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李後主版權

李後主版權

發布時間:2021-08-05 02:32:04

『壹』 李後主是誰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史稱李後主。。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被稱為「千古詞帝」。"

『貳』 李後主為什麼這么糊塗

你好。作為傑出詞人的李煜,在文學方面的成就舉世公認。但是作為南唐後主的李煜,他能夠登上權力的頂峰卻純粹是個意外。在古代父死子繼的家天下,生於帝王之家便有了繼承王位的可能,然而皇子李從嘉不但無心參與權力的爭奪,甚至還有心主動地退避。他對待權力的這種態度與他家庭中的兩個重要人物有著密切的關系。那麼,這兩個人物是誰呢?他們又究竟是怎樣影響到李煜的人生選擇的呢? 在封建時代,王位的爭奪往往手足相殘,血雨腥風,然而,南唐太子的確立卻波瀾不驚,李弘冀既是長子,又建有戰功,的確當仁不讓。但是這位眾望所歸的太子卻十分猜忌自己與世無爭,一心嚮往隱士生活的弟弟李煜,確實有幾分奇怪。那麼,李弘冀為什麼要猜忌自己的弟弟呢? 李冀弘之所以如此猜忌自己的弟弟,恰恰是因為李煜的"面相"剛好符合了傳說中的"帝王之相"。在中國古代社會,由於文化以及社會的多種因素,人們認為各種奇特的相貌、民謠或夢境等,都含有"天命"的神秘暗示,所以心生敬畏。這在我們現代人看來,當然是不可靠的迷信思想,但是,趙曉嵐教授分析認為,李弘冀對自己弟弟這種基於迷信的猜忌是很有道理的,那麼,它的道理是在哪裡呢? 當時的李從嘉,也就是後來的李煜,面對哥哥的猜忌採取的是"惹不起躲得起"的辦法,把自己融入了藝術和自然之中。對他而言,這樣做雖然存在無奈避禍的因素,但實際結果是獲得了一片廣闊的精神家園,他在其中感到了真正的快樂和自由。然而,讓他根本想像不到的是,這種隱士般的浪漫生活即將因為一樁殘酷的宮廷血案而劃上句號,他的人生就此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完全偏離了他為自己設定的道路。那麼,這樁宮廷血案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相關評價 南唐雜詠 郭磨 我思昧昧最神傷, 予季歸來更斷腸. 作個才人真絕代, 可憐薄命作君王. 王國維認為:「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而且還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此最後一句乃是針對周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所道:「王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後主,則粗服亂頭矣。」。王氏認為此評乃揚溫、韋,抑後主。而學術界亦有觀點認為,周濟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詞句的工整對仗等修飾方面不如溫庭筠、韋庄,然而在詞作的生動和流暢度方面,則前者顯然更為生機勃發,渾然天成,「粗服亂頭不掩國色」。 胡應麟《詩藪•雜篇》: 後主目重瞳子,樂府為宋人一代開山。蓋溫韋雖藻麗,而氣頗傷促,意不勝辭。至此君方為當行作家,清便宛轉,詞家王、孟。 王世貞《弇州山人詞評》: 花間猶傷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謙(徐釚《詞苑叢談》引語):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沈謙(沈雄《古今詞話•詞話》卷上引語): 後主疏於治國,在詞中猶不失南面王。覺張郎中、宋尚書,直衙官耳。 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卷四: 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 余懷《玉琴齋詞•序》: 李重光風流才子,誤作人主,至有入宋牽機之恨。其所作之詞,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詞評》: 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 李後主詞如生馬駒,不受控捉。 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後主則粗服亂頭矣。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後主詞思路凄惋,詞場本色,不及飛卿之厚,自勝牛松卿輩。(卷一) 余嘗謂後主之視飛卿,合而離者也;端己之視飛卿,離而合者也。(卷一) 李後主、晏叔原,皆非詞中正聲,而其詞無人不愛,以其情勝也。情不勝而為詞,雖雅不韻,何足感人。(卷七) 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詞至南唐,二主作於上,正中和於下,詣微造極,得未曾有。宋初諸家,靡不祖述二主,憲章正中,譬之歐唐褚薛之書,皆出逸少。 王鵬運《半塘老人遣稿》: 蓮峰居士(後主別號)詞,超逸絕倫,虛靈在骨。芝蘭空谷,未足比其芳華;笙鶴瑤天,詎能方茲清怨?後起之秀,格調氣韻之間,或月日至,得十一於千首。若小晏、若徽廟,其殆庶幾。斷代南流,嗣音闃然,蓋間氣所鍾,以謂詞中之帝,當之無愧色矣。 王國維《人間詞話》: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 尼采謂一切文字,余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感,後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軒數人而已。望採納

『叄』 南唐李後主是何許人也啊

天才的詞作家:中國詞起淵於唐末,且當時有「詩尊詞卑」的觀念,詞不可登大雅之堂,所以當時詞的發展尚不興勝,即便如此,後主仍然作出了不少精典,如《虞美人》;一位感情風富的人,其作大多是抒情,教科書上關於他的作品就是此類。;無能的君主,丟棄祖業。

『肆』 歷史上的李後主

李煜(937~978) 五代詞人。南唐國君。字重光,初名從嘉。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南唐中主 李璟第六子。建隆二年(961)繼位,史稱後主。38歲時,宋師長驅渡江,迫圍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

南唐在中主後期,已稱臣於宋。李煜在位時,一直卑屈事宋,歲時貢獻,府藏為之空竭。但他仍不思振作,浮華奢侈,迷信佛教,終於為宋所滅。他在政治上是庸駑無能的皇帝,卻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工書法、善繪畫、精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的造詣,詞的成就尤高。

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前後兩期,以宋太祖開寶八年(975) 他降宋時作為界線。前期的詞已表現出他非凡的才華和出色的技巧,但題材較窄,主要反映宮廷生活與男女情愛,如〔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喜遷鶯〕"曉月墜"、"宿雲微"、〔一斛珠〕"晚妝初過"、〔菩薩蠻〕"花明月暗飛輕霧"等;也有寫離別相思的作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等,寫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較健康可讀。到了後期,李煜由小皇帝變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國的深痛,往事的追憶,"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王銍(釒+至)《默記》),使他的詞的成就大大超過了前期。〔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反映了他身世與詞風的轉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無言獨上西樓"等是他後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寫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抒發了明知時不再來而心終不死的感慨,藝術上達到很高的境界。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庄等花間詞人的傳統,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現在:

①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在李煜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內容淺薄,即使寄寓一點懷抱,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所以王國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

②具有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詞,往往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烏夜啼〕)、"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等名句,深刻而生動地寫出了人生悲歡離合之情,引起後世許多讀者的共鳴。

③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力。他的詞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

④在風格上有獨創性。《花間集》和南唐詞,一般以委婉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如〔玉樓春〕的"豪宕",〔烏夜啼〕的"濡染大筆",〔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見譚獻《復堂詞話》),〔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馬駒不受控捉"(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兼有剛柔之美,確是不同於一般婉約之作,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正如納蘭性德所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淥水亭雜說》)

李煜詩、文、詞以及書、畫創作均富,他的舊臣說他有《文集》30卷及"雜說"百篇。《郡齋讀書志》載《李煜集》10卷,《宋史·藝文志》也載《南唐李後主集》10卷,均佚。《直齋書錄解題》中載《南唐二主詞》1卷,現能見到的有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墨華齋本,錄李煜詞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為二首。後清代邵長光又錄得 1首,近代王國維為《南唐二主詞》補遺,增加了9首,不過其中有問題的似不少。據近代多數學者的意見,能確定為李煜詞的不過32首。其詞集注本有清劉繼增的《南唐二主詞箋》、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詞彙箋》、王仲聞的《南唐二主詞校訂》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詞》,注釋頗詳。事跡見《新五代史》、《宋史》及馬令、陸游二家《南唐書》,今人夏承燾《南唐二主年譜》。

在今河南開封市西北十餘里的地方,有個村子叫孫李唐庄。故老傳說,當年李煜被俘入汴,宋太祖賜宅於斯,宋太宗又賜毒葯於斯。所謂孫者,乃遜也,此為李唐遜位之所居。人事滄桑,久經變遷。而今的孫李唐庄,小橋流水,棘籬土院,昔日幽居的小樓早已不復存在了。

^^誰能役役塵中累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從嘉。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按照嫡長子襲位的封建傳統,他絕對沒有做皇帝的希望,而且他自己也絲毫不作這樣的奢想。他的本志大約就是要做一個風流倜儻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經綸滿腹的高人隱士。天性儒弱多病,喜文厭武。在其性格構成的諸多因素當中,他更多地承繼了父親李璟的風范。「後主幼而好古,為文有漢魏風。」他又知音律,善詞章,工書畫。書學柳公權,十得八九。曾作顫筆樛曲之狀,道勁如寒松霜竹,人謂金錯刀。又,每常寫大字的時候,棄筆不用,唯以卷帛書之,上下左右皆如人意,世謂撮襟書。其畫則以翎毛墨竹最為擅長。老於霜皮,煙梢露葉,披離俯仰,宛若古木,自有一派清爽不凡的神韻。他藏書甚富,讀書也多。據說,宋太祖平定江南,從金陵館閣得書十餘萬卷,且校勘精審,編秩完具。這在五代十國那個極度動盪的年代,是十分難得的。那麼,在諸書當中,他潛心鑽研的是什麼呢?舊臣徐鉉講過這樣一件事:「(煜)嘗從容與近臣曰:『卿輩從公之暇,莫若為學為文;為學為文,莫若討論六籍,游先王之道義。不成,不失為古儒也。』」巳御制雜說序》)可見,儒家的經典著作是他常修的功課。但是不知為什麼,他的思想並沒有為傳統的儒家學說所束縛。聖人不是講「立言、立德、立功」嗎?他卻只要「立言」,於德治、武功,沒有多少興趣。聖人不是說過「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嗎?他並不以「達」為意,也不想為天下黎庶承擔什麼責任,他一心只要「獨善其身」。這裡面的原因是復雜的。一方面,他身處封建社會的亂世,正如五優十國其他上層文人那樣,傳統的儒家思想的根基實際上在他們精神上已經解體,已經動?7直覽胛齙氖貝��罹菡�ǖ某�∑槐#�際顧�僑狽φ�謂�≈�摹<臣徹司埃�?植患啊W非笙質攬旎釷僑嗣瞧氈櫚男睦硤卣鰲!襖湫η鞀示�堵裕�擦婕��嗍毖病!薄八�芡鍛凍局欣郟�昂嫌懍�骨棵�!弊嗍薊省⒅苣巒醯�淙恍凼猶煜攏���暮#��鍾惺裁純上勰降哪兀慷槿氤就��校�荒蓯親匝翱嗄鍘M蜆諾酵分找凰潰�罌剎槐匚�誦槊�胬痛嶁牧Α!耙救迷略謔鄭��》緶�場!扒閫敫��伲�鈥吹菰氨觥!鼻疲≌饈嵌嗝吹淖栽阡烊鰲!白猿黿嚎猓�氖櫪�弧1桓感種�裼��秩趙亂橛龐巍K甲煩殘碇�喑荊�賭揭鈉脛�咭濉!保ā都次簧纖翁�奼懟罰┑睦鐸暇褪欽庋�枋鏊�嗌倌曄逼詰納�詈屠硐氳摹?

另一方面,是李煜長兄弘冀的猜忌。史載,弘冀為人沉厚寡言,剛毅果斷,常州一戰,大敗吳越兵,以戰功被圍立為太子,參決政事。但是,他的某些舉動屢進李璟旨意,璟遂起廢立之意,弘冀就暗地派人把叔父景遂毒死了。弘冀於自已的同胞兄弟能否相容呢?未必。現傳李煜的兩首《漁父》詞隱約透露出一些消息: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波有幾人。

一槕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據傳,這兩首詞題在南唐衛賢所畫《春江釣奧圖》上。詞中歌頌的漁隱生活明顯地帶有作者的主觀情緒,當是他受長兄猜忌而希求避禍心理的真實寫照。煜生有奇表,廣額豐頰,駢齒,一目重瞳子,這種相貌當也很容易召致弘冀的忌根。大舜、項羽不都是重瞳於嗎?一個是聖人,一個是英雄,李煌焉能是等閑之輩?不管弘冀意下如何,李煜為自身計,當亦會竭力躲避政治的。他自號鍾隱,又別稱鍾山隱士、鍾蜂隱者、蓮峰居士,明確表示自己無意朝政。事實上,他也從來汲有想過一生要成就什麼政治大業,他一心只要做個文人才子,他的最大希求只在於成就自己的文學才幹。如此而已。

^^天教心願與身違

歷史對人生耍弄了又一個悲劇。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太子弘冀毒殺晉王景遂不久,自己也死了。李煜的其他幾個哥哥也都早卒。煜以次改封吳王,以尚書令知政事居東宮。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立為太子。同年李璟病亡,遂即位於金陵。年僅二十五歲的李煜硬是被歷史推上了政治舞台。此時的南唐政權已經日薄西山,早在周世宗顯德五年,李驟就去帝號,改稱江南國主,奉周正朔,盡獻江北郡縣。璟還給周世宗上表,卑稱與周「外雖君臣,內若父子」,隨貢金銀布帛若干。嗣後,宋代周。懾於大國的威嚴,璟繼續進貢,歲費數萬計。據《通鑒》記載:「南唐自淮上用兵,及割江北,臣事於周,歲時貢獻,府藏空竭,錢益少,物價騰貴。去年鑄當十大錢及當二錢文。」內優外患,風雨飄搖。一種亡國的緊迫感沉重地壓在李煜心頭。想振作,想圖強嗎?談何容易!以乃父之英武明斷,尚不能保社稷於不衰,自己這個懦弱文士又怎能挽狂瀾於既倒?大廈將傾,李煜不僅沒有拯救危局的魄力和才能,甚至連這個設想都不曾出現過。「外示恭儉,內懷觀望。」這是他做皇帝十五年所奉行的基本國策。即位當年,他就給宋太祖上表奏稱:「既嗣宗訪,敢忘負荷。惟堅臣節,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輒萌異志,豈獨不尊於祖禰,實當受譴於神明。方主一國之生靈,遐賴九天之覆蓋。」他希望以自己的一片赤誠,換取宋太祖的寬容之心:他主動削去唐號,稱江南國主,請罷詔書不名,貶損一切制度;宋使來唐,他衣紫抱,去甌吻;他每年從國庫拿出大量財物貢宋,名定曰助祭、助葬,名之曰犒師、買宴、賀節令;他還奉宋旨意,寫書與南漢主劉鋹,約與俱事宋。開寶六年(973),宋盧多遜來求《江南圖經》,李煜深知這是宋將南伐的前奏,但他還是令人抄錄一本送去了。宋於是熟知江南十九州屯戍遠近,戶口多寡,為用兵做好准備。同年,南都留守林仁肇,密言後主,勸他乘宋疲於征討之時,出師壽春,以復故境。為了替後主起兵作開脫,林甚至說:「兵起日,請以臣舉兵外叛聞,事成國家饗其利,不成族臣家,明陛下不預謀。」後主膽量畢竟太小了,對此他竟不敢信從,而且聽信讒言把林酸殺了。是年,內史舍人潘佑有感於國運衰弱,用事者充位,憤切諫言,連上八疏,詞窮理盡。後主大怒,以為是其友李平所激,殺平,佑自剄。佑所上表章說:「陛下既不能強,又不能弱,不如以兵十萬助收河東,因率官朝覲,此亦保國家之良策也。」這話說得十分剴切。於宋,李繼既不敢稍事違抗,又不甘心俯首貼耳前去朝覲。他存的是僥幸心理。南唐晚亡一天,似乎他這個嗣主便算盡到了義務,也算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李煜太天真了。「天下一家,卧提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開寶七年,宋太祖遣李穆為國信使,持詔約煜同閱犧牲,且諭以王師將討,宜早入朝之意,煜以疾辭。王師將臨,煜大失所望,他回報說:「臣事大朝,冀全宗把,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於是修葺城堡,教習戰船,開始備戰。第二年,宋與吳越會師圍金陵,想欲盡室自焚不得,遂率百官親屬肉袒出降。

十五年的屈辱難堪,李煜如何取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呢?放縱性情,耽於聲色。作為一國之主,他不僅具有無比優越的物質條件,而且也無須顧忌什麼,大可任情而動,隨意而行。還是讀一談他這一時期寫下的小詞吧: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負溜,酒惡時拈花策嗅。別殿遙聞蕭鼓奏。(《浣溪沙》)

那些因春傷懷,感秋落淚,長夜歡飲,宮帷調情,李煜一一寫來,勾勒刻畫,有情有韻。他這些作品,與其說寫盡了風流繾綣,勿寧說是於溫馨香軟之中尋求一種精神慰藉,尋求自己在政治生活中那被嚴重扭曲了的自我意識。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大小周後的愛情。大周後,小字娥皇,大司徒周宗的女兒。十九歲與煜成婚。煜即位,立為皇後。周後精音律,善歌舞,通書史,至於采戲弈棋,也無不絕妙,可稱得上是五代時期的一位才女。據說,唐代的《霓裳羽衣曲》,至五代已經絕響,煜得殘譜,周後與之變易訛謬,去繁定缺,遂清越可聽。今傳《玉樓春》詞正記此事: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絲策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照燭花紅,待放馬蹄清夜月。

上片寫春殿歌舞的盛況,下片寫踏月而歸的興致,夫妻雙方都陶醉在藝術創造的天國里。

李煌與周後情好甚篤,只有在與周後的吟商咀羽之中,他才完全意識到了自我價值的存在,才真正體嘗到了人世間愛的幸福和甜蜜。周後一死,李煜的悲悼之情是可以想見的。「昔我新昏,燕爾情好。媒無勞辭,筮無違報。歸妹邀終,咸爻協兆。他仰同心,綢繆是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終往告。嗚呼哀哉!」他除了作誄作詞而外,還有八九首詩,發抒同樣的感情。即使在周後亡故多年之後,李煜仍然觸物傷懷,不能自持,這在古代君王的艷史之中是獨一無二的。

歷來有異議的是他利小周後的關系。陸游《南唐書·後紀傳》說:「或謂後寢疾,小周後已入宮中。後偶事幔見之,驚曰:『汝何日來?小周後尚幼,未知嫌疑,對曰:『既數日矣。』後患怒,至死面不外向。放後主過哀以掩其跡雲。」馬令《南唐書·後妃傳》又經:「後自羅惠殂,常在宮中。後主樂府詞有『衩襪下香階,手提金縷鞋道類,多傳於外。至納後,乃成禮而已。」對他們二人的關系,我們無意深究。應該看到,李煜作為一位帝王,妻死易人,他無須故作姿態;以李煜性情之率真,他也不會裝腔作勢。我們不能因為南唐在李煜時代滅亡,就說他是荒淫無道;我們也不能因為歷史上的英武之君建立了功業而原諒他們私生活的放盪。這在封建社會是不可避免的。李煜的亡國,不亡於浪漫多情,而亡於政治上的軟弱和低能。

^^一旦歸為臣虜

宋太祖開寶九年(976)正月,李煜等一行人被押至汴梁(今河南開封),煜白衣紗帽待罪明德樓下。宋以他屢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之為違命侯。同年,太祖死,太宗即位,改封隴西公。早在開寶四年,宋太祖就在汴京城南修造了禮賢館,其目的是為了招煜來降。後賜錢俶。覲見之日,太祖又賜煜冠帶器幣若干。太平興國二年(977),煜自言家累之重,太宗命增給月俸,另賜錢三百萬。煜心情抑鬱,務為長夜飲,宋宮每日供酒三石。作為降王,宋帝在生活上並沒有難為他。但是他們卻剝奪了他的人身自由,並且百般凌辱他的人格和尊嚴。《宋史·世家》:「太宗嘗幸崇文院觀書,召煜及劉提令縱觀。謂思日:『聞卿在江南好讀書,此簡冊多卿之舊物,歸朝來頗讀書否?』煜頓首謝。」掠奪了人家的藏書,還詢問人家讀書與否,這是侮辱,是對人的自尊心的有意挫傷,又,宋王銍《默記》引龍袞《江南錄錄》「李國主小周後隨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駕後主,聲聞於外,多宛轉避之。」明人沈德符《野獲編》又謂:「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後圖》,太宗戴襆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後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後作蹙額不勝之狀。有元人馮海粟學士題曰:『江南剩有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其事雖貞傳聞,也未必毫無根據。若屬實,這當又是奇恥大辱,李煜殘破的心靈再次受到重創。羞愧,惱怒,痛恨,後悔,種種情感奔騰洶涌,他再也不能沉默了: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烏夜啼》)

這恨是那樣深長,那樣強烈。他無法擺脫,剪不斷,理還亂。他有時拚命飲酒,為的是暫時麻醉一下痛苦的神經,但酒力一過,哀愁憂苦又一齊涌來;他有時又寄情夢幻,一餉貪歡,而一夢醒來,終究是幽凄寂寞。「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他只有用筆,用顫抖的心音,填寫一首又一首小調,長歌當哭。

然而,他的心情有時又顯得異常的平靜。在經歷了天上人間的巨變之後,他又認真地進行著懺悔: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風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官娥。(《破陣子》)

家國是父祖開創的,山河又自來美麗多姿,自己哪裡認得干戈劍戟呢?「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人生的幼稚,性格的軟弱,難道就能葬送一個國家嗎?然而事實正是如此。一旦有變,國亡家破,千古蒙羞,那難堪真是難以表述。他為自己的無能感到內疚,他為錯殺了潘佑、李平感到後悔,他為故國的淪於己手感到不安,他也為城破之時沒有及早自盡感到心酸。真的,活著倒不如死了,以自身的鮮血洗刷掉昏聵、懦弱和無能。樂不思蜀的劉禪不是享盡天年了嗎?是的,他人雖然活下去了,但靈魂早已死亡。仰人鼻息,寡廉鮮恥,那才是真正的昏君。李煜不當屬於這一類。他有筆,富有文學才華,他可以用樂府歌辭來發泄憤值心音,來反抗凌辱和摧殘,來恢復自己被扭曲了的人性和尊嚴。人生悲劇的命運和藝術家的美學追求完美地融匯在一起。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七夕之夜,李煜四十二歲生日。他命前妓在小樓作樂,含淚歌唱了這首《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太宗大怒,遂派人送葯把他毒死了。李煜之死,自有其悲壯的一面。

『伍』 白雪仙的李後主在哪能看到

之前看到的消說前幾年在香港上映過,而且李後主的版權不在任白手上。。但想先領略其中曲詞可以看蓋鳴暉吳美英的南唐李後主,最近香港文化中心也有劇團在演

『陸』 李後主投降後,宋太祖封了他什麼爵位

說起南唐後主李煜,我們很多人都會想到李煜寫的那些詩詞歌賦,到現在還是有很多廣為流傳的。但是李煜確實是南唐的最後一位亡國皇帝,他當時投降給宋太祖趙匡胤。

但是趙匡胤在接受了李煜的頭像之後,卻並沒有將領域封殺,是因為他覺得。他能容忍其他君王,這樣可以顯示出他的仁慈,而且他不殺李煜的時候,他還可以閑的無聊去羞辱一下李煜,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趙匡胤嫉妒李後主的才華。

『柒』 李後主的詞 有沒有mp3格式的呢

有 去九酷 音樂網搜

『捌』 李後主是誰

李煜(南唐李後主)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相傳生於天祚三年七月初七,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蘇南京),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秋七月八日於京師里第卧疾而卒,一說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精於政治,但其藝術才華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等。被譽為「千古詞帝」。

『玖』 李後主李煜簡介及其代表作

1、
李煜:(937-978), 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稱南唐後主。即位後對宋稱臣納貢,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則窮奢極欲。 975年,宋軍破金陵,他肉袒出降,雖封作違侯命,實已淪為階下囚。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卒。據宋人王至《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葯所毒斃。他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後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

2.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個昏君,在文學上卻是一個文學家,詩人。其主要成就在詩詞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如《長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後,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陣子》,《浪淘沙》

3

南唐在中主後期,已稱臣於宋。李煜在位時,一直卑屈事宋,歲時貢獻,府藏為之空竭。但他仍不思振作,浮華奢侈,迷信佛教,終於為宋所滅。他在政治上是庸駑無能的皇帝,卻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工書法、善繪畫、精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的造詣.

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前後兩期,以宋太祖開寶八年(975) 他降宋時作為界線。前期的詞已表現出他非凡的才華和出色的技巧,但題材較窄,主要反映宮廷生活與男女情愛,如〔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喜遷鶯〕「曉月墜」、「宿雲微」、〔一斛珠〕「晚妝初過」、〔菩薩蠻〕「花明月暗飛輕霧」等;也有寫離別相思的作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等,寫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較健康可讀。到了後期,李煜由小皇帝變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國的深痛,往事的追憶,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無言獨上西樓「等是他後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寫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抒發了明知時不再來而心終不死的感慨,藝術上達到很高的境界。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庄等花間詞人的傳統,又受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
春殿嬪娥魚貫列。
鳳簫吹斷水雲閑,
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
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
待踏馬蹄清夜月。

更漏子

金雀釵,紅粉面,
花里暫時相見。
知我意,感君憐,
此情須問天。

香作穗,蠟成淚,
還似兩人心意。
珊枕膩,錦衾寒,
覺來更漏殘。

(一題溫庭筠作)

菩薩蠻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
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喜遷鶯

曉月墜,宿雲微,
無語枕邊倚。
夢回芳草思依依,
天遠雁聲稀。

啼鶯散,余花亂,
寂寞畫堂深院。
片紅休掃盡從伊,
留待舞人歸。

長相思

雲一〔糹咼〕,玉一梭,
澹澹衫兒薄薄羅,
輕顰雙黛螺。

『拾』 為什麼叫李煜叫李後主

因其祖父、父親分別被稱為先主、中主。
李煜作為國主的南唐一共三主,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
李昪(888年-943年),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建立者。937年(天祚三年),李昪稱帝,國號齊。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943年(升元七年),李昪因丹葯中毒而死,是為南唐先主,廟號烈祖,謚號光文肅武孝高皇帝,葬於永陵。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後因受到後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
李煜(937年―978年),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開封),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閱讀全文

與李後主版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