權良好秩序。
此次約談對大的網路音樂平台是不利的,重金買下的版權優勢不復存在,但對於用戶和音樂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㈡ 唱片業的版權公司和唱片公司是什麼樣的關系
北京華數唱片公司歌曲版權管理
版權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可以確定誰實際擁有歌曲和歌曲唱片,以及誰能賺取版權費。當歌曲作者撰寫歌曲時,歌曲一旦成形(如唱片,或印製成樂譜)即自動取得版權。但是,為了對版權侵害進行訴訟,應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版權局注冊歌曲。在任何情況下,應先完成歌曲注冊再向公共領域發布(可在網站上收聽等等)。
職務作品
如果您曾經在工作中撰寫了一首歌曲(可能您為廣告公司工作,並為某商業廣告撰寫了一首歌曲),那麼這首歌曲並不歸您所有 -- 而是歸公司所有,因為您撰寫歌曲是工作的一部分。同樣道理,如果您曾經受委託撰寫作品,也屬於集體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您簽署的協議將特別聲明這是「職務作品」。
作為版權所有者,您有權轉載擁有版權的歌曲,創造該歌曲的拷貝或變奏曲,以及公開分銷、表演和展示。(雖然我們無法確定您如何「展示」歌曲。)如果您自己演唱並錄制了這首歌曲,則您也持有錄音版權(徹底與他人區分開)並且擁有通過數字音頻傳播方式公開播放或「表演」的權利。
版權許可
通過授予某人一份許可,可允許他使用您的歌曲。但是,錄制該歌曲並公開分銷後,將免除強制許可,任何人如果想要涉獵(錄制)該歌曲都無需您的特別許可。但是,他們需要按照法律向您支付法定版稅稅率,而且還要通知您他們准備發行這首歌曲,並且每月向您發送版稅結算單。未經版權所有者的同意,他們不得對歌詞或旋律進行任何改動,也不得改變「歌曲的基本特徵」。如果歌曲一經改動,則視為「衍生作品」。唱片公司很少使用強制許可,因為他們不想每月提供版稅結算單。他們與版權所有者聯系並獲得直接許可,以便他們能夠更加自由地協商相關條款。
共享版權
如果您為一首歌曲撰寫歌詞,而您的夥伴創作樂曲,則您們每人各擁有 50% 的版權。您不是擁有全部歌詞,而您的夥伴也不是擁有全部樂曲——您們每人擁有整首歌曲(樂曲、歌詞和所有內容)的 50%。這意味著如果您與夥伴發生沖突時,您不能把自己對該歌曲的專有權轉讓給別人。並且,如果您通過該歌曲賺了錢,那麼這筆錢的一半必須付給您的夥伴。
產生其他形式共享版權的情況還有:您或您的發行人(通常您會將歌曲版權的控制權交給發行人)簽字向其他發行人轉讓部分版權用於采樣合成(一首歌曲使用其他歌曲的一部分)。
版權轉讓
在大多數音樂發行協議中,都會要求歌曲作者將寫成歌曲的版權轉讓給發行人。這稱為「版權轉讓」,或簡稱「轉讓」。這可以有效地將歌曲所有權轉讓給發行人,作為交換,發行人根據雙方一致同意的發行合同定期向歌曲作者支付一定的版稅。通常,歌曲版權由音樂發行人持有,而唱片的版權則由唱片公司控制。
唱片的主要參與者包括:
* 歌曲作者——為歌曲撰寫歌詞和旋律的人(或人們)。
* 發行人—— 與歌曲作者合作推銷其歌曲的人(或公司)。
發行人通常獲取歌曲版權的部分或全部所有權,稱為版權「轉讓」。他們向唱片公司、電視或電影製片人或者其他任何可能對歌曲有興趣的人推銷歌曲。然後他們通過許可歌曲使用權來收費。這些錢通常要與歌曲作者平分。
* 表演者—— 任何獲得歌曲許可以便公開表演的人稱為表演者或表演歌手。表演者無權控制歌曲(歌曲由歌曲作者或發行人控制)或唱片(唱片由唱片公司控制)。
# 唱片公司——創作、營銷和分銷唱片。
# 表演權組織 (PRO) —— 表演權組織是代表版權所有者授予非戲劇音樂作品公開表演許可的協會、公司或其他實體。主要的表演權團體包括:
* 美國歌曲作者、作家與出版商協會 (ASCAP)
* 廣播音樂公司 (BMI)
* SESAC 公司(前歐洲戲劇作家和作曲家協會)
* SoundExchange 組織
# 灌錄權代理機構——大多數發行人是通過美國的哈里福克斯代理公司(Harry Fox Agency)或加拿大的加拿大灌錄權重發代理機構 (CMRRA) 獲得錄制歌曲的權利(灌錄權)的。這些代理機構發放歌曲的灌錄版稅,並跟蹤這些版稅,以確保用戶向發行人支付版稅並提供結算單。他們按照版稅總額的某一固定比例收取服務費用。
唱片公司版稅的類型
許可及其相應的版稅分為四大類:
1. 灌錄許可和版稅—— 灌錄許可是指批准以灌錄方式將音樂復制到某種介質(例如磁帶和 CD 等)上以便公開分銷的許可。音樂發行人批准復制音樂作品的許可。根據唱片的銷量向唱片歌手、歌曲作者和發行人支付灌錄版稅。
2. 表演權和版稅 —— 表演權許可允許現場表演音樂或廣播音樂。這些許可通常為「一攬子許可」的形式,即許可持有人繳納一筆固定的費用,同時獲得播放某個特定 PRO 所有作品的權利。還可以獲得使用單張唱片的許可。例如,全談話廣播電台不會需要播放 PRO 所有作品的一攬子許可。現場表演歌曲或在收音機中播放歌曲時,將向歌曲作者和發行人支付表演版稅。
3. 同步權和版稅—— 如果要在電視節目、電影、視頻、商業廣告、廣播節目或者甚至是 800 電話信息中播放某一首歌曲,將需要同步許可。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歌曲在唱片、電影、電視商業廣告或語音背景中播放時,你也「同步」收聽了該作品。如果使用作品的某一特定錄製版本,還必須從唱片公司獲得「原版使用」形式的許可。將一首歌曲用作電影、電視節目或商業廣告的背景音樂時,要向歌曲作者和發行人支付同步版稅。
4. 印刷權和版稅—— 這種版稅是根據印刷樂譜的銷量向歌曲作者和發行人支付的。
除了這些版稅外,《1992 年家用錄音法案》還規定了另一項支付給歌曲作者和表演者的版稅。該法案要求數字錄音設備製造商和空白錄制介質(空白磁帶、空白 CD 和空白 DVD 等)製造商根據銷售價格的一定比例向版權注冊者支付一筆費用,以補償由於存在未經授權復制音樂的可能而造成的銷量損失。用收集的款項設立兩項基金。一項基金為唱片基金,接收總款項的三分之二。此基金支付給唱片歌手和唱片公司。另一項基金為音樂作品基金,接收總款項的三分之一,這筆錢將平分給發行人和歌曲作者。
國外版稅
上述許可(灌錄、表演、同步和印刷)也適用於美國以外地區使用美國授予版權的材料。外國代理機構或子發行人,負責管理在其所在國家/地區的許可,並向歌曲作者和美國發行人支付版稅。
歌曲作者為歌曲撰寫歌詞和旋律。歌曲作者在地下室里錄制該歌曲並將磁帶送到美國國會圖書館注冊版權。盡管他知道只要以固定形式(印刷在紙上和/或錄制該歌曲)創作出該歌曲就可以自動獲得版權,但他還是進行注冊,因為他確信此歌曲將成為熱門歌曲,所以想預先消除所有侵權問題。
現在,即使該歌曲作者錄制了這首歌的自唱版本,他也知道就算自己聲嘶力竭地去叫賣,它也不會賣的太火。所以他去找發行人。歌曲作者與發行人簽署了一份單曲協議,由發行人將該歌曲推銷給唱片公司。發行人專門尋找並發掘新的音樂,然後向唱片公司或者要以某種方式使用該歌曲的其他人發行灌錄許可。通過交換這種「管理權」,發行人從每張售出唱片可獲得 50% 的灌錄版稅。
如果某家大唱片公司喜歡這首歌曲並有演唱這首歌曲的理想人選。他們將通過哈里福克斯代理公司簽署一份灌錄許可協議,以獲得錄制這首歌曲的權利。這首歌曲錄制完成,隨即隆重推出。它成了熱門歌曲。現在,誰能賺到錢?每售出一張唱片,歌曲作者和發行人都會各分到 50% 的灌錄版稅,唱片歌手也會獲得一份灌錄版稅(但簽署的協議不同)。
但除了灌錄版稅外,歌曲作者和發行人還會獲得表演版稅,即他們還會根據這首歌曲在收音機、餐館或酒吧或者其他類型廣播中的播放頻率來賺錢。這些版稅受表演權組織(如 ASCAP、BMI 或 SESAC)的監控,並由他們收集然後支付;歌手則由其注冊歌曲的組織機構支付版稅。現在,唱片歌手也可以獲得訂購數字「表演」的版稅。
現在,如果某個電影製片人正在拍攝一部新電影,要在某一場景中使用這首歌曲。此時這首歌曲逐漸進入了同步版稅(在這種情況下音樂與視頻結合使用)的范疇。當歌曲作者的作品在電影中與某一場景同步播放、在電影末尾出現演職員表時播放,或者用於電視節目或商業廣告中時,歌曲作者和發行人將獲得在電影中使用音樂的商定費用,以及電影在國外的電視或影院上映時的表演版稅。如果電影使用唱紅該歌曲的歌手錄制的特定唱片(稱為「原版」),則該歌手將從電影公司與唱片公司商定的費用中定期獲得一定比例的版稅,並且如果製作了電影配樂唱片,歌手還會獲得灌錄版稅。歌曲作者和發行人也會獲得售出配樂唱片的灌錄版稅。
灌錄版稅
唱片公司和唱片歌手,以及歌曲作者和發行人,都是根據歌曲唱片的銷量賺錢。但是,這些版稅的計算方法幾乎與音樂界的其他事情一樣復雜而富有爭議。
作者/發行人灌錄版稅
首先計算作者和發行人的灌錄版稅。這些版稅由唱片公司支付給發行人。發行人隨後向作者支付一定份額的版稅(通常是平分)。
在美國,版稅是根據美國國會設定的「強制費率」計算的。此費率隨經濟情況的變化上漲,通常基於消費者物價指數。目前,對於長度在五分鍾以下的歌曲,該強制費率為 8 美分,長度在五分鍾以上的歌曲每分鍾為 1.55 美分。例如,對於一首長度為八分鍾的歌曲,每銷售一張唱片,將賺取 12.4 美分。
但是,在商業世界的大多數領域,都有協商的餘地。唱片公司通過協商僅支付 75% 強制費率的情況並不鮮見 -- 事實上非常普遍,尤其是當作者本身又是唱片歌手時更是如此。(請參見下面的「受控作品條款」。)雖然存在強制費率,但沒有反對協商支付較低費率的法律。有時,這是同意較低費率的各方最為關心的問題。
唱片歌手灌錄版稅
唱片歌手的版稅(以及合同)非常復雜,是音樂界滋生爭論的溫床。從外部看來,計算方法非常簡單。通常向歌手支付的版稅是唱片建議零售價格的 8% 至 25%。這個百分比具體是多少取決於歌手的影響力(新人歌手獲得的百分比可能要少於著名歌手)。這一百分比是扣除了 25% 包裝費的,雖然包裝價值占整個 CD 或磁帶總價 25% 的情況並不多見。
* 免費贈品 -- 唱片歌手只能通過實際銷售的唱片數量賺取版稅,而不能通過促銷時免費贈送的唱片賺取版稅。很多唱片公司不會為分銷商價格打折,而是送出一定數量的免費唱片(5% 到 10% 之間,具體取決於歌手)。唱片公司還會向廣播電台送出很多「促銷」唱片。通過錄音俱樂部銷售的唱片也會使版稅收入降低。
* 退貨優先權 -- CD 或磁帶形式的唱片都有 100% 的退貨優先權。這意味著唱片店不必擔心賣不出去的唱片會積壓。其他大多數行業都不以這種方式運作,但音樂界必須更為靈活並且把握好需求的時機。今天走紅可能明天就會被遺忘……這樣就會導致存貨。唱片公司可能會保留一部分歌手版稅用於支付從唱片店返回的儲備品。(通常約保留 35% 的版稅。)
* 90% -- 回溯到以前的乙烯基唱片時代,唱片在運輸到分銷點的過程中,會發生大量損壞。因此,唱片公司會假定 10% 破損,僅根據 90% 的裝運量向歌手付款。雖然乙烯基唱片已經淘汰,但這種做法仍在繼續。現在大部分公司已經不再沿用,但仍有一些繼續堅持。
預付款和償付款
通常,當唱片歌手簽署錄制合同或錄制一首歌曲(或專輯)時,唱片公司會支付給他們一筆預付款,這筆錢必須在他們的版稅中扣除。這稱為償付款。但是,除了償還這筆預付款外,唱片歌手在合同要求下還要支付很多其他費用。這些償付款通常包括唱片成本、促銷和市場營銷費用、巡迴表演費用和音樂視頻生產成本,以及其他費用。唱片公司負責前期投資並承擔風險,但歌手最終要支付大部分成本。雖然所有這些都可以在前期協商,但往往是歌手要用版稅支付大部分費用。
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償付費用對我們先前計算的 1,012,500 美元版稅有何影響。假設唱片成本為 30 萬美元(100% 償付)、促銷成本為 20 萬美元(100% 償付)、巡迴演出成本為 20 萬美元(50% 償付),音樂視頻成本為 40 萬美元(50% 償付)。總共是:
30 萬美元 + 20 萬美元 + 10 萬美元 + 20 萬美元 = 80 萬美元
受控作品條款
到現在為止,製作音樂似乎不賺錢,而撰寫音樂才賺錢。雖然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但受控作品條款對於既是歌曲作者又是唱片歌手的人來說不太公平。
受控作品是指唱片歌手撰寫和/或擁有的歌曲。由於支付給歌曲作者和發行人的灌錄版稅不由唱片公司支付,意味著唱片公司無法從中扣除任何費用,唱片公司通常會在歌手/歌曲作者的合同中協商該歌手/歌曲作者收到的灌錄版稅費率是正常金額的 75%。換句話說,作為自己錄制的歌曲的作者,你得到的版稅金額要比自己編寫歌曲而由別人錄製得到的金額低 25%。但當歌曲在收音機、電視等媒體上播放時,你將得到演出版稅。
互聯網版稅
隨著互聯網的開發以及音樂下載的便捷化,近年來已經產生了新的版稅領域。唱片公司通常將下載視為「新媒體/技術」,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降低版稅的 20% 到 50%。這意味著與將唱片銷量的 10% 支付給歌手相比,通過互聯網下載歌曲時公司僅向歌手支付 5% 到 8% 的費率。在下載音樂時,盡管沒有包裝費用,很多唱片公司合同中仍然聲明扣除 25% 的包裝費。
對於網上音樂銷售,也存在這種版稅支付方法的替代方法。雖然這種方法常用於網上唱片公司,但仍可能會流行起來,因為唱片歌手們開始努力爭取在他們的合同中使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使唱片公司和歌手之間平分音樂下載賺得的網路財富。此處的網路財富是指扣除成本(包括銷售成本、數字版權管理成本、帶寬費用、傳輸費用、支付給歌曲作者/發行人的灌錄版稅和市場營銷成本等)後的純利潤
版稅
除了增加全球曝光率,提高名聲之外,簽訂唱片合約的最重要原因是它能使您從音樂中獲得報酬。唱片公司將錄制您的表演,製作原版帶,然後生產唱片或「專輯」(指光碟、磁帶等),再通過唱片店銷售出去。每售出一張專輯,您就能按某個百分比得到分成。這部分分成被稱為版稅。音樂家還有其他的掙錢方法(有關詳細信息,請參見音樂版稅的運作機制),不過專輯銷售的版稅仍是唱片合約帶來的主要收入來源。
您從每張售出的專輯中得到的分成是一個協商點,但此百分比一般在10%和20%之間。大多數新藝人得到的版稅百分比通常是這個范圍的下限,即10%。版稅協議看起來再簡單不過了。如果每張CD售價為15美元,版稅百分比為10%,那麼每售出一張CD,樂隊就應得到1.5美元。如果你們的第一張專輯賣出了一百萬張,您的樂隊將得到150萬美元。那您又何樂而不為呢?
首先要注意的是,您應對專輯的銷售額有一個合理預期。音樂產業每年都會出版上萬張新專輯,但它們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成為黃金(售出50萬張)或白金(售出100萬張)唱片。您製作出一張大獲成功的專輯的幾率只有1/20。
您要注意的第二件亦即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樂隊從售出的每張CD中得到的並不是1.5美元。產生這一差異的原因是專輯的零售價格與批發價格不同,而很多唱片合約是基於批發價格而不是零售價格支付報酬的。不同的計算方法對樂隊的收入額影響很大。
在音樂產業中,當零售商店把CD擺上貨架時,會在批發價的基礎上加價80%,這種做法並不鮮見。如果有優惠券、回扣或促銷打折,價格可能會比批發價還要低。此外還有銷售渠道這一概念。例如,唱片俱樂部就是一個不同於零售唱片店的銷售渠道,它們通常能以較低的批發價拿到CD。因此,樂隊從通過唱片俱樂部銷售的CD中獲得的收入是比較少的。國外的銷售往往與此類似。即使是Sam's和Costco那樣的打折俱樂部也能作為特殊的銷售渠道而享受較低的批發價。
這意味著版稅一般不能按每張CD15美元的零售價來計算。版稅可能會根據較低的批發價格支付。這要依您所簽的合約而定。
由於各種其他費用,版稅的數額可能還會減少。例如,在唱片合約中往往會保留25%的樂隊版稅作為包裝費。此外還要從總出貨量中扣除免費CD的數量。唱片公司往往會向銷售商贈送一些免費CD,而不是降低CD的批發價。如果是這樣,樂隊將無法從贈出的CD中得到收入。
另一種常見的做法是向樂隊收取與製作專輯相關的費用。例如,錄制、推廣專輯,製作音樂視頻,以及為了專輯的巡迴演出付出的成本,都可以作為可扣除費用。這意味著,唱片公司可能會從版稅中扣除所有這些費用,然後再將余額支付給樂隊。錄制一張專輯的成本往往高達幾十萬美元,而推廣、巡迴演出和音樂視頻的成本也是如此。唱片公司在為樂隊開版稅支票之前,會將所有這些成本從版稅中扣除。
㈢ 音樂版權的頂層設計會給音樂版權代理公司帶來什麼
音樂版權的頂層設計會給音樂版權代理公司帶來什麼?版權代理公司在音樂上與用戶最貼近 平時聽歌比較多的朋友可能知道,現在已經可以在QQ音樂上面聽到五月天的歌,也可以在蝦米音樂上聽到周董的歌曲,這是得益於騰訊音樂和阿里音樂搭乘版權授權合作。這次事件會給音樂版權代理公司帶來怎樣的變化呢?這還要和其他相關事件一起看。音樂也是有版權的,音樂版權代理公司由此而生版權局強調要求全面授權廣泛傳播音樂作品,避免授予獨家版權。這一點被不少媒體拎做標題,也引發了網友熱議。不少人都要為版權局打call。他們從個人體驗出發,覺得需要下多個音樂app很麻煩,一個歌單來回切換播放器很心累。而此次版權局定調,很可能會從頂層設計出發,在未來解決用戶這一煩惱。從維護版權到經營版權2015年以來,國家加大音樂產業版權保護力度,相關政策相繼出台。6月,國家版權局聯合國家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宣布劍網2015專項。同年7月,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各網路音樂服務商於7月31日前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被看作國內音樂史上最嚴厲的版權令。版權局此次約談的重點,主要是以下方面:當前網路音樂市場出現了一些問題,哄抬版權授權費用、搶奪獨家版權、未經許可侵權使用音樂作品妥善處理相互之間的版權糾紛,優先通過協商、調解等方式解決版權爭端,依法維權;購買音樂版權應當遵循公平合理原則、符合市場規律和國際慣例,不得哄抬價格、惡性競價,避免采購獨家版權;積極促進網路音樂廣泛傳播,推動網路音樂作品轉授權,消除影響網路音樂廣泛授權和傳播的不合法、不合理障礙;各互聯網音樂服務商要建立完善內部版權管理制度,及時、有效處理權利人的通知、投訴,維護音樂作者和消費者權益,不得以任何形式從事音樂版權集體管理活動;如果說此前是從維護版權角度出發,那今年以來版權局的動作,就是從音樂版權經營層面發出的了。事實上,今年8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網易雲音樂因版權轉授權產生糾紛時,曾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今年4月份卸任),現任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的閻曉宏就在8月24日的互聯網環境下的知識產權共享與版權保護論壇中提出,音樂版權不能太過於獨家,否則會影響音樂的傳播和市場價值的釋放。此次版權局密集約談,所劃重點也是在獨家版權問題上。
㈣ 如何正確看待音樂獨家版權
在中國音樂正版化進程中,除了國家層面的政策指導,數字音樂平台青睞獨家購買版權內容形成版權庫,再通過分銷的方式將內容轉授權給第三方平台,即「獨家版權+轉授權」的中國轉授權模式。
10月26日,《人民日報》刊發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副司長段玉萍接受采訪的內容「音樂版權不應搞獨家授權」引起熱議。
國家版權局提出網路音樂作品應全面授權、避免采購獨家版權,是為了中國網路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著眼於這一點,我們必須正確地看待「獨家」。
如何看待「獨家版權+轉授權」的中國版權模式?
與歐美音樂市場成熟的行業環境不同,中國音樂行業長期處於不完善不健全的版權環境下,比如監管缺位、用戶版權意識不強,意味著中國難以像歐美那樣採取全平台授權方式,實際上,幾年前中國音樂市場某種程度上正處在這種方式下,然而尷尬的是,「每個平台所有的歌都能聽,但很多卻是無授權的盜版音樂」。
因此,在中國音樂正版化進程中,除了國家層面的政策指導,數字音樂平台青睞獨家購買版權內容形成版權庫,再通過分銷的方式將內容轉授權給第三方平台,即「獨家版權+轉授權」的中國轉授權模式。
一方面,獨家版權模式,解決了音樂權利人授權和收取版權費用渠道分散的問題,通過授權一家信譽較好、市場影響力較大的平台獨家使用、進而通過該平台的分銷渠道來擴大市場,不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有助於提高權利人獲得版權費用的可能性,授權主體唯一讓其維權更加容易也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另一方面,良性的競爭能夠促進音樂市場的有序發展,獨家版權+轉授權模式使各音樂平台自身競爭力不斷提高,優質資源得到合理分配,用戶得到高品質的音樂享受,付費習慣慢慢養成,音樂人也有了如今的價值體現。
在中國數字音樂行業,如今轉授權已經是行業常態,獲得優質音樂作品獨家授權的平台,往往都會考慮通過合理價格向其他平台開放授權,而不是只會緊緊攥在自己手中,也沒有任何一家版權公司希望自己辛苦打造的音樂內容封閉在某單一平台中,分享、傳播才是最好的結果。自從2015年QQ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達成版權轉授之後,已經有多起行業轉授案例,比如今年初滾石唱片的版權也轉授給了網路音樂、以及9月份騰訊音樂與阿里音樂的相互轉授權。另外,雖然沒有新聞,但網易雲音樂、太合音樂的獨家音樂內容也都有轉授。
在阿里應用分發平台的調查中,96.7%的用戶會因為尊重音樂版權而願意付費下載版權音樂。國內音樂市場逐漸形成良性發展趨勢,音樂付費時代已經來臨。在「獨家版權+轉授權」模式的推動下,開啟了中國音樂版權開放共享的新時代。
㈤ 音樂版權收入都有那些
音樂版權作為著作權的一種,其保護期限適用著作權的一般保護期限。著作權的保護期限,是指著作權受法律保護的時間界限或者說是著作權的有效期限。在著作權的期限內,作品的著作權受法律保護;著作權期限屆滿,就喪失著作權,該作品便進入公共領域,不再受法律保護。《著作權法》中規定,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及各項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對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其發表權及各項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 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㈥ 音樂產業版權保護 音樂版權保護
音樂產業版權保護是指音樂作品產業化過程中的版權保護,重點在音樂作品產業化保護。音樂版權保護是指對音樂作品的版權保護,重點在音樂作品版權保護,版權保護的作品不一定產業化。
㈦ 關於商業用途徑,音樂版權的問題。
是否需要購買外觀和音樂版權關鍵看你的酒吧投資規模和所處地域。
如果你弄個專小酒吧,不在一線、二線城屬市,那你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加勒比海盜》(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最早是美國加州迪士尼樂園的其中一個景點。之後華特·迪士尼電影公司以此為名拍攝了一系列電影作品。該系列電影在上映後均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成績。
2013年10月17日上海迪士尼主題樂園地上建築的首根鋼柱安裝完畢,這標志著上海迪士尼主題樂園地上建築工程正式啟動。迪士尼在中國對其作品及衍生品保護力度會越來越大。
如果你玩幾百近千個的酒吧,在北上廣或省會城市,那你必須向迪士尼咨詢版權相關事宜。
㈧ 音樂版權問題
加入曲投投共享歌曲收益中國音樂市場目前要做的就是發展各種各樣的服務,進行專不同的嘗試,了解屬用戶的口味,像流媒體的訂閱在線收聽可能比付費下載更有盈利前景,也更有利於曲目的流傳度。在音樂多元化營收上,騰訊音樂娛樂也已進行諸多嘗試,比如QQ音樂的MUSIC+、演藝O2O的探索。這么看來利用流媒體服務業務提升付費用戶比例是中國音樂產業的一個盈利提升方向。
㈨ 為何要提出網路音樂平台避免采購獨家版權
據報道,近日,國家版權局約談境內外音樂公司及國內幾大網路音樂服務商,要求對網路音樂作品應全面授權、避免獨家授權。
但是網路音樂服務商搶奪獨家版權、哄抬授權價格,這不利於音樂作品的廣泛傳播,不利於廣大網民和聽眾對音樂的使用,不利於本土音樂的創新創造,也不利於網路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獨家授權的模式還可能導致盜版的反彈,會破壞來之不易的網路音樂版權良好秩序。
分析人士稱,家授權這種模式並不是國際網路音樂行業的慣例,在國外唱片公司很少出現將整個曲庫授權給一家音樂平台獨家使用的情況,即使某張專輯在某個時段存在獨家授權,一般時間也較短,像中國這樣整個曲庫的獨家授權是不正常的。
音樂是大家的,希望保護正版的同時考慮消費者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