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物權變動與原因行為的區分原則
一、物權的變動的概念
物權的變動,是物權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的總稱。從權利主體方面觀察,即物權的取得、變更和喪失。由於物權法律關系的特性,不特定的義務人僅負有不非法干涉物權之行使的不作為義務。所以,義務的適當履行表現為尊重物權的現狀,即在物權人取得權利時,尊重其權利;在其權利變更後,尊重其變更後的權利;物權如果消滅,義務人的義務也就不存在了。
1、物權的產生,即物權人取得物權。它在特定的權利主體與不特定的義務主體之間形成了物權法律關系,並使特定的物與物權人相結合。物權的取得:
(1)原始取得,
(2)繼受取得。
2、物權的變更。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1)廣義的物權的變更,是指物權的主體、內容或客體的變更。但是嚴格來講,物權主體的變更是權利人的更迭,應屬物權的取得與喪失的問題。
(2)狹義的物權的變更,僅指物權的內容或者客體的變更。
(a)物權內容的變更,是指在不影響物權整體屬性的情況下物權的范圍、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如典權期限的延長、縮短,地役權行使方法的改變,抵押權所擔保的主債權的部分履行。
(b)物權客體的變更,是指物權標的物所發生的變化,如所有權的客體因附合而有所增加,抵押權的客體因部分滅失而有所減少。
3、物權的消滅,從權利人方面觀察,即物權的喪失,可以分為絕對的消滅與相對的消滅。
(1)絕對的消滅,是指物權本身不存在了,即物權的標的物不僅與其主體相分離,而且他人也未取得其權利,如所有權、抵押權因標的物滅失而消滅,典權因期限屆滿而消滅。
(2)相對的消滅,則是指原主體權利的喪失和新主體權利的取得。例如因出賣、贈與等行為,使一方喪失所有權而另一方取得所有權。嚴格地說,物權的相對消滅並非物權消滅的問題,而應當屬於物權的繼受取得或主體變更的問題。
物權的變動原因
物權法律關系作為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因一定的法律事實而產生或消滅。而作為主體所享有的權利,物權也因法律事實而取得或喪失。這些引起物權取得或喪失的法律事實,正是物權取得或喪失的原因,可以將其劃分為兩類即民事法律行為和民事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了解這些原因,對於明確物權的歸屬、判斷財產的權利狀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物權的取得
能夠引起物權取得的法律事實主要有以下幾項:
1、民事法律行為。這是取得物權的最常見的法律事實。例如,因買賣、互易、贈與、遺贈等行為取得所有權,通過物的所有人與其他人的設定行為為他人設定典權、抵押權、地役權、質權等他物權。
2、民事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主要有:
(1)因取得時效取得物權;
(2)因公用徵收或沒收取得物權;
(3)因法律的規定取得物權(如留置權);
(4)因附合、混合、加工取得所有權;
(5)因繼承取得物權;
(6)因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取得所有權。
(二)物權的消滅原因
能夠引起物權消滅的法律事實主要有以下幾項:
1、民事法律行為。主要有:
(1)拋棄。這是以消滅物權為目的的單方法律行為。拋棄只要權利人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即生效力,故拋棄是一種單方法律行為。拋棄的意思表示不一定向特定人為之,只要權利人拋棄其佔有、表示其拋棄的意思,即生拋棄的效力。但他物權的拋棄,須向因拋棄而受利益的人為意思表示;不動產物權的拋棄,還需辦理注銷登記才發生效力。原則上物權一經權利人拋棄即歸消滅;但是如果因為物權的拋棄會妨害他人的權利時,則物權人不得任意拋棄其權利。例如農村承包經營戶的承包經營權,因有對農村集體組織的義務,所以不能隨意拋棄,以免損害農村集體組織的權利。
(2)合同。這是指當事人之間關於約定物權存續的期間,或約定物權消滅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為。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屆滿或約定物權消滅的合同生效時,物權即歸於消滅。例如,債務人將其土地使用權抵押後,經與抵押權人協商,另以價值相當的房產做抵押,消滅原來的土地使用權抵押。
(3)撤銷權的行使。法律或合同規定有撤銷權的,因撤銷權的行使會導致物權消滅。例如,承包經營權人沒有按承包合同的規定向集體組織交付承包收益時,集體組織可以撤銷其承包經營權。
2、民事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主要包括:
(1)標的物滅失。物權的標的物如果在生產中被消耗、在生活中被消費,如油料燃燒、食物被吃掉、汽車報廢;或者標的物因其他原因滅失,如地震、大火導致房屋倒坍、燒毀。在這些情況下,由於標的物不存在了,因而該物的物權也就不存在了。惟應注意的是,標的物雖然毀損,但是對於其殘余物,原物的所有人仍然享有所有權。如房屋毀壞,房屋所有權雖然消滅,但所有人基於所有權的效力,取得磚土瓦木等動產所有權。另外,由於擔保物權的物上代位性,在擔保標的物滅失或毀損時,擔保物權續存於保險金、賠償金等在經濟上為該標的物的替代物之上。
(2)法定期間的屆滿。在法律對他物權的存續規定了期間時,該期間屆滿,則物權消滅。
(3)混 同。這是指法律上的兩個主體資格歸屬於一人,無並存的必要,一方為另一方所吸收的關系。混同有債權與債務的混同和物權的混同,這里專指物權的混同。物權的混同,是指同一物的所有權與他物權歸屬於一人時,其他物權因混同而消滅。例如甲在其房屋上為乙設定抵押權,後來乙購買了該棟房屋取得其所有權,則所有權與抵押權同歸於一人,抵押權消滅。另外,物權的混同還指所有權以外的他物權與以該他物權為標的物之權利歸屬於一人時,其權利因混同而消滅。例如,甲對乙的土地享有使用權,甲在其土地使用權上為丙設定了抵押權,後來丙因某種原因取得了甲的土地使用權,這時土地使用權與以該土地使用權為標的的抵押權歸屬於一人,抵押權消滅。
物權因混同而消滅,是為原則。但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物權雖混同也不消滅。同一物的所有權與他物權歸屬於一人時,如果對於所有人有法律上的利益,或對於第三人有法律上利益時,他物權就不因混同而消滅。例如,甲將其所有的房屋先抵押給乙,然後又抵押給丙,乙為第一次序的抵押權人,丙為第二次序的抵押權人,以後如果甲取得乙的抵押權或乙取得甲的所有權時,依混同消滅的原則,使乙的抵押權消滅,則甲就可能因丙升為第一次序的抵押權人受到損害,所以從甲的利益出發,乙的抵押權就不因混同而消滅。再如,甲對乙的土地享有地上權,並將該地上權抵押給丙,後來甲又取得了該土地的所有權,發生了所有權與地上權的混同,如果使甲的地上權消滅,則勢必引起丙對抵押權消滅,所以甲的地上權不因混同而消滅,以免損及丙的利益。
另外,作為一般原則的例外,以他物權為標的的權利,其存續對於權利人或第三人有利益時,也不因混同面消滅。例如,甲與乙對於丙的地上權都有抵押權,甲為第一次序抵押權人,乙為第二次序抵押權人,以後甲因某種關系取得了丙的地上權,這時地上權與以該地上權為標的抵押權歸屬於一人。如依原則,甲的抵押權應該消滅,但這會影響到甲的利益,所以甲的抵押權不消滅。再如,甲將其地上權抵押給乙,乙又以該抵押權(連同主債權)為丙設定了權利質權,如果後來乙取得了甲的地上權,這是地上權與以該地上權為標的的抵押權的混合,乙的抵押權應該消滅。但如果這樣,就會導致丙的權利質權的消滅,這是有失公平的,所以乙的抵押權不消滅。
② 不動產物權的一般消滅原因
原因有:一 不動產物的滅失,如房子倒塌,拆遷。 二 法定期限屆滿 ,主要是指他物權回,答如抵押權,在債務到期後六個月內不行使則喪失請求擔保的權利。三 混同,主要也是指他物權,如抵押權人購買了抵押物,則所有權與抵押權混同,抵押權消滅 四:民事行為,1 拋棄,如房主不要該房子了,到登記部門注銷,2合同行為,主要是指用合同的形式約定的他物權到期之後,他物權喪失,3撤銷行為,如土地承包經營權人長期拋荒,發包人撤銷其承包權。
③ 《物權法》上的混同與《合同法》上的混同有何區別
主要在結果上,
合同法上的混同造成了債權和債務的消滅。
物權法上的混同則會造成新的物權人的產生,接著可能導致新的債權債務的產生。
④ 誰能幫我~~~了解物權法的來~ 從物權與債權的權利性質、內容和效力方面,分析兩者的區別。
1、物權是支配權,債權是請求權。
2、物權是對世權,債權是對人權。
3、物權是絕對權,債權是相對權。
4、物權法定,債權具有任意性。
5、物權體現靜態財產支配關系,債權體現財產流轉關系。
6、物權不具有期限性,債權具有期限性。
7、物權變動的法定與公示,債權則否。
⑤ 關於物權中的混同原則
首先擔保物權分抵押、質押、留置。
房屋為不動產,在我國法律上只能版設置抵押權權。不動產的抵押已登記為法定生效要件。先登記的抵押權優先於後登記的。
甲與乙如果先登記的,其抵押權優先於丙。
如果甲同時享有房屋所有權和與乙的擔保物權,相對後登記的丙就享有優先受償權。
即假設房屋1000萬,乙的擔保物權為700萬,丙的為700萬。則房屋拍賣後的1000萬要優先清償前一個擔保物權700萬,剩下的300萬償還給丙。丙剩餘的400萬債權轉化為普通債權,只能向原債務人追償。
丙在債務無法清償時當然可主張拍賣房屋。當然甲如果不想房屋拍賣也可直接償還丙可對房屋主張的400萬。
如在不同部門(如房產局和土地局)同一天登記的,可視為同一順序,同等受償。一人500萬。
⑥ 物權因混同而消滅的例外
例如《擔保法解釋》第77條規定的例外,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順序在先的抵押權與該財產的所有權歸屬一人時,該財產的所有權人可以以其抵押權對抗順序在後的抵押權。
⑦ 物權法上的混同,應該怎麼理解
與附合合在一起理解,附合是二物合在一起不可分割;混同是二者不可辯認。
⑧ 司法考試民法中引起物權的消滅的原因有哪些
物權消滅,是指物權因法律行為或因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而不復存在。它可以分為物權的絕對消滅與相對消滅。絕對消滅指物權客體滅失,不可能於該物之上再存在一個物權。相對消滅指物權移轉,一主體物權消滅,另一主體則對該物享有物權。
(1)因法律行為而消滅,指因民事主體的意思表示而消滅物權的情形。其方式包括拋棄、合同和撤銷權之行使。其中,拋棄主要指為消滅物權所為之單獨行為。在這些情形中,物權權利人應向登記機關進行消滅物權的意思表示並辦理塗銷登記,否則,不發生物權消滅的效力。
(2)因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而消滅。其主要方式包括:一是標的物消滅,此時應依社會觀念判斷標的物是否消滅。二是因法定期間之完成而消滅,如抵押權因主債權的消滅而消滅。三是混同,即同一物的所有權及其他物權,歸屬一人。但如物權之存續於所有人或所有人以外的物權人本人或第三人有法律上利益時,物權並不因此而消滅。一般情況下,因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致使物權消滅時,無須進行登記。
(1)混同。物權消滅原因的混同,是指兩個無並存必要的物權同歸於一人的法律事實。這時的混同雖然表現為權利的混同,但實際上卻是權利與義務的混同。物權混同時,對混同的效力有不同的主張:兩物權混同時,其中一物權被他物權吸收而消滅;由於同一物上所有權或他物權的同時存在,或定限物權與以其為標的其他定限物權同時存在,並無不可,且其在不動產登記上有一定效力,因此,物權不因混同而消滅;兩物權混同時,原則上其中一物權消滅,但該物權對本人或第三人有利害關系時不消滅。
(2)拋棄。拋棄是指權利人不將其物權移轉於他人而使其物權歸於消滅。拋棄是單獨行為。拋棄物權,應有意思表示。
(3)標的物滅失,是物權消滅的當然原因。
(4)因法定原因而消滅。例如,采礦權因法定原因而被撤銷。
(5)法定期間之經過
(6)他人因時效取得物權而使原物權消滅。因時效完成而取得所有權的,不僅原所有權消滅,而且存在於該標的物上的其他物權也消滅。因時效完成而取得其他物權的,原存在於該標的物上的不能相容的同種物權也消滅。
(7)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消滅。擔保物權以所擔保的債權存在為前提,因此,所擔保的債權消滅時,擔保物權也消滅。應注意,最高額抵押權在其存續期限未屆滿前,並不因其所擔保的債權額為零而消滅。
⑨ 請問關於法律上的拋棄 他物權的拋棄須向因拋棄而受利益的人為意思表示是什麼意思呢 為什麼呢
你問的是物權的問題。
物權分為自物權和他物權。
所有權是唯一的自物權,所以自物權即所有權。
他物權又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用益物權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押權、留置權。
「拋棄」是指權利人不將其物權移轉於他人而使其物權歸於消滅的單獨行為。物權為財產權,權利人在原則上得任意拋棄其物權,但該權利如與他人利益有關時,則須加以限制。
拋棄物權,一般應依一定的方式為之,使生拋棄的效力。因拋棄為單獨行為,屬民事法律行為的一種,故須以意思表示為之,拋棄人須具備行為能力,始能合法有效。
所謂「他物權的拋棄須向因拋棄而受益的人為意思表示」的原因除了拋棄行為是法律行為故有意思表示外還有其他原因:他物權有相對人,所以應該向對方做出意思表示。
所以具體地說,拋棄擔保物權,如質權、留置權,則因該物權有特定的相對人,拋棄人須向因拋棄而直接受益者,作出拋棄的意思表示,並交付該動產。拋棄不動產物權,則須向因拋棄而直接受益者作出拋棄的意思表示,並為注銷登記。這樣能夠使相對人行使自己的權利。
而對於所有權,屬於絕對權,沒有相對人,所以它的拋棄:對於動產所有權,除作出拋棄的意思表示外,須放棄對該動產的佔有,以滿足物權變動的公示原則。對於不動產所有權,除作出拋棄的意思表示外,須向登記機關進行注銷登記,始生拋棄的效力。
綜上,由於所有權時對世權,沒有相對人,所以它的拋棄不會涉及其他人的利益,故沒有相對人更談不上為意思表示。而他物權因為有相對人,任意拋棄會損害相對人利益,故需要向相對人為意思表示。
夠詳細了吧?呵呵,就這些,希望你能夠了解。
補充:我給你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就拿質權來說吧。
旺財把自己的骨頭質押給小強,小強就是質押權人,旺財是出質人,質押物即骨頭歸小強佔有。小強後來發現自己愛上旺財了,所以就決定拋棄這個質押權。他不能在沒有任何人知道的情況下說拋棄就拋棄,而應該告訴旺財:旺財,我拋棄質權,這個骨頭還給你。因拋棄而受益的人就是旺財。
因為他物權有相對人,所以要為意思表示,就拿剛才那個例子說吧。只有小強告訴了旺財(即為意思表示),旺財才可以把這個骨頭繼續質押給如花、星星等別的人了啊。也就是說,出質人才可以繼續行使自己對別人出質的權利。
至於為什麼所有權不需要,我再舉個例子。
旺財有一棟別墅,他不想要了,只需要向登記機關做注銷登記,公示一下就可以了。意思就是,旺財誰的錢都不欠,他的別墅也沒有抵押、質押什麼的,任何人對這個別墅都沒有任何權利,他想扔就扔,不需要別人的同意和認可。
現在明白了嗎?
如果還不行,加QQ568189902,我仔細跟你說。
先採納了吧......
⑩ 哪些物權因混同而消失
你好,混同是有關債的概念,混同,是指債權和債務同歸一人,致使債的關系消滅的事實;添附是關於物權的概念,主要適用於所有權,添附主要有混合、附合、加工三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