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著作權法的鄰接權
什麼是著作權法的鄰接權
鄰接權是指與著作權相鄰近的權利,是指作品傳播者對其傳播作品過程中所作出的創造性勞動和投資所享有的權利。鄰接權是在傳播作品中產生的權利。作品創作出來後,需在公眾中傳播,傳播者在傳播作品中有創造性勞動,這種勞動亦應受到法律保護。傳播者傳播作品而產生的權利被稱為著作權的鄰接權。鄰接權與著作權密切相關,又是獨立於著作權之外的一種權利。在我國,鄰接權主要是指出版者的權利、表演者的權利、錄像製品製作者的權利、錄音製作者的權利、電視台對其製作的非作品的電視節目的權利、廣播電台的權利。
英美法系國家,著作權法很少引入鄰接權的概念。例如英國著作權法,將錄音製作者和廣播電視組織的權利都視為著作權。在美國著作權法中,作者的權利、錄音製作者的權利都屬於著作權范疇。只有在歐洲大陸法系國家,才嚴格區分著作權與鄰接權的概念。
法律特徵
(1)權利的主體不同。著作權的主體是作品的作者以及作者以外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著作權人基於合同關系,法律規定等而享有全部或部分的著作權。而鄰接權的主體為作品的傳播者。在作品的傳播過程中,賦予作品特定的傳播形式,並為此付出創造性勞動、投入資金和物力的人成為鄰接權的主體。具體地說,他們是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視組織和出版者。
(2)權利的內容不同。著作權包括人身權與財產權。著作權人的人身權是作者或其他有關人所享有的重要權利,其所佔的地位重要。鄰接權直接規定了鄰接權人的權利,側重對其傳播行為產生的經濟利益的保護(表演者權除外)。因為,鄰接權人對作品的傳播行為,過程中不能對作品進行人格上的再創作。但是表演者在傳播作品上還涉及其表演形象的保護問題,故應給予一定保護。
(3)權利客體不同。著作權的客體是作品,它是作者原始創作或演繹的作品。而鄰接權的客體是傳播者賦予作品的新的傳播形式,即表演、錄音錄像製品、廣播電視節目、圖書版本。
(4)兩者的地位不同。著作權是獨立的,它可以單獨行使,而鄰接權則依賴於著作權,它是從著作權鄰接而來的一種權利。鄰接權當中始終包含著著作權,行使鄰接權時必然涉及到著作權。
❷ 著作權與鄰接權的關系
一、著作權與鄰接權的概念:著作權,是指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所享有的各項專有權利。鄰接權指作品傳播者對其傳播作品過程中所作出的創造性勞動成果所享有的權利。著作權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著作權是指創作者對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利,廣義的著作權包含著作權與鄰接權。在我國,鄰接權主要是指出版者的權利、表演者的權利、錄像製品製作者的權利、錄音製作者的權利、電視台對其製作的非作品的電視節目的權利、廣播電台的權利。
二、著作權與鄰接權的關系
1.著作權與鄰接權的聯系:
從概念可以看出,鄰接權是從著作權派生出來的權利,沒有著作權就沒有鄰接權。相反,沒有鄰接權,著作權的傳播和發展就受到一定限制。由此可見,二者緊密相連、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發展。著作權是鄰接權產生的前提與基礎,而鄰接權的產生又完善和發展了著作權。著作權人可以將自己作品許可給他人通過創造性勞動產生鄰接權。鄰接權權利人行使鄰接權時,需要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
2.著作權與鄰接權的區別:
(1)著作權和鄰接權的主體不同:著作權的主體是創作作品的作者。作者包括創作作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著作權繼受人、外國人和無國籍人作者、演繹作品著作權人、合作作品著作權人、職務作品著作權人、委託作品著作權人等。而鄰接權的主體是傳播作品的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視組織和出版者。
(2)著作權和鄰接權的保護對象不同:著作權保護的對象是由作者創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的作品。而鄰接權保護的對象是表演、錄音錄像製品、廣播電視節目、書刊的版式設計和圖書的專有出版。
(3)著作權和鄰接權的權利義務范圍不同:著作權權利范圍包括著作人身權的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精神權利以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等經濟權利,經濟權利可以許可或轉讓他人使用,並據此獲得報酬。鄰接權也涉及署名權等精神權益以及復制權、發行權、信息網路傳播權等經濟權利,但其經濟權利范圍沒有著作權的經濟權利廣泛。
(4)著作權和鄰接權的法律保護強度不同:法律對著作權的保護比較直接,保護的力度比較強。而鄰接權的行使總要受到被其傳播作品的著作權的限制,一般要得到著作權人的許可和向著作權人付酬,並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作品原有的著作權。
總而言之,著作權與鄰接權既有聯系又與區別,狹義的著作權與狹義著作權的鄰接權共同構成著作權法保護的廣義著作權。
❸ 什麼是著作權法的鄰接權呢
著作權法是為了保護與著作權相關的權益而制定的,那麼,什麼是著作權法的鄰接權呢?著作權法的鄰接權都有哪些獨特的特徵呢?請大家閱讀下面的文章了解!什麼是著作權法的鄰接權著作權法的鄰接權鄰接權是指與著作權相鄰近的權利,是指作品傳播者對其傳播作品過程中所作出的創造性勞動和投資所享有的權利。鄰接權是在傳播作品中產生的權利。作品創作出來後,需在公眾中傳播,傳播者在傳播作品中有創造性勞動,這種勞動亦應受到法律保護。傳播者傳播作品而產生的權利被稱為著作權的鄰接權。鄰接權與著作權密切相關,又是獨立於著作權之外的一種權利。在我國,鄰接權主要是指出版者的權利、表演者的權利、錄像製品製作者的權利、錄音製作者的權利、電視台對其製作的非作品的電視節目的權利、廣播電台的權利。英美法系國家,著作權法很少引入鄰接權的概念。例如英國著作權法,將錄音製作者和廣播電視組織的權利都視為著作權。在美國著作權法中,作者的權利、錄音製作者的權利都屬於著作權范疇。只有在歐洲大陸法系國家,才嚴格區分著作權與鄰接權的概念。法律特徵(1)權利的主體不同。著作權的主體是作品的作者以及作者以外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著作權人基於合同關系,法律規定等而享有全部或部分的著作權。而鄰接權的主體為作品的傳播者。在作品的傳播過程中,賦予作品特定的傳播形式,並為此付出創造性勞動、投入資金和物力的人成為鄰接權的主體。具體地說,他們是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視組織和出版者。(2)權利的內容不同。著作權包括人身權與財產權。著作權人的人身權是作者或其他有關人所享有的重要權利,其所佔的地位重要。鄰接權直接規定了鄰接權人的權利,側重對其傳播行為產生的經濟利益的保護(表演者權除外)。因為,鄰接權人對作品的傳播行為,過程中不能對作品進行人格上的再創作。但是表演者在傳播作品上還涉及其表演形象的保護問題,故應給予一定保護。(3)權利客體不同。著作權的客體是作品,它是作者原始創作或演繹的作品。而鄰接權的客體是傳播者賦予作品的新的傳播形式,即表演、錄音錄像製品、廣播電視節目、圖書版本。(4)兩者的地位不同。著作權是獨立的,它可以單獨行使,而鄰接權則依賴於著作權,它是從著作權鄰接而來的一種權利。鄰接權當中始終包含著著作權,行使鄰接權時必然涉及到著作權。
❹ 著作權與鄰接權有什麼區別
在知識產權里,鄰接權與著作權關系密切。可是有不少人區分不了這兩個概念,關於著作權,大家很熟悉,鄰接權是從著作權延伸出來的,大家可能就會把這兩個混為一談。那麼著作權與鄰接權有什麼區別?著作權與鄰接權有什麼區別雖然說廣義的著作權包括了鄰接權,但這兩個概念還是有很多區別的。著作權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者依照法律規定對其創作的作品所享有的一種民事權利。鄰接權是指,作品傳播者在傳播作品時所享有的權利,因為它與著作權緊密相連,故稱為著作權的鄰接權。鄰接權與著作權一樣同屬於知識產權的范疇,兩者關系密切,鄰接權是由著作權衍變轉化而來的,是從屬於著作權的一種權利。但是兩者是有區別的,其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主體不同。著作權的主體是智力作品的創作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而鄰接權的主體是作品的傳播者,即圖書、期刊的出版者;音樂、戲劇等表演者;錄音、錄像的製作者以及廣播電視組織等,除表演者外幾乎都是法人。第二,保護的客體不同。著作權保護的客體是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鄰接權保護的客體是用以傳播的作品,即演繹作品,它是以原作品為前提,根據傳播形式的需要加工而成,如戲劇、音樂演奏、詩朗誦、相聲等。前者體現作者的創造性勞動,後者體現傳播者的創造性勞動。第三,內容不同。著作權的內容包括:人身權,即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收回已發表的作品權等;財產權,即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以及改編、翻譯、匯編權等。而鄰接權的內容主要包括出版者對其出版的書刊的權利、表演者對表演的權利,音像製作者對其音像製品的權利、廣播電視組織對其廣播電視節目的權利、出版者對其出版的圖書和期刊的版式設計享有的權利等。第四,保護的前提不同。作品只要符合法定條件,一經產生就可獲得著作權保護;而鄰接權的獲得須以著作權人的授權及對作品的再利用為前提。第五,保護期限不同。著作權保護期限除了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不受限制,永遠歸作者所有以外,其餘權利保護期限的計算兼採用死亡起演算法和發行起演算法。如公民個人的作品,其發表權、著作權財產權利的保護期限為作者終生及其死後50年,截止於作者死後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作品和職務作品,其發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50年內未發表的,著作權法不再保護。而鄰接權的保護期限,除了表演者其表明表演者身份和保護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權利不受限制外,其餘權利的保護期限均採用發行起演算法,即截止於表演發生後、首次出版或播放後的第50年的12月31日。