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識產權法簡答題 合理使用的內容和種類(至少5個)
它是指在特定的條件下,法律允許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權的作品,而不必徵得權利人的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的合法行為。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十二)將已經發
2. 知識產權法簡述題
表演權與表演者權之比較
http://www.cflac.org.cn/chinaartnews/2005-04/01/content_3983434.htm
江蘇省崑山市人民法院 金李淮
表演權與表演者權都屬於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范疇。盡管二者只有一字之差,並且彼此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但是卻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區別如下:
法律性質不同:前者屬於著作權,後者屬於鄰接權。
表演權是指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對其作品公開表演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將表演權定義為「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它與著作權人的復制權、發行權、改編權、翻譯權等同屬於著作權中的財產權。而表演者權是表演者基於對作品的表演而產生的權利,是表演者獲得作者授權之後才產生的權利,是由作者的表演權派生出來的權利,所以有關國際公約及大多數國家將表演者與出版者、音像製品者等作品傳播者的權利統稱為「鄰接權」,即與著作權相鄰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則將表演者權列在第四章中,屬於「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以與著作權有所區別。
保護客體不同:前者為作品,後者為表演。
保護表演權的原因是作者對其作品的創作,它的客體是作品本身,方式是允許他人以一定方式表演作品並取得報酬。而表演者權要保護的客體是表演者自身在表演作品時的形象、動作、聲音等一系列表演活動。所以,一部作品如果經過不同表演者的多次表演,那麼擁有表演者權的人不止一個,而表演權主體還是作者一個人,原因就是作品本身沒有變化,而各個表演者的活動並不相同。例如我國著名芭蕾舞《紅色娘子軍》從首次登上舞台至今進行了數千次公演,共有22位演員先後扮演瓊花,16位演員扮演過洪常青。他們同等地享有表演者權。
權利主體不同:前者為作者,後者為表演者。
表演權的主體是著作權人,也就是創作作品的作者。而表演者權的主體是表演作品的表演者。例如,老舍先生對其話劇《茶館》和小說《駱駝祥子》擁有的著作權中包括決定這兩部文學作品是否被搬上電視熒屏和電影銀幕的表演權,而演出《駱駝祥子》的話劇團和電影《茶館》的演員,如祥子扮演者張豐毅、虎妞扮演者斯琴高娃擁有表演者權。因此,對詩歌、戲劇、音樂、舞蹈、曲藝等藝術形式而言,詩人、劇作家、詞曲作者、編舞者、小品相聲的創作者是表演權的權利人,而朗誦者、劇團或演員、歌手、舞蹈者、小品相聲演員便是表演者權的權利人。由於著作權人可以自行表演作品,也可以授權他人表演,這樣就有可能產生表演權與表演者權在主體上的競合。例如即興演講、即興舞蹈,這時的演講者和舞蹈者同時也是口頭作品、舞蹈作品的著作權人。再如,某一歌手如果演唱的是自己作詞、作曲的歌曲,那麼他就同時享有表演權和表演者權。當然,實際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兩者主體產生競合的情況還是為數不多的。
權利內容不同:前者為財產權,後者既包括財產權也包括人身權。
表演權屬於著作權中的財產權,權利內容主要體現為無論作品是否發表,表演者使用他人作品進行營業性演出,必須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可見,表演權對作者而言是權利,對表演者而言是義務。表演者獲作者授權後對其表演享有如下權利:(一)表明表演者身份;(二)保護表演形象不受歪曲;(三)許可他人從現場直播和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並獲得報酬;(四)許可他人錄音錄像,並獲得報酬;(五)許可他人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並獲得報酬;(六)許可他人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並獲得報酬。可見,表演者權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兩個方面。前兩項是表演者的人身權,即署名權和保護表演完整權。後四項是表演者的財產權,包括公開傳播權、錄制權、復制發行權及相應的報酬請求權。例如,2003年,電視劇《金粉世家》主題歌《暗香》的詞作者陳濤狀告歌手沙寶亮及北京現代力量文化公司一案,主要原因就是沙寶亮不曾徵得陳濤許可並支付報酬在第四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開幕式和第七屆寧波國際服裝節開幕式上演唱了《暗香》,現代力量公司為製作《暗香》MV未經原告允許組織沙寶亮表演。因此認為兩被告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表演權。
保護期限不同:前者為作者終生及死後50年,後者人身權保護期不限,財產權為50年。
公民表演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表演者權利的保護期限因權利的內容不同而有所差別,具體而言就是,表演者署名權和保護表演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其他權利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該表演發生後第50年的12月31日。
根據我國商標法的規定,認定馳名商標應當考慮哪些因素?
《商標法》第十四條規定「認定馳名商標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1、相關公眾對該商標的知曉程度;
2、該商標使用的持續時間;
3、該商標的任何宣傳工作的持續時間、程度和地理范圍;
4、該商標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的記錄;
5、該商標馳名的其他因素。」
2003年4月17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布了《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國家工商總局5號令》第三條規定,「以下五種材料可以作為證明商標馳名的證據材料:
1.證明相關公眾對該商標知曉程度的有關材料;
2.證明該商標使用持續時間的有關材料,如該商標使用、注冊的歷史和范圍的有關材料;
3.證明該商標的任何宣傳工作的持續時間、程度和地理范圍的有關材料,如廣告宣傳和促銷活動的方式、地域范圍、宣傳媒體的種類以及廣告投放量等有關材料;
4.證明該商標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記錄的有關材料,如該商標曾在中國或者其他國家和地區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的有關材料;
5.證明該商標馳名的其他證據材料,如使用該商標的主要商品近三年的產量、銷售量、銷售收入、利稅、銷售區域等有關材料。」
3. 知識產權法的簡答題
同學,這個你可以自己翻書吧,不願意翻書,自己網路吧,在這里問, 既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別人的時間!
4. 知識產權法期末試題
1、是否能夠獲得發明專利權,嚴格的說,是有爭議的問題。如果是考試,答案應當是「不能夠獲得發明專利權。」
理由:發明專利申請必須同時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其中「實用性」是指:是指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申請的主題必須能夠在產業上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其中,要求技術方案必須具有「工業上的再現性」,具體是指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專利申請公開的技術內容,能夠重復實施專利申請中為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這種重復實施不得依賴任何隨機的因素,並且實施結果應該是相同的。
根據提出給出的內容,其不具有再現性性,即:其不具備實用性,因此不能夠獲得發明專利權。
2、如果豬癌凈具有顯著穩定的效果,可以認為其具有再現性,則具有授權前景。但是,其不能夠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理由:專利法規定的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並且,這里所述的形狀、構造是不包括微觀的形狀、構造。本案所涉及的技術方案是「液態物質」,顯然不是具有固定形狀、更不具備構造的方案,因此不是實用新型保護的客體。
該種方案如果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可以獲得受理通知書,但是在初步審查中會以專利法第二條為由予以駁回。
5. 《知識產權法》期末考試,在線等答案,好評再加分,請大家幫忙
g和規范和發貨後復合肥
6. 知識產權法簡答題合理使用的范圍包括哪些
著作權合理使用的情形在著作權法第22-23條有詳細規定。
主要包括:為學習、研究、欣內賞目的使用;為介容紹、評論某作品引用;為新聞報道引用;媒體刊登其他媒體的文章;媒體播報公眾集會講話;為研究而翻譯、復制;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博物館復制展品;公益表演;對公共場所藝術品進行復制;將原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將原作品改成盲文;用於九年義務教育圖書。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