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20年新土地法 中所說的集體建設用地可出售轉讓包括農村宅基地嗎
是不包括宅基地的。特指的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② 什麼是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與轉租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與轉租 農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是指農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將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再轉移的行為。農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租,是指承租人將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再次租賃的行為。
③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所取得的土地收益應如何處理
集體土地所有者出讓、出租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所取得的的土地收益應當納入農村集體財產統一管理。其中50%以上應當存入銀行(農村信用社)專戶,專款用於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社會保障安排,不得挪作他用。具體實施辦法由省勞動保障部門會同省農業、民政、財政、衛生等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和出租的,應當向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申報價格,並依法繳納有關稅費。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發生增值的,應當參照國有土地增值稅徵收標准,向市、縣人民政府繳納有關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增值收益收繳和使用管理辦法由省財政部門會同省國土資源、物價部門另行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④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所有權能不能轉讓給本村意外的人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條 「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三十七條還規定:「 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採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根據這一法律規定,土地的原承包者將自己承包的承包地依法進行轉讓是合法的,是法律允許的,但是,法律對轉讓行為的前提要要求轉出方要與轉入方簽訂轉讓合同,還要經村委同意,並與發包方變更原土地承包合同。 特別提醒:轉讓是農戶將自己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移轉給他人。我要提醒的是,這種流轉方式將使農戶喪失對承包土地的使用權,土地是農民生存的生活保障,為了不讓轉讓承包地的的農民可能遇到風險,造成流離失所的嚴重後果,建議只能在承包方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收入來源才可以轉讓。如果沒有生活來源的保障,就不應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
⑤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轉租有哪些規定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轉租應當簽訂書面合同。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的,原受讓方的版權利、義務隨之轉移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租的,轉租人應當繼續履行原出租合同。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轉租的年限為原土地使用年限減去已使用年限後的剩餘年限。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轉租的,當事人雙方應當持集體土地使用權屬證明和相關合同,到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土地登記和領取相關權屬證明。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依法給予辦理。
⑥ 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嗎
集體土地只能轉來讓給集體成員自並且需要用於農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第六十三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⑦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本村人有村委會公章有效嗎
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給村民這樣的事情,按照政策規定,是要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集體研究討論決定的,需要提供相關的會議記錄及決定的文件,那樣的話才算是合理合法,僅僅有村委會公章不足以服眾。
⑧ 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過戶該辦那些手續
你這種情況可能比較麻煩,由於你不是本地農村人,不具有本地農村戶口,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不能過戶的(你走關系有門路等情況除外,主要是要到國土資源部門去辦理土地使用手續,到建設部門去辦理房屋登記手續)。
《物權法》規定: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土地管理法》規定:
第十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第十一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四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准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規定:農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給本村村民,城鎮居民不得到農村購買宅基地、農民住宅或「小產權房」。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租用、佔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搞房地產開發。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規定: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宅基地。
《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規定: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嚴禁為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
2008年7月8日《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規定:(一)嚴格落實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的法律規定。除繼承外,農村村民一戶申請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的,不予受理。
(二)嚴格執行城鎮居民不能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住宅的規定。對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住宅申請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的,不予受理。
建設部《房屋登記管理辦法》第八十七條 申請農村村民住房所有權轉移登記,受讓人不屬於房屋所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房屋登記機構應當不予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