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於正到底是怎麼買到版權的
用錢,肯定是用錢
『貳』 大家怎麼看待瓊瑤和於正關於版權之爭。
門診問題:從《宮鎖連城》與《梅花烙》看著作權法應否對「思想」加以保護
門診專家: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侯仰坤
北京東易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虎
◇《宮鎖連城》與《梅花烙》從故事框架到內容都有雷同
◇判斷是否抄襲侵權,主要適用「實質相同+接觸」原則
◇故事梗概和故事情節屬於作者的構思,不能與表達形式分開
◇有些法律條文,無論是國際公約還是國內法,存在理解差異的原因不在於法律本身,有些是屬於翻譯的問題,畢竟國際公約不一定能完全准確地符合中文理解
◇故事情節是一部作品的靈魂,故事情節和故事梗概同樣屬於法律保護的內容
◇就瓊瑤和於正的著作權糾紛而言,如果瓊瑤的反映完全符合事實,構成侵權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近日,台灣作家瓊瑤通過微博發布《瓊瑤寫給廣電總局的一封公開信》,認為編劇於正新作《宮鎖連城》抄襲她的舊作《梅花烙》。而於正否認抄襲,稱「只是巧合和誤傷」,湖南衛視也始終沒有作出回應。對此,有人認為,於正的作品屬抄襲,侵犯了瓊瑤的著作權,但也有人認為於正的新劇沒有侵權,理由是:根據思想、表達二分法,著作權法只保護表達形式,不保護思想。
正值第14個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就「思想」是否屬於著作權法保護范疇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仰坤副教授、北京東易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虎律師。
兩部作品是否存在雷同
記者:《宮鎖連城》與《梅花烙》內容是否雷同?
侯仰坤:我比對發現,《宮鎖連城》中出現了大量《梅花烙》的內容。
從偷龍轉鳳的故事情節和基本內容看,《梅花烙》中,王府的福晉為了能在側福晉之前生下兒子,避免失寵,把自己剛出世的女兒送出,偷偷換回一個男孩來冒充自己所生。為了日後辨認,在女兒的右肩上烙下了一個梅花的印記。在《宮鎖連城》中,將軍府的福晉也是為了趕在側福晉之前生下兒子,避免失寵,把自己剛出世的女兒送出,偷偷換回一個男孩冒充自己所生。而其女兒左肩上有一個紅色的長條胎記,為日後相認提供依據。
從被送出去的女孩的職業身份看,《梅花烙》中,被送出去的女孩(白吟霜)成了一名江湖藝人。《宮鎖連城》中,被送出去的女孩(連城)也成了一名江湖藝人。
從男孩與女孩的關系看,《梅花烙》中,被偷換來的男孩生長在王府里,擁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卻偏偏與身處社會下層的賣唱女白吟霜產生了愛情。在《宮鎖連城》中,被偷換來的男孩生長在顯赫的將軍府里,奇跡般地愛上了流盪在社會下層的江湖女孩連城。
從皇帝下嫁公主的情節來看,在《梅花烙》中,正當換來的男孩與被送出去的女孩產生愛情時,皇帝突然決定要把公主嫁給這個男孩。而《宮鎖連城》中,正當換來的男孩與被送出去的女孩產生愛情時,皇帝也突然決定要把公主嫁給這個男孩。
從男孩新婚之夜的故事情節來看,《梅花烙》中,男孩在新婚之夜不與公主圓房。《宮鎖連城》中,男孩在新婚之夜也不與公主圓房。
從被送出去的女孩做了使女來看,在《梅花烙》中,為了幫助「兒子」,福晉冒險把送出去的女孩白吟霜接進王府做了丫頭。在《宮鎖連城》中,為了幫助「兒子」,福晉冒險把送出去的女孩連城接到府中做了婢女。
從女孩成為姨太來看,在《梅花烙》中,接進王府的女孩最終做了偷換來的男孩的姨太。《宮鎖連城》中,接進將軍府的女孩也做了偷換來的男孩的姨太。
在公開信中,瓊瑤提出,在故事情節的主線方面,《宮鎖連城》在有關偷換來的男孩、送出去的女孩、公主三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三位主人公的出身背景,社會身份、主從關系、情感交織和變換等故事情節上,都與《梅花烙》完全一致。在故事情節的支線方面,《宮鎖連城》將軍府中的將軍、福晉、側福晉、庶出兒子等相關內容,除了姓名改變以外,人物關系亦與《梅花烙》中的一致。
記者:為什麼說類似內容構成抄襲而不是像於正所說的「巧合」?
趙虎:理論上講,巧合是有可能發生的,比如兩個人想法相同,都獨立創作出了相同的作品。但是這個比例非常低。在知識產權法律實踐中,判斷是否構成侵權,主要適用「實質相同十接觸」的原則。如果經過判斷,兩個作品存在實質相同之處,那麼就要考慮後一作品的作者是否存在接觸前一作品的可能性。如果前一作者的作品從來沒有出版過,自然沒有接觸的可能性。但是像瓊瑤的《梅花烙》膾炙人口,當存在內容實質相同的時候,推脫為「巧合」、不存在「接觸」,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人信服的。
此外,侵犯著作權有程度之分,有的抄襲多,有的抄襲少。抄別人多的,侵權嚴重,抄別人少的,侵權輕微。抄多抄少屬於定量的問題,並非侵權的定性問題。抄襲的數量是法院在判決賠償數額的時候考慮的。有人認為,抄襲20%以下不構成侵權,我不敢苟同。如果抄的是《白鹿原》,20%可能已經上百頁了,怎麼能說不屬於抄襲,不構成侵權呢?
抄襲他人「思想」構成侵權嗎
記者:有人認為,故事情節、故事梗概是作品的一種框架,屬於「思想」而不是「表達形式」,而「思想」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這種觀點有何依據?
趙虎:著作權法只保護表達形式,不保護思想,即思想、表達二分法是被許多國家接受的判斷著作權法保護范圍的理論。這一理論主要來源於國際條約。根據TRIPs協議(《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第9條第2款的規定,版權的保護應該延及表達方式,但不延及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數學概念本身。根據該理論,前人寫了諜戰劇,不能阻止後人接著寫諜戰劇;前人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愛情故事,不能阻止後人寫類似的愛情故事。任何人不能壟斷思想,否則將阻止人類進步。在我國法律實踐中,法院也多次根據該理論對作品的保護范圍作出判斷。
侯仰坤: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著作權和公共信息司司長克洛德·馬蘇耶在其所著《伯爾尼公約(1971)指南》中指出:「能受到保護的是表現形式而不是思想本身。」我國是《伯爾尼公約》和WTO組織的成員國,當然在自己的國內法中應當遵守國際公約的規定。並且,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條規定:「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這就意味著我國著作權法對享有著作權作品的要求是有一定的表現形式的。
記者:瓊瑤說,故事主線發展情節、主人公之間的主從關系,支線中的人物關系,某些細節等相同。如何區分這些是「思想」還是「表達」?「思想」與「表達」的分界點在哪裡,哪些屬於「思想」,哪些屬於「表達」呢?
趙虎:有人認為,瓊瑤所述屬於「思想」,不屬於「表達」,甚至舉出了「太陽冉冉升起」和「太陽從天邊慢慢升起來了」的例子。就這個例子而言,如果就是這么簡單兩句話,自然不會構成侵權。因為一般單句話構不成作品,沒有著作權。但是,如果瓊瑤有一本書,別人用這種同義詞替換的方式又寫了一本書,還不構成侵權嗎?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已經認定,赤裸裸的同義詞替換肯定是侵權的,別說同義詞替換了,不同表達形式的替換也會構成侵權。一個人寫了一本書,另一個人未經著作權人同意把這本書拍成了電影,具體的文字和電影畫面肯定無法一一對應,但也構成侵權,至少侵犯了作品著作權中的演繹權,因為所講的故事是相同的。將「表達」僅僅局限於文字的具體表達,屬於對「思想、表達」二分法的機械理解。應該說「思想」和「表達」一般情況下是清晰的,但要將兩者截然劃分卻很難。一個作品的主題肯定屬於思想的范圍,具體的語言表達肯定屬於表達的范圍。但是表達的范圍並不止於具體語言的表達,情節設計、人物關系也往往屬於表達的范圍,故事的梗概有可能要進入思想的范圍。要把思想和表達完全區分開,需要根據具體案件具體分析。就瓊瑤與於正之間的著作權糾紛而言,我認為,其中瓊瑤指出的人物關系、背景、發展趨勢和細處描寫應該有一部分屬於表達而非思想,應該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記者:法律不保護「思想」的做法對嗎?
侯仰坤:其實,在著作權法中,關於「表達」指什麼,「思想」又指什麼,長期以來爭議不斷。學生們都是在一種似是而非的狀態下背誦、理解這一觀點的。個人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違背客觀規律。因為,表達形式和反映作者思想的內容是分不開的。形式和內容相輔相成,不可或缺。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內容和表達形式的組合體,內容是在具體的與之相對應的形式的組建過程中誕生,並依據這些形式而存在。具體的形式也都是按照內容所需求的條件和規律構建的,並且為所構建的內容而存在。就作品而言,「故事情節」、「故事梗概」本身就是作品的內容,與作品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每一個人和每一個事件密切相連,不可分割。故事情節是一部作品的靈魂,因此故事情節和故事梗概應同樣屬於法律保護的內容。
以該事件為例,我分析發現,《梅花烙》中的故事情節恰恰能反映出作者的創作內容。
首先,在主人公方面,瓊瑤設計了王爺、福晉、偷換來的兒子、送出去的女兒、公主五位主人公,然後為他們設計了各自身份、性格特徵、相互關系等內容。顯然,這些內容都是瓊瑤經過潛心思考和構思的結果,體現著她的創作特點。
其次,《梅花烙》中圍繞著幾位主人公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情節,更是作者獨具匠心的構思和創作的體現。創作的核心在於構思,然後把構思的內容表達出來,在表達的過程中也有構思。構思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反復進行設想、選擇、取捨、思考、斟酌、推敲、對比和掂量的過程,這一過程是最花費創作者心血的過程,也是最能夠體現創作者藝術水平和創作能力的過程,這一過程所對應的勞動成果就是作品的故事情節和故事梗概。小說作品中精彩的語言描述和准確的語言表達都發生在對構思的表達階段,構思和表達相比,構思更重要,因為構思而來的故事梗概和故事情節才是一部作品的核心和靈魂。抄襲他人的故事情節和故事梗概就是在盜竊他人的勞動成果。
再次,對於構思過程在創作過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對作品獨創性的體現,可能有人並不重視,他們認為這些家庭爭斗和兒女情長不屬於獨創。但這種觀點忽視了創作的基本過程和基本特點,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如果給10位作家提供下列一個題目「請以『王爺、王爺的夫人、偷換來的兒子、送走的親生女兒和公主』作為主要的主人公創作一篇小說」,可以毫無疑問地說,只要他們都是獨立創作完成,那就一定會創作出10部故事情節不同的作品來,這樣的結果才是現實中客觀存在的,也才是真實的。
記者:法律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嗎?
侯仰坤:其實,有些法律條文,無論是國際公約還是國內法,存在理解差異的原因不在於法律本身,有些屬於翻譯問題,畢竟國際公約不一定能完全准確地符合中文理解;有些則是該問題的本質已經不屬於法律領域而屬於哲學領域,像這里涉及的「表達形式」和「思想」的問題,其實質是「形式與內容」的哲學問題。黑格爾在他的《小邏輯》中陳述了內容與形式的相互關系:「內容並不是沒有形式的,反之,內容既具有形式於自身內,同時形式又是一種外在於內容的東西。」「內容非他,即形式之轉化為內容;形式非他,即內容之轉化為形式。」「這種相互轉化是思想最重要的規定之一。」所以,我們不應當盲目崇拜國際條約,也要適時調整國內法律。
如果確認抄襲,侵犯哪些權益
記者:如果於正作品構成抄襲,按照現行著作權法,其侵犯了對方哪些權益?
侯仰坤:按照我國法律規定,《梅花烙》享有著作權。作者瓊瑤享有下列權利:未經她的許可,任何人都不能擅自修改小說《梅花烙》的內容,否則就侵犯她的修改權;未經她的許可,任何人都不能依據原有的小說續寫續集,或者利用原有小說特有的故事情節、人物特徵編造或者演繹創作新的作品,否則就侵犯其改編權。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方式歪曲、醜化或者篡改小說中原有主人公的形象和已有的故事情節,否則就侵犯其保護作品完整權,承擔侵權的法定責任。個人認為,《宮鎖連城》直接侵犯了瓊瑤女士享有的著作權中的「保護作品完整權」、「改編權」和「獲得報酬的權利」。
趙虎:就瓊瑤和於正的著作權糾紛而言,如果瓊瑤的反映完全符合事實,構成侵權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此事說明,保護知識產權依然迫在眉睫,希望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
『叄』 誅仙拍不拍電視劇聽說版權被於正買走了,真的嗎
應該是要拍攝電視劇的,與
於正
無關,似乎是被
楊冪
買下版權,但還未開始拍攝。
『肆』 於正這么惡搞金庸小說,他是怎麼拿到版權的
這件事應該很好解釋。
於正他有錢,買通了廣電就行。
金老他厭惡上網,對此事估計不會知版道,也不想知權道。
於正他想錢想瘋了,所以說假話,說他拜訪過金老,說金老支持他。(張紀中還有與金老的合照,於正呢?一張也沒有)
金老現在步入老年,笑傲江湖的版權就一元賣給了央視,可以看出,金老已經對金錢沒什麼興趣了,最多有空和老朋友,如倪匡聚聚會。所以
所以給於正鑽了空子!
『伍』 於正買了鳳囚凰的版權嗎還有哪些可憐的小說被於正買走了
沒有,於正微博已經澄清,說琅琊榜、鳳囚凰這類不會碰的。目前應該沒有什麼新的關於買文的動態。【話說得知了這個消息我也很開心~】
『陸』 於正拿到倚天屠龍記的版權了嗎
對於於正翻拍倚天屠龍記是否已經拿到版權,尚無明確的肯定。
根據目前坊間流傳的於正版倚天屠龍記的演員列表推測,於正拿到版權只是時間問題。
『柒』 於正到底有沒有買到誅仙版權
拿到了
據說
是拍完美人心計就開始
『捌』 於正瓊瑤版權糾紛案件的結果是怎樣
長達8個月之久的瓊瑤、於正著作權糾紛案,昨天有了結論。市三中院一審判決於正等五被告連帶賠償瓊瑤500萬元、刊登致歉聲明,並停止傳播、發行和復制《宮鎖連城》。
宣判後,瓊瑤激動不已,發微博稱「淚在眼眶」、「只想大喊一句,知識產權勝利了」。於正則對判決結果表示遺憾,並將提起上訴。
看點
1、瓊瑤是否有權告?
庭審中,於正等五被告都就著作權一事質疑瓊瑤方,提出瓊瑤並非《梅花烙》編劇,該電視劇版的編劇署名為林久愉,瓊瑤僅是編劇指導而非作者。對此,瓊瑤方反駁並遞交編劇林久愉的聲明予以證明。
法院審理後認為,電視劇《梅花烙》字幕雖有「編劇林久愉」的署名,但林久愉本人出具的《聲明書》,已明確表示其並不享有劇本《梅花烙》著作權的事實;電視劇《梅花烙》製片者怡人傳播有限公司出具的《著作權確認書》也已明確表述劇本《梅花烙》的作者及著作權人均為瓊瑤。
而林久愉根據瓊瑤口述整理劇本《梅花烙》,是一種記錄性質的執筆操作,並非著作權法意義上的整理行為或融入獨創智慧的合作創作活動,所以林久愉並不是劇本《梅花烙》作者。所以《梅花烙》的作者及著作權人均為瓊瑤。
2、於正到底抄沒抄?
於正是否抄襲是庭審中爭論的焦點,也是本次判決中最大的看點。
4月15日,瓊瑤在微博貼出了一封寫給廣電總局領導的舉報信,稱自己作品《梅花烙》被於正編劇的《宮鎖連城》抄襲,並一一列舉其抄襲的幾個部分。12月5日開庭時,瓊瑤方還列舉了21個橋段涉及抄襲,並當庭播放了節選。
相對的,於正曾在微博發文回應,稱這只是「一次巧合和誤傷」。在11月16日的一個討論會上,於正曾表示,瓊瑤指證他抄襲的情節,實際是來自於《紅樓夢》。在12月5日的庭審上,於正方稱《宮鎖連城》和《梅花烙》在人物數量和人物關繫上存在實質性區別。
法院經過審理指出,21個橋段中有3個橋段屬於公知素材,相關情節安排不具有顯著獨創性,因而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有9個橋段屬於公知素材,瓊瑤就這些素材進行了獨創性的藝術加工,以使情節本身具有獨創性,但劇本《宮鎖連城》與這些獨創設置不構成實質相似。剩餘9個橋段,為瓊瑤作品中的獨創情節,劇本《宮鎖連城》中的對應情節安排與這些橋段構成實質性相似關聯。由此,認定於正侵權。
3、到底應該賠多少?
瓊瑤的訴狀中,被告不僅有於正,還包括了湖南經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東陽歡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東陽星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瓊瑤方表示,除電視台予以播出以外,《宮鎖連城》還登陸了國內多家知名網路電視終端,已形成穩定收益,據此索賠2000萬。
但於正方並不認同,認為瓊瑤方面「濫用訴權,漫天要價,且通過個人身份、年齡、媒介片面進行輿論渲染」,並懇請法院駁回瓊瑤訴訟請求。
法院在認定於正存在侵權行為的基礎上指出,推定瓊瑤在庭審中主張的於正編劇酬金標准及《宮鎖連城》劇的發行價格具有可參考性。但瓊瑤關於賠償經濟損失及訴訟合理支出的訴訟請求,缺乏充分的依據。因此,根據涉案作品的性質、類型、影響力、被告侵權使用的情況、侵權作品播出使用的范圍以及被告方獲利情況和瓊瑤為本案支出的律師費、公證費等因素綜合考慮,判令於正及四家公司連帶賠償瓊瑤500萬元。
聲音
瓊瑤方 知識產權勝利了
昨天下午,案件剛剛宣判,瓊瑤就通過「花非花霧非霧官方微博」發聲。
瓊瑤在微博中寫道:「正義終於發出了聲音!謝謝三中院,謝謝宋魚水法官,馮剛法官、張玲玲法官,謝謝內地的法律,讓我對人生恢復了信心!此時此刻,激動不已,這個案子已經不是我和於正的個人爭議,而是『是』與『非』之爭,是『正義』與『非正義』之爭!淚在眼眶,我只想大聲喊一句,知識產權勝利了!」
隨後不久,瓊瑤又借用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的話表示,「瓊瑤訴於正一案,比他們創作一部劇本更具有深遠的影響力」,稱此是這場官司最正確的評價。瓊瑤還預告自己將在下周一發布長微博,「談談我的心情和一切」。
瓊瑤代理律師王軍表示,從5月立案到宣判的8個月時間里,瓊瑤本人經歷了很大的精神煎熬,判決符合瓊瑤的預期,也尊重了事實。
於正方曾談和解,要上訴
於正則通過於正工作室發表了對判決的觀點,稱「於正與其他四方被告的合理訴求沒有得到支持,對此表示遺憾。我們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不當。因此,將依法提起上訴,維護合法權益,並期待法律公平公正的裁決」。
王軍律師透露,於正曾私下向瓊瑤求和解,但並未讓人看到誠意。記者為此向負責處理此次訴訟事宜的公關公司負責人劉先生求證。對方表示,的確有過和解,但是不是與瓊瑤律師談和解。於正和解談的是對瓊瑤的敬意,不是歉意。
開庭時,王軍曾提出,於正擔任編劇的單集稿酬達20萬,《宮鎖連城》播放60多集,於正本人收益超過1000萬。各電視台播放許可費過億。對此,劉先生表示,收益問題不太好回答。
眾編劇版權保護拉開帷幕
瓊瑤訴於正侵權案勝訴後,大陸眾多編劇通過微博發聲,支持瓊瑤。
編劇汪海林發微博稱,「我代表中國電影文學學會,表達對北京市三中院就於正《宮鎖連城》侵權一案的判決的支持和肯定。裁決體現了尊重原創、保護原創的法律精神,這一裁決打擊了抄襲剽竊非法改編的行為,是法制的勝利,體現了陽光下的公正」。
此外,《蝸居》《心術》等電視劇的編劇六六也發微博表示:「終於!中國版權保護拉開帷幕。」
相似橋段
瓊瑤起訴列舉了21個橋段,指證於正《宮鎖連城》侵權,包括偷龍轉鳳、次子告狀親信遭殃、皇上賜婚多日不圓房、面聖陳情、公主求和遭誤解等。最終法院認定其中9個橋段與《梅花烙》構成實質性相似關聯。
被認定實質性相似關聯的橋段舉例:
1.偷龍轉鳳。《梅花烙》中,福晉倩柔為保住地位,用女兒換來一個男孩,取名皓禎,當做自己的兒子。而換出去的女兒被取名白吟霜。《宮鎖連城》中,王琳飾演的福晉無子,為保住地位,用女兒換來一個男孩,取名富察恆泰,被換出去的女兒被取名宋連城。
2.公主下嫁。《梅花烙》中,皓禎被皇帝許配了蘭公主。《宮鎖連城》中,富察恆泰被皇帝許配了醒黛和碩公主。
專家說法
500萬賠償並不算高
昨天晚上,記者就此案采訪了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資深知識產權法律師許紅亮,他曾代理很多知識產權類案件。
據許紅亮分析,知識產權類案件,並無明確統一的賠償標准。確定此類案件的賠償數額,考慮的因素遠比一般民商事案件復雜。以本案為例,一旦認定於正等多方侵權,確定賠償數額時,就要綜合考慮涉案劇的收益、傳播度和影響力等因素。法院的判決里已經提及這些因素,確定500萬的數額也是綜合考慮了這些因素。500萬的賠償數額雖然絕對數字比較大,但在知產類案件里並不大。特別是《宮鎖連城》這部劇,傳播范圍廣泛,收視率高,在觀眾中的影響力大,其收益肯定也遠遠大於500萬元。由於此類案件在具體的法律里沒有統一和明確的補償標准,因此沒法說500萬元是否是頂格判處。
許紅亮說,從判決的意義而言,雖然於正一方已經上訴,判決還沒有生效,但該案也具有標桿性意義,雙方都是家喻戶曉的編劇,其作品也具有極高關注度,該案體現了對著作權這一知識產權的尊重,對抄襲行為進行了打擊和警示,有助於形成尊重原創的良好氛圍。
(來源:京華時報)
『玖』 《誅仙》的電視劇和電影版權都歸於正嗎
沒有,蕭鼎早就抄在微博澄清了。襲於正就是一個騙子,他以前每次有新劇要播出的時候就提到一下誅仙,借著誅仙的名氣炒作自己的新劇,太可恥了。之前還說自己已經寫了一部分劇本,純屬扯淡,就是為了借著誅仙提高自己的名氣,反正如果不是因為誅仙,我壓根就不知道於正是誰
『拾』 於正拍過哪些電視劇
2003年 電視劇帶我飛,帶我走
2004年 電視劇 荊軻傳奇
2005年 電視劇 煙花三月版
2006年 電視劇 我愛河東權獅 ,大清後宮
2007 電視劇 楚留香傳
2008 電視劇 最後的格格,胭脂雪,一千滴眼淚
2009年電視劇,玫瑰江湖,鎖清秋,賢妻良母
2010年 電視劇 美人心計,大丫鬟,歡喜婆婆俏媳婦,國色天香
2011年,電視劇,宮鎖心玉,被遺棄的秘密,唐宮美人天下
2012 電視劇,宮鎖珠簾,賞金獵人,傾城雪,王的女人,山河戀美人無淚
2013年,電視劇,新笑傲江湖,陸貞傳奇,像火花像蝴蝶
2014年,電視劇,宮鎖連城,美人製造,神鵰俠侶
2015年,電視劇,大漢情緣之雲中歌,班淑傳奇
2017年,電視劇,雲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