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人去世後農村的宅基地怎麼處理
1、宅基地只能由本村居民享有。子女戶口已經遷出的,不再享有本村宅基地。
2、子女戶口遷出的,農村父母去世後,父母所享有的宅基地由村集體收回。如果宅基地上有房屋的,可以子女依法繼承,不論子女戶口是否在本村內。在房屋存續期限內,房屋佔有范圍內的宅基地可以繼續使用至房屋消滅時止。
原是農村居民,子女參加工作已為城鎮人口,在農村的父母去世後其宅基地使用權應當交還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房屋還存在的,其房屋是個人的私有財產,宅基地允許房屋繼承人使用。如繼承人要求處理房產,可以採取以下做法:
1、將房屋折價給土地所有者。
2、將房屋出售給有正住戶口,需要用地建房或沒有達到宅基地使用面積的當地居民,並到縣級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屬變更手續。
3、允許依法將房屋出租,按規定交納土地使用費。
(1)宅基地使用權父母去世後擴展閱讀:
農村閑置宅基地的處理方式
閑置宅基地復墾
當前國家也在大力推動農村閑置宅基地的復墾工作,農民朋友在申請新的宅基地修建房屋之後,原有的舊房屋將會被拆除,而舊宅基地也將會從新開墾恢復農業種植生產。
與此同時《土地管理法》中明確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夠擁有一處宅基地,且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省、市、自治區相關規定。所以國家也在不斷鼓勵一戶多宅的農民朋友將閑置的宅基地復墾,利用到農業發展中來!
宅基地收回
在宅基地改革的工作中,國家也明確提出了宅基地收回的概念,《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二條的規定,空閑或房屋坍塌、拆除兩年以上未恢復使用的宅基地,不確定土地使用權,將會被農村集體組織收回;同時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絕戶家庭的宅基地將會被農村集體組織收回!
宅基地轉讓
宅基地轉讓也是當前非常火熱的一項政策,農民朋友可以將自己多餘的宅基地資源出售給農村組織的其他成員,而獲得相應的經濟回報,通過宅基地轉讓,能夠讓農村閑置的宅基地資源合理利用起來,提高宅基地的使用效率!
宅基地商業化利用
商業化利用,主要是指利用農村的閑置宅基地開展鄉村旅遊建設,如:農村民宿、農家樂等等,在《關於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通知》第四條第一點中提出:閑置宅基地整理結余的建設用地可用於休閑農業。農民朋友在利用閑置宅基地開展休閑農業建設還能夠享受到國家的補貼!
⑵ 父母去世後留下的宅基地,兒女有權利處置嗎
1、宅基地只能由本村居民享有。子女戶口已經遷出的,不再享有本村宅基地。
2、子女戶口遷出的,農村父母去世後,父母所享有的宅基地由村集體收回。如果宅基地上有房屋的,可以子女依法繼承,不論子女戶口是否在本村內。在房屋存續期限內,房屋佔有范圍內的宅基地可以繼續使用至房屋消滅時止。
⑶ 父母去世後宅基地房屋如何確權,如何繼承
房屋是遺產,有遺囑按遺囑,沒有遺囑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繼承
土地國有或集體所有,農村土地村集體所有,不是個人財產,所以也不是遺產。因此宅基地不是遺產,不能繼承。宅基地上的房屋必須得有那個房屋的戶口才能翻修和申請重建,沒有戶口而繼承到的房屋不能翻修重建,房屋自然坍塌後村集體就收回宅基地
⑷ 宅基地使用權人死亡,宅基地該怎麼處理
宅基地抄使用人死亡,如果在死亡前宅襲基地已經被徵收,那麼徵收補償款可以作為使用人的遺產來繼承。
繼承遺產有遺囑的按照遺囑處理,沒有遺囑的按照法定繼承處理,法定繼承第一順位繼承人為: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順位繼承人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在有第一順位繼承人的時候,由第一順位繼承人平均繼承,如果沒有第一順位繼承人才有第二順位繼承人平均繼承。
⑸ 父母去世後宅基地房屋如何確權,如何繼承
宅基地上的房屋是可以繼承的。
根據法律規定,公民死亡後其個人的合法財產都能夠由其繼承人繼承,只要公民依法享有該宅基地上房屋的所有權,該房屋就能被繼承。需要注意的是,公民使用的宅基地的所有權屬於集體,只有宅基地上的房屋所有權屬於公民,所以宅基地的使用權是不能被繼承的,而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繼承。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 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集體所有。
⑹ 父母死亡後未成年子女對農村宅基地享有使用權嗎
宅基地屬於家庭,未成年孩子還是這個家庭的人,使用權是一家之主以家庭名義行使,隨便脫離家庭論個人是違法的
⑺ 農村居民子女已轉為城鎮戶口,父母去世後,宅基地如何處理
1、宅基地只能由本村居民享有。子女戶口已經遷出的,不再享有本村宅基地。
2、子女戶口遷出的,農村父母去世後,父母所享有的宅基地由村集體收回。
如果宅基地上有房屋的,可以子女依法繼承,不論子女戶口是否在本村內。
在房屋存續期限內,房屋佔有范圍內的宅基地可以繼續使用至房屋消滅時止。
(7)宅基地使用權父母去世後擴展閱讀:
宅甚地使用權是指公民個人在國家或集體所有的宅基地上所享有的建造房屋以使用居住的一種物權。我國《物權法》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伸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宅基地因自然災害等原因滅失的,宅基地使用權消滅。
對失去宅基地的村民,應當重新分配宅基地。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⑻ 宅基地使用證是父母一方的名字,如果父母去世了,子女能否繼承或處理房產,變更宅基證使用權人,或者轉讓
這里有個法律的沖突。原則上父母的房產是可以被繼承的。但是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只有集體成員方能取得宅基地,而且是一戶一宅。農村房屋的轉讓只能是在集體成員內部轉讓。這個問題,你最好去問下村委會和當地房管局,看看怎麼辦。
⑼ 戶口,其父母去世後,宅基地使用權怎麼處理
土地法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根據土地法第六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非常容易知道,縣政府有權力有職責隨時對宅基地進行重新審批,宅基地使用權就是縣政府批准,談不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