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建設用地使用權訴訟費

建設用地使用權訴訟費

發布時間:2021-08-05 04:13:01

A.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徵收的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從2007年1月1日起,新批准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徵收標准在原有基礎上提高1倍,提高後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徵收標准詳見下表。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徵收標准

B. 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區別與聯系分別是什麼

1.含義上的區復別。建設用制地使用權是因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國家的土地的,而國有土地使用權是使用者向國家交付費用後國家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的行為。

2.用途主體的區別。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國家的土地之上的物權,使用集體土地來進行建設的,而國有土地權的主體則是政府。

3.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保存建築物或者其他工作物的,而國有土地權是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便可以使用,無目的而言。

C.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包括哪些

1、在用地前需進行來農用地轉建設用自地的報批,需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繳納范圍為規劃區內城市批次里的新增建設用地(農用地、未利用地),城市規劃區外,獨立選址的以出讓方式區的土地的。
2、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是土地使用著所在政府向省,國家交納的。不過一般在操作中當地政府在申報審批新增建設用地的時,在獲得省或國家批準的時候先交了,回頭把土地給使用者的時候有的是收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有的地方是把這個費用包含在土地出讓價格裡面了,劃撥土地好象也要交。

D. 企業通過競拍得到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需要交哪些稅費

一、營業稅及附加(出讓方): 1、按轉讓價與購置價的差價繳納 5%的營業稅。 2、按繳納的營業稅繳納 7%的城建稅和 3%的教育費附加。 二、印花稅和契稅(雙方): 1、按產權轉移書據(合同)所載金額繳納 %的印花稅。 2、按成交價格(合同)繳納 3%的契稅(有的地方是 5%)。 三、土地增值稅(出讓方): 1、按取得收入減除規定扣除項目金額後的增值額,繳納土地增值稅。 2、規定扣除項目: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成本、費 用;與轉讓房地產有關的稅金等。 3、稅率的確定四檔: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 50%的部分,稅率 為 3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 50%至 100%的,稅率為 40%;增值 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 100%至 200%的,稅率為 50%;增值額超過扣除 項目金額 200%的,稅率為 60%。 為計算方便,可以通過速算公式計算: 土地增值稅稅額=增值額*稅率-扣除項目金額*速算扣除系數 (0、5%、15%、35%分別對應 30%、40%、50%、60%稅率)。 四、土地使用稅(受讓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1988]17 號) 第四條土地使用稅每平方米年稅額如下: 一、大城市 元至 10 元; 二、中等城市 元至 8 元; 三、小城市 元至 6 元

E.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收取范圍

其實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是土地使用著所在政府向省,國家交納的.不過一般在操作中當地政府在申報審批新增建設用地的時,在獲得省或國家批準的時候先交了。

1、回頭把土地給使用者的時候有的是收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有的地方是把這個費用包含在土地出讓價格裡面了.劃撥土地好象也要交.

2、國務院和財政部好象專門針對這個下了一個文件的,裡面有很多減免事項,可以去看看.

3、關於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的通知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等問題的通知。

(5)建設用地使用權訴訟費擴展閱讀: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使用管理辦法》

第六條 土地有償使用費在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新增建設用地手續前繳納,具體繳納環節為:

一、農用地轉用、徵用土地屬於同級審批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農用地轉用前繳納;

二、農用地轉用、徵用土地屬於不同級審批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徵用土地前繳納;

三、只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的國有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農用地轉用前繳納;

四、只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的農民集體的土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徵用土地前繳納;

五、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國有未利用土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轉用前繳納。

F. 建設用地使用權如何取得

建設用地是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按其利用方式,可分為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等。按權屬,建設用地分為國有建設用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土地管理法》第43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取得方式: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採取出讓、轉讓、租賃或者劃撥等方式取得。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取得涉及佔用集體所有土地,應當辦理徵收的,要先辦理土地徵收審批;涉及佔用農用地的,須同時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

依法開展農用地和未利用地轉用,要按規定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如果不按國家規定繳納,則一律不能下發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批准文件,否則以違法批地處理。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取得方式: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3條、第59條等條款的規定,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農村村民住宅等鄉(鎮)村建設,可以按規定申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可分別按照如下方式取得:

國土資源管理實用手冊

鄉鎮企業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興辦企業或者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的,持有關批准文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申請農民宅基地的,需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上述建設佔用土地,涉及佔用農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相關鏈接

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的含義

鄉鎮企業必須是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農民投資為主,在鄉鎮(包括所轄村)舉辦的承擔支援農業義務的企業

鄉(鎮)村公共設施包括鄉村級道路、鄉村級行政辦公、農技推廣、供水排水、電力、電訊、公安、郵電等行政辦公、文化科學、生產服務和公用事業設施等

鄉(鎮)村公益事業包括學校、幼兒園、托兒所、醫院(所)、敬老院等教育、醫療衛生設施

G. 土地租賃合同無效後,地上建築如何賠償

【案件摘要】
原告上海某實業有限公司與被告上海某物流有限公司就土地租賃等事宜發生爭議,上海某實業有限公司於2013年12月16日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告上海某實業有限公司訴稱,被告於2007年11月22日、2008年4月20日將登記在川沙縣公路管理所(上海浦東新區公路管理署)名下位於江心沙路南側黃埔江邊的土地(土地性質為:國有土地,土地用途為:小苗圃基地)與原告分別簽訂了《合作建設使用合同》及《補充協議書》,約定,被告以上述土地租賃使用權參與合作,原告負責在該地上建造鋼結構庫房和混泥土場地等設施,並按期向被告繳納租金,合作期限為五年,即2008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租期到期後,土地上建築以及附屬設施由原告拆除或者歸屬被告並由被告折價補償原告。租賃到期後。被告態度強硬,無視鋼結構庫房、混泥土場地及門衛房、圍牆均為原告投資建造的事實,派人強行驅散場地上原告人員,強行霸佔、使用庫房場地,嚴重損害了原告權益。後查實,該土地的真正使用權人是川沙縣公路管理所(現上海浦東新區公路管理署,即第三人),且該土地的用途為小苗圃基地即農用地,依據《土地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土地使用者轉讓、出租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必須持有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及地上建築物、附著物等合法證件,向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且土地使用者、承包經營者不得將農用地改變用途用於建設用地,違反該規定的所簽訂的土地租賃合同應屬無效合同。請求判令:1.原被告雙方之間的《合作建設使用合同》、《補充協議書》為無效合同:2.依法判令被告賠償原告投資建造鋼結構庫房、混泥土場地及門衛房、圍牆及裝修等實際花去費用共計3282625元;3.依法判令被告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
被告上海某物流有限公司辯稱:1.原被告之間並非土地租賃關系,而是合作聯營關系,即被告將其從川沙縣公路管理所名下的苗圃基地租賃過來作為合作標的,由原告在土地上負責建築鋼結構庫房以及附屬設施,原告每年按照一定數額向被告繳納合作收益,所以本案的法律關系屬於聯營合作合同糾紛並非土地租賃合同糾紛;2.被告到期收回原告建造的倉庫以及附屬設施是按照《合作建設使用合同》、《補充協議書》約定辦理(《合作建設使用合同》、《補充協議書》條款約定,租期到期後,原告不續租時在15日內拆除庫房及其附屬設施,如不拆除,歸屬被告);租期到期後,被告向原告致發了律師函,詢問原告續租意向。原告沒有答復視為原告並無續租意向,其後原告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在規定的期限內拆除建築;3.原告主張合同無效,被告全額賠償原告損失與事實不符。原被告在簽訂合作協議時,被告明確告知原告土地性質以及原告沒有申辦建設審批手續,自身承擔相當過錯。4.原告主張的賠償額不具有事實依據。建議法院主持司法造價審計。按照司法審計結構按照使用年份折價計算。
【處理結果】
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判決如下:1、判決原被告間的《合作建設使用合同》、《補充協議書》無效;2、判決被告賠償原告損失1763285元;3、訴訟費、司法鑒定費由原被告各承擔一半。
【法律評析】
本案存在以下幾個主要爭議焦點:
1、雙方對《合作建設使用合同》、《補充協議書》的合同性質存在著異議。原告認為,雖然涉案協議的名稱為合作建設協議,但協議內容是被告將其租賃而來的土地轉租給原告進行設施建設並由原告按期支付一定的租金,名為合作協議實為租賃協議,且被告每期出具給原告的發票上收費項目記載的也是土地租金;被告認為:雙方屬於合作聯營關系,被告將土地為俄合作標的參與原告的合作,由原告負責經營土地收益,並每年按照一定標准與被告分配收益,且協議明確約定為合作建設協議,發票收費項目之所以開具為土地租金是為了方便原告的財務記賬。法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合作建設使用合同》、《補充協議書》名為合作建設協議,實為土地租賃協議。被告主張合作聯營與事實不符,聯營關系是共擔風險共享收益,本案中不論原告有無收益每年每期均要按照一定標准支付被告租金,明顯不符合合作聯營的特徵,且被告在每期的發票上明確記載為土地租金。故雙方之間屬於土地租賃合同關系。
2、雙方對合同的清算條款效力存在異議。原告認為:雖然《補充協議書》對合同終止後的後續清算事宜做了明確約定即租期到期後,由原告申請續租,如不申請,原告須在15日內無條件拆除場地上庫房及其附屬設施,否則歸屬被告。該約定屬於無效約定,且被告在寄送續租意向函的時候故意寄往原告法定代表人的戶籍地而不是原告的住所地,導致原告無法及時得知。被告認為其已經按照協議內容的約定程序向原告送達了續約通知,原告在約定的期限沒有續約也沒有拆除設施,按照本條合同清算條款,設施理應歸屬被告。法院認為:原被告約定的合同終止後的清算條款無效,《合作建設使用合同》、《補充協議書》違反了強制性規定以及被告未經土地使用權人的許可擅自轉租屬於無效協議。合同法規定的終止清算條款不隨合同終止而終止的前提是合同未有效合同。涉訴協議均為無效協議,雙方約定的時候清算條款亦為無效條款。
3、雙方對合同無效原告是否存在過錯存在異議。原告認為,合同無效全責在被告,被告故意隱瞞租賃土地為農用地性質以及擅自轉租的事實與原告簽訂合作協議,致使原告斥巨資投入建設,造成合同無效的損失理應由被告承擔賠償責任;被告認為被告將此塊土地在報紙上公開招標合作建設方,明確公開土地為小苗圃土地,原告按照招標公告與被告簽訂合作協議應當知道土地使用權人以及土地性質,況且雙方在簽訂合作協議時被告明確告知此土地的相關信息,原告自願投資此土地屬於承擔商業風險的行為,現合同無效,原告自身存在過錯。法院認為:原告在與被告就涉案土地就行相關合作事宜時,須審查被告是否有權出租土地以及土地的登記信息。原告怠於審查土地的相關資料,即投資建設,不履行建設審批手續,造成損失,自身存在一定過錯。被告聲稱其履行了告知義務,並無提供履行告知的證據。綜合認定本案原被告雙方的過程劃分了原告承擔無效合同損失的三分責任,被告承擔七分責任。

H. 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三十八條【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內容】版採取招標、拍權賣、協議等出讓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和住所;
(二)土地界址、面積等;
(三)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的空間;
(四)土地用途;
(五)使用期限;
(六)出讓金等費用及其支付方式;
(七)解決爭議的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十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解析及延伸:如果允許口頭訂立建設用地出讓合同,極易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國家多次出台了該合同的範本,附在此,僅供參考。

I.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什麼,和土地出讓金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在批准農用地轉用專、征屬收土地時,向取得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的新增建設用地的縣、市人民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純收益。

1、概念不同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政府在批次報地(把農民手裡的地報給上級批准收為國有土地) 的時候給上一級政府或省級政府交的土地款項,交了後這些土地才能當地政府使用。

而土地出讓金是當地政府把已經得到省政府批準的土地出讓(即拍賣)給開發商或工廠時,受讓人(開發商或工廠)交給當地政府的土地使用費。

2、資金流向不同

土地出讓收支全額納入地方政府基金預算管理。收入全部繳入地方國庫,支出一律通過地方政府基金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予以安排,實行徹底的「收支兩條線」管理。在地方國庫中設立專賬,專門核算土地出讓收入和支出情況。

土地有償使用費30%上繳中央財政,70%上繳地方財政。縣、市人民政府依法取得新增建設用地後,應依法向用地者供應土地。


3、繳納時間不同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在報批階段繳納,土地出讓金在用地階段繳納。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由縣市級人民政府上交,相當於買國家的建設用地指標,土地出讓金是由拿地者(開發商等)交給縣市級土地管理部門。

J. 什麼是建設用地使用權合同糾紛

依據《物權法》,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權利人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別設立,但新設立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損害已設立的用益物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支付出讓金的合同。依據《物權法》第137條的規定,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採取出讓或劃撥等方式。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出讓可以採用拍賣、招標或協議等方式,但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採取招標、拍賣等公開竟價的方式出讓、採取出讓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訂立書面合同,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當事人的名稱和住所;土地界址、面積;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的空間;土地用途;使用期限;出讓金等費用及其支付方式;解決爭議的方法。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是指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給受讓人,受讓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中,將出售、交換和贈與等土地使用權的轉移方式都統稱為「轉讓」,而《物權法》則將「轉讓」與互換、出資、贈與等並列,單指買賣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使用期限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剩餘期限。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轉讓,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變更登記。

閱讀全文

與建設用地使用權訴訟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